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十八 黔之驴苏教版练习题第八十七篇

合集下载

《黔之驴》练习试题

《黔之驴》练习试题

《黔之驴》练习试题《黔之驴》练习试题《黔之驴》出自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三戒》想象丰富、大胆,在诙谐中带着智慧,幽默中不乏哲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窥之()远遁()虎大骇()黔之驴()好事者()益狎()跳踉()且噬己()2.与“驴不胜怒”的“胜”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A.美不胜收B.百战百胜C.引人入胜D.不胜其烦3.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哪一项不正确?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驴)以入。

B.至则无可用,(驴)放之山下。

C.(虎)以为(驴)且噬已也,甚恐。

D.然(虎)往来视之,觉(驴)无异能者。

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然①慭慭然()(2)因①虎因喜()②然往来视之()②因跳踉大嘲()(3)去①乃去()(4)益①稍近益狎()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②益习其声()(5)以为①以为神()(6)则①至则无可用()②以为且噬己也()②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5.分别从老虎和驴的角度写出课文给你的启迪。

从老虎的角度:从驴的角度:6.“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

请模仿下面对成语“揠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黔驴技穷"的意思。

(要求:成语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100字左右)【揠苗助长】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见于《孟子·公孙丑》)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黔驴技穷】二、阅读理解、分析(一)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呜,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咽,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七年级语文下册18.黔之驴 练习3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8.黔之驴 练习3苏教版

黔之驴练习3自主积累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憖憖然()他日()虎大骇()益习其声()驴不胜怒()计之曰()技止此耳()三、填空。

1.《黔之驴》选自,作者___ _____ ,字_____代文学家。

黔,地名,包括现、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

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能力训练四、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___憖憖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阚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蔽林间窥之()⑵ 远遁()⑶ 以为且噬己也()⑷ 蹄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⑵4.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开放拓展五、阅读下边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 (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练习苏教版

十九黔之驴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黔.无驴(qián) 好.事者(hào) 远遁.(dùn) 慭.慭然(yìn) 窥.之(kuī)稍近益狎.(xiá) 跳踉.(liáng) 以为且噬.己也(shì)2.下面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黔之.驴放之.山下B.稍近益.狎精益.求精C.庞然.大物也然.往来视之D.以.为神船载以.入(解析:A项分别为“助词,的”/“代词,它”;B项都是“更加”;C项分别为“……的样子”/“然而”;D项分别为“介词,把”/“连词,而”。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1)蔽林间/窥之 (2)又/近出前后(3)然/往来视之 (4)驴/不胜怒4.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稍.出近之古义:逐渐今义:稍微(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此地到彼地5.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写虎听到驴鸣时反应的句子是: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文中写虎谨慎的句子是: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6.《黔之驴》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好几个成语,请你写出两个:黔驴技穷、庞然大物。

7.阅读下面的故事,写出从故事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庄园里,住着女主人,女主人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仆,两个儿子对女仆的态度很不相同,大儿子很喜欢女仆,小儿子则很厌恶女仆。

一日,女仆在窗外晾洗过的被单,大儿子从窗前走过,赞叹道:“多可爱的女人,还不忘在被单上绣一朵梅花!”小儿子从窗前走过,撇着嘴说:“这个笨女人,一床被单都洗不干净,被单上还留着梅花印记!”女主人听说后,在窗前仔细瞧了瞧。

然后对两个儿子说:“你们看清楚了没有?那梅花印记,是留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都没有!”无论是过于喜欢还是过于厌恶都容易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而忽视了事情的真相,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感性用事,而应该以理性、客观的眼光去看人看事。

《黔之驴》练习题(5篇)

《黔之驴》练习题(5篇)

《黔之驴》练习题《黔之驴》练习题(5篇)《黔之驴》练习题1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翻译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

[译]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

②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

③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再)靠近一点,经过驴的前后,(但)始终不敢扑击(驴)。

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

4、整体阅读全文,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字)。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5、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答]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6、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其意义。

(要求: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答题100字左右。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

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黔驴技穷】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因为用不着,放在山下。

老虎看见驴个子很大,又听见它的叫声很响,起初很害怕,老远就躲开。

后来逐渐接近它,驴只踢了老虎一脚。

老虎看见驴的技能只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见于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苏教版七下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黔之驴》同步练习

苏教版七下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黔之驴》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黔之驴》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好.事者 远遁.窥.之 稍近益狎. 以为且噬.己也 答案:qi án|h ào|d ùn|ku ī|xi á|sh ì解析:注意“黔”字的声母是q 不是j ,“好”读第四声,“窥”的声母是k 不是g 。

“狎”字的声母是x 不是j ,“噬”的声母是翘舌间。

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如b 与p ,j 、q 、x 的区别,n 、l 的区别,z 、c 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正确拼读拼音,再根据语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 憖憖..然 他.日 虎大骇.益.习其声 驴不胜.怒 计.之曰 技.止此耳 答案:巨大的样子|小心谨慎|另外|害怕|渐渐|忍受|考虑|本领解析:本题各词都选自本文,根据所学所记,解释词义即可。

注意“益”意为“渐渐”不是“更加”,“计”是“考虑”不是“计算”,“胜”是“忍受”不是“战胜”。

点评:本题不难,各项中的词义明确,易于判断。

古汉语中多义词很多,平时学习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辨析词的多义,弄清楚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

3.《黔之驴》选自 ,作者 ,字 , 代文学家。

黔,地名,包括现 、 等省的部分地区。

答案:《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唐|四川|贵州解析:根据所学所记按要求填答,注意不要将作者原名与字填写错位,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古文中的文学常识学习中要注意记忆。

4.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

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精选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精选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阶段测试卷(第四、五单元)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粗 gu d ng() qu & )跃 明 mei() 2、下面两个句子中各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

(4分) ① 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 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剃透的龙宫宝殿;条条雪墙就像是翩迁起舞的银龙。

再远处便是紫雾飘绕的海了。

②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

大熊猫喜欢嬉戏, 憨态可鞠。

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 地打滚……慢不经心地随② 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④居高声自远,_ ,芙蓉向脸两边开。

,哀多如更闻。

(陆龟家《白连》) ( _____________ 《米莲曲》) (杜甫《孤雁》) ( _____________ 《蝉》)世博会是与奥林匹克运动会 齐名的全球顶级盛事。

此次世博会将历时184天,预计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届时,全球前来参观世博会的观众将达到7000万人次。

为了让冋学们了解上海世博会, 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 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博会。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 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 4分)【材料】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至U 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 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 “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

日本先后5次主办世博 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自己组织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十九 黔之驴苏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十九 黔之驴苏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十九黔之驴苏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充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好事者船载(驴)以入(黔)B、(驴)至则无可用C、(好事者)放之山下D、(驴)蔽林间窥之【答案】:➢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以为/且噬己也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D、技止/此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以下翻译,符合原意的是(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A、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B、因而跳过去,大吃起来,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于是就去了别处。

C、因而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就离去了。

【解析】:➢第5题【单选题】与“驴不胜怒”中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少胜多B、不胜枚举C、名胜古迹D、数不胜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一位做好事的人用船装运(驴)进入(黔)。

B、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虎)渐渐地走出(林子),靠近驴,小心谨慎地(观察它),不知道它的底细。

C、驴不胜怒,蹄之——驴子非常恼怒,用蹄子踢它(虎)。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它的喉咙,吃尽它的肉,才离开。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以下翻译,符合原意的是(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苏教版七下语文18《黔之驴》校本作业1

苏教版七下语文18《黔之驴》校本作业1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黔之驴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黔之驴》的作者是(朝代)(人名),字子厚,世称,家。

他与、、、、、、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至.则无可用.()()(3)虎见.之()(4)庞.然大物也()(5)蔽.林间窥..之()()()(6)稍出近...之()()()(7)慭慭..()..然()(8)他日(9)莫相知...()()()(10)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之()()..()()(14)然往来视(15)觉无异能....者()()()()(16)益习.其声.()()(17)又近出前后....()()(18)终.不敢搏.()()(19)稍近..益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怒..()()(22)计.之曰()(23)技止此耳....()()()()(24)因跳踉..大㘎.()()(25)断.其喉.()()三、一词多义(“以”“其”“之”只做本课出现的句子)以(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太祖常劝以读书()(3)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4)普又以其人奏()(5)跪而拾之以归()(6)何不试之以足()(7)徐喷以烟()(8)以虫蚁为兽()(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则以钳搏之()(11)岁以大穰()(12)乃以瓦布之()(13)贻以金钗()(14)可以为师矣()(15)何以谓之“文”也()(16)是以谓之“文”也()(11)投以骨()(18)以刀劈狼首()(19)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0)盖以诱敌()(21)遂以名楼()(22)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2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4)以为神()其(1)问其故()(2)及其日中如探汤()(3)未有其比()(4)普明日复奏其人()(5)普又以其人奏()(6)卒用其人()(7)先自度其足()(8)而置之其坐()(9)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0)遽契其舟()(1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2)必细察其纹理()(13)使其冲烟飞鸣()(14)常蹲其身()(15)神游其中()(16)其间千二百里()(17)其喙有钳()(18)其虫旧曾有之()(19)患其塔动()(20)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21)匠师如其言()(22)人履其板()(23)人皆伏其精练()(24)择其善者而从之()(25)恐前后受其敌()(26)场主积薪其中()(27)屠乃奔倚其下()(28)一狼洞其中()(29)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0)屠自后断其股()(31)观其耸构巍峨()(32)坐其中()(33)益习其声()(34)尽其肉()之(1)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3)而忘操之()(4)反归取之()(5)何不试之以足()(6)是吾剑之所从坠()(7)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8)故时有物外之趣()(9)心之所向()(10)昂首观之()(11)项为之强()(12)观之正浓()(13)驱之别院()(14)春冬之时()(15)方为秋田之害()(16)则以钳搏之()(17)其虫旧曾有之()(18)土人谓之“傍不肯”()(19)钱帅登之()(20)乃以瓦布之()(21)秘使其妻见喻皓之妻()(22)问塔动之因()(23)便实钉之()(24)学而时习之()(25)诲女知之乎()(26)知之为知之()(27)何以谓之“文”也()(28)是以谓之文也()(29)默而识之()(30)择其善者而从之()(31)其不善者而改之()(32)复投之()(3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4)久之()(35)又数刀毙之()(36)亦毙之()(3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8)读之竟日()(39)跪而拾之以归()(40)事列《神仙》之传()(41)迹存《述异》之志()(4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43)主人处处款之()(44)放之山下()(45)虎见之()(46)蔽林间窥之()(47)稍出近之()(48)然往来视之()(49)蹄之()(50)计之曰()则(1)则素湍绿潭()(2)至则无可用()然(1)不觉呀然惊恐()(2)庞然大物也()(3)慭慭然()(4)颓然碧窈()(5)然往来视之()者(1)郑人有欲买履者()(2)楚人有涉江者()(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4)觉无异能者()益(1)益习其声()(2)稍近益狎()因(1)问塔动之因()(2)虎因喜()(3)因跳踉大㘎()乃(1)已得履,乃曰()(2)乃以瓦布之()(3)屠乃奔倚其下()(4)乃悟前狼假寐()(5)太祖乃悟()(6)尽其肉,乃去()去(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尽其肉,乃去()四、词类活用(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蹄之()(3)尽其肉()五、古今异义(1)稍出近.之古义今义(2)莫相.知古义今义(3)以为..神古义今义六、通假字(找出通假的字字,并写出本字和意义,)技止此耳同七、翻译(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十八黔之驴苏教版练习题第八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
选择对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技止此耳( )
A、只、不过
B、停
C、到
D、完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A、平素
B、素昧
C、不加装饰
D、素净、淡雅
无案牍之劳形( )
A、劳累身体
B、劳累身形
C、使……劳累身形
D、使……劳累身体形体
往来无白丁( )
A、穿白衣服的平民
B、平民
C、没什么学问的人
D、没身份、地位的人
陶后鲜有闻( )
A、新鲜
B、少
C、朝鲜族
D、多
稍出近之( )
A、稍微
B、渐渐
C、略微
D、悄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至则无可用(到达)庞然大物也(巨大)
B、稍出近之(渐渐)虎大骇(害怕)
C、以为且噬己也(将)益狎(更加)
D、技止此耳(只,不过)乃去(于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尽其肉,乃去
A、船载以人
B、稍出近之
C、驴不胜怒,蹄之
D、不蔓不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以下翻译,符合原意的是(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A、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B、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做好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C、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把它放在船上运载驴进入黔地。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C、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

D、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是柳宗元,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三戒”:
《临江之麇》《黔之驴》《小石潭记》。

B、“蔽”“窥”“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理。

C、从作者的政治遭遇来看,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阶级中某些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
外强中干的人。

D、柳宗元创作的“古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有很多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
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他的寓言故事善用各种动物拟人,抓住某一特性予以夸张,以寄寓哲理,
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恶现实。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蔽林间窥之______
②荡倚冲冒______
③驴不胜怒,蹄之______
④技止此耳______
⑤以为且噬己也______
⑥益习其声______
⑦终不敢搏______
⑧稍出近之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给下列划线汉字选正确读音。

①好事者______(A.hǎo B.hào)②船载以入______(A.zǎi B.zài)
③虎大骇______(A.hài B.gāi)④以为且噬己也______(A.shǐ B.shì)⑤益狎______(A.xiá B.jiǎ)⑥大?______(A.kǎn B.hǎn)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黔之驴》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 ______代文学家。

黔,地名,包括现______、______等省的部分地区。

A《柳河东集》
B柳宗元
C子厚
D唐
E四川
F贵州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读课文《黔之驴》,解释“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驴之技”这三个成语,再用这三个成语连成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读课文《黔之驴》,黔驴之技有哪些?驴的如此本领可用一个什么成语表示?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读课文《黔之驴》,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虎后来又为什么吃掉驴?【答案】:
【解析】:
第14题【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答案】:
【解析】:
第15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猫号
刘元卿^①
齐奄^②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③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

”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④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⑤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

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选自《应谐录》)
【注】①刘元卿:明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

著有《应谐录》,是一部笑话集。

②齐奄:人名。

③尚:崇高,这里是超过的意思。

④圮(pǐ):塌坏,倒塌。

⑤东里丈人:丈人,老人家。

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奇之______
②虎诚猛______
③云霭蔽天______
④请更名曰“风” 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
东里丈人的话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