微信校园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实践
微信校园卡漫游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9年第8期 New Media ReseaRch1 微信校园卡应用现状微信校园卡是由腾讯微校与微信卡包合作推出的一款“互联网+校园”电子化产品[1],一经推出就获得多个高校的落地申请,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迅速推广使用。
对于学生来说,校园一卡通常常会忘记带或者容易遗失,但是手机却很难离身。
微信校园卡则打破传统校园实体卡的形式,借助微信自身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优势,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在微信中引入原生动态二维码机制,满足了当代学生对电子虚拟校园卡的需求;另有微信支付、微信借阅等功能,依托强大的连接能力,完美打通小程序、公众号,丰富了校园卡在校园范围内的使用。
校方只需在原有闸机上新建扫码器,学生只需在微信后台领取电子虚拟卡,便可以打开微信卡包内的二维码,顺利通过校园内所有场景的身份验证及功能体验[2]。
目前,微信校园卡的信息化服务仅限于在本校区域,外校老师想要扫码进入图书馆是被闸机默认拒绝通过的,本校学生也无法在外校进行扫码消费,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交流被阻隔开来。
因此,为了扩大微信校园卡的应用范围,构建高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需要通过建立高校间统一的身份互认机制,设计与开发跨学校的身份认证漫游系统,使得一所学校的微信校园卡得到授权后在另一所学校也可以使用[3]。
整个过程不仅省去了办理新卡的时间与精力,还有助于实现从一码通全校至一码通全国的转变升级。
2 漫游认证系统设计原理校园服务平台包括一卡通平台、教务平台、图书馆、科研管理平台、访客管理平台等在内,以校园网为依托,承载校园管理系统与各部门的功能应用;通过微信接入层,跨平台完成微信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校园小程序的集成跳转以及微信公众号的前端链接的多项解决方案,同时立足于教育安全云的连接服务,建立关键数据本地存储与安全防护,实现微信校园卡系统为与智慧校园各级应用系统的完美对接,打造“互联网+”校园新生态(如图1)。
此外,一张卡可面向学校所有用户,根据职能与角色的不同进行个性化定制,再复杂的要求都能够通过一个手机、一个微信账号满足,实现不同人群的分别式精准管理[1]。
论校园一卡通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对监 视 图像 了如指 掌 。 ( 6 )小 区对讲 内置 。安有 内置 对讲 设 备 ,卡 内记 载开 门者 的身 份验 证 ,卡 片完 好 就可 以保证 开 门正常 运行 。 ( 7 )联动 功能 。大 门开启 ( 包 括非 正常开 启 )时 , 可启 动实 时 报警 和 联动 监察 系 统 ,具 备联 动 消 防 功 能,一旦 发生火 情 ,会 自 动 打开 相应 疏散通 道 。 5 _ 3 机 房 计 费管 理系 统应 用 。机 房 计 费系 统 的功 能不 仅 仅 是 上机 计 时计 费 ,还 包括 机 房 的 日常经 营 管理 工作 。 以智 能卡 ( I C 卡 )为 载体 ,利 用 校 园局域 网 ,采 用 分布 式 结构 ,学 校 有一 台总 的数据 库 服务 器 ,各 应 用部 门 自行 安 装 打 卡机 和 管理 终端 ,通过 一 卡通 平 台专 有 的 网络和 服 务 器 相 连 ,实 现对 机房 的 日常维 护 ,包 括对 学 生上 机 动态 的 实 时监 听 ,建立 对机 房 的综合 模式 管理 。
4 结束 语
在 日益 激烈 的市场 竞 争面 前 ,传 统收 单 行业 需要 好 好 利 用 云计 算 的技 术 ,降低 自身成 本 ,提 高用 户 使用 体 验 从 而 增加 用 户 忠诚 度 ,并 利用 大数 据 的优 势进 一步 的增 加 自 己的收益 。以此完 成 自身 的转 型需求 。
需要 根据 新 的选 择支付对 应费用 , 而无 须再 等待 一次 又一次 的维 护人员上 门更 换设 备 ( 因为 一次 更换 往往会 影 响少 则1 O 分 钟多则1 、 2 d ' 时时 间无 法正常进行P O S 机 的使用 ) 。
3 . 4 有效利 用数据 为 自身及用 户提供基 于数据 的决策指 导 。众所 周知 ,现今我们 已经踏入 了大数据 的时代 ,对于数 据的分析 和使用将 大大影 响一个公 司的未来 发展 ,而 数据处
基于eduroam认证的微信校园卡漫游认证系统设计

■ 丈/张 畅传斌
以他他j】I《驽提供 十}{ J I1:刈‘ 川搽f1g -Jl"授权  ̄11111;,] ;SI,
( t i vi IJI·OVit1rI) 。 f1 jIj址lll ̄'J,V.jII J’,n0UJI ', jli‘ 求 , J/:t ̄,l jil
微价 饺 卜 r近 符火『 校 I f 线 它 圳f他统的 J’i所 的 I1)I】  ̄d JlJ』 i的 f'l-,然,1
Vlfi:… j
iDi',-J
校 ·I 迎 系统 ,址I…做价 I 也 川j, 暇合腾 微饺提 供的低 的 策
¨栅校 线 f 线 l'Jll ̄务 决方案的 诤 拟 ;能够 助 于做
以 来 r1于 I{机 构
川 A t.JLf;, J的 几 线
倒 , ,J Ji-L俐
基于 ed u roam 认证 的微信校 园卡漫游 认证系统设计
摘 要 :智 慧校 园建设的飞速 进程 中,师生对 于校 园一卡通 的应 用功 能提 出 了的新诉 求 ,实物校 园卡在即时服务 、线上 交互及数 据呈现方 面缺乏 “智能”性 .微 信校 园卡的推 出,能够 更加迅速 、开放 和高效地提 供身份识别 、消费支付及信息推送等 个性化服 务, 完成一卡通 向一码 通的转 变 微信校 园卡的漫游认证 系统将基 于 edu roalll无线联盟技 术建立跨 校 身份认证 ,在全 国范围内实现 高校 间的 互 联 互通 , 由校 内一 码 通 升 级 为校 际一 码 通 、
联 ii'lq机 构 成
他 川 小 机 构 的 介 法 账 ‘, n n,I 个 球 参 的 J、训 1j 系 统 以 VI A 的 力‘ 接 人 校 H , II川 j』l 城 H I l10 - 一,●●●
高校校园卡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

高校校园卡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校园卡成为了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园内进行各项活动和服务的重要凭证。
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供便捷的服务体验以及确保校园安全,设计一套高校校园卡智能化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一、系统需求分析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能够完整准确地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级、班级、身份证号、照片等,并且方便更新和查找。
2. 校园消费管理:系统需能够记录学生在校园内的各类消费行为,包括食堂消费、图书馆借阅、打印复印服务等,并支持在线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3. 校园门禁管理:系统需能够与校园门禁系统相连接,实现通过校园卡进行门禁刷卡验证,确保校园安全。
4. 校园一卡通功能:系统需支持学生校园卡的多功能化应用,包括图书馆借阅、打印复印、校园缴费、校园活动报名等,实现一卡通集成。
5. 充值与消费提醒:系统需能够对学生校园卡的余额进行实时监测和提醒,提醒学生及时充值,同时提醒学生消费情况,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消费状况。
6. 数据安全与权限管理:系统需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确保学生个人信息和账户资金安全。
同时,系统需具备权限管理功能,确保不同用户只能访问其具备权限的功能。
二、系统设计方案1. 学生信息管理:采用数据库存储学生信息,采用学号作为唯一标识,将学生信息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存储,方便信息的查找和更新。
2. 校园消费管理:采用刷卡设备记录学生校园消费行为,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系统数据库。
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查看消费记录、查询消费统计等。
3. 校园门禁管理:系统需要与校园门禁系统相连接,校园卡作为门禁验证的唯一标识,实现学生刷卡进入校园的功能。
同时,门禁系统也需要实时同步学生信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 校园一卡通功能:通过学生校园卡进行图书馆借阅、打印复印、校园缴费、校园活动报名等操作,在线进行费用结算和信息记录,方便学生使用和查询。
5. 充值与消费提醒:通过短信、邮件或系统消息等方式,及时提醒学生充值情况和消费情况。
校园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校园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飞速,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
校园卡作为高校中重要的管理手段,其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对校园卡管理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款智能化的校园卡管理系统。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这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需求分析1.1 系统需求在传统的校园卡管理方式中,管理人员需要手动记录卡号、姓名等信息,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此外,由于其管理方式较为简单,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信息可以被他人获取。
因此,我们需要一款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性的系统。
1.2 用户需求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校园卡方便地解决饮食、图书、校园门禁等各种问题。
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他们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管理校园卡,防止出现信息泄露和管理不善等问题。
二、系统架构设计在系统架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分层架构方式,将系统分为展示层、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
其中展示层采用了页面设计的方式展示卡的基本信息和消费记录,业务层负责验证卡的有效性和处理消费业务,数据访问层则负责访问数据库存取数据。
三、技术选型在技术选型中,我们采用了SpringMVC + Hibernate + MySQL等主流技术。
SpringMVC负责页面展示和控制器管理,Hibernate则是ORM(Object RelationalMapping)框架,用来简化SQL操作,封装了大量的数据库访问底层操作,从而提高开发效率,MySQL则用来存储数据。
四、系统功能设计4.1 核心功能设计系统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卡片锁定、卡片解锁、余额查询、在线充值、消费记录查询等核心功能。
其中,基本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卡片信息、持卡人信息的管理,包括学院、专业、年级、姓名等。
余额查询和在线充值则为卡片充值提供了一个在线服务,方便学生在线充值,避免了排队和浪费时间的问题。
消费记录查询则用来记录学生卡片的消费记录,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和结算。
高校校园一卡通电子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校园一卡通电子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高校校园一卡通电子支付系统成为了现代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学生、教职工等校园群体的便捷支付服务,还可以实现资金管理、财务审查等功能。
本文将探讨高校校园一卡通电子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需求、功能设计、技术选择等方面内容。
首先,高校校园一卡通电子支付系统的需求分析是设计与实现的基础。
该系统旨在提供校园内的消费支付服务,因此必须满足以下几个主要需求:一是实现各类消费场景的支付功能,包括食堂餐费、图书馆借阅费、宿舍水电费、校园商店购物、校外商家消费等。
二是实现多样化的充值方式,比如线下现金充值、网上银行充值、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值等。
三是提供资金管理功能,包括交易记录查询、资金流向追踪、消费统计等。
四是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盗刷、信息泄露等风险。
在高校校园一卡通电子支付系统的功能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校园内消费场景的支付功能,因此系统设计应该注重简洁易用的用户界面和快捷便利的支付流程。
对于教职工来说,他们可能更关注资金管理和报销功能,因此系统应提供账户余额查询、交易明细查询、报账功能等。
同时,系统还可以为商家提供销售统计、数据分析等功能,以便他们更好地进行经营管理。
在技术选择方面,高校校园一卡通电子支付系统可以选择使用的技术包括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安全技术等。
首先,网络技术方面,可以选择使用Web开发框架进行系统的前端设计和开发,同时结合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其次,安全技术方面,可以采用多种安全机制,比如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支付安全等,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信息的保密性。
此外,还可以选择使用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对于高校校园一卡通电子支付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分为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测试三个主要阶段。
基于微信的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天地167基于微信的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鲁静轩 张凤瑾 赵志远(北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吉林 13021)摘要:随着微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开发接口的微信APP 也受到了跨移动操作系统使用者的关注,微信平台的LBS、用户OPENID 和身份验证机为基于微信平台的学生管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和实现方法,本系统结合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和微信的特点,为学校提供便捷的教务、教师和学生管理进行系统结构、研究和设计。
关键词:微信;学生管理系统;微信APP2010年以来移动网络的行业蓬勃发展,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两年移动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其中微信的使用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一族必备软件。
特别是微信退出了微信移动应用丰富的开发接口。
使APP 跨平台开发成为了可能,同时也节省了不同移动操作系统开发APP 大量开发费用。
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微信支付和第三方开放开发平台让开发者在微信下进行开发有了一个整体的生态链。
现有学生管理系统从传统网络全面转向移勢动网络的背景趋下, 有必要针对移动网络调整现有的学生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模式。
系统利用现有的成熟框架thinkPHP 作为开发基础,利用微信的OPEN 平台进行系统研究、设计和开发。
一、系统设计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微信为载体的为学校管理和为师生服务的学生管理系统。
以微信作为学生管理的载体,为将传统的学生管理探索出一种新思路,位用户提供新的服务便捷,构建一个实时、高效的学生管理系统。
有效地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实行高校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二、系统设计和实现系统采用ThinkPHP 框架和MySQL 数据库进行开发,系统分为PC 管理端和微信客户端APP 两部分。
系统共分为超级管理员、教务管理员、教师、学生和家长5类用户。
根据PC 管理端的功能需求,系统PC 管理端通过账户密码登录认证接受超级管理员、教务管理员、教师三3类用户通过权限对校园管理、专业班级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选课功能,分类管理,食谱管理等相关功能进行分权限管理,其中教务管理员可以在教师管理模块对教师基本信息,教师授课信息进行相关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
沈富可:校园卡应用要基于不同场景

沈富可:校园卡应用要基于不同场景项阳; 王左利【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1页(P20)【作者】项阳; 王左利【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虚拟校园卡实际上解决的是身份认证问题。
人的身份是唯一的,但可以用不同形式呈现。
沈富可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治理办公室主任2016 年,华东师范大学在国内首推虚拟一卡通。
在这三年中,虚拟卡对师生校园生活有什么改变?虚拟卡使用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日前,就校园虚拟一卡通的使用,本刊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治理办公室主任沈富可。
身份认证是关键问题沈富可表示,虚拟校园卡是为了跟物理校园卡进行区分而得出的称谓,两者都是对特定身份ID 的使用。
他表示,虚拟校园卡实际上解决的是身份认证问题。
人的身份是唯一的,但可以用不同形式呈现。
无论是物理形式,还是虚拟形式,其实都旨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身份认证”。
在一卡通使用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考虑不同的使用场景。
“例如在某些排队的窗口,实体卡可能是最快的,虚拟卡未必是最好选择。
”他表示,一卡通的使用应当采用优化的组合方式,即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卡片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中国最早使用虚拟校园卡的高校,在近几年的应用实践中感受到很多便利。
例如,学校通过发放“校友卡”,让已经毕业的校友继续使用学校的服务。
这种虚拟形式的身份识别方式,与其他相应的配套机制相结合,使得校友身份突破在校时间限制,也突破围墙限制。
无论是虚拟一卡通还是其他信息化应用上线,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全校范围内的系统推进。
沈富可表示,华东师大之所以能率先探索虚拟卡,源于学校教育信息化2.0 工作的实施部署。
教育信息化2.0 有一个基本的原则“系统推进”,就是不同部门要形成一个共识。
同样以“校友卡”为例,要真正使学校资源突破在校时间限制,需要信息部门跟其他职能部门一起来讨论和解决。
同理,建设虚拟校园卡系统,无论是重新从头部署,亦或是在原有校园卡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虚拟化”模块,都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解决数据共享和数据质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5月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Sci.) May 2017收稿日期:2017-01-25. 文章编号:1000-1190(2017)S1-0086-05微信校园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实践刘 欢,刘 畅,彭 伟,沈富可(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上海200062)摘 要:在新的信息化建设阶段,面向师生对于信息化服务的新诉求,高校有必要对校园卡的运行模式加以进一步探索.电子校园卡是在实物校园卡之外,创造一套独立的虚拟卡体系,实现身份识别和消费支付等核心功能,以为高校师生随时、随地提供丰富个性化服务.华东师范大学与微信团队共同研发了微信校园卡系统,该电子卡提供了食堂消费、图书馆入闸、校园卡余额查询、校园卡充值、消费查询、图书馆借阅查询、校园公告查询等功能,本文对其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了介绍.实践表明,微信校园卡体系具有着开发成本低、安全性高、研发速度快、推广便捷等优点.关键词:电子校园卡;微信校园卡;一卡通;微信企业号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汹涌的浪潮也开始漫延到大学校园中,师生们的信息化使用习惯开始逐步从PC向移动终端过渡,与此同时师生对于信息化服务的诉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一转变中,实体校园卡的一些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实体校园卡的消费功能存在不便.校园卡需要事先充值,当该卡钱包中的金额不足时,用户则不能顺利完成消费过程.即便对传统的窗口现金充值方式进行改革,代之以微信、支付宝等更加便利的在线充值形式,用户仍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钱包余额,并须在校园卡钱包中长期预存“冻结”一部分资金,这依然是一种用户体验上的缺陷.如今微信、支付宝、Apple Pay等新型支付方式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在一些餐厅就餐、超市购物时年轻人都越来越倾向于直接进行更轻松、便捷的手机支付,实体校园卡在支付环节已逐渐显露出老态.二是校园卡作为实物存在忘记携带、容易遗失等问题.在校园中,没有携带校园卡,就和没有携带钥匙一样不方便,而师生一旦遗失了校园卡,卡上的金额还可能存在被盗刷的风险.此外,从校园卡遗失,到用户挂失,再到补办,整个过程往往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师生们会有一种“无卡寸步难行”的感觉,学习工作生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强调的是服务的碎片化和连续性,实体校园卡忘带、遗失后的种种不便显然和移动时代的服务理念格格不入.三是校园卡除了支付和身份识别之外,并不具有接受信息推送、信息查询等交互式功能.用户在POS机上进行了消费,但是消费的记录还需要在其它的载体上查询;用户在入闸、门禁、考勤等使用场景下,也仅仅是完成实体卡的刷卡动作,无法通过卡片实时查看刷卡记录.移动化时代更强调设备的智能化,实体校园卡从物理特征而言是缺乏这一“智能”的特性的,它仅仅只能完成单向的信息输出,需要依赖其它设备来弥补其交互的“另一半”功能,从长远而言这一实物卡模式已到达其发展的天花板,很难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和跃迁.当下,高校正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的重要特征即是即时服务、强交互、个性化.实体校园卡作为上一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产物,在上述方面都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新的信息化建设阶段,高校有必要对校园卡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大胆探索,尝试对校园卡的未来模式和形态进行新的描绘[1].1建设模式的选择在校园卡的新一轮创新升级方面,目前已存在诸多探索和研究,其建设模式主要有三大类别.1.1对校园卡进行软硬件升级包括升级校园卡芯片、POS机、圈存机器、服务 第S1期刘 欢等:微信校园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实践87器、校园卡软件系统等,并增加校园卡的功能应用.其目标是提升整体的软硬件性能水平,提高服务的流畅性,优化校园卡刷卡体验等.这类路径主要是在现有的实物校园卡体系上进行优化,从根本上而言并不能对已有的校园卡体系进行实质性的改造.1.2在实物校园卡的基础之上,开发移动端软件,以补齐、拓展和强化校园卡的交互功能 这一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现下实物校园卡的各种短板和问题,如可以在移动APP中随时查看校园卡余额、消费记录、刷卡门禁记录等,甚至可以在手机硬件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移动支付.然而,这一路径也仍然存在问题,一是实物卡和APP在物理上是分离的,两者的服务并不能实现完全的融合,用户体验仍然存在着缺陷,二是NFC等支付手段会受到手机硬件支持的限制,使得一些用户不能享受到这些功能,且仍然存在着“钱包”和“储值”的概念,用户仍需时刻注意其账户余额,三是移动APP的开发、运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用户的推广、留存等方面也存在较大难度,四是实物校园卡在这种模式中仍然处于绝对的核心,APP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补益,因此也很难对现有的格局进行深入的改进.需要注意的是,当下一些高校正在推进的电子校园卡也属于此模式的范畴.1.3开发电子校园卡这一模式是在实物校园卡之外,创造一套独立的虚拟卡体系,将身份识别和消费支付这两大功能在实物卡和电子卡之间彼此分离开来,使电子卡真正跳出实物卡的桎梏,实现“实物卡能做到的,在移动设备上也能实现”.这一模式是对现有校园卡体系的最根本改变,也是满足“智慧校园”随时、随地提供丰富个性化服务的最理想途径,但是从具体实现的角度而言涉及到支付、安全、用户、设施等方方面面,其影响更深,阻力最大,难度也最高.总结来看,上述中的第3种模式是未来校园卡升级的必然模式,也是下一步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该着力研究的重点.同时,高校也开始意识到这一模式在建设中存在着很大难度,如果从头开始构架一个全新的电子校园卡框架,将会导致巨大的投入、较长的研发周期,还需承担一定的失败风险.因此,较佳的方案是从已有的移动化框架着手,在其基础上进行电子校园卡的拓展尝试.2设计与开发华东师范大学与微信团队从2015年年底开始策划研发电子校园卡项目,研发的基础是微信企业号及微信卡券中的会员卡系统.微信会员卡本身提供了一套从创建、分发、领取、使用、更新到删除的流程化卡券体系,在其基础上,基于微信的校园卡增加了一系列适应于高校使用的特性.一是通过在原生的微信支付中引入会员卡接口,使得支付发起过程中,后台可以通过用户的Openid实时获取校园卡状态,继而对用户是否为校内人员进行判断;二是在微信会员卡中加入原生动态二维码机制,实现有效期的动态设置,并从扫码机具对应后台和校验后台两方面加入控制因素,提升身份识别校验的严谨性;三是以微信企业号作为基本框架,将会员卡的用户体系与企业号平台紧密衔接,实现用户在企业号与卡券平台服务之间的无缝化转移;四是校级领导投以大力支持,跨部门紧密协作,对关键的闸机机具进行更新改造,并采购和定制新的支付机器.2.1微信校园卡整体框架设计微信校园卡的整体技术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微信企业号通过每日定时与学校公共数据库进行人员和组织机构同步,为微信校园卡提供底层的基础数据[2],微信校园卡采用了微信会员卡的通用卡模式,通过动态二维码、微信支付和自定义栏目实现基础卡片功能,用户则可以通过微信校园卡完成相应的信息查询、消费支付、身份识别等具体功能.基于微信端的各类功能,我们开发并创建了相应的管理后台,以实现卡片的创建、数据交互等功能,同时便于对微信校园卡的刷卡记录、领取记录、消费记录等信息进行进一步管理,如图2所示.2.2微信校园卡投放功能的开发用户领取电子校园卡的流程主要包括卡片投放、领卡、激活绑定、使用四个步骤,如图3所示.其中,卡片投放采取了线下物料二维码扫码、企业号应用菜单、企业号图文消息推送等多样化的投放方式,用户通过任何一种方式都能够到达领卡页面,此时会员卡系统将判断用户的领卡状态,若已领卡将直接跳转到校园卡界面,若为未领卡,则由微信会员卡系统随机分配一个卡号(CardId),并在本地后台记录该卡号与用户OpenId的对应关系,完成领卡操作.领卡后卡片并不能立刻投入使用,而是需要加以激活,在激活过程中,首先通过微信企业号的Oauth接口判断该微信用户是否已经认证华东师范大学微信企业号,如果状态为未认证则将跳转到企业号用户认证引导页面,如状态为已认证则获取该用户的校内学工号,并根据具体身份确定卡面图案,再将学工号设置为该卡片的用户号,同时设置用户的个人资料,包括入校年份、身份类别等,8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S1期实现卡片与用户身份信息的绑定.激活后,校园卡便可以投入使用,此时,每当用户进入卡面,将会触发系统将用户信息主动推送给本地后台,后台将从学校的公共数据库系统中查询最新的用户状态信息,并写回卡面中,以此完成诸如校园卡余额等信息的刷新显示.图1 微信校园卡技术框架图2 微信校园卡管理后台图3 微信校园卡领取流程2.3微信校园卡消费支付功能的开发当用户进行食堂消费时,可以从微信校园卡中调出支付界面,或是直接打开原生微信支付,发起带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支付行为.同时,食堂窗口工作人员在支付机器(本例中为带有Android系统并加装了扫码机具的平板电脑)的触摸屏中输入消费金额.接着,用户将手机靠近扫码机具,进行支付二维码扫码,此时系统将判断用户的微信校园卡状态,若存在卡片则表明该用户为校内人员,此时继续完成支付操作,若不存在卡片则表明该用户当前身份并不明确,可能为校外人员,系统将中止支付,如图4所示.在支付过程中,该系统还将显示消费者的公共数据库信息,包括姓名、工号、照片等,以便于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相貌和身份比对.2.4微信校园卡身份识别功能的开发当用户需要进行图书馆入闸等身份识别操作时,可以从微信校园卡中调出原生动态二维码,该二维码默认属性为每分钟变动一次.用户将手机靠近闸机扫码机具,完成扫码行为.闸机识别二维码后,将18位动态数字推送给本地后台,本地后台经 第S1期刘 欢等:微信校园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实践89 与微信服务器握手后,解析得到该动态数字对应的发起操作的学工号,并将学工号推送给闸机校验后台.后台校验确认该学工号具有入闸权限后,更新用户数据,闸机硬件再完成开闸行为,如图5所示.图4 微信校园卡消费支付流程图5 微信校园卡入闸流程为了进一步节省物理空间,闸机上同时部署了两类身份识别方式.以图书馆闸机为例,该闸机同时具有校园卡刷卡和微信二维码扫码两套机具,可以让师生自由选择入闸方式.在闸机校验后台和本地后台中,还对学工号的入闸频率、二维码时效进一步进行了限制,不管是使用微信校园卡还是实物卡,学生在一定时段内只能入闸一次,以限制学生外借校园卡给他人入闸的情况.除身份识别和消费支付外,微信校园卡中还利用自定义栏目设置了实物校园卡充值、余额查询、消费记录查询、借书记录查询、通知公告查询等五种用户粘度较高的交互入口.同时,这些入口又与微信小程序进行了整合,用户在点击功能链接后,将跳转到小程序界面而非H5页面,以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图6 微信校园卡界面3总结微信校园卡上线三个月,领取总量达25000张,中山北路校区闸机刷卡数据达1.5万条,用户活跃度达到100%,在师生中得到了普遍好评.微信校园卡在有效解决了校园卡使用排队、遗失忘带等痛点,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校节约人力管理成本和制卡成本,提高信息化水平.此外,除了身份安全识别和移动支付,校园卡更是一个信息综合平台,得益于校园卡的超高频使用,重要的服务信息在这里受到了较高关注.借助微信平台实现的电子校园卡体系,具有着开发成本低、安全性高、研发速度快、项目风险较小、推广便捷等优点[3].展望未来,微信校园卡系统将逐步替9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S1期代传统实体校园卡的各种功能,将信息化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加以延展[4],使师生能够充分运用手中的智能终端,更便捷地享受各类校园信息化服务.参考文献:[1] 吴旻瑜,刘 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8-13.[2] 钟石根,张良杰,游陈盛,等.借力微信企业号建设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1):48-51.[3] 刘 欢,刘 畅,沈富可.电子校园卡:“以动制静”让安全相随[J].中国教育网络,2017(4):35-37.[4] 刘 欢,卢蓓蓉,陈 颖.高校微信平台简洁之道[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52-55.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WeChat Campus Card System———Base on the practice of ECNULIU Huan,LIU Chang,PENG Wei,SHEN Fuke(Information Services Center,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Abstract:Nowadays colleges ne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campuscard for the new demand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from teachers and students.Electroniccampus card is a new mode which implements a set of independent virtual card system,contains identity recognition and consumer payment and other core functions besidesphysical campus card.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WeChat group jointly designedand developed WeChat campus card system which has many core functions.This paper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WeChatcampus card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high security,high speed,conven-ient and easy development.Key words:E-Card;WeChat E-Card;Campus Card;WeChat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