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系统操作
toc的拉动式补货方法

toc的拉动式补货方法
TOC(Theory of Constraints,制约理论)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识别和解决系统 中的瓶颈来提高整体绩效。在拉动式补货中,TOC可以用来优化补货流程,确保所需物料的 及时供应。以下是TOC拉动式补货方法的一般步骤:
1. 识别瓶颈:首先,使用TOC方法识别供应链中的瓶颈,即限制整个系统流程的环节。 这可以通过流程分析、瓶颈识别工具等方法来实现。
2. 确定补货策略:根据瓶颈的位置和特点,制定合适的补货策略。TOC推荐使用拉动式 补货,即在瓶颈环节之前的工序或库存达到预定水平时触发补货。
toc的拉动式补货方法
3. 设置补货触发点:根据瓶颈环节的产能和需求情况,设定触发补货的库存水平。一般来 说,当库存降至设定的最低水平时,就触发补货。
4. 补货执行:一旦触发补货,及时采取行动进行补货。这可能涉及与供应商的沟通、订单 生成、物料运输等环节。
toc原理范文

toc原理范文TOC(Time of Check)原理是一种计算机安全原理,用于防止时间竞争条件(Time of Check to Time of Use,TOCTTOU)类型的攻击。
时间竞争条件攻击是指攻击者利用程序中的不一致状态来实施攻击,这种不一致状态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两个或多个操作在不同时间片段执行。
TOC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在检查一些资源的状态和使用该资源之间的时间内保持一致性。
在简单的情况下,可以认为TOC就是一个原子操作,在这个操作中先检查资源的状态,然后再使用该资源。
这种原子操作可以确保资源状态不会在检查和使用之间改变,从而预防了时间竞争条件攻击。
TOC原理的具体实现可以使用各种机制,包括锁定机制、事务机制等。
锁定机制是最常用的一种实现方式,它通过给资源添加锁来防止竞争条件的发生。
在TOC原理中,锁是在检查资源状态和使用资源之间获取的,在使用完成后释放。
这样一来,其他操作就无法修改资源的状态,从而保持了一致性。
除了锁定机制之外,还可以使用事务机制来实现TOC原理。
事务机制是一种将多个操作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执行的机制,它可以确保这些操作在事务执行期间不会被其他操作干扰。
在TOC原理中,可以将检查资源状态和使用资源作为一个事务来执行,从而保持一致性。
如果在事务执行期间资源的状态发生改变,事务将被回滚,从而预防了时间竞争条件攻击。
TOC原理在计算机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多线程和并发编程中。
在多线程环境中,由于不同线程的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因此可能会引发时间竞争条件攻击。
通过使用TOC原理,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攻击,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TOC原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TOC原理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例如资源的状态必须是可检查的并且可以确定是否被修改。
其次,TOC原理可能会引入额外的开销,例如锁的获取和释放操作或事务的管理开销。
最后,TOC原理不能解决所有的时间竞争条件问题,例如基于硬件层面的攻击。
toc规则

toc规则TOC规则是一种用于描述和控制计算机程序执行流程的规范,它具有一定的格式和语法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TOC规则的定义、作用和使用方法。
一、TOC规则的定义TOC,全称为Transition Operator Controller,即过渡操作控制器。
它是一种用于描述和控制程序执行流程的规范,通过定义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实现程序的逻辑控制和流程控制。
TOC规则是一种简单而强大的工具,用于描述和控制程序的行为。
二、TOC规则的作用TOC规则可以帮助程序员清晰地定义程序的逻辑关系和执行流程,使程序的设计和实现更加规范和易于理解。
它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减少错误和bug的产生,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性能。
三、TOC规则的使用方法1. 定义状态:首先,需要定义程序的状态集合。
状态是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条件或情况,可以是一个变量的取值、一个事件的发生等。
2. 定义转移关系:然后,需要定义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
转移关系描述了程序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条件和动作,可以是一个条件表达式、一个函数调用等。
3. 控制流程:最后,需要定义程序的控制流程。
控制流程是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路径和顺序,可以是顺序执行、条件分支、循环等。
四、TOC规则的示例下面以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说明TOC规则的使用方法。
假设有一个程序,要实现输入两个数并比较大小的功能。
1. 定义状态:定义两个状态A和B,分别表示输入第一个数和输入第二个数的状态。
2. 定义转移关系:定义一个转移关系,当输入两个数后,根据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3. 控制流程:根据转移关系,定义程序的控制流程,如果第一个数大于第二个数,则输出"第一个数大于第二个数",否则输出"第一个数小于等于第二个数"。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清晰地描述和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实现输入两个数并比较大小的功能。
总结:TOC规则是一种用于描述和控制计算机程序执行流程的规范,它可以帮助程序员清晰地定义程序的逻辑关系和执行流程,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TOC测量系统“QuickTOC”TNb测量系统“TNC100”操作手册

TOC测量系统“QuickTOC”和TN b测量系统“TNC 100”操作手册北京比尔泰克公司目录1 QuickTOC操作原理1.1TOC的测量1.2TN b的测量1.3控制面板的前视图1.4分析仪机箱的俯视图1.5QuickTOC键盘2安装和连接2.1安全说明2.2交货内容2.3安装2.3.1 地点的选择2.3.2 安装方法2.3.3QuickTOC的墙面安装2.3.4QuickTOC的机柜安装2.4连接2.4.1 主体设备安装2.4.2样品的引入和排出2.4.3带均匀器的样品引入2.4.4排出2.4.5管道工作条件2.4.6电气连接(继电器,模拟输出)2.4.6.1模拟输出,继电器,数字输入和RS232的接线2.4.6.2数字输入线(可选)2.4.6.3模拟输出线2.4.6.4继电器2.4.6.5串行接口RS2322.4.7载气2.5试剂2.5.1 标定标准TOC的对比法(标样?)2.5.2标定标准TOC的直接法2.5.3标定标准TNb测量2.5.4其它药品2.6管线安装2.6.1 将管线装到蠕动泵2.6.2连接试剂箱和QuickTOC机箱间的输送管2.6.3连接样品输入管和排出管2.6.3.1 将管线装入管线压紧阀2.6.4布管方案2.6.4.1TOC对比法的布管方案2.6.4.2TNb测量的布管方案2.6.4.3TOC直接法的布管方案3如何使用QuickTOC3.1进入操作3.2启动操作软件3.2.1与操作软件有关的通用标记3.2.2集成帮助系统3.3在测量中会出现什么3.4设置QuickTOC3.4.1调整操作参数3.4.1.1流1/流23.4.1.2TC/TIC/TNb测量3.4.1.3测量3.4.1.4数字输入3.4.1.5标定3.4.1.6存储操作参数3.4.2测量参数画面3.4.3模拟输出和继电器3.4.3.1调整和测试模拟输出3.4.3.2调整和测试继电器3.4.3.4量程3.4.3.5设置时间和日期3.5运行模式3.5.1开始测量3.5.2测量数据画面3.5.3状态画面3.5.3.1检查测量信号3.5.3.2显示当前操作参数3.5.3.3状态信号3.5.4显示24小时的趋势3.5.4.1以图形方式浏览测量值3.5.4.2以表格方式浏览测量值3.5.5在运行模式下访问数据库3.5.6结束运行模式/自动开始3.6服务菜单3.6.1装入注射系统3.6.2冲洗样品管线3.6.3标定3.6.4状态3.6.5测试运行/注射针头的定位3.6.6炉子开/关3.7数据分析3.7.1访问内部数据库3.7.1.1选择测量文件3.7.1.2以图形方式显示测量文件3.7.1.3以表格形式显示测量文件3.7.2操作员登录3.7.3标定4定期维护和服务4.1短时间周期(最多2天)的关机步骤4.2延长时间周期的关机步骤4.3每周维护4.4每月维护4.5每两月维护4.6每四月维护4.7半年维护4.8其它维护工作4.9按字母顺序排列的维护工作介绍4.10开始运行模式4.11短期中断后的开始运行模式4.12备件和维护部件5问题解答5.1QuickTOC测量操作中的错误5.2正确解释故障指示5.3保险的检查5.4温度控制器的故障指示6附件和选项6.1QuickTOC安装支架6.2流动采样器6.3带蠕动泵的流动采样器7技术资料7.1技术参数7.2位置7.3采样系统和排放系统的连接1 QuickTOC的工作原理1.1TOC的测量TOC(总有机混合物)是除COD和BOD5之外对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重要分类参数.因为所有的有机碳混合物是以碳的质量来获得和定义的,所以TOC(单位mg/l C)是一个精确定义的绝对单位并可直接测量的。
TOC操作手册

MultiN/C3100软件使用说明书TOC/TN测量软件(MultiWin)操作手册1.打开氧气罐总阀,调节出气流量为0.4MPa;2.打开主机电源,然后打开自动进样器电源;3.打开计算机电源;4.双击multiWin图标,打开软件,输入软件口令(Admin),然后点击OK;5.“是否初始化仪器”→“YES”,进行仪器的初始化;6.仪器初始化完成后,待状态栏中气体流量和温度均显示“OK”后,便可以进行样品测量,如下所示;7.载入方法(1)若软件内含有满足要求的方法,则直接载入方法,如下所示:点击菜单栏中或快捷键中的“方法”→“载入方法”→选择相应的方法→“OK”若需要改变所选方法中各个参数的值,则需要编辑方法,若不需要编辑则跳过此步骤:编辑好方法中的各个参数后,点击“保存”;已存方法中已包含校准曲线,可用一点标准样品来检验校准曲线是否满足测试要求(校准曲线是否漂移),如果校准曲线满足测试要求,可直接测试样品,否则需重新制作校准曲线。
(2)若软件内没有相应的方法,则需要新建方法;选择方法Method,选择新建方法NewMethod,在Filename中键入新文件名后,选择测量参数(如TOC(diff)、TN),选择测量次数(如2-3),选择测试精度要求(如2%),点击过程参数ProcessParameters对话框,选择进样体积(如300ul),选择积分时间MaxIntegrationtime(如:200S)。
点击Save保存,点击YES确定此方法,再次点击YES确定此方法作为当前的测量方法。
(3)校准曲线的制作:选择Measurement,点击下拉菜单校准(Calibration),点击YES确定,再次点击YES 确定采用当前方法,编辑校准曲线的标准样品份数(4个以上),输入标准液浓度(mg/L)。
点击测量(Measurement),弹出自动进样器对话框,将标准液放在相应的位置上,点OK,弹出测量对话框,然后点击START(F2)开始自动测量。
TOC简易操作书个人版

总有机碳分析仪TOC-4100简易操作手册(仅供用户操作使用)一、仪器的开机当仪器需要开机时,请按如下步骤操作:1、打开载气供气源(以下专指氮气)。
(注意观察减压阀的出气压力表的指针,应在0.25Mpa,若不在此位置,应作调整。
)2、打开电源开关(开关位于仪器的右侧)。
(仪器开始初始化,初始化完后屏幕进入最初画面如下图,注意观察仪器内部的供气压力表及流量计,压力表的指针应指在150Kpa上,喷射气流量计的指针应指在50上,载气流量计的指针应指在100上,若指针位置不对,应作调整。
)最初画面3、打开电炉开关(开关位于仪器的右侧)。
(电炉开始升温,此时可通过最初画面的[菜单]进入[监视器]来查看电炉的温度,应在往上升温,直至680度,如下图所示。
若电炉的温度、电子除湿器的温度及基线的状态均为OK,仪器的READY灯,说明仪器已准备就绪。
)监视器二、人机对话接口仪器的人机对话接口位于仪器的前面板的上部,主要包括LCD画面、键盘及指示灯,如下图所示:数值键开始/停止键清除键选择键报警键走纸键打印键其含义为:・LCD画面液晶显示屏。
・电源灯电源指示灯。
・准备就绪灯仪器准备就绪指示灯。
・报警灯报警发生时点亮。
・数值键用于数值输入。
・确认键数值或选择确认。
・方向键移动光标使用。
・软键屏幕画面出现的按键。
・通用功能键(F1~F4)配合软键使用的功能键。
・开始/停止键测定的开始或停止时使用。
・报警键当有报警时按此键能从画面上看到报警信息。
・走纸键让打印机走纸。
・打印键打印LCD画面出现的图文。
・清除键清除输入的文字或项目。
在测量中按此键使画面回到测量画面。
・选择键当多个项目需要选择时使用此键。
三、仪器的操作对用户而言,操作主要包括在线测量操作、离线测量操作和标准曲线校正操作。
这些操作均从最初画面进入。
1、在线测量操作从最初画面中按[在线]按扭,屏幕进入如下画面:先在此画面中进行在线测量的一些设置。
其显示内容的含义为:①定条件号码:选择[测定条件登记]画面上设定的测定条件编号。
TOC仪操作规程解读

Liqui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操作规程仪器操作步骤:1、打开电脑2、开启liquiTOCⅡ电源,开自动进样器3、打开软件,等到电脑屏幕下面部分由粉红色转为绿色,说明联机成功(若一直为粉红色,说明联机未成功);观察Post comb.temp项,待其温度达到800度。
4、开载气(氧气),粗调出气阀使压力表读数在0.10-0.12MPa之间,观察软件界面下端pressure读数,通过调节压力表使其读数在1.0-1.2Bar之间。
5、设置自动进样器:system——feeding——选“single”、“with 89 positions”“ needle plunged”——ok(每次开机均要设置自动进样器)6、如果反应管需要拆洗,拆洗后应执行检漏程序(见后)。
7、当温度达到800度时,开始仪器清洗程序:A.在自动进样器1号孔位放一杯超纯去离子水(超纯水或去离子水再用0.45微米生物膜过滤,以除去碳氮本底及气泡,同时也去除了大部分微生物)。
B.清洗水路:(由于小塑料杯的容积只有7ml,每次清洗仪器需要吸收约12ml水,所以在清洗时要注意往小塑料杯中注水,以防吸入空气,影响仪器测定精度)。
操作步骤:options——maintenance——ventilate,此过程主要清洗螺旋管,一遍执行完成Process显示standby,再按上述步骤执行一遍,共执行三遍。
清洗干净的螺旋管应看不到气泡。
清洗过程首先吸瓶中水(冲洗空气),再吸烧杯中水(自动进样则吸小塑料杯中水),最后吸盐酸,整个过程自动完成。
C.清洗气路:水路清洗完成后,接着清洗气路,操作步骤为:options——maintenance——Flush,气路清洗一遍即可。
8、做标准曲线(一般一条标线可以使用半年左右,超过半年最好重新做标线,可能因为经过半年,仪器内部使用的许多易耗品均已经更换,影响仪器本底),检测样品时只需调用标线即可。
9、样品检测:步骤:1) 新建界面2) 命名空白:双击“name”,输入空白名称,点击“OK”3)样品命名:(同空白),重复样可以同名。
TOC分析仪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目的:建立TOC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延长设备寿命,保证产品质量。
范围:适用TOC分析仪的操作与保养。
职责:TOC分析仪的操作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内容:
1.基本操作
1.1开机接通电源,将仪器背面的开关按至“NO”即为开机,开机会有数秒钟的时间检测才会进入主界面。
1.2开始分析确认仪器背面的进样管接通水源,排水管已连接。
按触摸屏的“Start Analysis”开始分析即可,在按了“Start Analysis”后即显示为。
1.3 结束分析分析时需要结束分析,按“Stop Analysis”即可,在按了“Stop Analysis”
后即显示为“Start Analysis”,此时仪器已停止了分析工作。
1.4关机停止了分析工作,即仪器不在分析状态,即主界面有个“Start Analysis”按钮,即可将仪器背面的开关按至”OFF”状态,否则不可关机,若未停止分析关电源会对仪器有一定的损害。
2 维护保养
2.1定期检查并重新加注去离子水容器。
2.2定期更换化学试剂。
2.3更换紫外线灯紫外线灯应在每使用6个月后更换一次。
2.4更换样品泵管。
样品泵管每年必须更换一次,以确保分析仪可以获得正确的流量。
2.5更换离子交换树脂。
2.5.1使用银色支架时更换树脂层。
2.5.2使用铜色支架时更换树脂层。
2.6更换在线过滤器元件。
2.7设置新耗材的安装或失效日期。
2.8冲洗试剂注射器。
2.9清洁分析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TFSYS
TOC生产管理系统
管理图表
(V5.0.8)P2 SOLUTION
目录
目录 (2)
1负荷管理 (3)
1.1功能简介 (4)
1.2投料決策 (4)
1.3承诺交期 (5)
1.4负荷展望 (6)
1.5负荷总计 (7)
2原因分析 (8)
2.1生产缓冲 (8)
3颜色统计 (10)
3.1生产缓冲 (10)
4绩效评估 (12)
4.1TVD图 (12)
4.2生产分析 (13)
4.3完工量统计 (13)
4.4生产周期统计 (14)
1前言
管理图表是监督我们改善过程,评价改善绩效的重要工具。
不浮于数据表面,FTFSYS的管理报表以TOC的简明的方式洞察内在的状态和问题,以系统的角度衡量绩效。
经过多年各类项目的实践,我们不断完善图表,和客户们一起看透图表所蕴含的内在问题,现汇编成此文,供大家理解管理图表。
2负荷管理
2.1 功能简介
负荷管理是TOC中的C(Constraints)的管理,它实现一下目的:
1、为投料提供决策参考数据;
2、为给定销售订单的承诺期提供数据;
3、在一段時間的展望中監控最弱環節的負荷;
4、在MCR需要提升时發出警告。
2.2 投料決策
以图表查看以下CCR负荷:
1、已投料
2、已投料和原料齐套
3、已投料和投料测试
根据图表和投料测试结果为是否投料提供依据
图表解读:
考虑到上游工序的不确定性,为了防止CCR饥饿,生产现场的WIP不能过低;而过高的WIP是造成生产现场混乱的根源,也侵占的企业的流动资金。
所以,投料的时候必须考虑生产现场负荷量。
根据各个工厂情况,设定生产现场应该保持多少天的负荷量,如果低于此天数,则投料,如果高于此天数很多,那么,即使已经到了投料日,也应该暂缓投料。
为了测试一张工单是否可以投料,可以在【投料测试】中将此工单“投料测试”,然后查看此表情况,如果满足上述条件,而且已经齐套,则可以将此工单在【投料测试】中“允许投料”
2.3 承诺交期
系统根据订单显示将来一段时间各个CCR的生产能力和负荷。
用户输入一个产品类别和期望交期,系统给出图形告知此交期是否可行。
图表解读:
销售部门给客户的承诺交期时,由于无法了解生产的负荷情况,往往根据既往经验给出一个交期,而这,在PMC和生产人员看来,就是个瞎承诺,要么造成订单过分集中在某个区域交货,而某个区域空闲;要么挤压着一堆的急单让生产人员手忙脚乱,造成了大批量的延迟交货,或间歇性停顿,令销售和生产互有怨言。
FTFSYS的承诺交期为销售提供一个简便工具,在考虑生产负荷的基础上,给客户承诺一个有高保证的交货日期。
操作方法如下:
1、选择产品的标准交期类别(天数);
2、点击“查看”,系统将显示在交货日前有多少个工作天(总产能),以及各CCR
在此之前的的负荷天数。
3、如果相关的CCR的高度低于产能保护线,那么,界面上所显示的交货日是可承
诺给客户的。
在产能保护区内,准时交货是有一定的风险。
而高于产能保护线,交货基本上是不可能准时的。
4、如果高于产能保护线,那么,请将点击“推后”几天,在点击查看,直到满足
上述条件下的交期,可承诺客户。
另:对负荷有比较大影响的订单,或预先占用产能,建议在缓冲报表中录入此订单(以特殊单号:如test开头)。
在承诺交期或负荷展望中,即可看到有此订单后,对负荷的影响,而判定是否可接收此交期。
2.4 负荷展望
此图以将现在手上的订单,按交期或对CCR的影响日展开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工厂的负荷情况。
图表解读:
由于订单的交期分布不均匀,是造成工厂时紧时松,交货延期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承诺交期还为启用前的订单。
此图意在给PMC提前了解工厂个阶段的负荷,如果分布太过集中,PMC要么将某个阶段的订单的交期进行调整,要么安排加班。
图中柱子的颜色是指占负荷前几位的产品;而上下2条曲线分别代表该区间的总产能线和安全产能线。
可查看负荷明细。
2.5 负荷总计
最低和最高的CCR的处理
图表解读:
1、当我们不确定到底哪个是CCR,或CCR会根据产品的不同而不同时;
2、当我们以部门(或生产线)来区分CCR时。
那么这张图就给我清晰的指示:现在工单对各个CCR的影响如何,是否有哪个CCR 负荷特别高,而需要在CCR之间调度任务或着重考虑。
3原因分析
3.1 生产缓冲
功能简介:
根据帕累托原理,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产生的。
所以,我们务求找出产生负面影响的关键原因,实现我们的持续改善。
该图表显示了造成红黑单的原因统计和趋势。
区间统计图
历史趋势图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查看天数】:指定统计的天数30/60/180/365/730
【图表类型】:历史趋势图/ 区间统计图
【显示原因数量】:只显示出现最多的前几个原因,其他的用other来代替。
【原因种类】:统计的范围是红色原因、黑色原因还是都包括。
4颜色统计
4.1 生产缓冲
功能简介:
该图采用绝对数量图和相对数量图的方式展现生产单的所有颜色BP的每天统计和比较图。
绝对数量
相对数量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查看天数】:指定统计的天数30/60/180/365/730
【图表类型】:
●绝对数量:体现每天各种颜色生产单的绝对数量。
●相对数量:体现的各种原因在当天所占比率。
【相对值比较范围】:
●应已投料的生产单:在相对数量的图形中,比较的范围是当天>=计
划投料日期的生产单。
●所有生产单:在相对数量的图形中,比较的范围是当天所有的生产
单。
图表解读:
此图最直观显示当前工单交付状态和历史的变化趋势,是管理层最关心的图表之一。
可直观的看到手上总共的工单数以及颜色。
5绩效评估
5.1 TVD图
功能简介:
TVD(有效产出价值天( Throughput Value Days))是计算延迟订单的,某种意义上也是衡量DDP(交货表现)的,但是DDP衡量是不够的。
例如,你可能有95%的DDP,但是有一张大订单延误了,这个影响非常大,意味着潜在的销售机会丢失了,造成的代价就用TVD来表示。
TVD代表着可靠性。
当TVD=0时表示非常可靠。
如果TVD是正数,可靠性并不好,有销售机会丢失了。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查看天数】:指定统计的天数180/365/540/730/所有
【类型】:
●每月:按月份为单位统计
●每日:按日为单位统计
图表解读
当工厂从销售那边接过订单生成工单后,要经历齐套备料(含采购)/投料排程/
生产这3个关键环节。
此图反映了这3个环节的按时完成情况。
如果齐套/投料的表现好(柱子较低),而后面的完工表现差些,表明问题出在生产现场;反之,则问题主要在备料或排程环境。
5.2 生产分析
功能简介: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展现工厂的几个关键指标:完工单量 / 生产周期 / 延期天数 / 有效产出 / TVD. 可以从年 / 月 / 日 / 工单来层层挖出具体情况。
5.3 完工量统计
功能简介:
显示每天/周/月的完工的工单情况,可以采用完成数量或完成负荷来查看。
图表解读
这是一张重要的图表。
从这种图中,管理层可以很清晰的知道:
1、如果某天完工的订单有黄单、绿单,而后几天仍有不少的黑单,说明生产现场的
优先顺序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或者是备料不及时造成某些单无法生产。
生产的优先顺序是TOC的重中之重,所以管理层应该相当关注这张图。
2、如果高低错落相差很大,要么是因为大批量作业,要么是工单数据录入不及时—
如果工单数据更新不及时,特别是关单不及时,将极大的影响生产周期统计。
5.4 生产周期统计
功能简介:
统计完工的工单的生产周期(天)的历史情况。
图表解读
生产周期的缩短,是TOC的重要目标。
理论上,生产周期的缩短应该是有个大幅度的下滑后,平稳在某个区间,向下平稳下滑。
如果不是这样,则有可能:
1、工单关闭信息是否每天更新?
2、控制投料是否控制正确?
3、生产优先级表是否执行妥当?
4、是否不齐套(不齐料)就投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