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高等数学A1)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1)课程教学大纲

强化学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中
值定理与导数应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
解析几何等几大板块。
Calculus studying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for students to build up the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It also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tegrated quality. This course provides not only necessary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follow-up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 but also proper training in mathematical abstractness, logic and tightness, so as to foster students th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preliminary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logic relationship, study and grasp the abstract objects, recognize and u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ber and shape.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完整word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216学时,1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一、函数、极限、连续、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

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

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GE03025,GE03026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学时:课堂讲授160 (小班讨论 32)学分:10适用专业:全校理工学科(非数学类)各专业课程类别:理工学科通识教育平台A组课程先修课程:初等数学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学科各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极限、连续;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5.无穷级数(包括傅里叶级数);6.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的高低用不同的词汇加以区分,对概念、理论从高到低用“理解”、“了解”、“知道”三级区分,对运算、方法从高到低用“熟练掌握”、 “掌握”、“会”或“能”三级区分。

“熟悉”一词相当于“理解”并“熟练掌握”。

(一)函数、极限、连续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3.了解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概念。

4.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能列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6.了解极限的N -ε、δε-定义(对于给出ε求N 或δ不作过高要求),并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极限思想的理解。

7.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8.了解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9.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

掌握无穷小的比较。

10.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高等数学A一》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一》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高等数学A(一)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A (I)课程代码:GG31001学分/学时:4/10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课程类別:必修;1年级;公共基础适用专业:理工科(非数学类)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各专业先修课程:无后修课程:高等数学A(二)、A(三)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大学数学教学中心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1. 课程性质:《高等数学A(一)》是理工科(非数学)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数学基础知识和工具.2. 教学目标:通过《高等数学A(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变量微积分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理工科专业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1_1);(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2_1).(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函数(3学时)§1.1 集合§1.2 函数§1.3 函数的几种特性§1.4 复合函数§1.5 参数方程,极坐标与复数本章的重点是函数概念,复合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难点是参数方程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参数方程、极坐标及复数的概念.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2章极限与连续(20学时)§2.1 数列的极限§2.2 函数的极限§2.3 两个重要极限§2.4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2.5 函数的连续性§2.6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极限概念,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连续概念.利用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难点是极限的ε-N定义、ε-δ定义,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的应用.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极限存在的准则,并会利用它求极限.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两个重要极限及应用.无穷小的比较方法,利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判断间断点的类型.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3章导数与微分(9学时)§3.1 导数的概念§3.2 导数的运算法则§3.3 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3.4 高阶导数§3.5 函数的微分§3.6 高阶微分本章的重点是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与连续之间的关系,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难点是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高阶导数.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二阶导数,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利用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求微分.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4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24学时)§4.1 微分中值定理§4.2 L’Hospital法则§4.3 Taylor公式§4.4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4.5 函数的凸性和曲线的拐点、渐近线§4.6 平面曲线的曲率本章的重点是Lagrange中值定理及其几何意义,L’Hospital法则求未定式极限,利用导函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凸性与拐点.难点是各种中值定理与Taylor公式的应用.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中值定理的应用,用L’Hospital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及其简单应用,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凸性,拐点和渐近线,函数作图.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5章不定积分(14学时)§5.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5.2 换元积分法§5.3 分部积分法§5.4 几种特征类型函数的不定积分本章的重点是不定积分的定义,基本公式与性质,第一类换元积分法,第二类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难点是不定积分的常见技巧,有理函数的积分,几种不定积分方法的综合应用.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6章定积分(12学时)§6.1 定积分的概念§6.2 定积分的性质与中值定理§6.3 微积分基本公式§6.4 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6.5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6.6 广义积分本章的重点是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Newton-Leibniz公式.难点是变上限函数概念与求导,两种广义积分的收敛性判别与计算,几种求定积分方法的综合应用.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及其与不定积分的联系,掌握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和Newton-Leibniz公式.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7章定积分的应用(10学时)§7.1 微元法的基本思想§7.2 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7.3 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本章的重点是微元法,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空间几何体的体积.难点是微元法的基本思想.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下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平面曲线的弧长公式.已知平行截面积的立体体积公式,旋转体的体积公式,旋转体的侧面积公式.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第8章微分方程(10学时)§8.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8.2 几类简单的微分方程§8.3 一阶微分方程§8.4 全微分方程与积分因子§8.5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本章的重点是变量可分离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二阶常系数齐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难点是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通过代换法将一些特殊的微分方程化成可求解的微分方程(变量分离方程,一阶线性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变量分离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用代换法解齐次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的解法.全微分方程的解法.本章习题:见配套习题册.(三)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习题课、讨论课与自学.(1)课堂教学主要讲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并将未来专业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高数问题等融入基本理论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熟悉或掌握知识,学习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2)对难点和重点例题和习题安排在习题课和讨论课中讲解.(3)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让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抓住要点的能力.(四)考核内容及方式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课堂提问、小测验等.(五)教学安排及方式:(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高等数学(上)》(理工类,第3版),杜先能,孙国正等,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2.参考书目(1)《高等数学(上册)》(第7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2)《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上册)》(第7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撰写人:郑婷婷审核人:。

高等数学A1、A2课程教学大纲-山东建筑大学

高等数学A1、A2课程教学大纲-山东建筑大学

目录序号编码课程名称页码1.LX1001-2 高等数学A1、A2 (1)2.LX1003-4 高等数学B1、B2 (4)3.LX1005-6 高等数学C1、C2 (8)4.LX1007 Matlab语言与数学实验 (10)5.LX2001-2 大学物理 (12)6.LX2003 大学物理B (19)7.LX3001 材料力学 (25)8.LX3002 理论力学A (29)9.LX3003 理论力学B (32)10.LX3004 基础力学 (35)11.LX3005 工程力学(LX) (39)12.LX3006 基础力学1 (42)13.LX3007 基础力学2 (44)14.LX3008 建筑力学 (47)15.LX5001-3 数学分析1-3 (51)16.LX5004-5 高等代数1、2 (55)17.LX5006 空间解析几何 (60)18.LX500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 (62)19.LX500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65)20.LX5009 概率论 (67)21.LX5011 复变函数 (69)22.LX5012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72)23.LX5013 运筹学 (74)24.LX5014 数值计算A (76)25.LX5015 数值计算B (79)26.LX5016 常微分方程 (81)27.LX5017 C语言 (83)28.LX5018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86)29.LX5019 计算机组成原理 (90)30.LX5020 信息论基础 (93)31.LX5021 最优化方法 (95)32.LX5022 计算机图形学A (97)33.LX5023 数学模型 (99)34.LX5024 离散数学A (101)35.LX5025 数理方程 (104)36.LX5027 组合数学A (106)37.LX5028 数学物理方法 (110)38.LX5101 高等代数选讲 (112)39.LX5102 数学分析选讲 (114)40.LX5103 实变函数 (117)41.LX5104 近世代数概论 (119)42.LX5105 微分几何 (122)43.LX5201 宏观经济学 (126)44.LX5202 证券与投资 (129)45.LX5203 应用统计学 (132)46.LX5204 微观经济学 (135)47.LX5205 工程经济分析 (138)48.LX5206 风险管理 (141)49.LX5207 国际贸易 (143)50.LX5301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145)51.LX5302 现代密码学 (148)52.LX5303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151)53.LX5304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153)54.LX5305 计算机网络基础 (156)55.LX5306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159)56.LX5307 网页设计与制作 (161)57.LX5308 数字图像处理 (163)58.LX5401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166)59.LX5402 JAVA程序设计 (169)60.LX5403 软件工程 (171)61.LX5404 DELPHI程序设计 (174)62.LX5405 最新软件分析及应用 (178)63.LX5406 PYTHON程序设计 (180)64.LX5407 专业英语 (182)65.LX5408 数学实验 (184)66.LX5502 C语言课程设计 (187)67.LX5503 毕业实习 (190)68.LX5504 认识实习 (196)69.LX5505 应用软件训练 (199)70.LX5506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201)71.LX5508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课程设计 (208)72.LX5509 联想网御信息安全防火墙设计训练 (210)73.LX6001 量子力学 (212)74.LX6002 电动力学 (214)75.LX6003 固体物理学 (216)76.LX6005 原子物理 (218)77.LX6006 科技写作 (220)78.LX6007 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22)79.LX6008 创新训练 (224)80.LX6009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 (225)81.LX6010 光电子技术 (227)82.LX6011 光电测试技术 (229)83.LX6012 网页设计 (231)84.LX6013 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实习 (233)85.LX6014 认识实习 (235)86.LX6016 光学信息技术 (237)87.LX6017 创新与专利 (239)88.LX6021 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 (241)89.LX6022 太阳能电池测试与表征 (243)90.LX6023 光电照明工程 (245)91.LX6025 单片机原理与技术 (247)92.LX6026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249)93.LX6027 专业英语 (253)94.LX6028 LED制造技术与应用 (255)95.LX7001 力学 (257)96.LX7003 电磁学 (260)97.LX7004 光学 (263)98.LX7005 激光原理 (267)99.LX7006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269)100.LX7007 毕业实习 (273)101.LX7010 导波光学 (275)102.LX7011 光纤通信 (278)103.LX7012 光显示原理与技术 (283)104.LX7016 光信息存储原理 (285)105.LX7019 晶体光学 (288)106.LX7020 光学机械基础 (290)107.LX7021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 (293)108.LX7024 计算机网络 (297)109.LX7025 信号与系统 (300)110.LX7028 认识实习 (303)111.LX7029 光纤光学 (305)112.LX7032 热学 (308)113.LX7033 数字图像处理 (311)114.LX7034 太阳能光伏原理与技术 (314)115.LX7036 物理仿真实验训练 (316)116.LX7039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319)117.LX7040 量子信息 (323)118.LX7041 半导体物理 (325)119.LX7042 太赫兹科学技术和应用 (328)120.LX7043 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 (331)121.LX7044 光纤通讯网络与安全 (333)122.LX7045 创新训练 (335)123.LX7047 理论力学 (336)124.LX7050 专业英语 (339)125.LX7051 信息光学 (341)高等数学A1、A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LX1001、LX1002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1、A2 Higher Mathematics (A1)(A2)先修课程:初等数学总学时:176学时(授课学时:88 , 88 ;上机学时:0 实验学时:0)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等数学是工科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是工科院校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必备的课程。

《高等数学A(下)》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下)》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下)课程教学大纲(Advanced Mathematics A(II))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801002学分:5学时:80(其中:讲授学时8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初等数学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普通本科生源)建议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课程归口:理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理工科及经管类专业的通识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数学知识、理论、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及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目标目标1.能够获得课程基本概念与性质。

目标2. 能够掌握本课程要求的计算方法。

目标3. 能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

目标4. 能够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目标5. 能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与分析能力。

本课程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1-1,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1.教学内容(1)能够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2)能够理解向量及其运算(3)能够了解曲面及其方程(4)能够掌握空间曲线及其方程(5)能够掌握平面及其方程(6)能够掌握空间直线及其方程(7)能够了解二次曲面2.基本要求(1)重点与难点:向量的坐标表达式,数量积,向量积,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直线的点向式方程,曲面方程,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向量积,空间曲线与曲面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

(2)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讲授结合多媒体辅助;适当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状况并对共同的问题作及时解答;安排好课后答疑。

3.思政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专业素养,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多元函数微分及应用1.教学内容(1)能够了解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2)能够理解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3)能够理解偏导数(4)能够理解全微分及其应用(5)能够掌握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6)能够掌握隐函数的求导公式(7)能够理解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8)能够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9)能够掌握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2.基本要求(1)重点与难点: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多元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多元复合函数的高阶偏导、多元隐函数的偏导。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15页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15页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Advanced Mathematics (A)学时数:180学分数:18适用专业:理工科各本科专业执笔者:吴赣昌编写日期:2000年8月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建设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一元函数微积分学,2.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3.多元函数微积分学,4.无穷级数(包括傅里叶级数),5.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用所学理论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 函数、极限与连续1. 理解函数的概念.2. 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3. 了解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概念.4.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5. 能列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6. 了解极限的N -ε、δε-定义(对于给出ε求N 或δ不作过高耍求),并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极限概念的理解.7. 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8. 了解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9. 了解无穷大、无穷小的概念. 掌握无穷小的比较.10.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 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11.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知道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值最小值定理).二、导数于微分1.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能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2. 熟悉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法则(包括微分形式不变性)和导数的基本公式. 了解高阶导数概念. 能熟练地求一阶二阶导数.3. 掌握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高等数学A、B、C》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B、C》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 、B 、C 》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与目的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创造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其它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3.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对专业培养要求的支撑二、理论教学要求(一).函数、极限、连续1.理解函数的定义并掌握其表示法;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与周期性;了解反函数,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数;知道双曲函数。

2.了解数列极限的“N ε-”定义,函数极限的“εδ-”和“X ε-”定义,理解函数的左右极限,了解极限的性质;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定义,了解无穷小的性质,无穷小与函数极限的关系;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 掌握两个重要极限;了解无穷小的比较及等价无穷小。

3.理解函数连续的定义,了解函数间断点及其分类,会判断其类型;掌握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性质;了解连续函数的反函数的连续性及复合函数的连续性;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1.理解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掌握函数的求导法则(包括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了解反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二阶导数的求法;会求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和简单的二阶导数;理解函数微分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微分,了解微分的应用;会求相关变化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122001课程名称:微分几何英文名称:Differential Geometry课程性质:限选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春期总学时:34总学分:2课程简介:微分几何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课, 内容包括曲面论、曲线论、活动标架法、整体微分几何初步。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曲线论与曲面论中的一些基本几何概念与研究微分几何的一些常用方法,以便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现代几何学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直观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分析、代数等工具来研究、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曲线的切向量与弧长、曲率与扰率、Frenet标架与Frenet公式、曲线的局部结构、曲线论基本定理、曲面的表示、切向量、法向量、旋转曲面、直纹面与可展曲面、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与内蕴量、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上的活动标架与基本公式、Weingarten变换与曲面的渐近线、共扼线、法曲率、主方向、主曲率与曲率线、Gauss曲率和平均曲率、曲面的局部结构、Gauss映照与第三基本形式、全脐曲面、极小曲面与常Gauss曲率曲面、曲面论基本定理、测地曲率与测地线、向量的平移、曲面上的Gauss-Bonnet公式、向量场与孤立奇点的指标、球面的刚性、极小曲面中的Bernstein定理、完备曲面与Hopf-Rinow定理等等。

课程英文描述: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a basic cours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subject. The content includes surface theory, curve theory, method of moving frames, and introduction to global geometry.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o some basic geometrical concepts, and to some common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modern geometry. Meanwhile it is contented to cultivate their intuitive analysis capabilities, the ability to solve geometric problems by analysis, algebra and other tools, and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onform theory with practice, so as to develop the skill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This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tangent vectors and arc length of curves, curvature and torsion, Frenet frames and Frenet formulas, local structure of a curv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curve theory, representation of a surface, tangent vector, normal vector, surface of revolution, ruled surfaces, developable surfaces, the first basic form of a surface, intrinsic quantities of a surfaces, the second basic form of a surface, moving frames on a surface and basic formulas, Weingarten transform, asymptotic curves and conjugate curves of a surface, normal curvature, main directions, main curvatures, Gauss and mean curvature, the local structure of a surface, Gauss mapping and the third basic form, totally umbilical surfaces, minimal surfaces, surfaces with constant Gauss curvature, th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surface theory, geodesic curvature and geodesics, vector translation, Gauss-Bonnet formula on a surface, indicator of a vector fields with isolated singularities, rigidity of the sphere, Bernstein Theorem for minimal surfaces, complete surfaces and the Hopf-Rinow theorem, etc.推荐教材:《微分几何》(第四版),梅向明黄敬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微分几何》,苏步青等编,高等教学出版社,1979参考书目:1.《微分几何》,彭家贵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微分几何初步》,陈维桓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微分几何讲义》,吴大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4.《微分几何讲义》,虞言林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二、课程总目标1.在知识理论方面,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曲线的切向量与弧长、曲率与挠率,掌握Frenet标架与Frenet公式,熟悉曲线的局部结构,理解曲线论的基本定理,掌握曲面的表示、切向量、法向量,熟悉旋转曲面、直纹面与可展曲面,掌握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与内蕴量,掌握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掌握曲面上的活动标架与基本公式,熟悉Weingarten变换与曲面的渐近线、共扼线、法曲率、主方向、主曲率与曲率线,掌握Gauss曲率和平均曲率,熟悉曲面的局部结构,熟悉Gauss映照与第三基本形式,了解全脐曲面、极小曲面与常Gauss曲率曲面,理解曲面论的基本定理,掌握测地曲率与测地线,掌握向量的平行移动,掌握曲面上的Gauss-Bonnet公式,理解向量场与孤立奇点的指标,理解球面的刚性,了解极小曲面中的Bernstein定理,熟悉完备曲面与Hopf-Rinow定理。

2.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直观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分析、代数等工具来研究、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课程理论教学课时分配表注:带*号的为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的选学内容第一部分曲线论(12 学时)1、向量函数(2学时)教学内容:向量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向量函数的运算极限、连续性、微分、积分。

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函数的概念,掌握向量函数的表示法。

(2) 理解向量函数的运算。

(3) 理解向量函数的运算极限、连续性、微分、积分。

(4) 了解定长、定向向量函数的特征。

2、曲率与挠率(4学时)教学内容: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曲线的曲率与挠率。

教学目标:(1) 掌握曲线的方程。

(2) 理解导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3) 掌握曲线的曲率与挠率。

3、Frenet方程组(4学时)教学内容:曲线的自然参数;曲线的基本三棱形;曲线的Frenet方程。

教学目标:(1) 理解曲线的自然参数。

(2) 掌握曲线的基本三棱形。

(3) 掌握曲线的Frenet方程。

第二部分曲面论(22 学时)1、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4学时)教学内容: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教学目标:(1) 理解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第一基本量。

(2) 掌握第一基本形式、第一基本量的不同计算公式。

2、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4学时)教学内容: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教学目标:(1) 理解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第二基本量。

(2) 掌握第二基本形式、第二基本量的不同计算公式。

3、直纹面、可展曲面(4学时)教学内容:直纹面;可展曲面;可展曲面的判断条件。

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纹面方程。

(2) 理解可展曲面的概念。

(3) 掌握可展曲面的判断条件。

4、曲面论的基本定理(2学时)教学内容:Christoffel符号;Riemann曲率张量;Gauss公式;Codazzi-Mainardi公式;曲面论的基本定理。

教学目标:(1) 了解Christoffel符号。

(2) 了解Riemann曲率张量。

(3) 了解Gauss公式。

(4) 了解Codazzi-Mainardi公式。

(5) 了解曲面论的基本定理。

5、曲面上的测地线(4学时)教学内容:测地曲率;测地线方程。

教学目标:(1) 理解测地曲率。

(2) 掌握测地曲率计算公式。

(3) 理解测地曲线。

(4) 掌握测地曲线方程。

6、常高斯曲率曲面(4学时)教学内容:常高斯曲率曲面;伪球面;罗氏几何。

教学目标:(1) 理解常高斯曲率曲面。

(2) 了解伪球面。

(3) 了解罗氏几何。

四、教学指南课程教学重点:函数极限、Frenet标架、曲线的挠率、Frenet公式、一般参数下曲率、挠率和Frenet公式的计算、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外微分形式的概念和运算、及其在曲面论讨论方面的应用。

课程教学难点:曲线论基本定理、曲面上的向量场、可微映射诱导的切映射、曲面间保长对应、保角对应、外微分形式的运算。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必要时辅以板书教学。

作为一门考查课,本课程将只对重要命题给予证明,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重点练习。

五、作业本课程课后作业内容主要是对行课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的各种练习题,每次课后都要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学生每周都需要将书面作业上交,教师进行批改。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七、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期末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考勤和平时作业三部分组成,分别占60%、10%和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