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留置尿管感染的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发表时间:2019-06-06T11:26:47.2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4期作者:朱媛媛[导读] 本文分析了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针对相应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生概率,提高医疗水平。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人民医院摘要:留置导尿是为了抢救患者,排尿困难者的排尿方式和术前准备也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因此,分析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是医务人员需要总结的问题。

本文总结近十年来的文献,从护理方面总结留置导尿术患者尿路感染的一般情况,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减少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并提出了减少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留置导尿是一种相对常见的临床技术。

但是,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尿路感染。

在导致不完全尿路感染的无数因素中,留置导管技术约占其组成部分的45%。

在留置尿道导管术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水平和无菌性意识都使得这些细菌有机会进入尿道和膀胱并最终导致尿路感染。

本文分析了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针对相应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生概率,提高医疗水平。

一、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途径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从导管侵入尿管引起的,主要侵入方式包括:无菌导管治疗不到位,细菌通过尿道粘膜鞘进入膀胱,病毒从导尿管和尿液收集袋处汇合,膀胱被侵入,并且尿液收集袋被放置在尿液贮存器中。

由于治疗不足,细菌滋生。

细菌进入膀胱并冲洗膀胱引起外源性感染。

通过多年的临床试验,已经发现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与导尿管相关的感染。

二、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1)性别因素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总的来说,女性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的特殊性。

女性尿道口更靠近阴道口和肛门。

由于缺乏清洁和括约肌松弛而导致细菌侵入。

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于60岁以下人群。

术后留置导尿管护理措施

术后留置导尿管护理措施

导尿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工具,在术后患者中广泛应用,尤其对于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如手术后的患者、昏迷、瘫痪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等。

留置导尿管可以有效地收集尿液,避免尿液对手术部位的污染,同时也有助于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等,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留置导尿管也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

因此,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一、护理原则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 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尿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尿管扭曲、受压。

4.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5. 定期更换导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二、具体护理措施1. 环境与个人卫生(1)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干燥,定期通风。

(2)患者需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床单整洁。

(3)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皮肤清洁。

2. 导尿管护理(1)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脱落或扭曲。

(2)定期检查导尿管,观察有无阻塞、出血等情况。

(3)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尿液滞留。

(4)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集尿袋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3. 尿液观察(1)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尿量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有利于冲洗尿路。

(3)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监测尿路感染情况。

4. 导尿管更换(1)一般情况下,留置导尿管时间不超过1周。

(2)更换导尿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更换导尿管后,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疼痛、出血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5. 心理护理(1)向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倾听患者的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3)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6.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会阴部清洁、多饮水等。

(2)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3)定期复查,监测尿路感染情况。

总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尿路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留置导尿管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管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包括:
1. 妥善固定尿袋:对于能活动的患者,可以将尿袋用别针别在裤腿上;对
于卧床患者,可将尿袋用别针别在床旁的床单上。

但是两种方式均需要保持尿袋低于膀胱位置,以免尿液逆流引起尿道感染。

2. 保持尿管通畅:嘱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注意及时调节尿管、尿袋位置,避免牵拉尿管,避免尿管发生扭曲折叠或者滑脱。

3. 定时开放尿管:遵医嘱每夹闭尿管2-4小时后,开放1次尿管,将尿液
引出。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夹闭时间。

4. 及时更换尿袋、尿管:一般每周更换1次尿袋,每月更换1次尿管,具
体更换频率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医护人员需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以及混浊情况。

5. 清洁会阴:每天使用温水按照从前向后的方向,清洁会阴部两次并擦干。

同时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嘱患者勤换内衣裤。

如果出现腹泻,注意及时清洗会阴部,并用碘伏进行消毒。

6. 消毒尿道口:准备碘伏棉球,每天用碘伏棉球从内向外擦洗、消毒尿道
口两次。

7. 患者教育:嘱患者多喝水,上午可以适当多喝,下午及晚上少喝,以免
增加夜尿量影响睡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评估病情优先选择非侵入式排尿,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二、插导尿管及行导管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制度。

三、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理的导尿管,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导尿管前端插入部分应涂抹足够润滑剂,使用一次性包装灭菌合格的润滑剂。

四、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五、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六、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七、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八、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九、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前,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十、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实行)》[S].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计生委.《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S].2016。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是指医生在患者手术后或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持患者体内的液体平衡和尿量,将一根导管(或称导尿管)插入患者膀胱或尿道中,并通过特殊的设备
将液体排出。

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接受专业护理措施,以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留置导尿护理措施的正文:
1. 建立信心和安全感:在开始留置导尿之前,患者需要建立信心和安全感。

医生和护士需要向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并告知患者留置导尿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疼痛。

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状况,并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2. 保持清洁和卫生: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患者应该每天更换一次性尿布和清洁导尿管,以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饮用和非干净的水,以避免出现尿路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3. 饮食和饮水: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患者可以饮用清水、淡盐水、鸡汤等,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避免导尿管阻塞或感染。

4. 观察和记录:在留置导尿期间,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

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流速、尿颜色等指标,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同时,医生需要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或生产时间等信息,以便于日后的分析和诊断。

5. 疼痛和不适的处理: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

医生和护士需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和不适,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如疼痛严重,
可以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药物。

同时,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或护士自己的不适情
况,以便医生和护士能够及时做出处理。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引言留置导尿是指将导尿管插入膀胱,以排尿功能受限的患者进行尿液引流的一种常见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护理是维护导尿管通畅、预防感染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留置导尿护理的具体措施。

护理目标•维持导尿管通畅并有效引流尿液•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前期准备在进行留置导尿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1.根据医嘱准备所需材料,包括导尿管、尿袋和消毒用品等。

2.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3.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姿势,如卧床位,并确保适当的隐私。

导尿管插入1.消毒双手,穿戴无菌手套,并进行居家护理观察并处理。

2.针对女性患者,将患者的下身外阴用适量清洁剂擦拭,从前向后的方向进行,避免将细菌带入尿道。

3.针对男性患者,先将包皮返纳至半包皮位置,然后进行适量的清洁剂擦拭,从尿道口向远离尿道口的方向进行。

4.手持消毒好的导尿管,用拇指和食指夹持尿道口(男性为阴茎近尿道口处,女性为尿道口),轻轻插入导尿管,保持导尿管的外口与患者的尿道口持平,并逐渐推进至尿液出现时。

5.将导尿管连接至尿袋,并将尿袋置于床边,避免牵拉导尿管。

6.确保导尿管固定好,避免意外拔管的发生。

导尿护理1.定期观察导尿管的通畅情况,注意尿液的颜色、气味及排尿量等变化。

2.每日检查导尿管周围的皮肤情况,发现红肿、破溃或渗出应及时处理。

3.每日记录尿液的产量及性状,并及时排出尿液。

4.饮水应充足,多饮水可以稀释尿液,减少尿液的刺激对导尿管的损伤。

5.避免导尿管弯曲,确保导尿管通畅,避免尿液滞留导致感染的发生。

6.定期更换尿袋,避免细菌滋生,同时注意尿袋的高度,避免尿液倒流。

7.导尿管固定应牢固可靠,避免导尿管脱出或拔管。

导尿管拔除1.根据医嘱决定导尿管拔除的时间。

2.在拔除导尿管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拔管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3.拔除导尿管前,应先闭尿袋下端截流,防止尿液污染。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一)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一)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一)留置导尿护理介绍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在病人需要时长期排尿。

为了确保留置导尿的安全和有效性,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措施:1.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根据病人的性别和年龄,选择合适尺寸的导尿管。

•确保导尿管质量可靠,无损坏或破损。

2. 消毒手部•在进行留置导尿之前,护士必须洗手并消毒双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搓手。

•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准备导尿器具•在进行留置导尿之前,准备好所有必要的导尿器具,包括尿袋、尿管夹等。

•检查所有器具是否完整并处于无菌状态。

4. 选择适当的留置导尿位点•根据具体情况,在阴道、脐部等适当位置进行留置导尿,避免导尿管过长或过短。

•防止导尿管过度弯曲或卡在体内。

5. 清洁导尿位点•在进行留置导尿之前,清洁导尿位点,使用无菌棉球蘸取适量的碘酒进行擦拭。

•清洁导尿位点时,应该从中心向外圆周方向擦拭,避免细菌感染。

6. 将导尿管插入尿道•在插入导尿管之前,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病人的疼痛。

•将导尿管插入尿道时,角度不可过大或过小,避免损伤尿道和膀胱。

7. 固定导尿管•在插入导尿管后,使用适当的固定带或胶布将导尿管固定在合适位置,避免脱落或滑动。

•确保导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无泄漏现象。

8. 观察导尿情况•留置导尿后,护士需要定期观察导尿情况,包括尿液颜色、量和是否有异常现象等。

•及时清洁和更换尿袋,避免感染。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可以确保留置导尿的安全和有效性。

护士在进行留置导尿护理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步骤,注意个人卫生和无菌操作,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9. 疼痛管理•在进行留置导尿操作时,病人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护士可以在操作前给予病人合适的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感。

10. 推动病人教育•在留置导尿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与病人或其家属沟通交流,解释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和操作过程。

•同时,提供病人相关的护理知识,如如何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注意事项等。

留置尿管护理措施

留置尿管护理措施

留置尿管护理措施留置尿管是指将导管置入尿道经过膀胱,将导管另一端固定在皮肤上,以便尿液顺畅地引流出来。

留置尿管是一项很常见的医疗程序,它可以应用于许多病情,如尿道狭窄、膀胱受损或手术后等。

因为留置尿管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正常的排尿,降低膀胱和尿道压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留置尿管也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

以下是留置尿管护理的一些措施:1.保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通畅是留置尿管护理的重中之重。

患者需要注意饮水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尿液太浓或太黏稠,导致导管堵塞。

如果导管堵塞,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不能使用力拉扯管子强行排尿。

2.保持导管口干净保持导管口干净是避免感染的关键。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袋口干净,避免细菌滋生。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定期清理导管口和周围皮肤,避免细菌感染。

3.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更换衣服和床单,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在导管固定的地方使用粉末或药膏,以免影响导管的粘附效果。

4.遵循医生的嘱咐在留置尿管的日常护理中,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如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强行拔出导管等。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尿量突然减少或尿液颜色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留置尿管是一项常见的医疗程序,但要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也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合作。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口干净,遵循医生的嘱咐,同时注意个人卫生。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袋口干净,定期清理导管口和周围皮肤,及时处理管子堵塞和异常情况。

这样才能确保留置尿管的安全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 运时夹闭引流,防止尿液逆流
▲集尿袋出口避免接触收集容器
▲尿袋出口远离地面
编辑课件
8
四、标本采集
▲留取小样本作进行微生物检测时,消毒导尿管后, 无菌注射器从上1/3处抽取尿液;
▲留取大量样本时,可以应用无菌技术从集尿袋中 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编辑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糖耐量采集的方法
⑴ 试验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有 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3天。
⑵ 过夜空腹10—16个小时。
⑶ 试验前8小时禁止吸烟、饮酒或咖啡,口渴可以 饮水。
⑷ 被试者应尽量注意休息,不做剧烈的体力活动, 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肽的数值。
编辑课件
12
⑸ 将75克葡萄糖溶于300毫升温开水中(或每千 克体重口服1.75克葡萄糖,每克糖溶与2.5毫升 水中),令受检者一次服下,5分钟内饮毕。
预防留置尿管感染的护理措施
编辑课件
康复中心 刘芳
1
概念
留置导尿 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 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编辑课件
2
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
编辑课件
3
编辑课件
4
编辑课件
5
预防和控制导尿管感染的措施
一、保持密闭的无菌引流系统
1. 减少导尿系统连接处和引流袋的开放。如果必 须打开,打开前后洗手和用70%的酒精棉球消 毒连接处。
⑹ 分别于服糖前及服糖后0.5、1、2、3小时各采 取静脉血一次,并同时收集尿液标本,测定血 糖、尿糖和胰岛素及C肽的数值。
⑺若空腹血糖大于15mmol/L或或I型糖尿病有酮 症倾向者以“馒头试验”代替即受检者先采空 腹血,然后令其将100克馒头(含75克葡萄糖) 于10—15分钟内吃完,可饮少量水300毫升。 然后分别在餐后1、2、3小时各采取静脉血一 次,并收集尿液标本,测定血糖、尿糖和胰岛 素及C
编辑课件
13
编辑课件
14
编辑课件
9
五、日常护理
加强会阴部护理 大便后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
六、尽快拔管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及早拔 除。为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机会,留置导管的感 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不应住相邻的床位。
编辑课件
10
四、留置导尿的并发症
• 泌尿系统感染 • 漏尿 • 血尿 • 疼痛 • 尿管脱出 • 拔管困难 • 拔管后尿潴留
2. 尿管的更换
▲不要间隔一段时间就换。留置的尿管阻塞或有 沉渣时更换
▲普通尿管一周更换一次。硅胶尿管每月更换一 次。
编辑课件
6
二、冲洗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不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
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编辑课件
7
三、保持尿流通畅
▲妥善固定尿管,不打折弯曲,集尿袋高度低于膀 胱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