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秦未成年人资料辑录与研究
秦汉简牍档案及其价值

秦汉简牍档案及其价值摘要:简牍档案内容丰富,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文字记录形式。
文章在分析秦汉简牍出土概况及简牍档案内容的基础上,从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探究简牍档案的价值。
关键词:简牍简牍档案价值一、何谓简牍在纸张发明以前,简牍档案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文字记录形式之一,对后世的典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简,从竹,间声。
牍,书版也,从片。
”“片”即是剖开的木材。
简是竹片,牍是写字用的木片。
可见,竹制的称为竹简或简,木制的为木牍或牍,合称简牍,是指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
据文献记载,殷商时期业已存在简牍。
《尚书·多土篇》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册”即是简牍。
秦汉时期的简牍基本标准:长23cm,宽lcm。
按照档案文献记载内容的性质,简牍的标准并不是统一的。
例如“尺一之诏”的诏书、“二尺四寸之律”、“三尺法”的法典和一节二尺长的“檄”。
至于尺寸较小的简牍,主要包括算筹、传符的六寸简、作注释的笺以及类似于具体标签的“榻”。
其中“榻”,《说文解字》中解释:“楬,褐桀也”,即标签、签牌。
如将若干简牍捆在一起,就成了“册”;将许多册栓在一起,谓之“编”。
另外,简牍具有凭证的作用,例如制威“符”,可以作为通过特定关口的凭证。
汉代出现的竹符、木符,即“符卷”或“契”,起到凭信的作用。
“契”在某种意义上更为特殊,据《老子》中记载:“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可见,“契”具有法律效应,必须严格遵守。
简牍初始于殷商,战国至东汉时期盛行,后随着纸张发明与应用而衰微,直至东晋时期被完全废止。
二、简牍的出土简牍出土发现的文献记载见于《汉书·艺文志》《尚书正义序》及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汉武帝末年,鲁恭王“欲广其宫”而“坏孔子宅”,偶然从孔宅壁中“得古文《论语》《孝经》《尚书》《礼记》凡数十篇,皆古文字也”。
这批简牍文字在当时不再流行,故称为“古文字”。
试论秦墓出土遣册量少的原因

试论秦墓出土遣册量少的原因杨志飞【摘要】目前发掘的楚墓、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遣册.而秦墓中却很少发现.究其原因,遣册是周代丧葬制度的内容,秦未从根本上接受周的礼乐文明,未严格遵循周礼关于丧葬的繁琐规定,故秦墓很少有遣册出土.【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19)001【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秦墓;遣册;周礼【作者】杨志飞【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31 秦墓出土遣册情况概述遣册一词源自《仪礼·既夕礼》。
《仪礼·既夕礼》曰“:书于方,若九若七若五;书遣于册。
”[1](P1153)叶恭绰首先明确提出“遣册”这一概念,用以指称出土记录随葬物品的简牍。
[2](P2)简言之,遣册就是记录墓内随葬品的清单,一般有年月日、器名、数量,有的还对器物做简要描述,记有馈赠者官职名。
但目前学界对遣册的定义尚不一致。
从目前已有的资料看,遣册的范围应不止于随葬物品的清单,应该包括丧葬仪式的各种物品。
遣册的重要作用,在于可利用它同随葬品相对照,也可根据遣册中所写的名称对照实物的形制,对研究古器物形制、丧葬礼俗、名物制度有很高的价值,从而对古代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战国楚墓中出土的遣册有13组,即湖南长沙五里牌M406,仰天湖M25,河南信阳长台关M1、江陵望山M2、藤店M1、天星观M1、随州曾侯乙墓、荆门包山M2、江陵鸡公山M48、秦家嘴M99以及湖北老河口和黄州等。
[3](P13-17)汉墓中出土遣册的有云梦大坟头M1、江陵张家山M247、江苏盱眙东阳M7、江苏海州西汉霍贺墓、荆州萧家草场M26、江陵凤凰山M167、江陵凤凰山M168、盐城三羊墩汉墓、马王堆M1、马王堆M3、江苏海州西汉侍繇墓、广西贵县罗泊湾M1、江陵高台M18、东海伊湾M2及M6、江苏仪征胥浦M101、海州网疃庄东汉墓、荆州关沮萧家草场M26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等。
秦文字出土与研究综述

( 徽大学 历史系 , 肥 安 合 20 3 ) 30 9
摘
要 : 文 字 上 承 商 、 文 字 , 启 今 文 , 文 字学 发 展 史 来 看 , 文 字 既 是 中 国 古 文 字之 终 结 , 是 今 文 之 发 秦 周 下 从 秦 又
端, 中国文字发展史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是 因此对秦文字 的研 究就显得尤 为重要。对秦 文字 的发 现及 研 究状 况
i u sadpolm Ota sh l s a n es n eecvt na dr erho eQ ncaat s s e n rbe sS t coa nu d r a dt xa a o n e ac fh i h rc r s h rc t h i s t e
c mp e e sv l o r h n iey.
进 行 回顾 总 结 , 学 者 能 够 快 速 、 面 地 了解 秦 文 字 的 出土 和 研 究 情 况 ; 对 秦 文 字 的 最 新 研 究 状 况 、 点 及 存 使 全 并 热 在 的 问题 进 行 分析 评 介 , 出 了一 些 看 法 。 提 关键 词 : 文 字 ; 秦 出土 文献 ; 究 综 述 研
R sa ho i caat s sprc l l i ot t e as i c aat s ev sa unn o t n eer nQ n h rc r i a i a y mpr n b cueQ n h rc r srea rigp i c e tu r a e t ni
中 图分 类 号 : 8 K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90 2 1 )3— 0 2— 5 17 2 X(0 0 0 0 3 0
T eRee r h S mma yo n a t e n Ch r ce s h sa c u r fU e rh d Qi a a tr
秦职官研究——以出土文献为中心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秦职官研究--以出土文献为中心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历史文献学指导教师:***2010-05摘要秦职官是秦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汉代以来,历代学者都对此做过研究,但由于资料的限制,不少问题的研究无法深入。
近些年,大量秦文献的出土使秦职官研究受到学术界的特别关注,论文、专著层出不穷,成果显著。
由于不断有出土资料的公布,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本文立足于秦出土文献资料,并结合传世文献,对秦职官展开讨论。
文章分为五大部分:正文四章,附录表一个:第一章概述对秦职官的研究状况,介绍秦出土文献资料;第二章对秦职官的源流进行分析;第三章探讨秦职官与行政区划的相互关系;第四章全面辑录秦职官名;附录以表格的形式简单介绍秦职官的构成,共分三个小部分,即中央职官、地方职官、经济军事方面的直辖职官。
第三章与第四章是体现作者观点的主要章节,希望能为目前的秦职官研究作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关键词:秦;秦职官;出土文献AbstractOfficial Qin Qi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since the Han Dynasty, ancient scholars have done research, but because of data limitations, many problems can not be in-depth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Qin Qin Official documentation of the excavation so that special attention by the academia,research papers, monographs endless accomplishments. Since there have been unearthed information public, there is still much research in this area of space.YU Qin unearthed documents based on this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historical texts, discussion of the Qin Dynasty Official.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body of four chapters, Appendix Table 1: Chapter One study on the status of Official Qin, Qin introduced unearthed documentation;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origins of the Qin Officials; Official Chapter of Qi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Chapter fully compiled Qin Official Name; appendix in the form of a brief tabular Official Qin composition, consists of three small part of the Central Officials, Local Officials, economic and military aspects of the Territory Official. Chapter III and IV are the main sections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hope for the present study Qin Officials of ability to work.Key words: Qin; Qin Official; Unearthed Documents第一章概述第一节 秦职官的研究概况对于秦职官的研究,历代都有学者付诸努力。
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

及相关氏族的精神力量谱系的信念。 期 在这次研讨会上 , 还有学者对甲骨文研究现状 、
簧
家博物馆李 维明的论文《 “ 商” 辨》 通过对 甲骨文 中 “ 商” 字形 、 字义、 商辞 、 商地及商名的考辨 , 认为“ 商” 字形可能与商文化器类中具有性质代表意义的器类 鬲、 觑部分造型有关 ; 作为地名 , 以安 阳殷墟 为中心
利用 甲骨 卜 辞研究殷商历史离不开对 甲骨 卜 辞
的“ 异” 信仰》 以甲骨文字资料和艺术性 的表示约定 的根据 , 认为殷商时代的信仰体系不是从一个来源 , 鳘
厶 Biblioteka 而是从几个包括变质 ( “ 异” ) 的信仰和后来死的王室
的辨识 ,辨识的正确与否对研究的结论会产生直接 影响。在 甲骨文疑难字义 、 辞例 的考释方面 , 中国国
中国 出土文献 与上古 史研究
吕庙 口/ I 习 军 午
( 邯郸学院文史学院, 邯郸 0 5 6 0 0 5 ) 的商声地域在商文化 内涵 、 出土文字证据等方面 , 较
由 中国先 秦 史学 会 主办 、天津 师 范大 学 出土文
献与上古史研究 中心承办的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
国 际学 术研 讨 会 于 2 0 1 3年 9月 2 6 — 2 7日在 天 津市
词汇、语音 的历时 眭双向研究方法来阐明甲骨文词 汇、 语音的嬗变过程 , 以之探讨商周时代 的社会文化 的嬗变过程。 美国纽约大学江伊莉 的论文《 殷商时代
1 甲骨文与殷商史研 究
自1 9 世纪末 , 殷墟发掘 甲骨文 , 至2 O 世纪初确
定为商人遗留文字 , 这被 国内外文化界称为“ 惊世 的 发现” 。甲骨文作为传统的出土文献 , 对 中国上古史 尤其殷商时期历史与文明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 作用。
最新 从出土文献材料研究其人名文化-精品

人名研究属于词汇研究中的专名研究范畴,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从出土文献材料研究其人名的,欢迎阅读查看。
所谓“出土秦系文献”通常是指战国时期秦系的出土文献材料。
考虑到文字本身的特殊性,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材料时间跨度更为宽泛,上自西周晚期的不其簋,下迄秦二世的《龙岗秦简》。
研究的材料庞杂,品类涉及简牍、铜器、玉石、货币、陶器、木器、漆器等。
出土秦系文献中的人名资料非常丰富,对于研究秦国的社会、民俗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对秦系出土文献中的人名从意义分类的角度进行全面梳理和考察,以期对秦国的社会、民俗研究有所揭示。
人名研究属于词汇研究中的专名研究范畴,吕叔湘先生指出:“词汇不仅指一般用词,也包括专名。
例如地名能反映居民迁徙的经过,街巷名能反映过去的工商业活动,人名能反映人们的意识形态,其中包括生活理想、道德准则以及宗教信仰。
”①刘钊先生指出:“目前的姓名学研究存在着两个倾向:一是研究姓氏者多,研究人名者少;二是对于古代,尤其是汉代以前的人名研究不够。
”②刘先生的看法实属卓识,近年来,研究人名的著作有所增加,对汉代以前的人名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③。
但从出土新资料出发研究人名的成果还是非常有限,本文从出土文献材料研究其人名文化正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一、出土秦系文献人名的命名原则与文化特点(一)命名原则所谓“名”乃是人的区别符号,有了名字,才能与他人区分,而符号的选择与代表的人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人为规定的。
追溯古人的命名,我们发现,夏商时期人名简单。
到了周代,命名变得复杂。
最早的关于命名原则的记载,见于《左传·桓公六年》,春秋鲁国大夫申繻曾言周代取名五条原则和六种避讳:“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以名生为信,以德名为义,以类名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
周人以讳事神。
名,终将避之。
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则废主,以牲畜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貌。
从出土文献看先秦藏书

关键 词 : 出土文献
先秦
藏 书
中图分类 号 :G 5 . 2 6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9 8 2 1 )5 0 5 — 5 0 3 6 3 ( 0 0 0 — 16 0
Su idP e Qi olcin r m eUn a t e i r t r t de r - n C l t sfo t e rh d L t au e e o h e
c l cin . in ua dslsmaei r h s otn n W arn ttsu e r e i rtrs i at ua ic h 0 ol t s Ja d n i tr weetemoti e o k l a mp r t rigSae n at dlt aue , np r c l sn ete9 s, a I h e i r
MaYu n u n ( s r eat n, aj g nvri , aj g J n s , 1 0 3) a ya HioyD pr tN ni i sy N ni , i gu 2 0 9 t me nU e t n a
A s atA eae— l r— nea w o l o l rl nmatri e fi rtr t u d r a d cl co f ok , u e bt c: st g d odPe Qi r, ecud ny eyo s pe s t aue o n e tn ol t no o s b th r h e c o le s ei b t u e ̄ e trtr fr r— i rv e ep yi l vdn ea dnw hs r a dt. ho g ersae ds de f e n a hdlea e o e Qnpoi dt hs a ie c e ioi l aa T ru ht erda t i o i u P d h c e n t c h e n u d t h
出土文献与秦文化的研究

出土文献与秦文化的研究2011年01月17日 06:41来源:秦陵秦俑研究动态作者:徐卫民字号:T|T14条评论打印转发对秦文化的研究从汉代就开始了,但由于秦的文献资料太少,对其研究有很大困难,研究的深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秦文化遗址和文物的不断发现,大大推动了秦文化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
秦陵考古发现大大促进了秦文化的研究1974年春天,举世闻名的兵马俑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秦始皇陵的重视。
从此以后考古工作者开始了对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勘探,迄今已发现了600多处陪葬坑和陪葬墓,对陵园的形制和丰富的埋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从而大大带动了对秦文化的研究。
目前在秦始皇陵发现的主要遗址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石铠甲坑、仿生水禽坑、马厩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动物坑、寝殿、便殿、食官遗址、内外城垣遗址、丽邑遗址、打石场遗址、刑徒墓地、公子公主墓地及其他一些陪葬墓①。
研究秦文化,不研究秦陵是不行的,它对中国古代帝王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始皇陵食官遗址上发现的一个青铜编钟上刻有“乐府”两个字,这一发现将中国古代设立乐府的时间提到了秦代,因为在此之前,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乃立乐府”,颜师古注:“始置之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哀帝时罢之”,秦始皇陵乐府编钟的发现证明颜师古的注解是错误的。
该乐府钟制作精致,与秦始皇陵的祭祀活动有关。
后来在汉长安城中出土的秦封泥中也发现了秦的“乐府”和“乐府丞印”。
修陵人都是些什么人,来自何方?史书无载,但从秦陵遗址考古发掘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在陵西侧的刑徒墓地中发现了一些刻有文字的瓦片,刑徒墓地实质上正是当时为秦始皇修陵人的墓地,这些修陵人虽然是从全国各地征调来的,但是以刑徒的身份修陵。
死后被草草埋葬,既无葬具,又无随葬品。
只在墓中发现了18件刻有墓志的瓦片,其中有一个瓦片上刻了两个人的名字。
从刻文的内容来看,有服役者的姓名、所在地、服役性质及爵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家思想是商鞅变法后秦社会中的主流意识,然而从秦简中也可 以看到体现儒家、墨家等学派的词语,所以“法家为主、兼具各 家”是秦制定有关未成年人政策的思想依据。综合史料来看,秦 实行相关措施的目的主要是出于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储备 人力和宣扬“德政”。
但我们不难看出秦的政策确实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并且对之 后的汉朝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成年人是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 发展前景,秦对未成年人的有关规定对当今来说仍有重要的启示 作用。
全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章。第一 章对有关秦的未成年人出土资料进行整理,涉及到的出土资料主 要是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和岳麓书院藏秦简,为研究秦时未成 人的社会地位以及秦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章论述秦的“慈幼”观念以及出土资料中所涉及到的秦保 护未成年人的具体措施。“慈幼”思想源于先秦时期,受诸子思 想和前代统治者政策的影响,秦也十分重视未成年人问题,并向 官吏和百姓灌输“慈幼”观念。
而且在律文中规定通过廪食、廪衣来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条件; 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处罚“生子不举”的行为;减免未成年人 的税役征发等内容。第三章分析秦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 策。
未成年人因为年龄和心理的缘故,缺乏一定的明辨是非和对自我 行为控制的能力,是以他们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针对这一人群 的犯罪行为实施有别于成年人的政策,即依据恤刑原则对未成年 人施以宽宥,减免罪责。第四章讨论对秦的未成年人相关内容的 认识。
出土秦未成年人资料辑录与研究
未成年人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他们也是一个特 殊的群体,某个历史时期对待未成年人的态度和政策反映了这个 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思想面貌。通过利用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 岳麓秦简等出土资料研究秦的未成年人政策,我们不仅可以了解 秦在战国末期至统一全国期间未成年人的生活情况,而且又能深 刻认识秦的历史和法律精神。
通过研究秦简中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我们可以了解幼者在秦时 的社会状况,而且可以推动爱护幼小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的弘 扬与发展,有助于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