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测试题1
高一年级数学第二章《函数》提高测试题(一)

提高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且b >-a >0:则函数F (x )=f ( x )+f (-x )的定义域是( ).(A )[a :-a ] (B )(-∞:-a ) [a :+∞)(C )[-a :a ] (D )(-∞:a ) [-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定义域的概念:F (x ) 的定义域应满足a ≤x ≤b :且a ≤-x ≤b : 即⎩⎨⎧-≤≤-≤≤ax b b x a 解答本题应正确在数轴上画出所示区域:借肋图形得到答案. 2.已知函数f (x )=a x +b 的图象经过点(1:7)其反函数f -1(x )的图象经过点(4:0):则f (x )的表达式是( ).(A )f (x )=3 x +4 (B )f (x )=4 x +3(C )f (x )=2 x +5 (D )f (x )=5 x +2【答案】(B ).【点评】运用f (x )和f -1 (x )的关系:f -1 (x )的图象经过(4:0)点:可知原来的函数f (x )必过点(0:4).3.已知f (x )=2 | x |+3:g (x )=4 x -5:若f [p (x )]=g (x ):则p (3)的值为( ).(A )2 (B )±2 (C )-2 (D )不能确定【答案】(B ).【点评】本题考察函数概念的对应法则:由已知:2 | p (x )|+3=4 x -5:所以| p (x )|=2 x -4:∴ | p (3)|=2:故 p (3)=±2.4.设f (x )=ax 7+bx 3+c x -5其中a :b :c 为常数:如f (-7)=7:则f (7)等于( ).(A )-17 (B )-7 (C )14 (C )21【答案】(A ).【点评】本题考察函数奇偶性的灵活运用:f (x )是一个非奇非偶函数:注意到:f (x )=g (x )-5:而g (x )是一个奇函数:由f (-7)=g (-7)-5=7:得g (-7)=-12:故f (7)=g (7)-5=-12-5=-17.5.已知1< x <d :令a =(log d x ) 2:b =log d (x 2 ):c =log d (log d x ):则( ).(A )c <b <c (B )a <c <b(C )c <b <a (D )c <a <b【答案】(D ).【点评】比较大小采用的方法之一是“中间值”法:如本题中将a :b :c 先与0比较:知a >0:b >0:而c <0.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或“比较法”等可解.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 )y =2 lg x 与y =lg x 2是同一个函数(B )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一偶函数:且在[a :b ]上递增:则在[-b :-a ]上也递增(C )f (x )=| log 2 x |是偶函数(D )f (x )=log a (x x ++21)的奇函数【答案】(D ).【提示】(A )中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前者x >0:后者x ≠0:(B )中:在[-b :-a ]上应递减:(C )中f (x )的定义域是x >0:所以f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若函数y =612-x :x ∈[-2:-1]:则其反函f -1 (x )=______. 【答案】f -1 (x )=-x x 16+(-21≤x ≤-51). 【点评】要切实掌握好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还需特别注意:反解x 时:x 的取值范围:如本题中:由x 2=y1+6:求x 时:开方应取“负”.另外:求反函数:必须证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可通过求原函数的值域完成.2.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1:2] 则函数f (x 2)的定义域是________.【答案】[-2:2].【提示】解不等式:-1≤ x 2≤2可得.∴ 0≤ | x |≤2:∴ -2≤ x ≤2.3.已知f (n )=⎩⎨⎧<+≥-)10()]5([)10(3n n f f n n n ∈N :则f (5)的值等于________. 【答案】8.【点评】考查对对应法则f 的理解.f (5)=f [ f (5+5)]=f [ f (10)]=f (10-3)=f (7) =f [ f (7+5)]=f (12-3)=f [ f (9+5)]=f (14-3)=f (11)=11-3=8.4.函数y =2 lg (x -2)-lg (x -3)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答案】x =4时:y m i n =lg 4.5.方程log 2(9 x -1+7)=2+log 2(3 x -1+1)的解为________.【答案】x =1或x =2.由9 x -1+7=4(3 x -1+1):得(3x -1) 2-4 · 3 x -1+3=0:故3 x -1=1或3可解.(三)解答题(共4个小题:满分51分)1.(本题满分12分)设函数y =f (x )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在[0:1)上是减函数:若f (t -1)+f (2 t -1)>0:求t 的取值范围.【略解】由已知:f (2 t -1)>-f (t -1)=f (1-t )(*):又f (x )在[0:1)上是减函数且是奇函数:∴ f (x )在(-1:1)上是减函数:故(*)式等价于:⎪⎩⎪⎨⎧-<-<-<-<-<-t t t t 1121111121 ⇔0<t <32为所求.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应用.在由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利用单调性得两个自变量值之间的关系时:一定要将两个自变量落在同一个单调区间内.2.(本题满分13分)已知f (x )=log a xx -+11(a >0:a ≠1). (1)求f (x )的定义域:(2)判断f (x )的单调性:并予以证明:(3)求使f (x )>0的x 取值范围.【略解】(1)∵ xx -+11>0:∴ f (x )定义域为(-1:1). (2)设-1<x 1<x 2<1:则f (x 1)-f (x 2)=log a 1111x x -+-log a 2211x x -+=log a )1)(1()1)(1(2121x x x x +--+ =log a)()1()()1(12211221x x x x x x x x -+---- ∵ -1<x 1<x 2<1:∴ x 2-x 1>0:∴ (1-x 1x 2)+(x 2-x 1)>(1-x 1x 2)-(x 2-x 1)即 )()1()()1(12211221x x x x x x x x -+----<1. ∴ 当a >1 时:f (x 1)<f (x 2):在(-1:1)上是增函数.当0<a <1时:f (x 1)>f (x 2):在(-1:1)上是减函数.(3)当a >0时:欲f (x )>0:则有xx -+11>1:解得0<x <1. 当0<a <1时:欲f (x )>0:则有0<x x -+11<1:解得-1<x <0.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域: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对数的有关概念及解不等式的问题.3.(本题满分13分)已知a ∈N :关于x 的方程lg (4-2 x 2)=lg (a -x )+1有实根:求a 及方程的实根.【略解】 由⎩⎨⎧>->-00242x a x 解得-2<x <2且x <a :又 方程4-2 x 2=10(a -x ):整理得:x 2-5 x +5 a -2=0:∆=25-4(5 a -2)≥0:得a ≤2033:又 a ∈N :∴ a =1.此时方程化为:x 2-5 x +3=0:∴ x =2135±: 又 -2<x <1:∴ x =2135-. 4.(本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且对任意x 1:x 2∈R 有f (x 1)+f (x 2)=2 f (221x x +)f (221x x -) 成立:又知f (a )=0(a ≠0:a 为常数):但f (x )不恒等于0:求证:(1)f (x )是周期函数:并求出它的一个周期:(2)f (x )是偶函数:(3)对任意x ∈R :有f (2 x )=2 f 2(x )-1成立.【略解】(1)令x 1=x +2 a :x 2=x :由已知可得:f (x +2 a )+f (x )=2 f (22x a x ++)f (22x a x -+)=2 f (x +a )·f (a )=0: ∴ f (x +2 a )=-f (x ):从而f (x +4 a )=-f (x +2 a )=f (x ).∴ 4 a 是f (x )的一个周期.(2)令x 1=x :x 2=-x :则f (x )+f (-x )=2 f (0)f (x )再令x 1=x 2=x :则f (x )+f (x )=2 f (x )f (0).∴ f (x )+f (-x )=f (x )+f (x ).即 f (-x )=f (x ).∴ f (x )是偶函数.(3)由2 f (x )=2 f (x )f (0)且f (x )≠0:知f (0)=1.令x 1=2 x :x 2=0:则有f (2 x )+f (0)=2 f (x )f (x ):即 f (2 x )=2 f 2(x )-1得证.【点评】若函数f (x )对定义域内任意x 满足f (x +T )=f (x )(T 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则f (x )是以T 为周期的函数.有关周期函数的概念在本章教材中还没有涉及到.。
高一地理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测试题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该景点已于 2017年3月8日坍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蓝窗”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海水沉积B.风力侵蚀C.海水侵蚀D.风力沉积2.下列地貌与“蓝窗”的形成属于同一地质作用的是( )A.沙滩B.海蚀崖C.风蚀柱D.石钟乳贝马拉哈国家公园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中西部,公园内分布着形状独特的针尖石林,其物质组成是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及国家公园针尖石林图。
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类型的地下部分往往发育有( )①溶洞②角峰③海蚀柱④地下河A. ①②B. ②③C.③④D. ①④4.推测贝马拉哈国家公园形成针尖石林时的气候特征( )A.高温多雨B.炎热干旱C.寒冷干燥D.低温多雨下图是四种较常见的地貌类型。
读图完成5-6题。
5.四种地貌中,属于风力侵蚀地貌的是( )A. AB. bC. cD. d6.有关四种地貌成因、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B.b地貌主要分布在沿海C.c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D.d 地貌主要分布在高山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大部分面积被冰雪覆盖的岛屿,首府努克市地处峡湾口。
下图为卫星拍摄的格陵兰岛首府努克附近一条峡谷。
据此完成7-9题。
7.该峡谷( )A,横剖面呈U形 B.岩石透水性强 C.河曲发育 D.谷坡平缓8.与该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相同的是( )①石窝②冰斗③角峰④峰林A. ①③B.②④C. ①④D. ②③9.此处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 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测试题(含答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

23.Ⅰ.实验室需要0.1 mol·L-1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D.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4NA
14.为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四种不同的方案,其中方法和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分别加入1mol/L的盐酸溶液,看有无气泡产生
B.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C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C.用铂丝蘸取固体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3)CO2和CO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
(4)CO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
(5)CO2和CO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
(6)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7)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8)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22.利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的试剂为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4.如下图所示,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已知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已知化合物A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HCOO-,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I表示中间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A与H2O之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B.该历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6.87 kJ·mol-1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反应热D.平衡状态时,升温使平衡逆向移动2.反应2NO+Cl2=2NOCl在295K时,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注:①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式为v(Cl2)=k·c m(NO)c n(Cl2)(式中速率常数k=Ae-Ea/RT,其中E a为活化能,A、R均为大于0的常数,T为温度);①反应级数是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浓度的指数之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2,n=1,反应级数为3级B.当c(NO)=0.200mol·L-1,c(Cl2)=0.300mol·L-1,v(NO)=0.192mol·L-1·s-1C.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途径,也可以增大速率常数k,而加快反应速率D.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的活化能E a,从而使速率常数k增大3.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 A和5mol B,发生反应:4A(g)+5B(g)=3C(g)+3D(s)。
5min后压强变为原来的80%,则该反应在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A.v(A)=0.24 mol·L-1·min-1B.v(B)=0.15 mol·L-1·min-1C.v(C)=0.18 mol·L-1·min-1D.v(D)=0.36 mol·L-1·min-14.在温度T1时,向一体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CO2的转化率为20%。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专题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人教A版)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专题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人教A版)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专题测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每题5分,共40分)1.(2020·福建高二学业考试)已知直线 $ $l_1\parallell_2$,则实数 $k=$()。
A。
$-2$B。
$-1$C。
$1$D。
$2$2.(2020·XXX高一月考)直线$l_1:(a-2)x+(a+1)y+4=0$,$l_2:(a+1)x+ay-9=0$ 互相垂直,则 $a$ 的值是()。
A。
$-0.25$B。
$1$C。
$-1$D。
$1$ 或 $-1$3.(2020·XXX高一月考)直线 $l:(m-1)x-my-2m+3=0$($m\in R$)过定点 $A$,则点 $A$ 的坐标为()。
A。
$(-3,1)$B。
$(3,1)$C。
$(3,-1)$D。
$(-3,-1)$4.(2020·广东高二期末)设 $a\in R$,则“$a=1$”是“直线$ax+y-1=0$ 与直线 $x+ay+1=0$ 平行”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2020·黑龙江高一期末)若曲线 $y=4-x^2$ 与直线$y=k(x-2)+4$ 有两个交点,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A。
$\left[\frac{3}{4},1\right]$B。
$\left[\frac{3}{4},+\infty\right)$C。
$(1,+\infty)$D。
$(1,3]$6.(2020·XXX高三其他)已知直线 $x+y=t$ 与圆$x+y=2t-t^2$($t\in R$)有公共点,则 $\frac{t(4-t)}{9}$ 的最大值为()。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在磁场中,电流密度J的物理意义是()。
A.磁束密度
B.电荷密度
C.磁力线密度
D.电流密度。
答案:D.电流密度。
2.定义假设反应器中的物质悬浮在水中,物质之间有点聚离效应。
在恒定磁场下,其磁体积密度μr不随磁场强度B的变化而变化,得到的关系式是()。
A.μr=B/H
B.μr=H/B
C.μr=HdD
D.μr=B。
答案:A.μr=B/H。
二、多选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动体的定义:自身没有电荷性质,但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有磁场能量的体
B.电动势的定义:在存在的外界磁场的作用下,磁通线的末端受到的力
C.电矩矩的定义:把两个磁通线靠近一起,外界磁场线由此受到改变
D.电流线圈的定义:在外界磁场作用下,电流会产生磁场。
答案:A.电动体的定义:自身没有电荷性质,但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有磁场能量的体B.电动势的定义:在存在的外界磁场的作用下,磁通线的末端受到的力D.电流线圈的定义:在外界磁场作用下,电流会产生磁场。
三、判断题。
1.把两个磁通线靠近一起,外界磁场线由此受到改变,这种改变叫做电矩矩。
答案:正确。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章测试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章测试题1.计算机系统中的I/O设备通过I/O端口与各自的控制器连接,然后由控制器与总线相连,常用的I/O端口有_D_。
A、并行口B、串行口C、视频口,USB口D、以上全部2.下列关于I/O控制器的叙述正确的是_A_。
A、I/O设备通过I/O控制器接收CPU的输入输出命令B、所有I/O设备都使用统一的I/O控制器C、I/O设备的驱动程序都存放在I/O控制器上的ROM中D、随着芯片组电路集成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I/O控制器都从主板的芯片组中独立出来, 制作成专用的扩充卡B接口是由Compag,IBM,Intel,Microsoft和NEC等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I/O接口。
在下列有关USB接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C_。
A、USB接口是一种串行接口,USB对应的中文为"通用串行总线"B、USB2.0的数据传输速度比USB1.1快得多C、利用"USB集线器",一个USB接口最多只能连接63个设备D、USB既可以连接硬盘,闪存等快速设备,也可以连接鼠标,打印机等慢速设备4.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计算机使用的CRT显示器与LCD显示器相比具有_D_的优点。
A、没有辐射危害B、功耗小C、体积轻薄D、价格较低5.PC计算机中RAM的功能是_A_。
A、存放可读写的程序和数据B、用于永久存放专用程序和数据C、存放要求容量大速度慢的程序文件D、存放要求容量大速度慢的数据文件6.一台PC机上总有多种不同的I/O接口,如串行口,并行口,USB接口等。
在下列I/O接口中,不能作为扫描仪和主机接口的是_A_。
A、PS/2接口B、USBC、1394(FireWire)D、并行口7.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_B_。
A、半导体ROM信息可读可写,且断电后仍能保持记忆B、半导体ROM是非易失性的,断电后仍然能保持记忆C、半导体RAM是非易失性的,断电后不能保持记忆D、EPROM是可改写的,因而也是随机存储器的一种8.下面关于CPU性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D_。
第二章 电磁感应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电磁感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8分)1.如图所示,长直导线与闭合金属线框位于同一平面内。
当长直导线中的电流增大时,下列叙述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所受安培力方向正确的是()A.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左B.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右C.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右D.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左2.高频加热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来加热材料的方式,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给线圈两端ab通电,然后将材料棒放进线圈中,就能在材料内部产生涡流,达到加热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棒一般是金属等导体B.材料棒是绝缘体也能有很好的加热效果C.线圈两端接恒定电流D.材料棒的发热主要是因为线圈通电发热热传导引起3.如图所示,边长为a的导线框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中,BC边与磁场右边界重合.现发生以下两个过程:一是仅让线框以垂直于边界的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二是仅使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若导线框在上述两个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相等,则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A .02B v a B .0B v aC .02B v aD .04B v a4.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根长度为L 的导体棒AC 。
第一次以垂直棒的速度v 在纸面内匀速拉动导体棒;第二次以A 点为轴在纸面内顺时针转动导体棒,若这两种情况下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同,则第二次转动的角速度为( )A .2v LB .v LC .2v LD .4v L5.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灯泡L 1、L 2,分别与定 值电阻R 和自感线圈L 串联,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很大,闭合电键S ,电路稳定后两灯泡均正常发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电键S 后,灯泡L 2逐渐变亮B .断开电键S 后,电流方向由B 向A 逐渐减小C .断开电键S 后,灯泡L 1 L 2都逐渐变暗D .断开电键S 后,灯泡L 1逐渐变暗,L 2立即熄灭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L 1和L 2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 的电阻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闭合S 时,L 2先亮,L 1后亮,最后一样亮B .断开S 时,L 2立刻熄灭,L 1过一会儿熄灭C .L 1中的电流始终从a 到bD .L 2中的电流始终从c 到d7.如图所示,两光滑的平行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整个空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两导体棒ab cd 、垂直地放在导轨上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现该导体棒ab cd 、水平方向的速度分别为12v v 、,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测试题一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由 组成,岩石由 组成,矿物由 构成,含量最多的元素 、 、 、 , 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矿物有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天然汞)和固态三种基本形式。
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 。
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按照成因可分 、 、 三大类。
(3)地壳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读图要求:①找到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图示转化中所处位置。
②关注岩石转化中能量的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③注意在各类岩石之间的内外力作用。
2.地球表面形态(1)地貌——内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地壳与板块构造学说:①地壳运动规律的应用:A 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壳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褶皱分布区、大的裂谷区表明地壳曾有水平运动:隆起的山脉、高原、有过沧桑变化的陆地或海洋,则表明地壳曾经有过升降运动。
B 根据沉积岩的分布,是否有侵蚀现象判断地壳的升降运动。
沉积作用在低洼地区,若该地区有沉积岩,说明那时期曾发生过下降运动;若有侵蚀现象,可判断该处地层曾经抬高,受过外力侵蚀作用。
②根据板块运动规律,判断地貌成因:张裂地区,形成大洋中脊、裂谷等;碰撞地区,易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
③板块边缘与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地质构造类型判读可以根据岩层的弯曲(不很准确)来判断和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较准确)。
地质构造规律: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利用背斜构造找石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内力作用与地貌:背斜易成山峰,向斜易成山谷。
但长期在外力作用下,其地貌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地堑易形成狭长的断裂地带,地垒易成块状山地。
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侵蚀、搬运、堆积,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地貌类型。
不同的区域其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同一区域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季节内的表现也不一样,因此,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同样要具备区域思维和立体思维(外力作用的时空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练习:一、选择题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图示中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
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侵蚀作用B .堆积作用C .风化作用D .搬运作用下图为“某地岩层及地貌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皖、赣、湘B .陕、甘、宁C .桂、滇、黔D .冀、鲁、豫5.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 )A.地壳运动B.沉积作用C.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6~7题。
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为沉积岩B.C为岩浆C.D为岩浆岩D.E为变质岩7.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C.⑤为外力作用D.⑥为变质作用读下图,完成8~10题。
8.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②①③9.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10.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①裂谷②海岭③山系④海沟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地壳深处的断层运动会引发地震,并造成地层断裂错位。
分析下面“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至少()A.2次B.3次C.4次D.5次12.根据图中断层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 A.c断层早于②地层B.b断层早于④地层C.a断层早于b断层D.c断层早于b断层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为向斜,b处为背斜B.abcd岩层关系由新到老C.abcd岩层形成后曾发生地壳水平运动D.c岩层一般不含化石1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美洲板块16.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
据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B.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该地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18.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19~20题。
19.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A.侧蚀作用明显B.受断层的制约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河流下蚀作有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二、综合题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__斜,B为__________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流水、风力)的__________(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为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为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4)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_________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_____处。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A.黄土土质疏松B.植被破坏严重C.地面起伏明显D.流水侵蚀严重22.右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
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
(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
分析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
(4)本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请你为该区域的能源开发利用献计献策。
答案:1.A2.D解析由图示知,①是褶皱,②是风蚀蘑菇,③是河口三角洲,④是断层,其中褶皱和断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而每一地貌形态都是由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3. B解析水下沙坝位于河流入海口,是因为河水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流速减慢,河流中泥沙堆积而形成的。
4.C5.D 第4题,图中漏斗、石灰岩层等显示该地应为喀斯特地貌,这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和广西境内,故答案为C。
第5题,该地分布有大量的沉积岩,推测其历史时期可能发生过地壳的升降运动。
另外,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的侵蚀、沉积作用而形成,而变质作用的发生需要经历高温高压的过程,图中没有相关显示,故答案为D。
6.D7.A解析第6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相关性可知,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
第7题,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隆起作用;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
8.B9.D10.A 解析第8题,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第9题,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
第10题,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沟。
11.B12.D解析第11题,地震是岩石圈的天然震动,图中岩层中有a、b、c三条断层带,故地质历史上应至少发生过3次地震。
第12题,图中c断层发生得最早,受其影响只有最早形成的①②两地层发生断裂错位,故c断层发生于①②两层地层形成之后;其后发生了b 断层,导致①②③④四地层都发生了错位,b断层应发生在④地层形成之后;最后发生的a 断层,使整个区域的所有地层都发生了断裂错位,故a断层最晚发生。
符合题意只有D项。
13.C14.A解析第13题,根据岩层的弯曲状态可以判断,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a处为背斜,b处为向斜,A错C对;在沉积岩中均有化石存在的可能;c岩层形成晚于b岩层。
第14题,a(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据此判断答案为A。
15.C16.B解析第15题,甲为澳大利亚大陆,该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该大陆位于非洲板块。
第16题,①②之间为板块的生长边界,②处的箭头应向右。
17.A18.A 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并且有些地区还形成了断层,这些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第18题,石油的密度较小,一般分布于背斜的顶部,因此在甲处开采石油比较适合。
19.A20 .D解析:第19题,侧蚀会使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易出现连续弯曲的河湾;若出现断层,河流会沿断层发育,弯曲程度不会很大;若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同一半球,河流弯曲应有顺序性;下蚀会使河流不断加深。
第20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海拔较低,地势平坦;河道曲折,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在没有标明方向时,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结合等高线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流凸岸堆积,所以聚落在凸岸,发生洪涝灾害时不易被淹没。
21.解析:这是一道观察分析读图题,要把握读图的基本原理。
第(1)题,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之一是观察地层的弯曲变化情况,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