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精品教案【最新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3课盛唐气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感受唐朝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隋唐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史实,来感受唐朝的繁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唐朝的繁荣景象。
2.教学难点:唐朝的开放和包容,以及如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2.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3.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盛唐气象相关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盛唐气象相关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盛唐气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能够出现繁荣景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唐朝的历史背景。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讨论并展示。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唐朝的繁荣景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这样的繁荣局面?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通过PPT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
第3课 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理解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学会使用历史资料进行一定的历史探究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1.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
1.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问:你知道盛唐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吗?
2.通过引入《太平广记》中的一个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分类整理学习资料
1.让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一种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例如:–华丽的宫殿建筑和寺庙
–繁荣的艺术文化和科技发展
–丰富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2.每个组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出所需信息并分别汇报
C. 盛唐时期气象的影响
1.导入盛唐时期气象的概念,了解盛唐时期的主要气候类型和降水情况
2.引出盛唐时期气象的影响,例如对农业、物资运输等方面的影响
D. 历史探究与分析
1.分组讨论,探究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
2.汇总讨论结果,形成小论文
E. 总结
1.简单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让学生自己总结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气象的影响,并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
四、教学评估
1.手册作业:要求学生们编写一篇名为“盛唐时期的发展与灾害”的小论文,讲述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分析
2.展示:在下节课上,让各小组的代表进行展示,介绍自己小组整理的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资料
3.讨论:在展示后进行讨论,加深对盛唐时期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 (1)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1课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设计意图] 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课。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盛唐气象》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唐朝的辉煌历史,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学生可能对唐朝的繁荣程度和具体史实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拓宽历史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程度,掌握唐朝的一些重要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自豪我国古代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程度。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并能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歌曲,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程度。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唐朝的繁荣景象。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深入阐述唐朝的繁荣程度。
5.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唐朝的繁荣景象,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初唐的经济繁荣,了解唐朝的民族交流、民族融合和社会风气,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统一的历史贡献。
2。
过程和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阅读和欣赏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盛唐的天气,并分析相关现象的原因。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盛唐,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在学习唐代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了解到各民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繁荣、民族交流与融合困难:民族沟通和融合[教学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课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子项目,即经济繁荣、民族交流与融合、开放的社会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这四个子项目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
四者相互关联,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展现了唐代的盛世。
2。
学习情况分析(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3。
教学方法阅读与解释法、材料分析法、图解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第1页:共9页设置场景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并提问:为什么引入新班级的地名被称为“唐人街”?1.经济繁荣(1)农业展示“雨中耕作”并提出问题:雨中耕作”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反映了唐代农业的发展。
从图片中你能找到什么关于农业的信息?通过对《雨中耕作》的观察,可以看出唐代农民有弯犁等,进而产生了下水管等灌溉工具。
(显示屈原犁和下轮的示意图)显示唐代水利工程介绍中的古坝文字和图片探索新知识展示敦煌莫高窟“农事图”图片、问题极性看图片,回答问题。
请看图片,了解唐代农具的改进。
观察图片看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唐代农业的发展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唐代水利工程建设、耕作技术、蔬菜新品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唐朝的繁荣时期展开,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盛唐时期的气象。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的,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课学习之前,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所耳闻。
但是,对于盛唐时期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盛唐气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盛唐时期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盛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盛唐时期的繁荣背后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盛唐气象。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素材。
2.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盛唐时期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盛唐气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盛唐时期的具体情况。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奉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开展的光芒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开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互相联络,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展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唐朝前期施行开通友好的民族政策,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展示?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提出问题:吐蕃位于我国什么地方?唐太宗时期,谁统一青藏高原各个部落?赞普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实行了一系列开展消费、改革制度的措施。
展示?步辇图?,提出问题:?步辇图?反映什么历史事件?你能从这幅图中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展示?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老师讲述: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想一想:展示材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唐蕃友好关系有哪些新开展?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唐蕃友好关系有哪些意义?老师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唐蕃和以下问题。
观察图片,答复以下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答复以下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概况。
学生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唐中宗时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盛唐气象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
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西突厥
吐蕃
东突厥
南诏
回纥
靺鞨
李白
杜甫
白居
易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多媒体出示问题: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4.(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
家
代表作作品特点
颜真
卿
《颜氏家
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欧阳
询
《九成宫
醴泉碑》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阎立
本
《历代帝
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
子
《送子天
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主要内容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与吐蕃的关系。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