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技与文明

合集下载

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当我们回首人类历史的长河,会清晰地看到科技创新犹如璀璨星辰,在漫漫岁月中闪耀着无尽的光芒,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巨轮滚滚向前。

从石器时代的简单工具到如今的高科技智能设备,科技创新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远古时期,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一简单却伟大的创新,不仅让人类能够取暖、烹饪食物,更重要的是,火的使用开启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新篇章。

火为人类驱散了黑暗和寒冷,提供了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使人类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这一小小的创新,无疑是人类文明迈出的重要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革命的到来更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技创新。

人类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家畜,从而告别了狩猎采集的游牧生活,开始了定居的农耕文明。

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稳定地获得食物供应,不再依赖于自然界的偶然恩赐。

这为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分工以及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创新的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彻底改变了生产方式,大规模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机器的轰鸣声响彻大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带来了丰富的商品和物质财富。

火车和轮船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人们能够更便捷地交流和贸易,世界由此变得更加紧密相连。

进入现代社会,科技创新的步伐愈发加快。

电力的广泛应用让人类迎来了“电气时代”,电灯照亮了黑暗的夜晚,各种电器设备走进了千家万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从电话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的传递瞬间可达,全球范围内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无比便捷。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分享经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抗生素的发现和疫苗的研制,拯救了无数生命,使人类能够有效地对抗疾病。

现代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如 CT 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仪等,让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事迹材料

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事迹材料

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事迹材料
《文化科技的融合:数字化传统艺术展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文化领域也逐渐开始与科技融合,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数字化传统艺术展示项目应运而生,成为了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中国,一些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绘画等一直以来都是国宝级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传统媒体传播有限,很多人对这些艺术形式知之甚少。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兴起,一些文化机构开始利用虚拟现实、AR技术等手段,将传统艺术转
化为数字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例如,北京故宫利用3D技术将故宫的文物数字化,让观
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近距离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国家图书馆也利用AR技术让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看到古籍书本的影像。

在这些项目的推动下,不仅让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同时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以更新颖的方式去认知和感受传统文化。

这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仅提升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

通过数字化传统艺术展示项目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看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能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以全新的方式去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将会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

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

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明的国家,其科技创新为世界所瞩目。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聪明才智和勤劳智慧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将重点探讨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对文明进步的影响。

1. 农业科技的创新古代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是水利工程的建设。

在战国时期,大禹的治水功绩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随着灌溉系统的完善,水利工程的发展使得农田的利用率大幅提高,粮食产量也得到了显著增加。

此外,还有其他农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如八牛一犁的使用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医药科技的进步古代中国的医药科技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中医药治疗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并为后世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基础。

中医药倡导的“以治未病”思想,注重预防和调理,对保护人们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古代中国还进行了大量的药物研究,发现了许多草药和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黄连、人参等。

这些医药科技的进步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 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对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得书写和传播知识变得更加便捷。

此后,纸张逐渐替代了竹简和丝绸等材料,成为了主要的书写媒介。

造纸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古代中国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积累。

4. 四大发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指南针的发明改变了海上航行的困境,为航海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火药的发明引发了军事、烟花爆竹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军事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刷变得更加高效,大大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这些发明的出现为世界文明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5. 工艺技术的进步古代中国的工艺技术也蓬勃发展,为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与改善、科技对教育与医疗的影响、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与改善科技的进步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全球各地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大大缩短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增加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此外,科技的应用在交通、居住、娱乐等方面也带来了诸多改善,例如高速铁路的建设、智能家居的普及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等,都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二、科技对教育与医疗的影响科技进步对教育和医疗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在教育领域,科技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电子图书,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和直观的学习体验。

在医疗领域,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诸多医疗设备的发展和医疗方式的创新,使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和高效。

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医生可以远距离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解决了地域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三、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科技的进步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例如,数字化革命带来的互联网经济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动了社会的开放和包容。

人们对科技的接纳与应用,反过来又推动了科技的不断发展。

科技与社会进步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四、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解决方案。

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环保材料的研发等都为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途径。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自从人类开始发明工具以来,一步步地演变成现代科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已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这些技术也为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科技的进步一直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农业、医学、工业、交通和通信等领域,科技的进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比如,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机械化和化学化,这样就可以增加农业产量,解决食品供应问题,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此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其他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医学领域,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减少了许多疾病的发生率,在身体健康问题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改善。

例如,日新月异的基因技术,获得对基因和细胞的控制权,胜任各种生物学任务,比如药物制造、疾病治疗和医学诊断。

这些新技术为改善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提供了新方法。

在工业领域,高科技生产和制造技术的推广使得各种工业和产品的生产更加有效和便捷。

同时,高科技还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从源头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在数字和物联网技术领域的进步,推动了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诸多应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和便利。

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和社区服务,这些数字科技带来的全新领域和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依赖。

总之,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将科学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

当然,科技的应用要有文明的支撑和考量,要坚持科技与文明道德之间的平衡和相互促进,构建生态的、可持续的人机和社会治理体系。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素材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素材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素材试题再现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遥远的古人屈原用一首长诗《天问》对天地自然发出追问,两千多年后,火星探测器升空,它叫“天问”,带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自然的探索升空。

材料二: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2021 年3 月20 日,被誉为“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

本次考古团队首次使用了3D 打印技术来提取文物,同时网友可以实时见证考古过程。

此次考古发现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1000 年。

世界为之震惊!人类叩问与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没有强大科技支撑,又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请以“文化自信·科技创新”为话题,在“2021 中华文化传播国际论坛”上,以中国青年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范文赏析《寓科技之力,扬文化自信》尊敬的各位与会嘉宾:大家好!很荣幸作为代表在这里发言。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寓科技之力,扬文化自信》。

历史的长河向前奔涌,随之沉淀的是璀璨的中华文明------六百年紫禁城刻渊薮,三千二百年广汉三星堆一醒惊天下。

中国古代文明史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古朴雅致的文物,更是作为中国人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

而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将科技之力寓于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是发扬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五千年华夏文明,文化传承筑信心。

孔夫子传道授业解惑,庠序化育人才,终使儒家文化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远扬海外,给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推动;二十四节气指导中国农民播种丰收,并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千年的文明至今熠熠生辉,是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更是因为后人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经久不息的中华文化,熔铸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探索。

科技与文化的互动演变史

科技与文化的互动演变史

科技与文化的互动演变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文化和科技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科技和文化这两个领域似乎是相互独立的,但实际上却是息息相关的,互相影响和促进。

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变革相互交织,这一过程经历了许多阶段和变革。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科技与文化的互动演变史。

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类的文化主要以口头传承为主,而科技则主要表现为简单的器物制作和工具使用。

人类刚刚开始探索和创造,科技的发展和变革也一直伴随着人类文化的演变。

按照考古学研究,史前时代的文化和科技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器物制作、工艺技术和建筑方面。

在器物制作方面,早期的人类主要使用石器、骨器、角器等材料制作工具,如石斧、石锤、石刀等。

这些简单的工具对当时的人类文化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狩猎、采集、渔捞以及建筑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

在工艺技术方面,古代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验,通过试错和积累,逐渐掌握了不少先进的工艺技术。

例如,人们学会了用火来加工石器和烹饪食物,并发明了制陶、制纺、制织、编织等技术。

这些工艺技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还对文化推动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建筑方面,早期的人类主要在天然洞穴、岩石、树木或者竹子等材料上建造房屋。

这些房屋的建造非常简单,只是根据人类的生活需要,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一些简单的住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对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古代文明时期在古代文明时期,科技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相互融合。

古代人类的文化形态和科技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科技的进步也为文化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器物制作方面,古代人类主要使用金属(如铜、铁、锡)和陶瓷等材料来制造器皿和工具。

这些器皿和工具不仅形态多样,而且具有更高的实用和装饰价值。

例如,古代的青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等,都代表了当时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在工艺技术方面,古代人类开始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来掌握生产规律,烧制石灰、冶炼金属等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四大发明的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

四大发明的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

四大发明的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科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科技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和提高我们的生产力。

而在中国历史上,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项传统发明。

它们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全球的科技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四大发明的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两个方面阐述其重要性。

四大发明的科技创新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项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时代。

当时,中国的官方文件记载了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在公元79年前后创造了一种新的纸张制造方法。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的纸张大多数都是由来自印度的胡麻、树皮等材料手工制成的,制作时间和成本都较高。

而蔡伦的制浆工艺则直接利用了大量的破布、麻绳等物质,生产出来的纸张使用寿命长、更加环保。

印刷术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制作更加容易和便宜,同时也更加容易传播。

此项发明让大量的书籍得到了保存和传承,同时也为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唐代的《大藏经》就是通过印刷术来完成手稿的大规模复制,使得它们能够在更远的地方得到传播。

火药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发明之一。

尽管火药因炸药的生产而被广泛使用,但在其发明之初,它主要被用于军事目的。

事实上,这是第一种使用火药作为战斗武器的国家。

后来,人们将火药作为烟火使用,用于各种庆祝活动和表演,如新年庆祝和婚礼等。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发明之一。

借助指南针,船只可以依靠方向感来确定航线,这使得海洋交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它的出现也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商业往来。

四大发明的文明进步四大发明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的科技创新,还在于它们对中国的文明进步和现代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出现,导致了书籍的生产和传播,推动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另外,纸张价格的下降也促进了交易和商业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标志,实现了合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大规模工 业化、民用化。
核能材料
瑞士核电站 烧 结 前 烧 结 后
核反应堆材料 耐中子辐射、腐蚀、高温 钨钒钢(W-V steel) 铬钒钢(Cr-V steel) 镍基高温合金(Hastelloy material)
氧化铀
材料与技术革命
第四次技术革命开始于 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
材料与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9世纪末,以电的发明和广泛 应用为标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以石油开发和 新能源广泛使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飞机、汽车和其 他工业,支持这个时期产业革命的仍然是新材料开发, 如合金钢、铝合金以及各种非金属材料的发展。
材料与技术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 开始于20 世纪中叶,以原子能应用
20世纪科技发明史--与材料密切相关
20世纪90年代的人类发明 “哈勃”太空望远镜、DVD、可用于汽车上的氢气燃料电池、“奔腾”处理器
20世纪科技发明史--与材料密切相关
现代社会
三 大 支 柱
能源、信息和材料(1998) 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新材料
汽车工业:金属、玻璃、各种塑料、涂料 航空航天:高温合金、隔热材料、轻型高强度材料
能源工业:储氢合金、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
电子信息: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磁记录材料 生物技术:人工关节、人工皮肤、人工脏器
农业:人造土壤、地面覆盖
何谓材料?
材料是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可经济地制 造有用物品的物质。
俄罗斯米-26直升机展示强悍起吊能力 米-26采用8片半径16米长的矩形桨叶旋翼,是世界采用桨叶片 数最多的单旋翼直升机,其桨毂由钛合金制成。
材料研究之美
材料研究之美
200nm
材料系2010研究微结构摄影大赛
绪 论
材料和人类文明发展史概述
20世纪科技发明史--与材料密切相关
20世纪50年代的人类发明 信用卡、有线电视、动力方向盘、袖珍晶体管收音机、录像机、不粘锅、垒高儿 童拼装玩具、氢弹、水翼船、调制解调器、健身呼啦圈
20世纪科技发明史--与材料密切相关
20世纪60年代的人类发明 软接触镜头、纤维笔尖钢笔、体重计、用做隆胸的硅胶填充物、按钮电话、电脑 鼠标、石英手表、“傻瓜”照相机、涡流浴室、影碟、盒式录音磁带、手提电脑、 扫描仪、丙烯酸树脂涂料
日常生活:包装材料、建筑材料
• 材料是所有科技进步的核心
建筑、交通、能源、计算机、通信、多媒体、生物医学工程
无一不依赖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来实现和突破
没有钢铁材料,就没有今天的高楼大厦 没有专门为喷气发动机设计的材料,就没有靠飞机旅行的今天
没有耐高温复合涂层材料,就没有人类探索外空的飞船
没有固体微电子电
导弹
高层 建筑
火箭
铝合金的 主要应用领域
战车 人造 卫星 高速列车 汽车
新材料的特征
根据人们对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的了解,为了特定需
要而设计、加工材料
半导体单晶硅、砷化嫁、光导纤维、超导等新材料的 开发和应用,使得新技术得以生产和应用,从而促进 新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文明与经济 的发展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业
陶器(Pottery)
•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 跨入新石器时代的 重要标志之一
西安半坡人面网纹陶盆
• 据考古资料,中国 陶器制作历史至少 有8000年以上
战国陶制四通水管
4,500 BC — 1,000 BC 青铜时代 (Bronze Age)
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埃及古墓壁画 是人类冶金业的最早纪录之一 人类学会了用炭把铜加热以造出 纯度更高的铜, 而把铜和锡矿石 熔合后可得一种坚度高的合金 -青铜,以青铜来造出各种武器
夏钺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工匠写成《考 工记》,提出[金有六齐],是世界 科技史上最早的冶铜经验总结
“六齐”一词最早见于《考工记》:“金有六 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 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 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 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 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材料与技术革命
在开发了铁和铜等新材料后,蒸汽机得以使用并逐步推广,由此引发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而后遍及欧洲和北美国家。这 次革命以纺织机械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实现了工业 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使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化替了以手 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从而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 当时英国正在开僻海外市场、掠夺殖民地以及进行“圈地运动”, 这情况下 有大量资金、劳动力、原料和广阔市场的基础,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技术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操作过程的专业化和熟练程度,为用机器代替人 手操作提供了准备条件 在17、18世纪的英国,牛顿一批科学家掌握了科学理论,创办了各种学术 团体,广泛交流学术思想;促使科技革命的发生 从18世纪60年代起,棉纺织业中一系列新工具机的出现,令制造能产生巨 大、稳定的动力的机械装置,成了工业上的迫切需要。于是,以瓦特改进 的蒸汽机为代表的动力机就应运而生
从矿石中提炼铜 — 冶金业的黎明
青铜器时代
锡青铜(Bronze)——铜-<25%锡合金+其 它元素,具备良好的强韧性、耐腐蚀性、良 好的加工性能等。 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 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 造成型。
青铜:第一种合金
• 古称金或吉金,是紫铜与其它元素 (锡、镍、铅、磷等)的合金 • 中国青铜时代大致对应夏商周至秦 汉,时间跨度约两千年
据说是钛合金外壳哦!
材料与日常生活
用钛制作的日用品还有照相机、手提箱、保温瓶、耳环、 手镯、戒指、项链、胸针等
照相机
纯钛戒指
钛金发王
钛手链
材料与建筑
材料与交通
汽车
汽车用高强钢,比原先轻 24%,而强度高34%。
福特2000与西纳给2010这两款 由材料工程师设计的汽车将成 为未来交通工具
20世纪科技发明史--与材料密切相关
20世纪前20年的人类发明 齐柏林硬式飞艇、扬声器、空气调节装置、自动售货机、圣诞树彩灯、双刃安全 剃刀、飞机、人造树胶、霓虹灯、汽车上的电点火装置、纸杯、不锈钢、坦克、 爆米花烤箱
20世纪科技发明史--与材料密切相关
20世纪20年代的人类发明 机器人、雪上汽车、自动手表、电动剃须刀、16毫米家庭型电影摄影机、克里内 克丝面巾纸、电视机、汽车无线电、红绿灯
1450BC 铁制车轮
1500AD 廉价的冶铁业
战国铁犁头
战国铁锄
湖南长沙砂子塘战国凹形铁锄
铁的性能更好,原料更易得。在现代仍在大 规模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就是材料的发展史
科学原理的发现时间与其产业化时间的对照
原理 电机 真空管 无线电 X光 雷达 原子堆 半导体 激光 1821 1882 1887 1895 1935 1939 1948 1958
材料的定义分类
第一章 绪论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可以利用工具从事生产、生活,创造财富,积累经验,进而 制造更先进的工具 在制造工具时,材料是必需的 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用于制造工具 什么是材料?
材料是具有一定性能,可以用来制作器件、构件、工具、装置等物品 的物质
简单地说,材料是人类可用来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
20世纪科技发明史--与材料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的人类发明 电脑软盘、袖珍计算器、可随意粘贴便条、Beta制大尺寸磁带录像系统、自动调 焦照相机、苹果第二代电脑、移动 电话(手机)、索尼随身听
20世纪科技发明史--与材料密切相关
20世纪80年代的人类发明 光盘、一次性照相机、高清晰度电视、人工合成皮肤、CD ROM、多普勒雷达, 高温超导体、数字蜂窝电话
20世纪科技发明史--与材料密切相关
20世纪30年代的人类发明 易拉罐、宝丽来太阳镜、自动洗衣店、道路斑马线、罐装啤酒、原子笔、施乐复 印机、家用电冰箱、电脑、立体声录音机
20世纪科技发明史--与材料密切相关
20世纪40年代的人类发明 尼龙丝袜、彩色电视、塔伯家用塑料制品、原子弹、微波炉、吉普车、宝丽来照 相机、慢转密纹唱片、可多次使用的尿布、第一台由软件驱动的电脑
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与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
新材料时代 (New Material Age)
材料、能源、信息是当代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是人 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
材料是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四大标志之一(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宝钢高炉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发射架上的图片
材料与日常生活
钛合金自行车:“自行车发烧友” 选择钛合金制自行车。 通常用于需要抗腐蚀,耐疲劳,高弹性的场合
材料与日常生活
形状记忆合金百叶窗
材料与日常生活
眼镜架 目前市场出售的眼镜架有 纯钛制品、TiNi超弹性合金 制品等 其优点是耐腐蚀、不变色、 质轻
材料与日常生活
手表
用钛制作的手表在国外市场 已早有出售,目前世界上已 有十多家表厂生产这种手表, 其中有全钛表壳,也有部分 用钛或用氮化钛、碳化氮等 此外,还有供运动员和潜水 员使用的特制手表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水泥时代 钢时代 硅时代 新材料时代
石器时代
2百万年前开始,人类有目的地在生产生活中利用 天然材料(石头、木头、黏土、动物皮毛等)。
400,000 BC — 4,500 BC 石器时代 (Stone Age) 人类主要以石头、骨头、 木制作简单的工具
燧石:神奇的石头
从原理上看,“六齐”的出现表明 在战国时期人们对合金成分、性 戈 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所认 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