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古代音乐器乐、古代音乐理论、现代音乐以及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古代音乐古代音乐起源于中国的原始社会,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人类用自然物体发出的声音,如敲击木头、捶打石头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音乐逐渐形成了丰富的体系,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

二、古代音乐器乐古代音乐器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弦乐、管乐、鼓乐、击乐等。

其中,古琴、古筝、笛子、二胡等乐器在中国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在古代广泛使用,而且在现代音乐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古代音乐理论古代音乐理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音乐理论主要包括《乐经》、《律呂》等著作,这些著作对于古代音乐的演奏、调式、音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四、现代音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音乐逐渐走向现代化。

现代音乐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音乐风格。

中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有聂耳、冼星海、黄自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五、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中国音乐在国际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以及现代音乐都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喜爱和研究。

中国音乐家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魅力,为中国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

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中国音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音乐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对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中国音乐能够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喜爱中国音乐。

最全中国音乐史

最全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一)远古1、20世纪80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9000年可考历史。

2、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节奏3、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

4、《弹歌》反映原始狩猎生活。

《八阕》反映原始农牧生活。

5、《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6、《咸池》尧时期崇天(水鱼图腾)乐舞。

浪漫主义气息。

7、《九韶》(《箫韶》):舜。

原始社会最高水平。

伴奏乐器:排箫。

共九段。

歌、舞、乐三位一体。

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

8、远古时期的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9、《大夏》夏朝。

乐舞。

大禹治水。

《大濩》商朝。

商汤伐纣。

(二)周秦时期1.(1)礼乐制度:周代周公制定的等级制度。

(2)礼乐机构:春官(史上第一个)2.(1)乐舞: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尧《咸池》、舜《箫韶》、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小舞、散舞、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傩舞》秋季驱除瘟疫)(2)乐歌:雅乐(大雅、小雅)、颂乐(大典)、南音(长江中下游一代民歌)、郑卫之音(黄河流域郑卫宋齐民歌)、九歌(祭典,大型歌舞曲)、成相(劳动)。

3. (1)乐器:八音(按照制造材料性质划分)标志我国古代器乐艺术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2)编钟:战国时期达到历史性高峰。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编钟。

4. 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弦长为计算基础)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春秋时期。

产生宫商角徵羽。

(三)三国两汉1.汉代乐府: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

大规模、大范围采集民间歌谣。

代表人物:李延年(汉代协律都尉)根据西域音乐创作“新声二十八解”。

最早汲取西域音乐精华。

2.相和歌:汉北方歌曲形式。

特点:一唱众和,器乐伴奏。

发展的最高形式:汉魏“相和大曲”,(歌舞套曲)三段式歌舞曲。

结构:艳、曲、解、趋、乱。

3.乐器:吹管,弹弦(《广陵散》琴唱结合)4.音乐思想:(1)《乐记》:我国最早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

其中八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历史发展

音乐历史发展

音乐历史发展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自古以来,不同的文明和时代都创造并演化着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

本文将介绍音乐历史的不同时期及其发展。

1. 古代音乐古代音乐是人类音乐史上最早的阶段,它根植于不同文明的土壤中。

古埃及的音乐以器乐为主,悠扬的声音与宗教仪式紧密结合。

古希腊的音乐注重音乐理论的发展,曲调多样,包括战斗的号角和悠扬的古代剧场音乐。

古中国的音乐追溯至殷商时期,传统乐器如琴、瑟、箫等得到广泛应用。

2. 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是以基督教教堂音乐为主导的时期。

教堂音乐起初以圣歌为主,后来发展成复调音乐,也出现了以石教堂为音乐场所的宗教歌剧。

著名的作曲家如荷英、希尔德加德和梅彦少日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3. 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音乐是15到17世纪的音乐流派,以人声合唱和器乐演奏为主要特点。

它强调对旋律的注重和和声的发展。

意大利作曲家巴赫和莫扎特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

4.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时期大约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这个时期,交响乐团和音乐厅得到普及,音乐家开始以个人的名义创作,并出现了众多巨匠。

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音乐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

5. 浪漫音乐浪漫音乐时期的音乐家追求个性化创作和情感的表达。

该时期的音乐经常充满激情和戏剧性,音乐形式也更加自由。

肖邦和勃拉姆斯是这个时期的代表音乐家。

6. 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时期从20世纪初开始,音乐在技巧和风格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同的学派和风格出现了,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民谣、流行音乐等。

史特拉文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是现代音乐的先驱。

7. 当代音乐当代音乐不断地创造和演变,融合了各种音乐风格和元素。

电子音乐、摇滚乐、爵士乐以及世界音乐都在当代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音乐家们以个人的创作方式探索新的音乐领域,展示了音乐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

总结:音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创新的过程。

从古代到现代,音乐承载着每个时代的情感和文化,反映出人类不断进步和创造的历程。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包括古代音乐、民间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等方面。

一、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乐器是石鼓、石钺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乐器逐渐丰富,形成为了琴、瑟、箫、笛等乐器家族。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别。

宫廷音乐在封建王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达了统治者的威严和尊贵。

而民间音乐则是普通百姓的表达情感和娱乐的方式,包括民歌、民间舞蹈等。

二、唐宋时期的音乐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古琴、古筝等乐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这个时期,浮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李白、杜牧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流传,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唐宋时期还浮现了许多宫廷乐队和宫廷舞蹈,丰富了音乐表演形式。

三、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变革元明清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元代引入了蒙古族音乐元素,使得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

明代时,戏曲音乐开始兴旺,京剧、评剧等戏曲形式逐渐形成。

清代时,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浮现了一些以西方音乐为基础的新型乐器和演奏技巧。

四、现代音乐的发展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西方乐器和音乐理论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音乐家开始进行音乐改革,融合了西方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新型音乐形式也开始兴起,年轻人对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中国音乐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音乐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音乐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展现出无限的魅力和活力。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

浅析中国⾳乐发展史浅析中国⾳乐发展史 中国⾳乐史是中国⾳乐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对中国⾳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编带⼤家学习⼀下中国的⾳乐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据今六千七百年⾄七千余年的新⽯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哨。

这些原始的乐器⽆可置疑地告诉⼈们,当时的⼈类已经具备对乐⾳的审美能⼒。

远古的⾳乐⽂化根据古代⽂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葛天⽒⽒族中的所谓“三⼈操⽜尾,投⾜以歌⼋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时,⼈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然规律的认识。

这些歌、舞、乐互为⼀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例如黄帝⽒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

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春秋》所记涂⼭⽒之⼥所作的“候⼈歌”。

这⾸歌的歌词仅只“候⼈兮猗”⼀句,⽽只有“候⼈”⼆字有实意。

这便是⾳乐的萌芽,是⼀种孕⽽未化的语⾔。

【⼆】夏、商时期 中国⾳乐史图册夏商两代是奴⾪制社会时期。

从古典⽂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族乐舞为⽒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为对征服⾃然的⼈的颂歌。

例如夏禹治⽔,造福⼈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夏》。

夏桀⽆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蠖》。

商代巫风盛⾏,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巫)和觋(男巫)。

他们为奴⾪主所豢养,在⾏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乐为职业的⼈。

奴⾪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以乐舞来放纵⾃⾝的享受。

他们死后还要以乐⼈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暴露了奴⾪主的残酷统治,⽽在客观上也反映出⽣产⼒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使⾳乐⽂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鳄鱼⽪蒙制的鼍⿎。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3孔。

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是原始社会极为着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依地德》《总禽兽之极》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商《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周《大武》歌颂武王伐纣。

总结:六代之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列祖列宗,歌颂者的文德武功,目的是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及其子弟受到伦理教育感化。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中国音乐史是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和演变的学科,它探究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技巧、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一、古代音乐在大二中国音乐史中,古代音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古代器乐、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

在古代器乐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乐器的种类、演奏技巧以及乐谱记谱法等相关知识。

在宫廷音乐方面,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起源、在宫廷中的地位以及传承等内容是必要的。

此外,了解一些古代民间音乐的流派、特点和影响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音乐理论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音乐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并能够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了解五音、六律、宫商角羽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古代音乐调式的特点和分类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各种表情符号以及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曲艺和戏曲音乐曲艺和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京剧、豫剧、评剧等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音乐形式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了解曲艺形式如评书、相声等的音乐背景和技巧也是必要的。

四、现代音乐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和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贡献,了解不同流派的兴起和发展,对于理解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了解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也是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以及从世界音乐中汲取的养分。

此外,了解一些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对于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和世界音乐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大二中国音乐史的学习需要了解古代音乐、音乐理论、曲艺和戏曲音乐、现代音乐以及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大合唱》之所以历演不衰,主要有三个原因:其歌颂伟大的抗日战争,表达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并最终以胜利告终,充分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调,歌词写得非常中国化,一方面继承了民族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西方艺术进行加工,是造诣高深而又雅俗共赏的划时代精品;作品不断改进,加工,跟随时代的进步。

在《黄河大合唱》雄浑的歌声与音乐中,存在一个多世纪的被欺压感得到了解脱。

音乐在充分表达了听众的这种情感,同时它还能唤起在海外长大的华人的民族认同感。

而在目前,再唱《黄河大合唱》,就更多了一种勿忘苦难心存危机的现实意义。

今日我们能从《黄河大合唱》听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民族呼声,不仅仅是时代的战歌。

从音乐上来说,《黄河大合唱》音调有黄河船夫的号子,有来自民间音调的民族体歌曲,有乡土味浓郁的山西音调,作曲的技巧与和声,却又是很欧洲的。

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主要表现了中国人对日本侵略的反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的不屈和顽强。

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

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涣玉、王达平等。

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

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合音乐活动。

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

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

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辉煌
聂耳像“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

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1],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

那些
铿锵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

日本侵华和国内抗日群众运动的风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乐与革命从此结合到一起。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的十天后,即2月7日,在外面隆隆炮声可闻、
难民在街上到处流离奔走哭喊的环境中,聂耳在日记中首次提出“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

聂耳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又是一个革命者,而且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的辉煌。

他的一系列作品,特别是《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

《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不幸正逢聂耳去世,但这支歌作为民族革命的号角响彻了中华大地,还享誉全球。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印等许多国家电台经常播放此歌。

战争结束前夕,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将其列入《盟军胜利凯旋之歌》中。

新中国成立前夕征集国歌时,周恩来就提出用这首歌,并在新政协会上一致通过。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和此后每年的国庆节,聂耳谱出的乐章都雄壮地奏响,这足以告慰亡逝于异国的英灵。

■音乐创作生涯只有两年,却创作出许多影响几十年的歌曲
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深入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他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
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大路歌》、《码头工人歌》、《开路先锋》、《新的女性》、《毕业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

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个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层。

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记中总结说:“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


从小家境贫寒的聂耳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鄙视那些钻在“象牙之塔”中的孤芳自赏和为少数人服务的“阳春白雪”。

他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

在上海,他经常踏着晨霜夜路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女性》。

聂耳还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问寒问暖,那首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吟诵出来的。

聂耳没有像样的创作条件,到上海一年后经过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多年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

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热,到北京一次连续登台演出四天仅得6元钱报酬。

这不仅使他从心底更憎恨资本家老板剥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断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声。

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聂耳经常与田汉合作。

除义勇军进行曲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
1932年:《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歌舞曲)。

1933年:《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

1934年:《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飞花》,《翠湖春晓》,《一个女明星》,《雪花飞》,《翠湖春晓》,《佥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

1935年:《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无题(雷)》,《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

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
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

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

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

这些作品从各
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

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

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

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重要意义:
《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牌式的作品,它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

它的成功演出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并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部作品不仅对中国歌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产生过广泛影响,而且对他后来的创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

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

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