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拔高练习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拓展阅读:白杨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拓展阅读:白杨白杨阅读提示:阅读下面的文章,说说和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葵花之最》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葵花之最》知识点整理【注意字音】(有下划线的是正确读音)烙饼(làoluó)沁出(qìnxìn)【词语积累】关山重重山路迢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一往情深喜怒无常跌跌撞撞不可思议【改写句子】昆仑山常年积雪,连草都不长,还能开葵花?改为陈述句:昆仑山常年积雪,连草都不长,不能开葵花。
【标点符号】昆仑山的“夏天”到了。
我们大着胆子,把葵花子种在院子里。
“夏天”一词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在战士们看来,昆仑山只有冬天,“夏天”只是对平原地区夏天的时间段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夏天。
【重点句段】.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叶子,茎上纤巧的绒毛,像蜜蜂的翅膀一样,在寒风中抖个不停。
也许它感到了昆仑山喜怒无常的威严,急匆匆地压缩了自己生命的历程,才长到一尺高,就萌出了纽扣大的花蕾,压得最高处的茎叶微微下垂,好像愧疚自己为什么不长得高一些。
(1)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往情深的看着太阳”写出了葵花对太阳的热爱,也象征着边防战士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2)“好像愧疚自己为什么不长得高一些”既是写葵花也是写边防战士,他们希望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2.阅读课文第十二至十五自然段回答问题。
(1)“跌跌撞撞”“扑”写出了战士们对这株葵花的珍惜和爱护。
(2)这株葵花和边防战士们是多么相像啊,“冰雕玉琢”让我们联想到战士们高贵纯洁的品质,“保持着凄清的翠绿,叶片傲然舒展”让我们联想到战士们坚定顽强的精神。
“玻璃做得旗”让我们联想到祖国的国旗、爱国精神。
(3)“永不泯灭的”“最令人警醒的”指的是葵花对生命的执着和顽强的精神。
(4)如果你是那株葵花,面对风雪你会说些什么?答:生命虽然如此艰难,如此短暂,但是我倾尽全力怒放过,我灿烂地死去,完成了一朵花的使命。
【篇章整体】、本文作者是毕淑敏。
2、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葵花之最阅读答案

葵花之最阅读答案【篇一: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分析】txt>本册书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具有现代感。
其内容既利于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其单元编排体例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学会学习,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全册书依旧由六个单元构成,后面附有生字表,要求会认的生字共有7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共有142个。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文化主题来安排,由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一个综合学习组成。
五篇课文中有三篇精读,两篇略读。
课文的后面附有一个以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为主体的阅读链接。
综合学习由“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等组成。
第一单元回归自然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回归自然。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一个综合学习组成。
其中《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鸟是树的花朵》、《一个人和一幅画》是精读课文,《楼兰的忧郁》、《我和大猩猩握了手》是略读课文。
要求认识的字13个,要求会写的字29个。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鸟是树的花朵》要求背诵全文。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向人们介绍了维也纳处处森林相连,森林是维也纳人的骄傲,也给维也纳人带来了福气;维也纳人倍加珍爱每一棵树,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细心呵护每一个生命。
冯骥才准确朴实的语言也如森林中的涓涓细流,向我们描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维也纳。
《楼兰的忧郁》的作者梅洁提出了沙漠化的问题,读完课文让我们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也一样生出“楼兰的忧郁”。
反问、对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一个个具体事例,更是触目惊心,引起我们许多思考。
本文是陶冶学生情操、学习语言文字的好素材。
《鸟是树的花朵》,多么诗意的语言,多么奇特的想象力,多么真诚的喜爱自然的心!鸟是树的花朵,树是鸟的家园,多么和谐温馨的画面。
作者观察细致,对事物有敏锐的捕捉力,语言凝练,让我们佩服。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葵花之最》拓展阅读白杨

白杨阅读提示:阅读下面的文章,说说和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葵花之最》拔高练习 冀教版

《葵花之最》拔高练习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傲霜篇夜里有些冷。
早晨起来,拉开门一看,嗬!下霜了。
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院子里也白皑皑的铺上了一层寒霜。
那棵枝叶婆娑地爬满了大半个院子的葡萄,肥大的叶子上,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儿,使得那叶子骤然厚了许多。
但是,风一吹,这顶着霜花的叶子,可就哗哗啦啦地飘落下来了。
还有,院角里的那棵梧桐,从昨天夜里起,叶子就在哗啦啦地向下落,今天早晨落得更多了,院子里遍地都是带霜的黄叶。
哦,真有点“西风紧,黄叶飘零”的景象了。
但是,且慢,瞧,那边的菊花,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样子。
昨天黄昏的时候,它们还都含苞未吐,只一夜的工夫,就展蕊怒放了。
你看,它们开得是多么热烈,多么茂盛。
那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西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满院子里简直成了一个锦簇世界。
无怪人们说秋菊傲霜哩,可真的是经霜一打,它倒越发显得精神了。
我向来就喜欢花木,而在百花之中,尤其喜爱的是菊花。
每当九月秋尽万木凋零的时候,大地上已经很难看到不枯萎的花草了,只有菊花在迎霜冒寒开得灿烂一片,绚丽似锦。
好像它们决意要和西风较个长短,要与寒霜见个高低。
西风越紧,它们开得越茂盛,寒霜越大,它们开得越艳丽。
这真不愧是一种富有晚节的可爱的花儿。
我爱它们那脱群超俗出类拔萃的风姿;我爱它们那霜前月下暗暗浮动的幽香;我爱它们那绚烂清雅,艳丽大方的神采;我爱它们那既不招蜂引蝶又不搔首弄姿的朴素本色。
然而,我更爱的却还是那傲霜斗雪不怕寒冷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1)文章语言优美,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下来,并照样子写一写。
我喜欢的词语:毛茸茸亮晶晶白皑皑写一写:(2)找出描写菊花迎着霜雪独自怒放的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为什么喜欢菊花?(4)读了这篇文章,在你的头脑出现了一株怎样的菊花?参考答案:一、(1)略(2)你看,它们开得是多么热烈,多么茂盛。
(小学教育)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葵花之最》拓展阅读:白杨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拓展阅读:白杨阅读提示:阅读下面的文章,说说和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2 页共2 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葵花之最》(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葵花之最昆仑山其实只有一个季节--—冬天,春节过后那段漫长而寒冷的日子被称为春天,这是我们这帮小女兵从平原家中带来的习惯。
快到“五一”节了,冰封的道路渐渐开通,春节慰问品运到了。
五颜六色来自五湖四海的慰问袋最受欢迎。
小伙子们希望从绣着花的漂亮布袋里,摸出一双精致的鞋垫,做一个浪漫的梦;姑娘们没有这份心理,只想找点稀罕的吃食,打打牙祭。
整整一个冬天,除了脱水菜和军用罐头,没有见过绿色。
可惜,关山重重,山路迢迢,花生走了油,瓜子变了味儿。
沙枣颠成粉末,面粉烙的小果子像出土文物……突然闻到一股奇异的清香。
那是一个绣着黄色"八一"和红色五星的小白口袋。
针脚毛茸茸的,绣活儿手艺不高,想必出自一个笨手笨脚的胖姑娘。
打开一看,是一袋葵花子,颗颗像小炮弹一样结实,饱满得可爱。
我们每个人抢了一把,一尝,竟是生的。
葵花子中埋着一封信:"敬爱的解放军叔叔们……"信是从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小学发出的。
我们趴在地图上找。
晤,湛江,好远!那里是亚热带,一个很热的地方。
孩子们请求解放军叔叔们,把他们精心挑选出的葵花种子,种在祖国的边防线上。
我们把手中的葵花籽放回布袋。
那清香,是阳光、土地和绿色植物的芬芳。
昆仑山咆哮的暴风雷,伴随着我们进行讨论。
为什么只写给解放军叔叔?边防线上也有解放军阿姨呀?!在国境线上种葵花,多么美妙的想法!每当葵花开放的时候,我们将有一条金色的国境线。
这根本不可能!昆仑山是世界第三极,雪线上连草都不长,还能开葵花?!我们都默不作声了,只听见屋外风在嘶鸣。
大家决定由我给孩子们回一封信,就说葵花籽是解放军阿姨们收到的,只是这里很冷很冷……昆仑山的"夏天"到了。
信早已写好,却终于没有发出。
我们大着胆子,把葵花籽种在院子里。
人们都说活不了,却天天跑来看,松土施肥。
种子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同步练习冀教版201703072123

《葵花之最》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写一句话,看谁用的词语最多。
前()后()山路()( ) 一()情()生()盎()关山()()永()泯()活()乱()五湖()()喜()无()冰()玉()不可()()毫()先()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居然偶然突然果然忽然必然仍然虽然(1)在寒冷的昆仑山上这些来自亚热带的葵花子()发芽了。
(2)他今天感冒了,但他()早早地赶到学校。
(3)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下午()下起雨来。
(4)一次()的相遇使我们成了好朋友。
3、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的句子写得更具体些。
①台灯发出柔和的光芒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战士们发现了一袋子的葵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适当的关联词将每组句子连成一句话。
①寒凝一切的冰雪毫无征兆的骤然降临。
小葵花绽开了一朵明艳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战士们关心着小葵花。
战士们为小葵花用石头围起一圈不透风的“篱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略2、(1)居然(2)仍然(3)果然(4)偶然3、(1)略(2)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葵花之最》拔高练习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傲霜篇
夜里有些冷。
早晨起来,拉开门一看,嗬!下霜了。
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院子里也白皑皑的铺上了一层寒霜。
那棵枝叶婆娑地爬满了大半个院子的葡萄,肥大的叶子上,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儿,使得那叶子骤然厚了许多。
但是,风一吹,这顶着霜花的叶子,可就哗哗啦啦地飘落下来了。
还有,院角里的那棵梧桐,从昨天夜里起,叶子就在哗啦啦地向下落,今天早晨落得更多了,院子里遍地都是带霜的黄叶。
哦,真有点“西风紧,黄叶飘零”的景象了。
但是,且慢,瞧,那边的菊花,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样子。
昨天黄昏的时候,它们还都含苞未吐,只一夜的工夫,就展蕊怒放了。
你看,它们开得是多么热烈,多么茂盛。
那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西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满院子里简直成了一个锦簇世界。
无怪人们说秋菊傲霜哩,可真的是经霜一打,它倒越发显得精神了。
我向来就喜欢花木,而在百花之中,尤其喜爱的是菊花。
每当九月秋尽万木凋零的时候,大地上已经很难看到不枯萎的花草了,只有菊花在迎霜冒寒开得灿烂一片,绚丽似锦。
好像它们决意要和西风较个长短,要与寒霜见个高低。
西风越紧,它们开得越茂盛,寒霜越大,它们开得越艳丽。
这真不愧是一种富有晚节的可爱的花儿。
我爱它们那脱群超俗出类拔萃的风姿;我爱它们那霜前月下暗暗浮动的幽香;我爱它们那绚烂清雅,艳丽大方的神采;我爱它们那既不招蜂引蝶又不搔首弄姿的朴素本色。
然而,我更爱的却还是那傲霜斗雪不怕寒冷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1)文章语言优美,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下来,并照样子写一写。
我喜欢的词语:
毛茸茸亮晶晶白皑皑
写一写:
(2)找出描写菊花迎着霜雪独自怒放的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喜欢菊花?
(4)读了这篇文章,在你的头脑出现了一株怎样的菊花?
参考答案:
一、
(1)略
(2)你看,它们开得是多么热烈,多么茂盛。
那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西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满院子里简直成了一个锦簇世界。
(3)我爱它们那脱群超俗出类拔萃的风姿;我爱它们那霜前月下暗暗浮动的幽香;我爱它们那绚烂清雅,艳丽大方的神采;我爱它们那既不招蜂引蝶又不搔首弄姿的朴素本色。
然而,我更爱的却还是那傲霜斗雪不怕寒冷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