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点整理
小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汉语拼音一汉语拼音字母(一)声母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普通话里共有23个声母.他们是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 sh 、r 、z 、c 、 s、 y 、 w 。
零声母: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没有声母,称为零声母。
普通话里有10个能自成音节的零声母:a(啊)、0(喔、)e (鹅)、 ai(哀) 、ei、ao(熬)、ou (欧)、an (安)、 en (恩)、 ang(昂) 。
声母按不同发音可以部位分为七类。
- 双唇音:双唇阻塞而形成的音。
包括 b p m 。
—唇齿音:下唇接近上齿而形成的音。
包括 f 。
- 舌尖中音:舌尖抵住上齿龈而形成的音,包括d 、t 、n、l。
—舌根音:指舌根抵住或接近软腭而形成的音.包括g、k、h。
- 舌面音:是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上齿龈或硬腭前部而形成的音。
包括j、q、x、y、w。
—舌尖后音:指舌尖上翘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而形成的音。
包括zh、ch、sh、r。
- 舌尖前音:指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而形成的音。
包括z、c、s。
—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声母分为清音与浊音两种.—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透出的气流不带音.包括:b、p、f、d、t、g、k、h、j、q、x、zh、ch、sh、z、c、s.- 辅音:发音时,声带颤动,透出的气流带音。
包括:m、n、l、r、y、w。
(二)韵母韵母是指音节中在声母后面的那部分音。
韵母有24个。
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单韵母:一共六个。
包括a、o、e、i、u、v。
—复韵母:一共八个。
包括ai、ei、ui、ao、ou、iu、ie、üe.—鼻韵母:一共九个.前鼻韵母包括an、en、in、un、ün。
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 特别韵母:er 。
(三)整体认读1整体认读音节不分声母、韵母,也不分拼读方法,是直接给汉字注音.2包括16个音节它们是:zhi、chi、shi、ri、zi、ci、si、yi、wu、ye、yūe、yin、ying、yun、yuan。
小学语文知识点最全总结

小学语文知识点最全总结一、文字教育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甲骨文的意义和特点3.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结构4.汉字的字形和字音5.汉字的识读、书写和运用二、词语运用1.词语的构成和分类2.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3.词性和词义的理解及运用4.词语的联想和联络5.词语的衍生和派生6.词语的识别、辨析和修改三、句子的理解和运用1.句子的结构和要素2.句子的种类和特点3.句子的语法功能和语序4.句子的连接成分和连接方式5.句子的转述、变换和组成6.句子的理解、运用和改写7.句子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8.句子的审美效果和文学作用四、篇章阅读和鉴赏1.文段的主旨和段落的结构2.文章的体裁和文体特点3.情节的推理和转折4.人物的塑造和形象描写5.语言的生动和感染力6.文章的语境和文化意义五、作文能力的培养1.字词的积累和运用2.句型的变化和巧妙搭配3.表达方式的多样和灵活4.结构的合理和条理清晰5.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提升6.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7.文章的规范和审美效果六、阅读能力的培养1.解读阅读提示和阅读题目2.掌握关键词和关键句3.提炼主旨和理清逻辑关系4.分析推理和概括归纳5.和理解文化背景和时空背景6.预测推断和评析作品价值七、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的培养1.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流畅2.语速和语音的节奏感3.语言规范和文明礼貌4.语言表达的清晰和连贯5.内容的生动和有趣性6.口头语和修饰性词语的运用八、语言常识和语言规范1.语言文字的演变和变异2.语言的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3.语言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4.语言的错误表达和问题解决5.语言规范和语法准确6.语言的文明修养和平等尊重以上是小学语文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性总结。
小学语文学科内容非常广泛,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全面掌握。
希望这个总结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必备知识点

小学语文必备知识点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它课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必备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汉语拼音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2、掌握24个韵母:1) 单韵母:a o e i u ü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3、特殊韵母: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6、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7、隔音符号:以a o e 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如海鸥hǎi 'ōu二、查字典的方法1、音序查字法。
如:鼎dǐn,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再查找音节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
如查“挥”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
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
首先,在“难检字索引”中的相应笔画数下找到该字,再打开所对应的正文页码就可查到这个字。
小学语文知识点汇总

小学语文知识点汇总一、汉语拼音1.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
2.24个韵母: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
3.特殊韵母: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6.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7.隔音符号:以a o e 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如海鸥hǎi ‘ōu 。
二、汉字一、汉字结构独体字:天、木左右结构:说、你上下结构:忠、秀左中右结构:谢、做上中下结构:意、喜全包围结构:国、园半包围结构:同、凶品字结构:森、晶二、查字典1.音序查字法。
如:鼎dǐng,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ǐng)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
如查“挥”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6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
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
小学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导语】想要提⾼⾃⼰的学习成绩,超越别⼈,就要在别⼈还玩耍的时候,⾃⼰静静的学习。
做好超越别⼈的准备了吗?下⾯是⽆忧考分享的⼩学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欢迎阅读参考!(⼀)第⼀单元1、多⾳字(1)假:假装、假⽇(2)好:问好、好奇(3)发:发现、⽩发(4)晃:晃眼、摇晃(5)朝:朝向、朝霞2、学写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本书,⼀篇⽂章,⼀段话,或⼏句名⾔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写成的⽂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种常⽤的应⽤⽂体,也是应⽤写作研究的⽂体之⼀。
3、阅读:找出⽂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动形象的语⾔,把⼈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般记叙⽂和⽂学写作常⽤的表达⽅法。
描写的作⽤是再现⾃然景⾊、事物情状,描绘⼈物的形貌及内⼼世界,使⼈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学》⼀⽂,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的草地》⼀⽂,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以及传达的情感如:《爬天都峰》⼀⽂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之路的艰⾟,以及爬上⼭后的喜悦)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所谓记叙⽂,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式,以写⼈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种⽂体。
6、古诗积累《⼩⼉垂钓》(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孩⼦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第⼆单元1、引⽤⼈物语⾔的⼏种⽅式。
(1)平铺直叙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切准备停当。
”(2)语⾔在动作之前“⼀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强调话语)(3)话语分隔式“是的。
”⼩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注意不同⽅式⾥,标点符号的不同使⽤⽅法)2、积累、讲述名⼈故事(表达的完整性)3、积累名⼈名⾔、成语故事4、写⼈记事作⽂训练(通过事情反映⼈物性格)5、找出⽂中描写⼈物外貌、神态、动作、语⾔、⼼理活动等的句⼦,简单分析⼈物性格(三)第三单元1、古诗积累与翻译(1)知有⼉童挑促织,夜深篱落⼀灯明。
小学语文知识点汇总

小学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字词与词语1.字的构造:偏旁部首、笔画、字形、读音。
2.声、韵、母、韵脚、拼音、偏正结构、并列结构。
3.同音字、多音字、疑难字。
4.词语的构成:形容词、动词、副词、名词、介词、代词、连词、量词、数词。
5.合成词、派生词、简化词。
二、句子1.句子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句子的分类:陈述句、问句、感叹句、祈使句、描写句、对话句。
3.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独立主格结构、左右结构、倒装句。
4.句子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
三、篇章1.段落与篇章:开头、承接、过渡、结尾。
2.文章的分类: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3.文章的组织结构:总分结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对比结构、因果结构、时间顺序结构。
4.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等。
四、阅读1.阅读的基本方法:泛读、精读、略读、查读、审读。
2.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
3.根据语境推断词义、句意。
4.正确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
五、作文1.作文形式: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2.作文的主题、段落的组织、句子的紧凑和连贯。
3.作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等。
4.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符号规范、结构完整。
六、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使句子更具色彩和形象。
2.夸张:对事物的其中一方面做出夸大的描写,以突出感情色彩或言语效果。
3.拟人:将非生命事物人格化,给其赋予人的思维、语言和行为。
4.排比:对同类词汇进行相近的叠加,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5.反问:实际上不需要回答的问句,通过反问表达一种赞同或者反对的意味。
6.对比:通过两个相对立的词语或短语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反差和差异性。
7.插叙:在叙事文中,用一段插叙来交待过去或将来的事情,更好地关联整个文章。
小学生语文重点知识点

小学生语文重点知识点(一)一、复习要点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26个大、小写字母的写法。
3、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4、掌握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5、读准声调,按汉语拼写规则给音节标声调。
二、知识平台1、掌握汉语拼音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韵母:ä ①单韵母(6个):a o e i u û ②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ûe er(特殊韵母) ③鼻韵母(9个):an en in un ûn ang eng ing ong(3)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按顺序背诵和默写26个大小写字母。
(1)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小写:a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3、掌握拼读方法,能够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1)两拼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gçu zào láng bâi qū gǎn hèng qæ 构造狼狈驱赶红旗(2)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连读很便当。
Piào liang qiǎo miào xiǎo jiàng biün jiüng 漂亮巧妙小将边疆4、读准声调。
小学语文全部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全部的知识点总结一、字词句篇1. 字的认读:认读汉字,包括常见的基本汉字和生词。
学会使用拼音及部首方法认读生词。
了解几种书写体字形。
2. 字的造词:认识部首、偏旁,了解构词法与偏旁部首的意义。
3. 字的造句: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际用语,学会用熟词生造句。
4. 词的分类:认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等,并能正确认识、使用。
5. 词的运用:学会用正确的词语排列成语言文字。
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了解词语有音、义、形三种功能。
6. 词的辨别:学会辨别词语的音、形和义的差异。
学会用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7. 句的分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了解并遵守句子结构的基本语法规律。
8. 句的衔接:认识标点符号,学会掌握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二、阅读篇1. 字的识记:车卡转儿,磁帖淋眠。
学会利用字形、拼音、词语于句子记忆汉字。
2. 阅读的技能:认识有关阅读的一些基本技巧。
如快速阅读、分段阅读等。
3. 阅读的理解:读懂一些简单的篇章、小说,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大意。
4. 阅读练习:在阅读中提高阅读速度与表达能力。
5. 识记写:学会认识一些常见的词汇。
6. 默写:巧记方法,需要大量词语素材。
7. 朗读:学会规范地用正确的语音读出小文章,篇章。
8. 识写炼:帮助学生提高识写汉字的速度。
三、语法篇1. 名词的分类:学会辨别人、地、物、时间、数量、处所等名词。
2. 名词的数:学会辨别单、复数名词,并学会变换。
3. 形容词、数词:学会认识形容词的性、数、法。
数词的顺序等。
4. 动词:辨别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了解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5. 代词、副词:辨别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等,了解副词的作用。
6. 语法规则:学会正确地运用语法规则,使语言表达准确。
7. 语法运用:从题材、内容、角度等方面理解学文的基本含义,能明确语言的基本功用。
8. 听说表:学会用规范的语音吐字,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达效果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表达技巧)3、描写方法:心理、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环境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1、表达方式(五种):(1)记叙: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包括心理、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环境描写)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修养、概念、原理、技术等。
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正面描写直接、间接抒情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1)抒情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现代文阅读中: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5)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语文知识清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等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借喻、反语、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三、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四、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五、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七、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八、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九、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十、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_____和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_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十一、论证方法的作用1、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
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有力地驳倒错误言论或证明中心论点。
2、道理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警句等证明论点;通过讲道理来证明论点。
作者更有力地提出或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用正反两方面的道理或事实通过对比来论证。
突出文章的论点4、比喻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用比喻的方式来证明论点。
它使语言形象生动,它通俗易懂地论证了[论点] 5、道理论据:深刻而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是警句,则说它具有警策作用,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6、事实论据:确凿而准确地证明了……十二、句子含义的解答:(一)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十三、说明语段的作用(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十四、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文章的体裁与结构:一、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
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有四种: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
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
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
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
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
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二、体裁体裁分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其中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小学生标点符号用法一句话完了,画个小圆圈(。
)中间要停顿,圆点带个尾(,)并列词语间,点个瓜子点(、)总结导语前,上下两圆点(:)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点(;)疑问与发问,耳朵坠耳环(?)命令打招呼,滴水下屋檐(!)引文特殊词,蝌蚪上下窜(“”)转折与注释,一横写后边(——)意思说不完,六点紧相连(……)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一、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二、用法说明句号:句号的形式为“。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