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预防感染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1.置管前:严格导尿指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管理制度》,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置管时:在导尿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使用无菌导尿管和闭合式无菌集尿系统;最大限度的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3.置管后: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每天要检查导尿管有无移位,导尿管是否通畅,集尿系统有无破损漏尿;如果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加强集尿系统的管理,保持集尿系统闭合,尽可能减少、缩短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操作频率和时间;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集尿袋需放置在低于病人耻骨联合的位置,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保持尿液从上往下的重力引流,保证导尿管无阻塞、尿液不返流;排空集尿袋时应使用病人各自的专用容器,分离导尿管■引流管连接处前应先进行消毒;留取尿标本时,不应打开集尿系统,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尽量减
少尿液监测频率。
4,预防尿路感染:不主张常规使用抗菌药物,不主张常规在尿道口使用抗菌药物软膏;发现当病人有尿路感染征兆时,应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就先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5.保持导尿管通畅:导尿管和引流管均应避免扭结;如果导尿管出现阻塞,应及时更换;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抗返流尿袋1次/周。
留置导尿管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包括:
1. 妥善固定尿袋:对于能活动的患者,可以将尿袋用别针别在裤腿上;对
于卧床患者,可将尿袋用别针别在床旁的床单上。
但是两种方式均需要保持尿袋低于膀胱位置,以免尿液逆流引起尿道感染。
2. 保持尿管通畅:嘱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注意及时调节尿管、尿袋位置,避免牵拉尿管,避免尿管发生扭曲折叠或者滑脱。
3. 定时开放尿管:遵医嘱每夹闭尿管2-4小时后,开放1次尿管,将尿液
引出。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夹闭时间。
4. 及时更换尿袋、尿管:一般每周更换1次尿袋,每月更换1次尿管,具
体更换频率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医护人员需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以及混浊情况。
5. 清洁会阴:每天使用温水按照从前向后的方向,清洁会阴部两次并擦干。
同时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嘱患者勤换内衣裤。
如果出现腹泻,注意及时清洗会阴部,并用碘伏进行消毒。
6. 消毒尿道口:准备碘伏棉球,每天用碘伏棉球从内向外擦洗、消毒尿道
口两次。
7. 患者教育:嘱患者多喝水,上午可以适当多喝,下午及晚上少喝,以免
增加夜尿量影响睡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是指医生在患者手术后或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持患者体内的液体平衡和尿量,将一根导管(或称导尿管)插入患者膀胱或尿道中,并通过特殊的设备
将液体排出。
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接受专业护理措施,以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留置导尿护理措施的正文:
1. 建立信心和安全感:在开始留置导尿之前,患者需要建立信心和安全感。
医生和护士需要向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并告知患者留置导尿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疼痛。
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状况,并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2. 保持清洁和卫生: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患者应该每天更换一次性尿布和清洁导尿管,以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饮用和非干净的水,以避免出现尿路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3. 饮食和饮水: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患者可以饮用清水、淡盐水、鸡汤等,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避免导尿管阻塞或感染。
4. 观察和记录:在留置导尿期间,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
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流速、尿颜色等指标,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同时,医生需要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或生产时间等信息,以便于日后的分析和诊断。
5. 疼痛和不适的处理: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
医生和护士需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和不适,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如疼痛严重,
可以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药物。
同时,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或护士自己的不适情
况,以便医生和护士能够及时做出处理。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引言留置导尿是指将导尿管插入膀胱,以排尿功能受限的患者进行尿液引流的一种常见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护理是维护导尿管通畅、预防感染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留置导尿护理的具体措施。
护理目标•维持导尿管通畅并有效引流尿液•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前期准备在进行留置导尿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1.根据医嘱准备所需材料,包括导尿管、尿袋和消毒用品等。
2.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3.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姿势,如卧床位,并确保适当的隐私。
导尿管插入1.消毒双手,穿戴无菌手套,并进行居家护理观察并处理。
2.针对女性患者,将患者的下身外阴用适量清洁剂擦拭,从前向后的方向进行,避免将细菌带入尿道。
3.针对男性患者,先将包皮返纳至半包皮位置,然后进行适量的清洁剂擦拭,从尿道口向远离尿道口的方向进行。
4.手持消毒好的导尿管,用拇指和食指夹持尿道口(男性为阴茎近尿道口处,女性为尿道口),轻轻插入导尿管,保持导尿管的外口与患者的尿道口持平,并逐渐推进至尿液出现时。
5.将导尿管连接至尿袋,并将尿袋置于床边,避免牵拉导尿管。
6.确保导尿管固定好,避免意外拔管的发生。
导尿护理1.定期观察导尿管的通畅情况,注意尿液的颜色、气味及排尿量等变化。
2.每日检查导尿管周围的皮肤情况,发现红肿、破溃或渗出应及时处理。
3.每日记录尿液的产量及性状,并及时排出尿液。
4.饮水应充足,多饮水可以稀释尿液,减少尿液的刺激对导尿管的损伤。
5.避免导尿管弯曲,确保导尿管通畅,避免尿液滞留导致感染的发生。
6.定期更换尿袋,避免细菌滋生,同时注意尿袋的高度,避免尿液倒流。
7.导尿管固定应牢固可靠,避免导尿管脱出或拔管。
导尿管拔除1.根据医嘱决定导尿管拔除的时间。
2.在拔除导尿管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拔管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3.拔除导尿管前,应先闭尿袋下端截流,防止尿液污染。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一)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一)留置导尿护理介绍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在病人需要时长期排尿。
为了确保留置导尿的安全和有效性,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措施:1.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根据病人的性别和年龄,选择合适尺寸的导尿管。
•确保导尿管质量可靠,无损坏或破损。
2. 消毒手部•在进行留置导尿之前,护士必须洗手并消毒双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搓手。
•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准备导尿器具•在进行留置导尿之前,准备好所有必要的导尿器具,包括尿袋、尿管夹等。
•检查所有器具是否完整并处于无菌状态。
4. 选择适当的留置导尿位点•根据具体情况,在阴道、脐部等适当位置进行留置导尿,避免导尿管过长或过短。
•防止导尿管过度弯曲或卡在体内。
5. 清洁导尿位点•在进行留置导尿之前,清洁导尿位点,使用无菌棉球蘸取适量的碘酒进行擦拭。
•清洁导尿位点时,应该从中心向外圆周方向擦拭,避免细菌感染。
6. 将导尿管插入尿道•在插入导尿管之前,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病人的疼痛。
•将导尿管插入尿道时,角度不可过大或过小,避免损伤尿道和膀胱。
7. 固定导尿管•在插入导尿管后,使用适当的固定带或胶布将导尿管固定在合适位置,避免脱落或滑动。
•确保导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无泄漏现象。
8. 观察导尿情况•留置导尿后,护士需要定期观察导尿情况,包括尿液颜色、量和是否有异常现象等。
•及时清洁和更换尿袋,避免感染。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可以确保留置导尿的安全和有效性。
护士在进行留置导尿护理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步骤,注意个人卫生和无菌操作,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9. 疼痛管理•在进行留置导尿操作时,病人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护士可以在操作前给予病人合适的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感。
10. 推动病人教育•在留置导尿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与病人或其家属沟通交流,解释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和操作过程。
•同时,提供病人相关的护理知识,如如何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注意事项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三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是指导尿管插入患者尿道后引起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以制定以下制度:1. 严格遵守洗手和手卫生规范:- 插入和护理导尿管前后必须洗手。
-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进行手卫生,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 避免插入导尿管时触摸不洁之处。
2. 禁止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 医疗机构中应建立导尿管使用必要性评估的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经过必要性评估。
- 确保有充分的医疗依据支持导尿管使用的决策。
3. 适当选择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和解剖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硅胶导尿管,可考虑使用抗菌涂层的导尿管。
4. 严格执行导尿管的插入和护理指南:- 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插入和护理导尿管。
- 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插入导尿管,避免交叉感染。
- 每日检查导尿管固定是否松动,及时调整。
- 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和更换。
5. 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知识,加强患者自我保健和正确使用导尿袋的意识。
- 督促患者定期清洁导尿袋、保持导尿通路的畅通,并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6. 定期监测和报告感染率:- 严格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 定期评估CAUTI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一些基本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与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在导尿管插入尿道期间或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控制CAUTI,制定以下制度是很重要的:1. 插入导尿管的指导方针: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包括何时需要插入导尿管、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和材料选择等。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留置导尿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然而,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为了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制定相应的制度与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部分分别阐述制度与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
一、制度的制定1.1 留置导尿管使用指南的制定- 根据国家和国际相关指南,制定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留置导尿管使用指南。
- 指南中应包括留置导尿管适应症、留置时间的限制、留置导尿管的选择和安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等内容。
- 制定指南时应考虑本地区的感染流行病学数据和耐药性情况。
1.2 留置导尿管使用的审批制度- 设立留置导尿管使用的审批制度,明确留置导尿管的使用需要经过医疗团队的讨论和决策。
- 审批制度应包括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设立相应的审批流程和责任人。
1.3 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 监测与报告制度应包括感染的定义、报告的流程和责任人,以及感染发生率的评估和比较。
二、预防措施的制定2.1 健康教育与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知识的培训,包括正确的留置导尿管操作、护理和感染控制措施的应用。
-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意识和参与感染预防的能力。
2.2 严格的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强调医护人员在留置导尿管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 在留置导尿管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采用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手套和消毒剂,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适当的导尿管护理- 定期检查留置导尿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避免导尿管的移位和脱落。
- 每日清洁导尿管周围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干净的水进行清洁,保持导尿管通畅和皮肤的清洁。
三、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3.1 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设立- 成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控制策略,并定期评估和优化措施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置导尿管预防感染措
施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自贡七六四医院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措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
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
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及诊断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立即更换导尿包。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操作无污染。
(4)按导尿操作要求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用%碘伏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一次只能使用一个棉球,不得重复使用。
男性:先协助患者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
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男性20-22cm,女性4-6cm,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避免损伤尿道。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远端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小时无效则需重复病原学检查;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13)有完整的操作、观察与处置记录;
自贡七六四医院院感科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