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分析及其要领
影视剧分析技巧如何深入理解和分析影视作品

影视剧分析技巧如何深入理解和分析影视作品影视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作为观众,我们常常有种想要深入理解和分析影视作品的渴望。
本文将介绍一些影视剧分析的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影视作品。
一、剧本分析剧本是影视作品的基础,通过分析剧本,我们可以了解到故事的起伏、角色的性格以及故事背后所要传达的主题。
在剧本中,要注意故事的结构,包括引子、发展、高潮和结局。
同时,还要关注角色的塑造和发展,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心理变化。
通过剧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影视作品的意图和内涵。
二、导演的手法导演是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之一,他们通过运用各种手法和技巧来表达故事和情感。
要深入理解和分析影视作品,我们需要注意导演的表现手法。
这包括摄影技巧的运用,如镜头的选择、画面的构图和光影的运用。
同时,还要关注导演的剪辑手法,包括场景的切换、镜头的变换以及节奏的掌握。
通过分析导演的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视觉效果。
三、演员的表演演员的表演是影视作品的核心,他们通过饰演角色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故事。
在分析影视作品时,我们需要关注演员的表演技巧和演绎能力。
要注意角色的形象塑造,包括动作、语言、眼神等方面的表现。
同时,还要关注演员的情感传达和情绪表达,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四、题材和背景影视作品的题材和背景是其独特之处,通过分析作品的题材和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要注意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分析作品在特定背景下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观。
同时,还要关注作品的题材特点,分析作品在特定题材下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通过对题材和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影视作品的宏大主题和深刻内涵。
综上所述,影视剧分析技巧如何深入理解和分析影视作品包括剧本分析、导演的手法、演员的表演以及题材和背景的分析。
第二课如何赏析戏剧作品

第二课如何赏析戏剧作品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和对话来传达故事和情感,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赏析戏剧作品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思考,以下是一些赏析戏剧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1. 研读剧本赏析戏剧作品的首要步骤是仔细研读剧本。
剧本中包含了角色对话、情节发展和舞台指示等重要信息。
通过细致阅读剧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作家的意图,把握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性格特点。
2. 观看演出理论上的赏析只是第一步,真正深入理解和感受戏剧作品,最好的方式是观看实际演出。
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布景会进一步呈现出剧作家所创造的世界。
观看演出时,我们应该关注演员的表演技巧、舞台设计和背景音乐等元素,透彻理解剧作家的意图和主题。
3. 分析剧作结构戏剧作品通常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如起承转合、冲突与等。
赏析戏剧作品时,我们应该分析剧作的结构,理解剧情的发展过程和情节的转折点。
通过分析剧作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戏剧作品的整体框架和核心主题。
4. 解读角色形象戏剧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赏析戏剧作品时,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和性格特点。
通过解读角色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作家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5. 探索主题思想戏剧作品往往通过人物和故事来传达一定的主题和思想。
赏析戏剧作品时,我们应该探索作品背后的主题思想,并加以思考和评价。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欣赏戏剧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以上赏析戏剧作品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戏剧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不同的戏剧作品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和启发,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赏析戏剧作品,拓展自己的艺术和人文视野。
现代舞台剧作分析

现代舞台剧作分析舞台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将故事、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观众。
本文将对现代舞台剧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特点以及对观众的影响。
一、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现代舞台剧作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多元化的主题现代舞台剧作的主题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爱情、家庭等话题。
它可以涵盖社会问题、历史事件、文化冲突等多个领域,使观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世界的不同面貌。
2. 高度的舞台技术现代舞台剧作在舞台技术上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先进。
通过灯光、音乐、舞蹈等元素的合理搭配和运用,创造出更加逼真、具有冲击力的舞台效果,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感。
3. 强调创新与实验现代舞台剧作更加注重艺术创新与实验性的尝试。
剧作家和导演不断寻求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以打破传统的框架和观念,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
二、剧作特点现代舞台剧作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强烈的情感表达现代舞台剧作通常通过情感的表达来触动观众的内心。
剧作家通过精心构建人物形象、设置情节以及运用音乐等手法,将角色的内心情感传递给观众,引起观众深入思考和共鸣。
2. 独特的舞台语言现代舞台剧作通过独特的舞台语言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这包括舞蹈、肢体动作、音乐以及舞台布景等方面,创造出富有美感和艺术性的舞台效果,使观众得以在视觉和听觉上全面享受剧作带来的魅力。
3. 探索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现代舞台剧作常常通过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展开剧情。
它揭示社会现实的不完美与人们内心的追求,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并通过剧中角色的抉择和成长来反映人类共同的追求与挣扎。
三、对观众的影响现代舞台剧作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激发思考现代舞台剧作常常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观众通过剧作所展示的冲突与抉择,不仅反思了自身的价值观,也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戏剧鉴赏与解读技巧

戏剧鉴赏与解读技巧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方式,而鉴赏与解读戏剧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戏剧鉴赏与解读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作品。
一、准备工作与背景了解在鉴赏与解读戏剧之前,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首先,了解戏剧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包括剧作家、时代背景、上演地点等。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其次,查阅戏剧作品的相关资料,包括剧本、演出资讯、戏曲脸谱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戏剧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塑造。
二、人物角色的理解与分析在鉴赏与解读戏剧时,人物角色的理解与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读者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等进行分析,去领悟人物角色的深层含义。
其次,读者可以通过分析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冲突与变化,揭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内在动力。
在分析人物角色时,不仅要注重个体的塑造,还要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例如,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友谊与背叛等情感纠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戏剧的主题和情节。
三、解读与分析剧情结构剧情结构是戏剧的核心,解读与分析剧情结构是鉴赏戏剧的关键。
首先,读者可以通过剧情的起伏与发展,分析戏剧的主线和支线故事。
其次,读者可以对剧情中的高潮、转折和叙事手法进行分析,揭示剧作家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技巧。
除了分析剧情结构,读者还可以关注戏剧的主题和寓意。
通过解读剧作家的思想观点、人生哲理等,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戏剧作品。
四、形式与表现艺术的欣赏戏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与表现艺术的欣赏也是不可忽视的。
读者可以通过观赏演出、分析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深入体验戏剧作品的视觉、听觉等感受。
同时,读者还可以关注演员的表演技巧与表演手法。
演员的表演方式、声音语调、动作形态等,都能带给观众不同的戏剧享受和感受。
五、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了解戏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了解对于鉴赏与解读戏剧也是必不可少的。
读者可以通过研究戏剧的流派、历史演变、演出传统等,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韵味。
影视作品分析写作方法总结

影视作品分析写作方法总结影视作品分析是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对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的过程。
正确的影视作品分析写作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与艺术价值,提高我们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水平。
下面是影视作品分析写作方法的总结。
一、选题与明确观点在写作影视作品分析时,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选题,这个选题可以是电影或电视剧的整体评价、一些角色的塑造,或是影视作品的一些主题等。
选题的确定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价值性。
在确定选题后,我们还应该明确写作的观点或立场,即我们在分析作品时要关注、阐述和呈现的主要问题与意义。
二、分析视角的选择影视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对话台词、美术设计、音乐配乐、摄影等。
根据选题与观点的确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分析视角。
同时,在分析视角的选择上,可以注重整体与细节结合,比如先从整体层面对作品进行整体概述,再进一步聚焦于一些细节方面的解读。
三、提前准备在进行影视作品分析写作之前,需要对所选影视作品进行充分的观看与分析准备。
观看时可以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的观感与感受,对剧情、人物和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
准备时,也可以查找一些专业的影评和分析文章,了解大众对该作品的评价和不同的观点,以便更全面的分析和思考自己的观点。
四、逻辑清晰与段落分明在影视作品分析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逻辑的清晰性和文章段落的层次分明。
可以按照时间、主题或观点等不同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和阐述,确保文章行文连贯、思路清晰。
同时,在整体结构上也要注意段落的划分,一个段落应该以一个中心思想或主题为核心,同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
五、论证与支撑在影视作品分析写作中,要注重论证与支撑。
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对话、对比、引证专家观点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同时,在提供具体支撑材料时,要注意选择与自己论证观点最贴合的材料,并合理组织,确保支撑材料的充分性和可信度。
六、注意细节与深度在分析影视作品时,要注重对细节的观察与解读。
如何理解和分析戏剧作品

如何理解和分析戏剧作品戏剧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领域的瑰宝,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影银幕上,戏剧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视觉和听觉魅力。
然而,要真正理解和分析戏剧作品,并不仅仅是欣赏其表演和情节,还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主题和意义。
本文将通过几个关键步骤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分析戏剧作品。
1.熟悉剧本和角色要对戏剧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首先需要熟悉剧本和角色。
仔细阅读剧本,注意对话的逻辑和情绪的转变。
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目标和动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2.解读剧作家的意图戏剧作品往往蕴含着剧作家的深意和观点。
读者应该注意分析剧作家的意图和目的。
通过观察戏剧作品中的象征、隐喻和对话,以及剧作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戏剧作品的内涵。
3.审视情节和结构戏剧作品的情节和结构是理解和分析的重要部分。
情节的发展和结构的安排对于剧作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
读者应该注意情节的高潮、转折点和冲突,以及结构中的起承转合。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戏剧作品的发展过程和意义。
4.分析舞台表演和导演选择戏剧作品的表演呈现在舞台上,舞台表演和导演的选择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产生重要影响。
观察舞台布景、服装和道具的设计,分析演员的表演方式和动作,以及导演的创意和解读,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戏剧作品的意图和表达手法。
5.考虑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戏剧作品往往是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理解和分析至关重要。
读者应该研究作品所属时代的特点、社会背景和文化价值观,以便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中的含义和主题。
在理解和分析戏剧作品的过程中,读者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批评性视野。
他们应该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来验证或推翻这些假设。
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和阅读专业评论来进一步拓展对戏剧作品的理解。
总之,要理解和分析戏剧作品,读者需要熟悉剧本和角色,解读剧作家的意图,审视情节和结构,分析舞台表演和导演选择,考虑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情景剧剧本写作要点解析与经典作品剖析

情景剧剧本写作要点解析与经典作品剖析在创作情景剧剧本时,正确的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情景剧剧本写作的要点以及分析一些经典作品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巧。
一、情景剧剧本写作要点解析情景剧剧本是通过对话和行动来展示情节和角色间关系的文学形式。
下面是一些情景剧剧本写作的要点:1. 剧本结构:情景剧剧本一般包括开场白、情节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
开场白需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情节发展要有张力和动态,高潮要有冲突和转折,结局要有合理的解决。
2. 角色设定:每个角色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性格,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联想。
角色之间的冲突和互动可以增加剧本的紧张感和趣味性。
3. 忠实于情景:情景剧剧本应该忠实于所设定的情景。
每个场景的环境和背景都应该清晰地呈现出来,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4. 对白的语言:对白应该自然流畅,符合角色的身份和背景。
不同角色的语言风格和用词应该有所区别,以便更好地区分角色身份和个性。
5. 行动和情感的平衡:剧本中应该有适当的行动和情感表达,以使剧情更加生动有趣。
行动和情感的平衡可以增加剧本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二、经典作品剖析下面我们将分析几部经典的情景剧剧本,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1. 《憨豆先生》:这部剧本以一系列搞笑的情景和角色为主,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憨豆先生的喜剧形象。
剧中通过对话和行动的巧妙搭配,创造出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场景。
这部剧本利用角色的滑稽形象和突发事件的推动,让观众在欢笑中享受剧情。
2. 《破产姐妹》:这部剧本围绕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主人公展开,以幽默的对白和情节发展为特点。
剧中的角色形象鲜明,语言幽默,情节紧凑有趣。
剧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嘲讽和搞笑情节的穿插,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3. 《老友记》:这部剧本以六位好友的生活为线索,通过幽默的对话和情节展示了友情和爱情的复杂关系。
剧本的对白风格幽默风趣,角色形象真实可爱,情节发展合理。
这部剧本通过恶搞和喜剧手法,成功地捕捉了观众的心。
戏剧学解读经典剧作的角度及方法

戏剧学解读经典剧作的角度及方法戏剧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经典剧作作为戏剧艺术中的瑰宝,被广泛地研究和欣赏。
然而,要深入理解和解读经典剧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戏剧学中,有许多角度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经典剧作。
首先,从文本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剧本来了解剧作的核心内容和情节发展。
经典剧作往往有着严密的结构和精心构建的人物形象。
通过仔细研读剧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细节和线索,揭示剧作的主题和意图。
同时,还可以分析剧本中的对白和台词,探究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
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剧作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次,从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经典剧作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解读。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通过了解剧作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的研究,揭示剧作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经典剧作的深层含义。
此外,从舞台表演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通过观看演出来解读经典剧作。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呈现,将剧作中的人物和情节具象化。
观看演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剧作的氛围和情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导演的解读,理解剧作的多重层次和可能的解释。
舞台表演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剧作的艺术魅力。
最后,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经典剧作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对比和分析。
经典剧作往往与其他作品存在着联系和共通之处。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剧作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揭示其所蕴含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深入探讨剧作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比较研究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广阔的视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剧作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电影剧本写作有五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一、多观察和思考生活; 二、多做构思,勤写勤练; 三、多增加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绘画、戏剧……众多方面的); 四、多对影片进行剧作分析。
前边三项也许人们谈得很多,最后这一项初学的朋友却常常认识不足。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
一、剧作分析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俗话,说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诹”。
我们根本就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没读过几首诗却能够出口成章。
对成功作品的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而对别人作品缺点的批判便是对自己鉴赏能力的提高。
鉴赏能力是什么?正是创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缺乏鉴赏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足够的创作能力的。
“眼高”不一定会“手高”,有时也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但“眼高手低”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情,因为有了“眼高手低”这个阶段才能走向“眼高手高”的境界,然而“眼低”却只能是“手低”了。
上面那句大俗话同样也适用于电影剧本写作的学习。
要想“入道”——“入”剧本写作之“道”,首先就要有褒贬电影作品的能力。
如果看了一部上好的影片你却不知道它还在哪里,是什么原因使它这么好,或者看了一部挺糟糕的片子你却赞不绝口,你肯定就写不出一部好剧本来。
所以,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看片量。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电影见识。
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其实就是大量的影片“喂”出来的,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看片子、拉片子(带着某项研究目的在拉片机上逐段甚至逐镜头地研究一部影片)或在老师带领下看片。
看片不能瞎看,谁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能耗费在无聊的电影上。
看片的技巧之一就是学会“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所谓“泛读”,就是走马观花,看过之后不作细致的分析,这样能保证你的看片量;所谓“精读”,就是在看过一部影片之后对它在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写出读片笔记来。
在电影学院诸多专业的课程中,“影片分析”课是所有学生都必修的,而且是最最重要的课程。
一位老师用诗一样的语言形容它的重要性: 要多看电影。
多看会使 陌生变得熟悉, 高远变得亲近。
一部伟大的电影 它好象就是你拍的, 它成为了你的下意识。
(摘自苏牧《荣誉》封底) 北京电影学院有众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在进行影片分析的时候角度很不相同。
例如学习表演的学生常常从表演角度研究影片,而学习摄影的学生便常常研究一部影片的影调、画面构图和摄影机的运动等等,学习录音的学生当然更多地去研究声音的处理和音乐。
但是我认为,无论哪一个专业,学会从剧作角度分析一部影片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电影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剧作展开的或者说是为了完成剧作而进行的。
导、表、摄、录……无一不是为了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抒发情感、结构冲突,而这些恰恰就是剧作的构成内容。
所以我说,对一部影片的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等等方面的分析只能在对它的剧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二、抓住剧作特点 对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包括了如下内容:1、题材选择;2、叙事风格;3、剧作样式;4、情节构思;5、人物设置;6、性格塑造;7、主题内涵;8、结构手法;9、细节运用;10、对话写作;11、声画关系,等等。
所谓剧作分析就是要对一部影片在上述内容的特点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不仅要对它作出褒贬,更要分析出它之所以成败的原因。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对一部影片进行剧作分析的时候,并非要对上述内容作面面俱到的分析,我们所要分析的是这部影片呈现出特色的部分。
这就象我们向别人介绍一个人的长相的时候,不会泛泛地说那些与其他人相同的共性特征一样,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一个脑袋两只耳朵,不,我们不会说这些。
但我们会抓住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述,我们可能会说:这个人精瘦,长着个水蛇腰什么的。
在分析一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找到该作品那些值得一谈的特色。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秋菊打官司》 这部影片在剧作方面至少有这样一些方面是值得分析的: 1、题材选择。
中国有着广阔的农村,而农村里发生着很多的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可是这部影片的编导者却偏偏选定了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一为农村妇女不满村长打她的丈夫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告状,从乡里一直打官司到了省城。
象这样的事情与今天农村里发生的地头蛇欺男霸女、坏村长仗势欺人、黑社会拐卖妇女儿童等等相比应该说是太普通了。
然而影片的编导者却通过这一个小小的官司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今天中国农村在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典型的人际关系和人们情感的表达方式。
2、风格特色。
中国电影导演们一直在追求故事片的真实性方面作出努力。
可是尽管第四代导演曾经创作过一大批具有纪实性风格的影片,但比《秋菊打官司》更具有纪实性更强的作品在当时还不多见。
然而,影片的编导者并没有满足于与第四代导演进行纪实性的竞赛,而是独具特色地将喜剧性与纪实性完美地揉和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寓庄于谐、庄谐相映成趣的剧作风格。
3、主题内涵。
从表面上看,这部作品的主题体现出了中国“普通农民法制意识的觉醒”,很多的评论文章也是这样看的,然而其实那只是作品主题的表层。
如果农民打一次官司就算作“法制意识的觉醒”,岂不是《杨三姐告状》的时代就已经早早地“觉醒”过了?其实作品真正令人深思的是秋菊和村长之间的冲突和关系。
村长因为对方骂自己是“绝户”而动手打人在中国农村并非是多么稀罕的事情,再说那个村长无论就他的立场和道德等任何意义上看也不是一个坏人,相反在秋菊难产的为难之际他还能不计前嫌地抢救她,表现了是一个人正直仗义的道德原则。
但他却不肯满足秋菊仅仅道上一个歉的简单要求。
因为在他看来那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就象父亲打了儿子是不能向儿子道歉的一样,一个领导当然也不能向村民道歉。
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中依然存在着一种封建主义的残余和植根很深的观念。
人们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村长连如此一件小小的错误说上一句“软话”尚且如此困难,如果遇到其他更大的问题又将如何?如果象这个村长这样并没有多坏的人对待村民尚如此专横,如果遇到更坏的村长又将如何?可见,小矛盾反应大主题应该是这部影片隐蔽较深的作者动机了。
《洗澡》 1、作品的选材。
在今天的国产影片创作中,人们常常对表现现实的都市题材比较发怵,原因是那些场景观众早已司空见惯,而那些人物的生活又都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搞得不好往往会使影片因为缺乏戏剧性而显得平淡。
所以很多电影工作者要么就是躲着现实都市生活走,去搞一些古装功夫或历史题材,要么在都市生活中专一表现边缘人(小偷、黑社会老大、歌女等等)或制造一些异常时刻中耸人听闻的情节(例如《有话好好说》用菜刀剁人手等)。
而这部影片却偏偏向这样一些媚俗的做法挑战,选择是一个即将拆掉的北京老式澡堂作为叙事的中心环境;不仅不依靠大美人来招揽观众,反而把一群老爷们儿当作了表现对象,这显然是要有一点勇气的。
2、影片风格和情感特色。
这部影片没有人为地制造戏剧性,编造一个悬乎其神的故事情节,而是突出细节的作用,专一表现一个“情”字。
可以说,以朴实的和富有创造性的细节来表现父子兄弟之间、父子三人与洗澡的顾客之间甚至顾客与顾客之间的微妙而真挚的情感,是这部影片打动观众获得成功的秘诀。
3、环境选择。
将叙事环境选定在一个老澡堂子里是相当有地域和时代特色的。
我们知道,一种特定的人文习惯和人际关系必须建立在一种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之中。
就好象,在过去的年代,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存在着一种相当特殊的人际关系,在那里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更多的隐私,谁家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连晚饭吃什么左邻右舍都会知道,因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就显出一种亲近。
可是当我们搬进了塔楼,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就会被一种较为冷淡的关系所代替。
在澡堂里显然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充满了美好的人情味,在作者看来它甚至超越了金钱。
这样一来,澡堂这个叙事环境就不再是个简简单单的自然环境,而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的载体。
用苏联电影理论家查希里杨的话来说就是“造型环境里存在着‘潜台词’”。
4、主题内含。
这部影片的主题内含是独特的,作者关注了在社会日益市场化和商品化的今天新的价值观念对往日人际关系和情感所带来的冲击,提出了一个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里保持人情关系的问题。
但是,我们切不要认为对一部影片进行分析就一定是在写一篇对该影片的表扬稿。
影片分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出影片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源。
显然,这部影片的作者依然犯有国产电影的通病:生怕观众不能理解自己设定的主题所述为何,在影片中一次次通过人物的嘴将主题思想直白地说给观众听,诸如“洗澡可以净化灵魂”之类,令人觉得颇有点作者跳出来说教的味道。
主题虽然独特,但却缺乏含蓄性。
5、结构。
整部影片的叙事是比较流畅的,尽管突出了细节的作用却没有松散的感觉。
然而比较糟糕的是,影片的编导者为了主题说明而非常生硬地加入了一些很意念的时空内容:陕北嫁女的洗澡场面和西藏人前往圣湖洗澡的场面。
这些内容与情节发展本身并无任何叙事上的联系,纯然是作者为了说明本来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主题思想而作出的图解。
破坏了结构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也使作品本来已经建立起来的质朴风格收到了严重的损伤。
三、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对一部影片进行剧作分析的时候,与其它影片进行比较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孤立地看一部影片,难免会就事论事,很难对一部影片作出宏观上大把握和深入的分析。
所谓对比,便是从纵的和横的两个方向来考察一部影片所处的位置和它达到的水准。
纵的方向是把这部影片放在电影发展史的河流中,尤其是将它放置在同一类型的作品中作出分析和观察。
比如《湘女潇潇》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妇女悲剧性人生命运的影片,而在中国电影史中便有着一系列这样的影片,如《祝福》、《白毛女》等等,尽管这些影片都在妇女的悲剧性命运,但角度和深度却不尽相同。
《祝福》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归结为封建社会的万恶势力,夫权、神权、族权、政权对这个善良女性的迫害;《白毛女》则突出了阶级压迫的主题,是黄世仁这样的地主阶级制造了喜儿的人生悲剧。
与这些影片相比较,《湘女潇潇》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将潇潇的悲剧命运归结为直接的阶级压迫。
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一个迫害潇潇的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
潇潇是在一种封建的宗法观念中被剥夺了爱情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种观念浸透在每一个人物身上:在族人身上有、婆婆身上有、与潇潇偷情的男人身上有甚至在潇潇自己的身上也有。
它就象一种有毒的空气包围着所有的人。
潇潇的婆婆是个受害者,同时也是个迫害潇潇的人。
潇潇是个被迫害的人,但她早晚也会成为一个迫害下一代儿媳的人。
由此可见,在这部影片中,对中国农村女性悲剧原因的探索步伐有了进展和新的深度和角度。
如果我们不对这部影片作综向比较,就很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了。
横向比较指的是将这部影片与同时出现的同种类型的影片作比较,例如《玻璃是透明的》这部影片,是一部现代都市题材的喜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