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5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5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蚌埠市第二中学2015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22题,共44分)1.汉皇祖陵(如右图所示,位于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是以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刘姓大始祖刘清墓为中心扩展而成的一座陵园陈列馆,2000多年来一直是当地汉里堂刘氏祭祀祖先的场所,近年来又成为海内外、全天下刘姓寻根问祖的圣地。

从古代政治制度来看体现了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2.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3.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4.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一一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1日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5.“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B.强调明文公示C.体现法官至上 D.明确依法办事6.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

蚌埠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1.关于儒学的起源,《淮南子·要略》说:“……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认为儒学是由继承文武周公的王道政治传统而产生的。

周公的王道政治主要是指A.王位世袭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与礼乐制 D.郡县制【答案】C考点:宗法制。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周公制礼作乐,周公的王道政治主要是宗法制与礼乐制,故C项正确;A项始于夏朝,C项是经济制度,D项始于商鞅变法,不符合题干要求,故ACD项排除。

2、“董仲舒……开启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答案】B考点:董仲舒新儒学内容。

A、C两项是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D项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董仲舒思想中,体现“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有“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故B项正确。

3、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韦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

固然,皇帝也是祭土,他为了所有臣民的利益而向苍天献祭,但是,他履行的宗教职责比起他的统治职责来,始终居于次要地位。

”与中国的“现世主义”关系最小的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答案】B考点:儒家强调德治、仁政,重视现实治理,故A项于现实关系密切,但不符合题意;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超脱现实之上,故B项与现实关系最小,符合题意;法家强调法治,与现实最密切,故C项不符合题意;墨家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贯穿实际功利精神,与现实关系密切,故D项不合题意。

4.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安徽省蚌埠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文综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安徽省蚌埠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文综

安徽省蚌埠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第I卷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三省六部制度。

【解析】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与科举制共同形成了中国古代成熟的文官政治,从而使“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

B项最能说明这一点。

三公九卿创立于秦朝,官僚政治初创,受贵族政治影响较大,A项错误。

内阁制度是君权强化的产物,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两者都是出现于宰相制度废除后,与材料中“君权、相权,互为节制”的信息不符。

2.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

此规定()A.阻止了白银外流 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清代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清代禁止官银出口外运的最大影响在于阻碍中国资本进入国际市场,不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又一反映。

C项正确。

材料中突出的是官银,A项错误;鉴于元代滥发纸币的恶果,明清两代废除纸币流通,B项错误;D项夸大了该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可能完全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3.墨家思想在先秦曾经与儒家学说并称“显学”。

然先秦以降,墨学几成绝学,鲜有学者问津。

20世纪初,墨学再热。

学术界和社会上“人人争言墨”“家传户诵,几如往日之读经”。

20世纪初墨学再热的主要原因是()A.知识分子通过振兴墨学挽救民族危机 B.墨学民主与科学等主张迎合时代需要C.西学已渐入末路知识分子反求于中学 D.知识分子借墨学的实用主义批判儒学【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墨家思想。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含解析DOC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含解析DOC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若集合A={x|y=2x},集合,则A∩B=()A.(0,+∞)B.(1,+∞)C.[0,+∞)D.(﹣∞,+∞)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交集及其运算.分析:求出集合A中函数的定义域确定出A,求出集合B中函数的定义域确定出B,求出A与B的交集即可.解答:解:集合A中的函数y=2x,x∈R,即A=R,集合B中的函数y=,x≥0,即B=[0,+∞),则A∩B=[0,+∞).故选C2.设a∈R,则“a=1”是“直线y=a2x+1与直线y=x﹣1平行”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分析:结合直线平行的条件,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解:若直线y=a2x+1与直线y=x﹣1平行,则a2=1,解得a=1或a=﹣1.所以“a=1”是“直线y=a2x+1与直线y=x﹣1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3.已知复数z满足(3﹣4i)z=25,则z=()A.﹣3﹣4i B.﹣3+4i C.3﹣4i D.3+4i考点: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分析:由题意利用两个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法,虚数单位i的幂运算性质,计算求得结果.解答:解:∵满足(3﹣4i)z=25,则z===3+4i,故选:D.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利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可排除A;利用面面平行的位置关系与点到平面的距离关系可排除B;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判断C正确;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可排除D解答:解: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相交或异面;排除A;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排除B;C,设平面α∩β=a,l∥α,l∥β,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在平面α内存在直线b∥l,在平面β内存在直线c∥l,所以由平行公理知b∥c,从而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明b∥β,进而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得b∥a,从而l∥a;故C正确;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排除D;故选C5.设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8a2+a5=0,则下列式子中数值不能确定的是()A.B.C.D.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的等式变形,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求出公比q的值,然后分别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即可找出四个选项中数值不能确定的选项.解答:解:由8a2+a5=0,得到=q3=﹣8,故选项A正确;解得:q=﹣2,则=q=﹣2,故选项C正确;则==,故选项B正确;而==,所以数值不能确定的是选项D.故选D6.若P(2,﹣1)为圆(x﹣1)2+y2=25的弦AB的中点,则直线AB的方程是()A.x﹣y﹣3=0 B.2x+y﹣3=0 C.x+y﹣1=0 D.2x﹣y﹣5=0 考点: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分析:由圆心为O(1,0),由点P为弦的中点,则该点与圆心的连线垂直于直线AB求解其斜率,再由点斜式求得其方程.解答:解:已知圆心为O(1,0)根据题意:K op=k AB k OP=﹣1k AB=1,又直线AB过点P(2,﹣1),∴直线AB的方程是x﹣y﹣3=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方程的应用,主要涉及了弦的中点与圆心的连线与弦所在的直线垂直.7.如图,一个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被与其底面所成角为θ(00<θ<900)的平面所截,截面是一个椭圆.当θ为30°时,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A.B.C.D.考点: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求出题意的长半轴,短半轴,然后求出半焦距,即可求出题意的离心率.解答:解:因为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被与底面成30°的平面所截,其截口是一个椭圆,则这个椭圆的短半轴为:R,长半轴为:=,∵a2=b2+c2,∴c=,∴椭圆的离心率为:e==.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离心率的求法,注意椭圆的几何量与双曲线的几何量(a,b,c)关系的正确应用,考查计算能力.8.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的球各6个,每种颜色的6个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任取3个标号不同的球,这3个颜色互不相同且所标数字互不相邻的取法种数为()A.80 B.84 C.96 D.104考点:计数原理的应用.分析:所标数字互不相邻的方法有4种,这3种颜色互不相同有C43A33种,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即可求出颜色互不相同且所标数字互不相邻的取法种数.解答:解:所标数字互不相邻的方法有:135,136,146,246,共4种方法.这3种颜色互不相同有C43A33=4×3×2×1=24种,∴这3种颜色互不相同且所标数字互不相邻的有4×24=96种.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排列组合,以及两个基本原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不遗漏不重复,属于中档题.9.函数:①y=x•sinx②y=x•cosx③y=x•|cosx|④y=x•2x的图象(部)如图所示,但顺序被打乱,则按照从左到右将图象对应的函数序号安排正确的一组是()A.④①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③④②①考点:正弦函数的图象;余弦函数的图象.分析:依据函数的性质与图象的图象对应来确定函数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发现,四个函数中有一个是偶函数,有两个是奇函数,还有一个是指数型递增较快的函数,由这些特征接合图象上的某些特殊点判断即可.解答:解:研究发现①是一个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故它对应第一个图象②③都是奇函数,但②在y轴的右侧图象在x轴上方与下方都存在,而③在y轴右侧图象只存在于x轴上方,故②对应第三个图象,③对应第四个图象,④与第二个图象对应,易判断.故按照从左到右与图象对应的函数序号①④②③故选C.点评:本题考点是正弦函数的图象,考查了函数图象及函数图象变化的特点,解决此类问题有借助两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一是函数的性质,二是函数值在某些点的符号即图象上某些特殊点在坐标系中的确切位置.10.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e x(x+1),给出下列命题:①当x>0时,f(x)=e x(1﹣x);②f(x)>0的解集为(﹣1,0)∪(1,+∞);③函数f(x)有2个零点;④∀x1,x2∈R,都有|f(x1)﹣f(x2)|<2,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1 B.2C.3D.4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分析:逐个验证:①为函数对称区间的解析式的求解;②为不等式的求解,分段来解,然后去并集即可;③涉及函数的零点,分段来解即可,注意原点;④实际上是求函数的取值范围,综合利用导数和极值以及特殊点,画出函数的图象可得范围.解答:解:设x>0,则﹣x<0,故f(﹣x)=e﹣x(﹣x+1),又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故f(﹣x)=﹣f(x)=e﹣x(﹣x+1),所以f(x)=e﹣x(x﹣1),故①错误;因为当x<0时,由f(x)=e x(x+1)>0,解得﹣1<x<0,当x>0时,由f(x)=e﹣x(x ﹣1)>0,解得x>1,故f(x)>0的解集为(﹣1,0)∪(1,+∞),故②正确;令e x(x+1)=0可解得x=﹣1,当e﹣x(x﹣1)=0时,可解得x=1,又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故有f(0)=0,故函数的零点由3个,故③错误;④∀x1,x2∈R,都有|f(x1)﹣f(x2)|<2,正确,因为当x>0时f(x)=e﹣x(x﹣1),图象过点(1,0),又f′(x)=e﹣x(2﹣x),可知当0<x<2时,f′(x)>0,当x>2时,,f′(x)<0,故函数在x=2处取到极大值f (2)=,且当x趋向于0时,函数值趋向于﹣1,当x趋向于+∞时,函数值趋向于0,由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可作出函数f(x)的图象,可得函数﹣1<f(x)<1,故有|f(x1)﹣f(x2)|<2成立.综上可得正确的命题为②④,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涉及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属中档题.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已知x,y满足,则z=2x+y的最大值为3.考点:简单线性规划.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2x+y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值即可.解答:解:,在坐标系中画出图象,三条线的交点分别是A(﹣1,﹣1),B(,),C(2,﹣1),在△ABC中满足z=2x+y的最大值是点C,代入得最大值等于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只是直接考查线性规划问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试题.近年来高考线性规划问题高考数学考试的热点,数形结合是数学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2.如果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图(判断条件k≤20?),那么输出的S=420.考点:程序框图.专题: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执行程序框图,分析程序框图的功能和意义,计算并输出S=2×(1+2+…+20)的值,不难计算为420.解答:解:执行程序框图,有k=1S=0满足条件k≤20,第1次执行循环体,有S=2,k=2满足条件k≤20,第2次执行循环体,有S=2+4,k=3满足条件k≤20,第3次执行循环体,有S=2+4+6,k=4…满足条件k≤20,第19次执行循环体,有S=2+4+..+38,k=20满足条件k≤20,第2次执行循环体,有S=2+4+…+40,k=21不满足条件k≤20,退出执行循环体,输出S的值根据程序框图的意义和功能,得S=2×(1+2+…+20)=420故答案为:420.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程序框图和算法,属于基础题.13.设(2x+1)5+(x﹣2)4=a0+a1x+a2x2+a3x3+a4x4+a5x5,则a2=64.考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专题:二项式定理.分析:由题意可得,a2就是x2的系数,再根据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可得x2的系数为+,计算求得结果.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2就是x2的系数,再根据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可得x2的系数为+=40+24=64,故答案为:6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中某项的系数,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属于中档题.14.若方程log3(a﹣3x)+x﹣2=0有实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6,+∞).考点:函数的零点.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可得方程a=3x+32﹣x有解,即a值属于3x+32﹣x值的范围内,根据均值不等式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题意可得,方程2﹣x=log3(a﹣3x)有解,∵方程2﹣x=log3(a﹣3x)可化为32﹣x=a﹣3x,即方程a=3x+32﹣x有解.再根据基本不等式可得a=3x+32﹣x ≥2=6,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判断,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值域,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15.已知数列{a n}是各项均不为0的等差数列,S n为其前n项和,且满足a n2=S2n﹣1(n∈N+).若不等式≤对任意的n∈N+恒成立,则实数λ的最大值为﹣21.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在已知递推式中分别取n=1,2,联立方程组求得首项和公差,求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一步得到a n+1,代入不等式≤后分n为偶数和奇数变形,分离参数λ后分别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和函数单调性求最值,取交集后得到λ的取值范围,则λ的最大值可求.解答:解:在a n2=S2n﹣1中,令n=1,n=2,得,即,解得a1=1,d=2,∴a n=a1+(n﹣1)d=1+2(n﹣1)=2n﹣1,a n+1=2n+1.①当n为偶数时,要使不等式≤恒成立,即需不等式恒成立,∵,等号在n=2时取得,∴此时λ需满足λ≤25;②当n为奇数时,要使不等式≤恒成立,即需不等式恒成立,∵随n的增大而增大,∴n=1时,取得最小值﹣6.则λ≤﹣6﹣15=﹣21.综合①、②可得λ的取值范围是λ≤﹣21.∴实数λ的最大值为﹣21.故答案为:﹣21.点评:本题考查数列递推式,考查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训练了利用基本不等式和函数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中档题.三、解答题(共75分)16.(12分)△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b2+c2﹣a2+bc=0,(1)求角A的大小;(2)若,求△ABC面积S△ABC的最大值.考点: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专题:计算题;解三角形.分析:(1)根据题中等式,利用余弦定理算出cosA=﹣,结合A为三角形的内角,可得A=;(2)利用基本不等式,算出bc≤1,当且仅当b=c=1时等号成立.由此结合正弦定理的面积公式,即可算出△ABC面积S△ABC的最大值.解答:解:(1)∵△ABC中,b2+c2﹣a2+bc=0,∴b2+c2﹣a2=﹣bc因此cosA===﹣∵A为三角形的内角,∴A=;(2)∵b2+c2﹣a2+bc=0,∴a2=b2+c2+bc=3,得b2+c2=﹣bc+3≥2bc解之得bc≤1,当且仅当b=c=1时等号成立∵△ABC面积S△ABC=bcsinA=bc∴当且仅当b=c=1时,△ABC面积S△ABC的最大值为.点评:本题给出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平方关系,求角的大小并依此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着重考查了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知识,属于中档题.17.(12分)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a n是S n和1的等差中项,等差数列{b n}满足b1=a1,b4=S3.(Ⅰ)求数列{a n}、{b n}的通项公式;(Ⅱ)设c n=,数列{c n}的前n项和为T n,证明:T n<.考点: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数列的求和.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I)由已知条件得到S n=2a n﹣1,由此推导出数列{a n}是以a1=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从而得到,S n=2n﹣1,进而得到b1=a1=1,b4=1+3d=7,由此能求出{b n}的通项公式.(II)由c n=,得T n=,由此利用裂项求和法能证明.解答:(I)解:∵a n是S n和1的等差中项,∴S n=2a n﹣1,当n=1时,a1=S1=2a1﹣1,∴a1=1,当n≥2时,a n=S n﹣S n﹣1=(2a n﹣1)=2a n﹣2a n﹣1,∴a n=2a n﹣1,即,(3分)∴数列{a n}是以a1=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S n=2n﹣1,设{b n}的公差为d,b1=a1=1,b4=1+3d=7,∴d=2,∴b n=1+(n﹣1)×2=2n﹣1.(6分)(II)证明:c n===,(7分)∴T n=,(9分)∵n∈N*,∴.(12分)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考查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及不等式的证明,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裂项求和法的合理运用.18.(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DC,AB⊥AD,平面PAD⊥平面ABCD,若AB=8,DC=2,AD=6,PA=4,∠PAD=45°,且.(Ⅰ)求证:PO⊥平面ABCD;(Ⅱ)设平面PAD与平面P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θ(0°<θ≤90°),求cosθ的值.考点: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空间角.分析:(Ⅰ)由已知条件利用余弦定理求出,从而得到PO⊥AD,由此能够证明PO⊥平面ABCD.(Ⅱ)过O作OE∥AB交BC于E,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E,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利用向量法能求出平面PAD与平面P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的余弦值.解答:解:(Ⅰ)因为,,所以,…(1分)在△PAO中,由余弦定理PO2=PA2+AO2﹣2PA•AOcos∠PAO,得,…(3分)∴,∴PO2+AO2=PA2,…(4分)∴PO⊥AD,…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O⊂平面PAD,∴PO⊥平面ABCD.…(6分)(Ⅱ)如图,过O作OE∥AB交BC于E,则OA,OE,OP两两垂直,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E,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7分)则O(0,0,0),,.…(8分)∴,=,…(9分)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x,y,z),由,得,即,取x=1,则,∴为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11分)∵AB⊥平面PAD,∴为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12分)∴.…(13分)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19.(13分)某网站用“10分制”调查一社区人们的幸福度.现从调查人群中随机抽取16名,如图所示茎叶图记录了他们的幸福度分数(以小数点前的一位数字为茎,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字为叶):(1)指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2)若幸福度不低于9.5分,则称该人的幸福度为“极幸福”.求从这16人中随机选取3人,至多有1人是“极幸福”的概率;(3)以这16人的样本数据来估计整个社区的总体数据,若从该社区(人数很多)任选3人,记ξ表示抽到“极幸福”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1)根据所给的茎叶图看出16个数据,找出众数和中位数,中位数需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结论.(2)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至多有1人是“极幸福”包括有一个人是极幸福和有零个人是极幸福,根据古典概型公式得到结果.(3)由于从该社区任选3人,记ξ表示抽到“极幸福”学生的人数,得到变量的可能取值是0、1、2、3,结合变量对应的事件,算出概率,写出分布列和期望.解答:解:(1)由茎叶图得到所有的数据从小到大排,8.6出现次数最多,∴众数:8.6;中位数:8.75;(2)设A i表示所取3人中有i个人是“极幸福”,至多有1人是“极幸福”记为事件A,则(3)ξ的可能取值为0、1、2、3.;;,ξ的分布列为ξ0 1 2 3P所以Eξ=.另解:ξ的可能取值为0、1、2、3.则,.ξ的分布列为ξ0 1 2 3P所以Eξ=.点评:本题是一个统计综合题,对于一组数据,通常要求的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题目分别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这样的问题可以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最基本的知识点.20.(13分)分别过椭圆E:=1(a>b>0)左、右焦点F1、F2的动直线l1、l2相交于P点,与椭圆E分别交于A、B与C、D不同四点,直线OA、OB、OC、OD的斜率分别为k1、k2、k3、k4,且满足k1+k2=k3+k4,已知当l1与x轴重合时,|AB|=2,|CD|=.(1)求椭圆E的方程;(2)是否存在定点M,N,使得|PM|+|PN|为定值?若存在,求出M、N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专题: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分析:(1)由已知条件推导出|AB|=2a=2,|CD|=,由此能求出椭圆E的方程.(2)焦点F1、F2坐标分别为(﹣1,0),(1,0),当直线l1或l2斜率不存在时,P点坐标为(﹣1,0)或(1,0),当直线l1,l2斜率存在时,设斜率分别为m1,m2,设A(x1,y1),B(x2,y2),由,得,由此利用韦达定理结合题设条件能推导出存在点M,N其坐标分别为(0,﹣1)、(0,1),使得|PM|+|PN|为定值2.解答:解:(1)当l1与x轴重合时,k1+k2=k3+k4=0,即k3=﹣k4,∴l2垂直于x轴,得|AB|=2a=2,|CD|=,解得a=,b=,∴椭圆E的方程为.(2)焦点F1、F2坐标分别为(﹣1,0),(1,0),当直线l1或l2斜率不存在时,P点坐标为(﹣1,0)或(1,0),当直线l1,l2斜率存在时,设斜率分别为m1,m2,设A(x1,y1),B(x2,y2),由,得,∴,,===,同理k3+k4=,∵k1+k2=k3+k4,∴,即(m1m2+2)(m2﹣m1)=0,由题意知m1≠m2,∴m1m2+2=0,设P(x,y),则,即,x≠±1,由当直线l1或l2斜率不存在时,P点坐标为(﹣1,0)或(1,0)也满足,∴点P(x,y)点在椭圆上,∴存在点M,N其坐标分别为(0,﹣1)、(0,1),使得|PM|+|PN|为定值2.点评:本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考查是否存在定点M,N,使得|PM|+|PN|为定值的判断与证明,对数学思维的要求较高,有一定的探索性,解题时要注意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的合理运用.21.(13分)已知函数φ(x)=lnx.(1)若曲线g(x)=φ(x)+﹣1在点(2,g(2))处的切线与直线3x+y﹣1=0平行,求a的值;(2)求证函数f(x)=φ(x)﹣在(0,+∞)上为单调增函数;(3)设m,n∈R+,且m≠n,求证:<||.考点: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证明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1)先求出g(x)的导数g′(x),求出g′(2),根据条件得到g′(2)=﹣3,解出a的值;(2)可先求出f(x)的导数f′(x),并化简整理、因式分解,由条件x>0,即可判断导数的符号,从而得证;(3)设m>n>0,应用分析法证明,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可以适当变形,只需证,然后构造函数h(x)=lnx﹣(x>1),应用导数说明h(x)在(1,+∞)上是单调增函数,从而h(x)>h(1)=0,即可得证.解答:解:(1)=(x>0),(x >0),∵曲线在点(2,g(2))处的切线与直线3x+y﹣1=0平行,∴,解得a=14;(2)证明:═(x>0),∴≥0,∴函数在(0,+∞)上为单调增函数;(3)不妨设m>n>0,则,要证<||,即证,只需证,即证,只需证,设h(x)=lnx﹣(x>1),由(2)得,h(x)在(1,+∞)上是单调增函数,∵x>1,∴h(x)>h(1)=0,即,即.∴不等式成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求单调区间、证明单调性以及不等式,考查应用导数求切线方程,以及构造函数解题的能力,是一道综合题.。

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2.《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3.《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

……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4.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百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

……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

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

”上述事件发生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5、“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相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6.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

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A .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B .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D .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7、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1.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对中国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高考对宗法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上。

2015年高考浙江卷就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等角度考察宗法制及其影响。

预计在2016年高考命题中,仍有可能从宗法制的内容、对后世的影响、与分封制的关系等角度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作用。

周朝的分封制在后期导致了诸侯割据;秦朝亡于暴政,而非郡县制。

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名师点睛】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3.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里“封建”的含义是( )A.封建制度 B.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C.奴隶社会的瓦解 D.分封诸侯国【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是概念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它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有机渗透和运用,备选项的设计立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与提高。

4.“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度【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度【名师点睛】郡国并行制是指郡县制和封国制(分封制)共同实行的行政区划制度。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素质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素质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考试范围:必修一、二、三;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2.《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政府的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符合“中国的政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的是:①秦朝的三公九卿制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明朝的内阁制④清代的军机处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3.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结的歌剧艺术。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4.中国当代著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

”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A.戏剧情节B.等级观念C.人文素养D.民主精神5.钱乘旦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6.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高三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诗中反映出当时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古代商业。

商帮出现在明朝时期,排除①;由诗句中“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可知②正确;唐朝时期,市场有严格的地域限制,排除③;从诗句中“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可知中原地域与少数民族经济交往活跃,故④正确。

因此选B。

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关键信息:重要纺织原料、鼎足而三、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前提条件。

元代中国的棉纺技术有了进一点的发展,棉在纺织的地位提高,正是因为棉纺技术的进步,故对棉花的需求量增加,B项是前提条件,符合题意;ACD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3.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答案】D考点: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 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 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 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