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合集下载

九上第23 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九上第23 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课题: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材从著名音乐家、文学巨匠、美术名家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近代史上的艺术杰作。

在著名音乐家部分,通过贝多芬拒绝为侵略者法国军官演奏的故事蕴含着强烈的爱国热情,“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传达出贝多芬的坚强性格;在文学巨匠部分,通过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出身与贵族家庭晚年却选择“平民化”道路、更深刻的反映出文艺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在美术名家部分,既要学习梵高“老老实实、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的创作精神,也要学习梵高关心穷人的品行及在逆境中坚持创作的可贵品质。

二、课程标准: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人物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难点:为什么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知识点分析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知识点分析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能力提升知识讲解1什么缘故说《英雄交响曲》乐曲标志着贝多芬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什么缘故贝多芬可谓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辞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专制者!"后来出版时他将题目改成"为纪念一名伟大的英雄而作"。

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闻名的代表作之一,完全表现英雄性格的作品。

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维持着深沉、真挚的情感,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

贝多芬本人曾宣称他最喜爱的交响乐确实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可谓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的要紧缘故有:⑴他双耳失聪,但他勇于向命运挑战,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的要紧作品都是在失聪以后完成的;⑵贝多芬的音乐跳动着强烈的时期脉搏,充满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精神;⑶贝多芬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富于正义感。

例1.他曾叱咤欧洲风云几十年,所公布的法典为欧洲许多国家借鉴和仿效;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推动着时期的脉搏,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牢牢的连在一路。

请你判定这两个欧洲同时期的人物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B.拿破仑和贝多芬C.克伦威尔和贝多芬D.罗伯斯庇尔和凡•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明白得和比较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法典”、“《英雄交响曲》”等关键词,结合讲义知识可判定是拿破仑和贝多芬。

贝多芬创作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不朽乐章,在他的第三交响曲出版时,把题目定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名巨人而作。

”这位巨人确实是拿破仑。

,答案:B知识讲解2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之因此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就在于他所创作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俄国现实生活,表现了他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命运牢牢联系在一路的高贵品质。

九年级历史上册素材: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资料

九年级历史上册素材: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资料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资料(一) 著名音乐家1.贝多芬德国人,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

2.成就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

3.《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

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

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

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

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

被例举为浪漫乐派的创始作品。

(二) 文学巨匠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是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2.《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描述的是拿破仑入侵时期,俄罗斯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提问:通过提问,我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看法。我将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观察:在课堂过程中,我将密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互动表现和思维过程。通过观察,我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困惑和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世界的文化杰作,培养学生的历史视野和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2. 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分析文化杰作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尊重和欣赏各种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文化杰作的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为什么保护文化遗产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具体的 cultural landmarks 作为案例,让学生深入研究和分析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利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协作能力。
- 采用项目导向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文化杰作,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贝多芬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素材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贝多芬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素材

word
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

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

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1 / 1。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教案2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教案2新人教版
3.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涉及实验环节,如模型制作或文化遗产保护实验,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展示区、讨论区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展示、讨论和互动学习。同时,提前准备好分组讨论所需的资料和工具,方便学生分组学习和交流。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内容过于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的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课堂互动不足: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3.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方式过于侧重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字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金字塔、巴特农神庙、长城等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文化遗产的理解深度。
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的视角,理解和分析世界文化遗产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价值意义。
2.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世界著名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简述金字塔的建筑背景、建筑工艺及其在古埃及文明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建筑背景是古埃及法老的宗教信仰和来世观念。建筑工艺包括使用巨石、斜面技术等,体现了古埃及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工艺水平。在古埃及文明中,金字塔象征着法老的权力、财富和威严,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23世界的文化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23世界的文化杰

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他 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 漫主义音乐之先声,是了一个承前启 后的伟大音乐家。出生于波恩一个音 乐世家。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 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 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 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 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
• A.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B.心理描写大师
• C.天才的艺术家
D.俄国革命的镜子
【重点、难点讲解】
• 一、教学重点: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 《向日葵》。
• 知识链接: • 3. 梵高和《向日葵》
• 梵高是荷兰具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画 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都好似燃烧的火焰。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 烈的色彩比来表达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凡高(荷兰) (1853—1890)
19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后期印象画派代 表人物,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 一。 27岁才开始绘画,37岁去逝。凡 高在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作了大量油画、 素描和版画,这些表现了他对生活充满 了热情。凡高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同情穷 人的一个画家,是在艺术上最不墨守成 规而勇于探索的一个画家。
《兰格罗瓦的桥》
《船》
《奥弗的教堂》
《绿色的原野》
《星月之夜》
《向日葵》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 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叶则像跳跃的火 苗。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 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向日葵》(油画)
向日葵
该画用笔粗厚有力,色彩对比既单纯又强烈, 产生了艳丽、和谐、优雅的画面效果。令人 激动、振奋,观者无不心灵震颤,激情喷薄。 表达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梵高的笔下, 向日葵不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有原始 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在梵高的眼里,向日 葵是阳光和生命活力的象征,是梵高情感之 火的体现,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说课稿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说课稿

世界的文化杰作说课稿一说教材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文化的杰作》是人教版九年纪上册第23课的内容。

本课是对世界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世界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大刀阔斧的资产阶级改革以及席卷世界的战争之后,对文学艺术成就的展示。

使学生了解到在此期间文学艺术上也是硕果累累,人才辈出,是对前部分内容适当的补充,尤其是大师级的代表人物:如贝多芬、托尔斯泰、梵高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个人魅力,会把同学们带入一个新的意境之中因此,在教材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有助于形成审美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

本课的难点为:托尔斯泰的“平民化”道路的选择3、说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音乐、美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讨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结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二、说教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教学采用了提问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图片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凡·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2、过程与方法: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重点:列夫·高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凡·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难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应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阅读教材147页导入框中的内容,这个故事说的是谁的事迹?能说明什么?贝多芬。

能说明贝多芬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二、讲授新课那你知道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吗?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3课世界的文家杰作(一)音乐家贝多芬关于贝多芬学习的故事,有许多传说。

有一次,贝多芬去办点事情,回来的时候,他感到有些饿了,于是,便走进了一家饭馆,他找了一把椅子就坐了下来。

这时,他正在思考创作一支钢琴曲,不知不觉中,他抬起手,用手指就在餐桌上敲了起来,就像以往弹钢琴一样。

“咚咚咚,咚咚咚”,这有节奏的弹击吸引了不少人向他看来,他却毫无察觉。

就餐的人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人们都在私下议论着这个奇怪的人。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还在有节奏地敲着。

这时,店老板过来想提醒提醒他,刚走到他面前,他一看店老板来了,立刻明白了这是在饭店里,于是便问老板:“请结账吧,多少钱?”店里吃饭的人哈哈大笑了起来。

店老板看他还不明白人们为什么大笑,就说:“先生,您还没吃饭呢!”“这……哈哈哈哈……”他自己也大笑起来。

还有一次,他与几个朋友到郊外散步,看到美丽的田野,翠绿的青山,蜿蜒曲折的河流,他禁不住又想到该用什么样的旋律来表现了。

散步中,朋友们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唯有他一言不发。

很长时间之后,他突然大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我找到了!”说完,狂奔着就跑回家去了。

惊得朋友们不知说什么才好。

回到家里,他就把刚才所见的美丽的景色用乐曲的形式在钢琴上弹奏出来了。

这首曲子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洋溢着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第四交响乐》。

这两个故事能说明什么?能说明贝多芬是非常勤奋的音乐家。

正是因为勤奋,贝多芬才取得了这样杰出的成就。

贝多芬靠自己的顽强努力终于被认为是维也纳最好的钢琴家和最优秀的作曲家。

尽管贝多芬在乐曲创作上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但他本身却连遭不幸和打击。

27岁时,他患了耳聋症,而且病情不断恶化。

这对于酷爱音乐、视音乐如生命的贝多芬来说,无异于夺去自己的生命。

他痛苦而无奈地喊道:“上帝啊,这是为什么?”到了中年,他的耳朵一点也听不见了。

但是,贝多芬却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对音乐的执着的追求。

这段经历能说明贝多芬具有怎样的特点?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不被困境屈服,有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由于贝多芬经典性作品的问世,他成了交响乐之王,人们以无比敬佩、赞慕、崇仰之情来欣赏着他的作品,同时,他也成为继海顿、莫扎特之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大师。

早在青年时期,贝多芬就树立了民主、斗争、进步的思想,这种思想他一直没有改变过。

完成于1804年的《第三交响乐》,原来就是以在欧洲扫除封建势力,赢得人民极力赞扬的资产阶级领袖拿破仑的事迹为题材的,所以,贝多芬在作品扉页上写上了“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几个大字。

但是在作品完成的这一年,拿破仑抛弃了共和制,当了皇帝,贝多芬非常气愤。

一气之下,就把这几个字改为:“英雄交响乐──纪念一位伟人!”无异,贝多芬把这位“伟人”看作是轰轰烈烈反抗封建势力的人民群众。

贝多芬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继承古典主义、开启浪漫主义音乐的“乐圣”式的伟大人物。

(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在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都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人们的思想也发生这种大的变化,这就为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许多文学家应运而生,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其中的一位。

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有哪些?《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下面老师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安德烈?包尔康斯基、彼埃尔?别素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

这三个人物都是作者喜爱的正面形象。

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

小说中,这两个人物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队和参与社会活动库塞、阿多诺、弗洛姆、哈贝马斯,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步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后来主要在与人民的直接接触中精神上得到成长。

女主人公娜塔莎与两位主人公的关系使她成为小说中重要的连缀人物,而这一形象本身又是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的。

小说充分展开了娜塔莎热烈而丰富的情感,她与人民和大自然的接近,她的民族气质,以及她在精神上的成长。

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小说时代感强烈,它虽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但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

因此,《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三)著名画家凡·高近代的绘画艺术不断革新,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画家。

荷兰的凡。

高就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凡·高,这位荷兰籍的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和饥饿。

凡·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

当罗丹、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模特时,凡·高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

然而没有哪一位画家能像凡·高画得那么动情、那么执著、那么令人神往。

他的所有自画像,眼神都咄咄逼人,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凡·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

他有着崭新的、惊世骇俗的、前所未有的艺术感觉,有着战栗着的、流动着的、闪耀着的绚烂光彩。

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乃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凡·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不易解的。

凡·高的一生没卖出过一张画,弟弟德奥为了慰藉他,仅仅以几十法郎买过他的一张画。

凡·高给弟弟的信中说:“我相信终有一天,我有办法在一家咖啡馆办一次画展。

”今天,所有的雄伟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凡·高的杰作为荣,荷兰和法兰西都争称凡·高是她的儿子,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巍然耸立着他的纪念馆。

而一百年前,凡·高的理想却是在咖啡馆一悬他的心迹。

如果说艺术是不朽的,而依我看真正不朽的应该是对艺术的理解和承认;如果说艺术家是伟大的,而我认为真正伟大的是发现艺术家而没有留下名字的凡人。

凡·高是一位生活在法国的荷兰画家,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因此,他的艺术语言既有奔放而热烈的狂躁情绪,也有孤独和抑郁的悲剧意识。

他特别强调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感情与精神,他对色彩和线条有内在的敏悟。

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达主观情绪的载体和象征,伴随着自如而流畅的笔触,他的色彩充满着紧张而激动的情绪和饱满而富生气的活力。

他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来表现人的生命,如被世人熟知的《向日葵》就具有这种艺术特征。

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

凡·高虽然只活了37岁,但他的生活和艺术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状态,即使穷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维系生命与精神的画笔。

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

凡高的艺术中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那种畅神达意的线条,脱却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术状态,尽管凡高的艺术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却受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家们的青睐,尤其对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小结:托尔斯泰、贝多芬、凡·高作为世界级的文化领域著名的作家、音乐家、画家,他们的作品,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