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周期性麻痹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周期性麻痹的护理

周期性麻痹的护理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有无呼吸肌麻痹。
2、观察水电解质情况,有无低钾性心律失常。
3、观察补钾后的疗效及副作用。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发作时需卧床,防止因双下肢无力而跌倒,如心脏受累应绝对卧床休息,大多数患者发病时血钾降低,应给予低钠、高钾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糖类,以免使大量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加重低钾,影响恢复。
2、病情观察与护理:四肢瘫痪的患者需严密观察有无呼吸肌麻痹,当发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若出现心律失常、心率慢、血压下降,提示低血钾累及心脏,应协助医生取血查血清钾,描心电图,及时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静脉补钾时,浓度不可过高,速度宜慢,以免刺激血管引起疼痛,造成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
【健康教育】
1、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受寒、酗酒及创伤等诱发因素,从而减少复发的机会。
2、进富含钾的食物(如梨、香蕉等)。
小儿麻痹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脑积液大多于瘫痪前出现异常。
外观微浊,压力稍增,细胞数稍增(25~500/mm3),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多,后则以单核为主,热退后迅速降至正常。
糖可略增,氯化物大多正常,蛋白质稍增加,且持续较久。
少数患者脊髓液可始终正常。
(二)周围血象白细胞多数正常,在早期及继发感染时可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急性期血沉增快。
(三)病毒分离或抗原检测起病1周内,可从鼻咽部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粪便可持继阳性2~3周。
早期从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的意义更大。
一般用组织培养分离方法。
近年采用PCR 法,检测肠道病毒RNA,较组织培养快速敏感。
(四)血清学检查型特异性免疫抗体效价在第一周末即可达高峰,尤以特异性IgM上升较IgG为快。
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酶标等方法进行检测特异抗体,其中以中和试验较常用,因其持续阳性时间较长。
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及4倍以上增长者可确诊。
补体结合试验转阴较快,如期阴性而中和试验阳性,常提示既往感染;两者均为阳性,则提示近期感染。
近来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及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酶标法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如何诊断鉴别,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清钾、肌电图、心电图、尿常规*一、检查:1、血液检查当麻痹发生时,患儿血清钾可降低,血磷亦下降。
2.尿液检查尿钾不增加。
3.葡萄糖诱发试验对个别疑似病例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葡萄糖诱发试验可有助诊断。
试验前患儿血钾及心电图正常,然后患儿口服葡萄糖50g(2g/kg),同时皮下注胰岛素10U(0.4U/kg)后,每隔1h观察肌力,血钾及心电图变化。
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患儿出现肢体无力,血清钾递减至3.5mmol/L以下,说明本试验结果阳性。
该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但实验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除外本病,因试验时某些患儿可不对葡萄糖和胰岛素产生反应。
4.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P-R与Q-T间期延长,出现U波,ST段下降及T波倒置等。
5.肌电图检查发作期间肌电图可显示肌源性受损。
运动电位时限缩小,波幅降低。
*以上是对于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易混淆疾病。
*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如何鉴别?:*一、鉴别对首次发作者,应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性肌炎,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继发性低血钾性麻痹相鉴别。
本病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鉴别,后者急性起病多见双下肢受累后波及双上肢,对称性弛缓性麻痹,进行性加重5~7天时,病情多达高峰。
可伴有感觉障碍,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源性受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应该做哪些检查,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儿童神经内科《周期性麻痹》护理常规

周期性麻痹护理【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发作期间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困难。
2.注意患儿有无肢体反复疼痛、疲倦、恐惧等发作先兆。
观察肌无力发作的时间、部位、起病方式、诱因及是否对称,尤其是夜间要加强观察。
3.注意患儿有无烦躁不安、呼吸费力、发绀等呼吸肌麻痹症状。
(二)一般护理1.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取舒适卧位,将患肢置于功能位。
肌力恢复后初期活动时,避免过急、过猛,防止跌伤。
(三)专科护理1.立即采集血标本检测血钾浓度,以鉴别类型。
定期监测血清钾浓度,防止血清钾过高或过低。
血清钾在2mmol/L以下应警惕发生呼吸肌麻痹,并做好人工呼吸的抢救准备。
2.根据麻痹类型选择饮食。
高钾型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钙饮食,少食多餐,避免饥饿;低钾型给予低碳水化合物、高钾饮食;正常血钾型补充含钠食物。
3.补钾护理。
不能口服补钾或病情较重者,静脉补钾在心电监测下进补钾前询问排尿情况,见尿补钾,注意浓度不宜过高,滴速不宜过快,及时监测血钾、尿钾,避免大量输入葡萄糖而诱发发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儿咳嗽和深呼吸。
床旁备好吸痰器、气管插管用物或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物,有呼吸肌麻痹致呼吸困难者,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相应的护理。
5.肢体麻木无力或限制活动的患儿协助生活护理,指导和督促功能锻炼,并预防受伤。
(四)健康教育1.避免情感波动、过度疲劳、剧烈运动、寒冷、感染等诱发因素,指导合理饮食,预防麻痹发作。
2.发作频繁者口服螺内醋、乙酰唑胺预防发作。
周期性瘫痪的检查有哪些

周期性瘫痪的检查有哪些一、概述周期性瘫痪的发病和钾离子代谢有关。
发病时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或是肌无力。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周期性瘫痪根据血清钾浓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即低血钾型、高血钾型、正常血钾型,最常见的是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周期性瘫痪是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骨骼肌短暂性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按发病时的血清钾浓度和症状可分为低血钾型、高血钾型和正常血钾型三型,其中以低血钾型最多见。
周期性瘫痪的检查有哪些?二、步骤/方法:1、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最多见。
青壮年男性多见,可有家族史,常因受凉、饱餐、疲劳等而诱发;常于半夜、清晨或午睡后急性发病,表现为自下肢开始的瘫痪,逐渐累及上肢;肢体瘫痪呈对称性,近端重于远端,在数小时之内达高峰。
极少数可以累积颈肌、膈神经和颅神经支配的肌肉。
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然后逐步恢复。
发作初期有口渴、出汗、肢体酸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发作时腱反射减退,瘫痪肌肉的电刺激无兴奋反应。
感觉正常。
2、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甚少见。
本病常在10岁前的儿童起病,男性较多。
饥饿剧烈运动后静卧休息,湿冷环境或服用钾盐、螺旋内酯均可诱发。
临床表现与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相似。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极少超过1小时。
常伴眼睑强直。
3、查血钾浓度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血清钾浓度下降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在不发病时的血清钾常增高发作时仅半数病人有血清钾的适量增高2.心电图改变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见T波降低出现U波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见T波升高而尖发病时血清钾降低,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发病时血清钾升高,可达5-7mgEq/L,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或血钾正常,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三、注意事项:一、护理低钾周瘫是周期性瘫痪中最常见的,其中有部分病人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护理评估从接触病人即开始,包括评估病人缺钾程度,有无门、急诊的血钾监测结果,入院时是否已开始接受补钾治疗、发病时肌无力开始的部位以及发生瘫痪的时间,是否有复发的历史,询问病人亲属中有无类似的瘫痪发生。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周期性麻痹又称周期性瘫痪,是一组以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反复发作的骨伤肌无力或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按血清钾的水平可将本病分为二种类型:低钾型、高钾型和正钾型周期性瘫痪,以低钾型最常见。
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periodic paralysis)又称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以骨骼肌反复发作弛缓性麻痹及发作时血清钾降低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肌无力、血清钾降低、补钾后能迅速缓解;为周期性瘫痪中最常见的类型。
【病因及发病机制】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主要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lq31-32),该基因编码肌细胞二氢吡啶敏感的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是二氢吡啶复合受体的一部分,位于横管系统,通过调节肌质网钙离子的释放而影响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
肌无力在饱餐后或激烈活动后的休息中最易发作,能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的因素如注射胰岛素、肾上腺素或大量葡糖糖也能诱发。
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骨骼肌细胞内膜内、外钾离子浓度的波动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钾离子浓度在肌膜内高,肌膜外低,当两侧保持正常比例时,肌膜才能维持正常的静息电位,才能为ACh的去极化产生正常的反应。
本病患者的肌细胞膜经常处于轻度去极化状态,较不稳定,电位稍有变化即产生钠离子在膜上的通路受阻,导致电活动的传播障碍。
在疾病发作期间,受累肌肉对一切电刺激均不起反应,处于瘫痪状态。
【病理】主要病理变化为肌肉肌浆网空泡化,空泡内含透明的液体及少数糖原颗粒,单个或多个,位于肌纤维中央甚至占据整个肌纤维,另外可见肌小管聚集。
电镜下可见空泡由肌浆网终末池和横管系统扩张所致。
发作间歇期可恢复,但不完全,故肌纤维间仍可见数目不等的小空泡。
【临床表现】1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男性多见,随年龄增长而发作次数减少。
常见的诱因有疲劳、饱餐、寒冷、酗酒、精神刺激等。
2 .发病前可有肢体疼痛、感觉异常、口渴、多汗、少尿、潮红、嗜睡、恶心等。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应该做哪些检查?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如何诊断鉴别,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视力、眼位检查法、瞳孔检查*一、检查无需特殊实验室检查。
视力、眼位、瞳孔以及痉挛相和麻痹相的测定。
*以上是对于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易混淆疾病。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如何鉴别?:*一、鉴别1、动眼神经麻痹再生错向综合征动眼神经麻痹后再生紊乱时,眼外肌被再生方向错误的神经纤维所支配,可以伴随各种眼球运动,有奇异的眼睑运动,表现为患眼企图下转或内转时出现眼睑退缩或瞳孔缩小,一般无自动节律改变,个别病例周期性痉挛与再生错向合并存在。
多见于先天性或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急性期或恢复期。
2、Marcus-Gunn综合征又称下颌瞬目综合征,由Marcus、Gunn首先描述,故而得名。
本病常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上直肌麻痹的患者,表现为先天性上睑下垂与翼状肌的特殊连带运动,即同侧翼状肌受刺激时患眼下垂和眼睑退缩,这种眼睑退缩常发生在张嘴、下颌前突、咀嚼及伸舌等运动时,瞳孔无异常改变。
其病因可能与三叉神经分支错向到第Ⅲ脑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的位置有关。
3、Marin-Amat综合征又称反下颌瞬目综合征。
本病的特点是当张口及下颌运动时出现眼睑下垂,闭口或停止咀嚼时上睑下垂消失。
4、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opathy myasthenia gravis) 本病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肌肉间兴奋传递障碍,具有反复复发与缓解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现为早期出现上睑下垂,单眼或双眼,晨轻午后重,瞳孔括约肌受累较晚。
麻痹肌的麻痹轻重程度及斜视度数变化较大,常有复视,注射新斯的明或滕喜龙后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
神经内科模拟题与答案

神经内科模拟题与答案1、帕金森病治疗中下列哪项用药原则是错误的A、增加多巴胺的作用B、增加乙酰胆碱的作用C、减少乙酰胆碱的作用D、从小剂量用起E、必要时增加溴隐亭答案:B2、脑血管疾病按脑的病理改变可分为A、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B、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进展性卒中C、脑栓塞和脑出血D、进展性卒中和完全性卒中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出血答案:A3、组成神经系统的是A、大脑和小脑B、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C、椎体系统和椎体外系统D、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E、脑和脊髓答案:B4、一位病人有行走不稳(夜晚黑暗时加重),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跨步阔大,举足过高,踏步作响,应考虑为:A、小脑性共济失调B、前庭功能障碍C、感觉性共济失调D、下肢痉挛性轻瘫E、鸭步答案:C5、一位护士对冠心病病人做饮食指导时,应告诉病人适宜进食哪种食物A、高热量、低胆固醇B、低热量、高蛋白质C、高热量、低盐D、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E、高蛋白、低动物脂肪答案:D6、患者女性, 68岁。
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
查体:神清,口唇发组,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
心率120次/分,律齐。
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
外周血白细胞12x10g/L,中性粒细胞80%。
X线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大千17mm, 双肺纹理重。
对该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A、立即静点氨茶碱和地塞米松B、立即静脉注射映塞米,消除水肿C、给予毛花昔丙纠正心律失常D、立即吸氧,静点呼吸兴奋剂E、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答案:E7、关于 O2 和 CO2 对中枢神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 潴留直接兴奋大脑皮质活动B、大脑皮质细胞对缺 O2 不敏感C、中度缺氧可引起脑间质水肿、变形坏死D、缺氧初期患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E、CO2 潴留会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但缺氧不会导致这种情况答案:D8、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最威胁患者生命的是A、出血后并发脑水肿B、昏迷后肺感染流感病毒C、出血后血肿形成D、脑水肿并发脑疝E、昏迷后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答案:D9、下列哪样药物可用于治疗震颤麻痹A、地西泮B、氯丙嗪C、泼尼松D、复方左旋多巴E、溴吡斯的明答案:D10、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做的检查不包括A、脑电图C、MRID、脑脊液检查E、病理反射检查答案:A11、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特点是A、常在头顶部疼痛剧烈B、低头弯腰时头痛减轻C、吃止痛剂可缓解D、常在晨起或夜间加重E、头痛较局限答案:D12、某病人颈5-胸2的脊髓灰质前连合受损时出观A、双上肢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B、双上肢痛温觉缺失或减退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C、病变平面以下躯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D、病变平面以下躯体痛、温觉减退,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E、一侧上肢所有感觉缺失答案:B13、患儿男,5岁,一周前流涕,继而高热、头痛,嗜睡、精神异常、意识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周期性麻痹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病因不明,呈周期性、发作性骨骼肌弛缓性瘫痪,发作时伴血清钾浓度的变化为特点的疾病。
因分低血钾性、高血钾性和正常血钾性三型,其临床表现各不同。
心电图检查及肌活检等有助于诊断。
(1)血钾(K)测定:血钾浓度降低为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血钾浓度增高为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血钾正
常为正常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2)尿钾(K)测定:尿钾降低为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尿钾增高为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尿钾正常为正常
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周期性麻痹检查项:
1. 尿钾(K)
2. 血清钾(K)
尿钾(K)(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24小时尿(mmol/24h尿)
【正常值】
成人,51~102毫摩/24小时尿;儿童,0.33~1.73毫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性高血压、糖尿病酮症、代谢性碱中毒、心力衰竭、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肝病等。
(2)降低:见于严重肾小球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硬化,摄人麻醉剂、肾上腺素、丙氨酸等药物。
血清钾(K)(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离子电极法:新生儿3.7~5.9毫摩/升,婴儿4.1~5.3毫摩/升,儿童3.4~5.7毫摩/升,成人3.5~5.0毫摩/升;火焰光度测定法:3.6~5.4毫摩/升;四苯硼钠比浊法:4.1~5.6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如含钾药物及储钾利尿剂过度使用;钾流入细胞外液,如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破坏;组织缺氧,如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尿排泄障碍,如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2)降低:见于经口摄入减少,如胃肠手术后、食管狭窄、严重感染或肿瘤晚期等;钾移入细胞内液,如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等;消化道钾丢失,如频繁呕吐、腹泻;尿钾丧失,如肾小管性酸中毒。
原文地址:/jibing/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