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伴随尿感染预防现状

合集下载

运用 pdca 降低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运用 pdca 降低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03
运用 PDCA 降低留置尿管相关 尿路感染的策略
制定改进计划
收集数据
收集科室留置尿管相关尿 路感染的数据,分析感染 原因。
确定改进目标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 需要改进的目标。
制定改进计划
根据改进目标,制定详细 的改进计划,包括改进措 施、时间表和责任人。
实施改进措施
培训医护人员
提供必要的设备和物品
PDCA 循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PDCA循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 括
医疗质量改进:通过PDCA循环 ,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
患者满意度。
安全管理:通过PDCA循环,发 现并解决医疗安全问题,降低医
疗事故的发生率。
PDCA 循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感染控制
通过PDCA循环,有效控 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 高医疗质量。
难以持续执行
02
由于PDCA循环需要长期坚持执行,因此可能会遇到难以持续执
行的问题。
需要专业培训
03
PDCA循环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支持,以确保其有效执行。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02
03
04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可以采取 以下措施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制定详 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以确保
PDCA循环的正确执行。
2. 执行阶段(Do):按照计划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定期更换尿管等。
PDCA 循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3. 检查阶段(Check)
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监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 格率等指标。
4. 处理阶段(Act)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
防措施
标题: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引言概述:
留置导尿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引起感染,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旨在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建立规范的留置导尿管操作程序
1.1明确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2规范导尿管的选择和留置位置
1.3明确导尿管留置时间和更换频率
二、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2.1培训医护人员正确的导尿技术和操作规范
2.2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消毒知识
2.3定期进行导尿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估
三、加强导尿管护理
3.1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导尿管被压迫
3.2密切观察导尿管引流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3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避免导尿管结石和残留物的滋生
四、加强感染监测和管理
4.1建立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监测系统
4.2定期对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进行统计和分析
4.3制定相应的感染管理措施,及时处理感染事件
五、加强患者的宣教和自我管理
5.1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导尿管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5.2教育患者正确的导尿管护理方法
5.3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和管理,减少感染风险
结语:
通过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该共同努力,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一、背景介绍留置导尿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但其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尿路感染,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规范留置导尿管的使用和预防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制定相应的制度与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二、制度制定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留置导尿管的使用,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预防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2. 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留置导尿管操作的医护人员。

3. 职责分工(1)医务人员:负责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2)护理人员:负责对留置导尿管进行护理,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护理操作。

(3)感染控制科:负责对相关性感染进行监测和管理,并提供培训和指导。

4. 操作规范(1)留置导尿管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并确保导尿管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医务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留置导尿管,包括洗手、消毒、穿刺等步骤,并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3)留置导尿管的固定:留置导尿管应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避免过度牵拉和移位。

(4)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护理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对留置导尿管进行护理,包括定时清洁、更换导尿袋等。

(5)留置导尿管的拔除:留置导尿管的拔除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感染交叉传播。

三、预防措施1. 健康教育(1)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性感染的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意识。

(2)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留置导尿管的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2. 感染监测与管理(1)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对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进行监测和报告。

(2)及时采取措施,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并追踪感染源。

3. 设备与物品管理(1)留置导尿管及其相关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2)定期检查和维护导尿袋等使用物品,确保其正常使用。

4. 环境卫生管理(1)定期对留置导尿管操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2)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环境,避免感染交叉传播。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一、背景介绍留置导尿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排尿困难或需要监测尿液输出的患者。

然而,留置导尿管使用不当或不合理的护理措施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并发症。

为了提高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制定相应的制度和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二、制度制定1. 目的:建立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减少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留置导尿管操作和护理的医疗机构、科室和护理人员。

3. 责任分工:明确相关人员在留置导尿管操作和护理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

4. 流程规范:详细描述留置导尿管的操作流程,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消毒操作、插管技术、固定导尿管等。

5. 风险评估:制定风险评估表,对留置导尿管操作和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6. 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进行监测和统计,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改进。

7. 培训要求:对参与留置导尿管操作和护理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操作技术、消毒知识、感染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8. 质量评估: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对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三、预防措施1. 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导尿管,避免过长或过短的导尿管使用。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留置导尿管操作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采用无菌操作等。

3. 导尿管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避免导尿管的滑动和脱落。

4. 导尿管护理:定期进行导尿管护理,包括清洁导尿管口、更换导尿袋、观察尿液情况等。

5. 消毒操作: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知识,包括保持导尿袋清洁、饮水充足、避免过度活动等。

留置导尿感染的预防及处理-2019年文档

留置导尿感染的预防及处理-2019年文档

留置导尿感染的预防及处理1 尿路感染发生的病理过程及原因留置导尿的感染是在对尿管产生异物反应的尿道炎和膀胱炎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尽管是持续性导尿但膀胱内仍残余少量尿液,尿液有利于细菌繁殖,使感染持续难以治愈。

细菌侵入有管内和管外两种途径。

管内途径是细菌由贮尿器及输尿管内壁上行侵入膀胱内迅速繁殖造成的。

管外途径是致病菌在外阴部或尿道内正常存在的菌株大量繁殖后,从尿道外口通过尿道黏膜与导尿管外壁之间的途径上行至膀胱造成的。

2 预防及处理措施2.1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者在插尿管时用物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而且在插、拔导尿管时一定要严格正规操作,准确了解男女患者的解剖特点,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多次插管。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动作粗暴及导尿管移动摩擦,以减少感染机会。

导管插入前,必须先检查尿管是否通畅、气囊质量是否合格,以免在正常充盈范围内因质量问题造成气囊破裂致膀胱黏膜损伤。

2.2 保持外阴部的清洁:为防止细菌从管外上行感染,必须保持外阴部清洁。

插管前做好外阴部及尿道外口的消毒,插管期间每天2 次清洗会阴部,并用0.1%新洁而灭或0.5%碘伏等消毒外阴、尿道外口及导管近端,减少尿道口细菌总量,阻止细菌逆行感染。

若大便污染、小便溢出或女性月经期时,应及时清洗消毒并保持干燥,防止逆行感染[1] 。

2.3 尿管的管理:对留置导尿的病人,需选择密闭式导尿系统进行导尿,这样能阻止细菌从外界侵入,有效减少细菌污染,并尽量保证其密闭性,避免轻易分离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头及频繁取尿标本等动作。

导尿管放置要妥当,保持引流通畅,间隔开放。

不能牵拉尿袋,应挂在床边,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不能接触地面或放在地上[2] 。

随时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及尿液酸碱度,注意避免尿管、引流管扭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

尿袋应每日更换1 次,尿管每周更换1 次。

嘱患者禁饮浓茶及咖啡,预防结石形成。

鼓励患者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1500ml 以上,以达到自然冲洗尿道,减轻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文档资料

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文档资料

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探讨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至关重要,现综述如下。

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留置时间过长:留置导尿患者菌尿发生率按每天5%递增,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1]。

无菌观念不强:所有带管患者均可通过腔内或腔外途径引起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但多数为腔外途径(66%。

其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

护理操作不当:各种原因引起的引流不畅、尿液逆流、反复插管等都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

频繁更换尿管、尿袋:频繁更换集尿袋可破坏引流的密闭性,引起尿管末端与集尿袋连接处污染。

每周更换 1 次集尿袋时, 1 周内尿培养阳性率为0,10 天尿培养阳性率为31.25%,而每天更换1 次集尿袋时, 1 周内尿培养阳性率为 6.90%,10天尿培养阳性率为72.41%。

有报道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路感染率与换管频率成正比[2]。

不合理抗生素的应用:徐敏等[3]观察27 例患者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14 天时,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率为53.57%,而且各种细菌对各类抗生素敏感率仅40%。

岳素琴等[4]调查233 例尿路感染病例,在感染前有91.4%使用抗生素。

由此说明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使尿路感染增多。

患者自身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各系统的免疫功能降低,加之导管的介入,破坏了正常的黏膜防御屏障,故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膀胱冲洗:膀胱冲洗可损伤膀胱黏膜,致细胞脱落而增加感染危险,并破坏了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增加细菌入侵机会。

梁鼎荚[5]对100 例患者进行密闭式膀胱冲洗,并做尿液细菌培养显示表皮葡萄球菌、金葡菌构成比高于非膀胱冲洗者,说明了膀胱冲洗致尿路感染是外源性菌群引起。

预防与护理严格掌握适应证,缩短留置时间:竖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尿路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录出入量问题。

对于尿潴留患者,尽量先考虑用其他代替方法,如热敷、按摩、听流水等,反复多次无效后再考虑插尿管,一旦插入尽早拔除。

留置导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因素

留置导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因素

2 3 用 药后 的观 察 与 护理 .
通 常用 药 一 疗 程 结 束 后 , 胃肠 道 反
吐 的 神 经 递 质 结 合 点 , 其 拮 抗 机 体 的 神 经 受 体 对 细 胞 毒 性 化 使
疗 药 的 反 应 , 而 抑 制 呕 吐 。② 积 极 主 动 关 心 病 人 , 以 借 助 与 从 可 病 人 交 流 、 音 乐 、 乐 活 动 等 分 散 注 意 力 , 轻 恶 心 、 吐 症 听 娱 减 呕 状 。③ 保 持 病 房 安 静 舒 适 , 少 不 良刺 激 。 ④ 对 于 重 度 呕 吐 病 减 人 , 格 记 录 出人 水 量 , 血 电 解 质 , 液 l 。 严 查 补 _ 2 ]
或 3d无 大便 , 间 断 性 腹 痛 、 胀 , 部 有 硬 块 , 鸣音 减 弱 或 伴 腹 腹 肠
消 失 , 考 虑 麻 痹 性 肠 梗 阻 的发 生 。麻 痹 性 肠 梗 阻发 生较 少 见 , 要 出 现 肠 梗 阻 后 , 先 排 除 机 械 性 肠 梗 阻 及 低 钾 血 症 所 致 的 麻 痹 首
性 肠 梗 阻 , 即停 用 药 物 , 食 , 细 记 录 2 立 禁 详 4h出 入 液 量 , 据 根
血 清 电 解 质 和 血 气 分 析 结 果 进 行 补 液 , 正 水 电解 质 及 酸 碱 失 纠
[] 李 瑞青. 维本 化疗 时 毒 副作用 的 护理 [] 中 国误 诊学 杂 志 , 2 诺 J.
全 科 护 理 .0 9 7 3 : 9 2 0 , ( A) 5 0—5 1 9.
2 2 3 掌 握 用 药 时 间 ① 最 好 在 睡 眠 中给 药 , 预 防 用 药 所 致 .. 可 的 恶 心 、 吐 。这 是 因为 胃酸 分 泌 随 迷 走 神 经 的 控 制 而 周 期 性 呕 变 化 。睡 眠 时 胃肠 蠕 动 慢 , 约 肌 反 射 改 变 , 咽 活 动 弱 , 液 括 吞 唾 分 泌 近 乎 于 停 止 , 以 睡 眠 中 恶 心 呕 吐 反 射 就 会 减 弱 。 因 此 对 所 呕 吐 频 繁 者可 采取 午睡 时 给药 。②一 般 情 况下 , 选择 餐 后 3h 应 ~

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慢性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也逐渐增多。

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因为尿液无法正常排出,需要通过留置尿管来进行排尿,这类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在护理这类患者时,我们需要加强对尿路感染的预防,促进患者康复。

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现在和大家分享如下:1. 严格的无菌操作留置尿管患者的尿液排出系统与外界直接相连,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细菌感染的部位。

在进行留置尿管护理时,我们必须做好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洗手、戴手套、准备无菌物品等。

只有保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的风险。

2. 定期更换尿管留置尿管使用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尿管内壁的细菌滋生和尿管瘤结石的形成,加重患者感染的风险。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尿管情况,定期更换尿管,保持尿管通畅,减少感染的机会。

3. 促进患者饮水充足的饮水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减少细菌在尿液中的滋生。

我们在护理留置尿管患者时,要积极促进患者饮水,保证其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帮助排出细菌和排除尿液中的有害物质。

4. 定期清洁尿袋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袋是收集尿液的地方,如果不及时清洁,就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我们要定期为患者清洁尿袋,尽量减少细菌的滋生和感染的机会。

5.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护理留置尿管患者时,我们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诉他们尿路感染的危害性,教会他们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如洗手、穿衣、清洁尿袋等,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6. 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在日常护理中,我们要密切观察留置尿管患者的情况,特别是尿液的颜色、气味、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7. 鼓励患者进行规律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我们要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规律的运动,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置尿管伴随尿感染预防现状
————————————————————————————————作者:————————————————————————————————日期:
2
3 留置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预防现状
蒋华观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有创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 )主要是由于尿管作为异物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从而增加感染的危险性,是一种常见的留置导尿并发症。

所以,如何有效预防医院CAUTI ,已引起众多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CAUTI 的发生率及其诊断
1. CAUTI 的发生率 CAUTI 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ICU 院内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

国内相关统计表明,ICU 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病8.6%-3
2.7%,居医院感染的第2位。

其中多数的尿路感染者留置有导尿管,泌尿道感染是ICU 最常见的院内感染[1-3]。

2. CAUTI 诊断依据 参照2001年卫生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泌尿系统病原学诊断标准: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

引发CAUTI 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1.导尿操作。

导尿时无菌操作不正规或消毒不严格均可将尿道口的细菌带入膀胱造成菌尿,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前提。

拔出的导管若重新插入,或插管时尿道口等部位消毒不严格,细菌会沿导尿管与尿道间隙上行,导致尿路感染。

插管时若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精神紧张、尿道有狭窄、异物等)即强行插管,可造成组织损伤,这些损伤组织可成为细菌入侵的部位。

将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先后顺序加以改动,先连接气囊导尿管与集尿袋,然后再按以往的顺序进行导尿,既科学合理,又符合无菌操作。

2.尿管的选择。

选择尿管过粗,不但造成剧烈刺激,且造成组织损伤。

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尿管。

3.尿管固定方法。

林鸣芳等[4]研究证实,“高举平台固定法”使尿管呈“Ω”形固定在大腿根部,保证了尿管始终处于耻骨联合之下,使尿液逆流机会减少,达到了降低菌尿发生率的目的,但该方法缺乏大样本研究和存在患者更换体位时的不
作者单位:200540 复旦
4 便,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探讨更科学的固定方法。

4.集尿袋更换时间。

有研究[5]提示,单向活瓣集尿袋每周更换1次为宜,普通无菌集尿袋每周更换2次较适宜。

集尿袋的更换频率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值得进一步研究。

5.导尿管留置时间与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关系。

留置导尿的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呈正比,留置导尿时间越长,则CAUTI 发生率越高。

Wald 等[6]回顾了2001年美国2965家急救医院的35904例行大手术患者,86%在围术期留置了导尿管,其中50%留置时间长于2d ,这些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是留置短于2d 者的两倍。

目前留置导尿管还常被滥用,应根据国情加强对留置尿管必要性的评估,提醒医生及时拔除尿管。

6.留置尿管更换周期的选择与CAUTI 的关系。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更换导尿管周期进行了研究。

脑外伤患者每4周更换1次导尿管为宜[7]。

高危尿管阻塞患者(pH >6.8)每2周更换1次导尿管;非尿管阻塞患者(pH <6.7)每4周更换1次导尿管[8]。

7.膀胱冲洗与CAUTI 的关系。

膀胱冲洗能减少通过尿管管腔上行导致的感染,但对于通过尿管与尿道黏膜间上行引起的感染及通过其他途径引起的感染无效。

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用生理性方法冲洗膀胱比被动人工冲洗膀胱更好[9]。

胡云燕等[10]进行膀胱冲洗时巧用三通及肝素帽,保持了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减少了逆行感染的机会。

因此,不鼓励常规行膀胱冲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膀胱冲洗时应选择科学的冲洗装置和注重手卫生。

8.尿道口的护理。

留置导尿患者做好尿道口护理,对于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至关重要。

用0.5%的聚维酮碘消毒尿道口及尿管近端4-5cm ,2次/d , 能有效预防留
置尿管中的伴随性尿路感染[11]。

护理所用的消毒液种类对预防感染也有一定的影响。

利宁凝胶尿道外口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12]。

有研究认为[13],每日用清洁水擦洗尿道口2次能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对皮肤无不良刺激,患者感觉舒适且不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11.护士的知识和实践。

护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是影响CAUTI 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护士的干预来避免不必要的导管安置和限制导管使用时间可减CAUTI 。

由于医护人员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较少,应进行相关培训。

使用图案和示范将有助于所
5 有工作人员了解感染的模式和风险,以及必须遵守的标准。

通过教育来实现新知识的补充,并用新的知识指导实践(减少CAUTI 和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是一个值得追求的途径。

小 结
综上所述,尿路感染的发生与留置尿管密切相关;与尿管的选择、尿管留置时间、密闭引流系统、膀胱冲洗、抗菌药物应用、尿道口护理等因素有关。

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证,尽早拔除尿管是防止泌尿系感染的关键,加强尿管留置的护理也是控制尿路感染不可缺少的环节。

轻柔规范的无菌操作、保持外阴部的清洁、选择合适的尿道口消毒液、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留置尿管引流装置的密闭性、避免滥用抗菌药物、足够润滑剂的使用和尽可能使用小口径的导管都会降低CAUTI 的发生。

但尿道口护理、尿管固定方法选择目前缺乏统一的认识,科研的重复性还不够,有待于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集尿袋的更换频率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如何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 考 文 献
[1]杨爱祥,吴慧娟,郑贞苍,等.重症监护病房院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09,19(11):1353.
[2]王学荣.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尿路感染调查及护理[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5):
711.
[3]范秋香,张春艳,蒋雪茹,等.两种更换集尿袋时间与尿路感染关系的探讨[J ].基层医学论
坛,2006,10(7B):654-655.
[4]林鸣芳.导尿管改良固定法在预防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中的作用[J ].上海护理,2006,6
(4):26-27.
[5]贺彩芳,吴雪洁,杨碎丽,等.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与集尿袋更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12-414.
[6]Wald HI ,Ma A ,Bratzler DW ,et al.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use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urgical infection prevention project data [J ].Arch Surg ,2008,143(6):551-557.
[7]孙夫平,孙芙英,孙延东,等.脑外伤患者留置尿管更换时间的探讨[J ].齐鲁护理杂志,2006,
12(8):1577-1578.
[8]李晓燕,翟丽,王晓静,等.运用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管的更换时间[J ].解放军护理杂志,
6 2008,25(1B ):47-48.
[9]刘芬.膀胱冲洗与大量饮水预防尿路感染的比较[J ].护理研究,2005,19(19):1758-1759. [10]胡云燕,郭振华,张锦辉,等.巧用三通与肝素帽减少膀胱冲洗逆行感染[J ].护理研究,
2008,22(7):641.
[11]沈钺,王瑞臣.碘伏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4):524-525.
[12]王立波,张丽娟,张颖,等.利宁凝胶预防男性导尿术所致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J ].南方
护理学报,2005,12(2):60-61.
[13]徐波,王惠,高绪芳.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消毒与清洁护理的效果比较[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41(11):1044-1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