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安排学生活动及时间安排引入介绍本节内容所属模块、年级、章节和教学时间5分钟听讲教材分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0分钟听讲、思考介绍教学目标5分钟听讲、思考学情分析分析高二学生的学情和研究能力5分钟听讲、思考设计思路介绍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安排5分钟听讲、思考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过量NaCl溶液和少量AgNO3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有Ag+的检验实验,让学生自主建立、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0分钟实验操作、讨论、思考应用探究通过对硬水软化和水垢处理的探讨,巩固和应用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10分钟讨论、思考随堂练通过随堂练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10分钟解答、思考总结总结本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研究兴趣5分钟听讲、思考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沉淀转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模型,让学生理解沉淀转化的实质,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研究效果。
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首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除去硬水中的Ca2+?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完成实验探究1,即探究沉淀的生成。
在平衡的引导下,学生思考如何选择沉淀试剂,应用中的Ca2+选择沉淀试剂的依据是什么。
同时,学生需要认识到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
在实验探究1中,学生需要认识到沉淀试剂的选择原则: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希望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学生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不能真正进行到底。
说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能够完全也是相对的。
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学生可以发现规律,并深化对沉淀转化的理解。
在实验探究2中,教师可以展示锅炉水垢情景,进行STS 教育,引出实际问题:如何去除锅炉水垢?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完成实验探究2,即探究CaCO3、CaSO4酸过程平衡移动的溶对比实验。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目标:1. 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概念;2. 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3. 学会运用溶解度积常数进行分析与计算;4. 能够应用溶解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2. 溶解度积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积常数的计算;2. 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实验器材;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难溶电解质(如胆矾、氢氧化铁等),引导学生思考难溶电解质的概念及存在的溶解平衡。
2. 提问:什么是难溶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如何存在?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5分钟)1. 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表示方法。
2. 讲解溶解度积常数(Ksp)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通过示例,解释溶解度积常数在判断难溶电解质溶解度方面的应用。
三、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15分钟)1. 讲解温度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介绍勒夏特列原理。
2. 分析浓度、压力等外界条件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
四、溶解度积常数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如何利用溶解度积常数计算实际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2. 通过实例,介绍溶解度积常数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2. 布置作业:运用溶解度积常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溶解度积常数进行分析与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活力。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实验探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5分钟)实验目的:1. 观察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 探究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
高中化学选修四高效课堂教学设计:3.4.2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aq),加入下
C. NaOH 溶液
小结]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作为一种平衡体系,遵从平衡移动原理。沉淀溶解平 衡跟其他平衡一样也有平衡常数,这个平衡常数应该怎样表示呢? 科学视野]指导学生阅读 P65 科学视野有关内容
授课班级 课 时 第二课时
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 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 推理能力。
讲授:
习题: 集体备课教案
复习:
讨论:
其他: 个人备课教案
引入] 用初中学习的溶解度知识和高中学习的化学平衡理论。来分析 NaCl 溶解于 水的几种情况,引入新课。 设问]在 NaCl 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 当 v(结晶)=v(溶解)时,体系处于什么状态? 投影] NaCl(s) Na (aq) + Cl (aq)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讲]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 动;但也有少数电解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向沉淀方向移 动。 随堂练习] 石灰乳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 列溶液,可使 Ca(OH)2 减少的是( A B A. Na2CO3 溶液 B. AlCl3 溶液 D. CaCl2 溶液 ) Ca (aq)+2 OH
高二化学教案(选修四)
课题:第三章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知识 教 与 技能 学 过程 与 目 方法 情感 的 态度 价值观 重 点 难 点 课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
2016届高三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Qc>K,过平衡状态,反应将逆向进行;
(2)Qc=K,平衡状态;
(3)Qc<K,未平衡状态,反应将正向进行
【练习】已知25℃时CaSO4的Ksp=9.1×10-6,若将0.02mol/L的Na2SO4溶液与0.004mol/L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试通过计算溶液中是否有沉淀析出.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并用“ ”。如:Ag2S(s) 2Ag+(aq)+ S2-(aq)
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
(1)加沉淀剂法:Ksp越小(即沉淀越难溶),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调pH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常加入难溶性的MO、M(OH)2、MCO3等除M2+溶液中易水解的阳离子。如加MgO除去MgCl2溶液中FeCl3。
溶度积Ksp
影响K因素
只与温度有关、受温度影响。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年11月13日星期四班级)
授课题目
课题:沉淀溶解平衡
拟1课时
第1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归纳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难点: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三 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优秀教案

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地溶解平衡(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地概念.会分析溶解度曲线(2)了解难溶电解质地溶解平衡(3)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地沉淀溶解平衡特点,正确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地概念. (4)掌握运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来分析沉淀地溶解、生成和沉淀地转化.教学重难点运用平衡常数来分析沉淀地溶解、生成和沉淀地转化.教学过程:一、溶液思考:1、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有何特征?2、饱和溶液是否浓度一定大?稀溶液是否一定不饱和?3、固体溶解度如何定义地?气体溶解度如何定义地?溶解度都受哪些因素地影响?溶解过程为什么会有热量地变化?b5E2R。
二、沉淀溶解平衡1.一些电解质如BaSO4在水中只能溶解很少、可以说是难以溶解,所以称为______________.尽管这些电解质难以溶解于水中,但在水中也会建立一种________ _____.p1Ean。
2.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地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地基本特征、满足平衡地变化基本规律,其基本特征为:(1)________ ____(2)__ ______ ____DXDiT。
(3)________ ____(4)________ ____3.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称为_______ __,简称_______ __.对于AmBn(s) mA n++nB m-RTCrp。
K SP=练习2、请写出PbI2 Cu(OH)2 BaSO4 Ag2CrO4 Al(O H)3 C uS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 SP表达式5PCzV。
4.溶度积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地__ ______ ___,K SP地大小和溶质地溶解度不同,它只与__ ______ 有关,与__ ______ 无关.利用溶度积K SP可以判断__ ______ __、__ ______ __以及__ _____ _ __.jLBHr。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8篇)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三、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引入] 我们在第二章学习化学平衡时知道电解质的溶解与结晶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将一块缺角的硫酸铜晶体放入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有什么实验现象?[提问]实验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晶体重新变规则,质量不变。
[过渡]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解质的溶解与结晶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硫酸铜是一种可溶性的强电解质,那么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1 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板书]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溶解平衡[思考与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思考与交流的问题。
1、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界限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2、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否真正进行到底?当AgNO3与NaCl反应生成AgCl沉淀时,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到什么状态认为沉淀完全?[总结]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难溶与易溶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大于10g的叫易溶、1g~10g的叫可溶、0.01g~1g的叫微溶、小于0.01g的叫难溶。
生成沉淀的反应并不能完全进行,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通常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认为沉淀完全。
[过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在生成、科研、环保等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大家知道有些牙膏为什么含氟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的内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备课教师:杨瑜一、内容及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指的是难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着沉淀和溶解的动态平衡。
其核心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建立。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看到”微粒,“找到”平衡。
目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本节课学习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就是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它还与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沉淀反应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知识是选修4这一册书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定位① 能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道沉淀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的本质。
② 初步认识难溶电解质存在的溶解平衡及其特征。
2、目标解析① 定位① 就是指用精炼的语言说出沉淀溶解和沉淀是一个动态过程,当溶解速率等于沉淀速率时,建立起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由于存在着沉淀、溶解这一动态平衡,使沉淀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② 定位② 就是指认识到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的溶解速率等于沉淀速率时,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不变,获得饱和溶液。
并通过平衡过程的建立,领悟到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特征。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存在认知冲突。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难溶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本身就很小,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需要“看到”溶解掉的微粒,还要建立平衡。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学生“看到”已经溶解掉的微粒,其中关键就是从学生所熟悉的难溶物质出发,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难溶物质的溶解,“找到”平衡。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化学实验,多媒体展示。
使用用演示实验,能尽可能的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以及溶解平衡的建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四节的内容,属于新增加的内容。
选修四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其中平衡思想是该模块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学生学习过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特点、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在化学平衡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探索溶液中离子的多种平衡过程,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弱离子的水解平衡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即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在学习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平衡大板块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平衡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的方法也有了,所以这一内容采用学案导学有很好的基础,既可以用学案检查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与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以及溶度积常数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是介绍如何运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设计了两个新授课学案和一个习题检测学案。
下面就第一课时的新授课学案的设计与实施做较为详细的阐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以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并能运用平衡常数解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又的化学平衡建立过程推导出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根据已学有的化学平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的特点推导出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类比出及溶度积常数等知识。
并理解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意义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自然科学中的类比、对比等分析方法的应用,通过科学探索,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学案)【预备知识】1.饱和溶液:2.以合成氨为例表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3.以合成氨为例表述化学平衡的特点:4.以合成氨的平衡状态为例写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教学过程】一、溶解平衡的建立1.向agno3溶液中滴入hcl溶液,描述agcl饱和溶液中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 难点: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
课型
□讲授 教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评讲例题, 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
学 内 容 设 计
【高考知识点梳理】 九、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一些常见知识
(1)溶解度小于 0.01g 的电解质称难溶电解质。生成难溶电解质的 内 容 , 并 练 习 反应为完全反应,用“=” 。 (2)反应后离子浓度降至 1×10 mol/L 以下的反应为完全反应,用 “=” 。如酸碱中和时 c(H )降至 10 mol/L<10 mol/L,故为完全反应,用 “=” , 常见的难溶物在水中的离子浓度均远低于 10 mol/L, 故均用 “ =” 。 (3)难溶并非不溶,任何难溶物在水中均存在溶解平衡。 (4)掌握三种微溶物质:CaSO4、Ca(OH)2、Ag2SO4 (5)溶解平衡常为吸热,但 Ca(OH)2 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6)溶解平衡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存在沉淀,否则不存在平衡。 (7)Qc 与 K Qc 为浓度商:是指刚开始反应(但未反应)时平衡体系各物质浓度幂 次方之积之比(对于溶液是指混合后但不反应时的浓度) K 为平衡常数:是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各物质浓度幂次方之积 之比。在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四大平衡中分别有
H +OH
-
3
表 示 方法
平衡常数 K
电离常数 Ka Kb 水的离子积 Kw
水
解
常
数
溶度积 Ksp
Kh=Kw/Kb
影 响 K 因 素
只与温度有关、受温度影响。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 -7 -5 -5
《金版学案》 对 应内容
1
不同的名称: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常数(Ka)、水解常数(Kh)、溶度积 (Ksp)。 Qc 与 K 的相对大小可反映出体系是否为平衡状态: (1) Qc>K,过平衡状态,反应将逆向进行; (2) Qc=K,平衡状态; (3) Qc<K,未平衡状态,反应将正向进行 【练习】已知 25℃时 CaSO4 的 Ksp=9.1×10 ,若将 0.02mol/L 的 Na2SO4 溶液与 0.004mol/LCaCl2 溶液等体积混合, 试通过计算溶液中是否有沉淀 析出.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 并用 “
+ + -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V(沉淀)=V(溶解) 一定条件下难溶 电解质的饱和溶 液
一定条件下含弱 离子的盐溶液
温度、浓度、压强
温度、浓度 、 同离子效应
温度、浓度、酸 碱度
温度、浓度、酸碱 盐
NH4 +H2O NH3·H2O
+
AgCl(S) Ag (aq)+Cl (aq)
+ -
(aq) -6
” 。 如: Ag2S(s)
2Ag
+
+ S
2(aq)
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 (1)加沉淀剂法:Ksp 越小(即沉淀越难溶) ,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 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 调 pH 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 常加入难溶性的 MO、 M(OH)2、 MCO3 等除 M 溶液中易水解的阳离子。如加 MgO 除去 MgCl2 溶液中 FeCl3。 (3)氧化还原沉淀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将要除去的离子变成沉淀而 除去(较少见) 4、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溶解就是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常采用的方法有:①加水;② 加热;③减少生成物(离子)的浓度。使沉淀溶解的方法一般为减少生 成物的浓度,因为对于难溶物加水和加热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并不大。 5、沉淀的转化: 溶液中的沉淀反应总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简而言之,即 溶解度大的生成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小的生成溶解度更小的。 【练习】 ( 1 )对于 Ag2S(s) 为 。 2Ag
+ ( aq ) 2+
+ S
2-
( aq )
,其 Ksp 的表达式
2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用稀 HCl 洗涤 AgCl 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 AgCl 小; ②一般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物质的溶解大 多是吸热的; ③对于 Al(OH)3(s) 解平衡,后者为电离平衡; ④除去溶液中的 Mg ,用 OH 沉淀比用 CO3 好,说明 Mg(OH)2 的溶 解度比 MgCO3 大; ⑤沉淀反应中常加过量的沉淀剂,其目的是使沉淀更完全。 (3)如何除去 Mg(OH)2 中混有的 Ca(OH)2? 答案: 略 ④ 加足量 MgCl2 溶液, 充分搅拌, 过滤, 洗涤即得纯 Mg(OH)2
2+ 2-
Al(OH)3
Al
3+
+ 3OH ,前者为溶
-
6、四种动态平衡、五种平衡常数的比较 比 较 项目 平 衡 特征 存 在 条件 五个字:逆、等、动、定、变 V(正)=V(逆) 一定条件下的可 逆反应 V(离子化)=V(分子化) V(水解)=V(中和) 一定条件下 弱 电解质的水 溶 液 影 响 因 素 ( 外 因) 实例 N2(g)+3H2(g) 2NH3(g) 平 衡 移 动 方 向 判据 勒夏特列原理 HAC H2O H +AC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 明确目标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四 班级 ) 拟 1 课时 第 1 课时
课题: 沉淀溶解平衡
1、知识与技能: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归纳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 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