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PPT课件

参考书目
• 科技上下五千年 • 西洋美术图史 • 外国美术简史 • 外国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名家芸萃) • 外国文学史纲 • 西方史学史纲 • 西方哲学(上下)、当代西方哲学评介 • 荷马史诗、希腊神话故事集等世界名著
什么是文化?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总和; 精神财富及其物化形 式。
前722年 以色列灭 称犹太人 前586——538年 犹太灭 巴比伦之囚 波斯 公元132年 起义 犹太人失去家园
不得奉他神;不得造偶像; 不得妄称上帝之名;谨守 安息日;
敬父母;勿杀;勿淫;勿 盗;勿作狂言;勿念他人 之所有。
犹太教的教义和思想
• 坚持一神论——上帝雅赫维(典型的 一神教)
• 注重道德戒律,反对偶像崇拜。
• 契约观念:相信希伯来人和上帝所订 的约,相信自己是选民。
• 弥赛亚和天国观念:救世主带犹太人 在尘世上实现天国。
• 乐土观念——巴勒斯坦,由此产生了 锡安主义运动。
犹太经典
《塔纳赫》(《旧约全书》)
不同作者、根据不同观点材料, 在不同时间地点编成。成书于
公元前8—2世纪,包括律法 书、先知书、圣著。约70万字,
音乐和舞 蹈 原始思维和语言 原始宗教与巫术
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戈尔—芬 兰语系、萨莫特语系、阿尔泰语系、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闪含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柯伊撒语系、南亚语 系、南岛语系、苏丹语系、班图语系、 印第安语系
——马学良《语言学概论》
h
19
第二章 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
自然环境和文化
《中亚述法典》 《赫梯法典》
汉 谟 拉 比斯神
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
世界文化史课程简介

世界文化史课程简介
世界文化史课程旨在介绍世界各地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深入探讨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印度等地的文化成就。
2. 世界各地的宗教和文化: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宗教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3. 世界各地的饮食和节日:饮食和节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饮食和节日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4. 世界各地的艺术和文化: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艺术和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除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外,本课程还涵盖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差异和优点。
2. 跨文化交流和沟通: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跨文
化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
3. 文化历史的研究方法:通过学习世界文化史,学生可以了解文化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研究、艺术研究等。
世界文化史课程是一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课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提高文化历史研究的水平。
世界文化史知识点整理

一、章节知识点第一章导言一、文化的特征:民族性与相似性;时代性与稳定性;继承性与创造性;阶级性与非阶级性。
二、世界文化史分期:1、古代文化(上古文化)东方:中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文化);印度(公元前25世纪的印度河文明---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的文化)西方:公元前2000年---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2、中世纪文化(中古文化)东方:中国(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文化---19世纪中叶的清朝文化) ;;印度(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18世纪莫卧儿王朝文化)西方: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化.3、近代文化(17世纪---1917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占主流:15世纪---19世纪,西方历经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科学文化迅速发展.4、现代文化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的文化三、学习世界文化史的目的与方法:1、继承和发扬人类一切文化成果;2、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需要;世界学术研究整合趋势与创新的要求;3、扩大知识面与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与思想素质。
4、历史、比较、表象考察、观念分析、现代科学诸方法。
第二章文化的起源一、人的发展过程:早期、晚期猿人;早期、晚期智人。
二、语言起源说:神创、约定成俗、感叹、手势、摹声、劳动起源说。
三、文字起源说:结绳记事、图画及记事、契刻记事法。
四、艺术的起源:模仿、游戏、巫术、劳动起源说。
第三章古代东方文化一、东方专制的原因:水利灌溉作用说;君权神授二、东方文化起源说:大河文化论气候、粮食生产、挑战与应战(汤因比)三、文字类型: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印度印章文字;中国文字四、古代东方文学特点:1、是世界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文学;2、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民间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史诗、文人创作);五、东方文化的特点:大河、内陆、农业文化。
第四章古代西方文化一、文化起源:两H四R:希伯来主义、希腊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二:古希腊哲学特点:1、哲学与科学交织在一起;2、文字与哲理朴素且生动;3、充满唯物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世界文化史 笔记

一古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1东方文化的影响 a 希腊海外殖民第的建立b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 希腊哲学的影响自然哲学智者运动3 神话和史诗神话世界观,神人同形同性,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
荷马史诗提高了人的地位。
4 爱奥尼亚纪事家的影响卡德姆斯狄奥尼修斯赫卡奥特斯二希罗多德 bc485-bc4251《历史》的特点 a内容丰富 b编纂体例历史叙述体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纪事连贯,叙事生动具有较大的连贯性。
C史料上,充分利用各种史料,亲身采访和实地调差获得第一手资料。
在史料的考证问题上,开门见山,直抒己见,存疑,在史料的选取上,持有一种“客观主义”的态度。
2 史学思想:a 人本思想,体现在对波西战争双方性胜败原因的分析上(人的欲望,人的本性)b神妒观,命定论。
C历史学是保存功业和记载的原因,对历史学性质的分析。
D视野开阔 e比较公正的对待东西方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3 史学评价:a是西方史学的奠基者,开辟了西方史学的新时代 b首创历史记叙体,这种体裁经修昔底德的完善和发展,这近仍被西方史学界封为正宗,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例。
C在史料问题上,希罗多德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和批判,为西方历史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局面。
D把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4 与司马迁的比较A西方史学之父中国史学之父 b学识渊博,阅历丰富,行迹极广。
C都开拓了新的史书编纂体例,历史叙述体和纪传体。
D目光远大,胸襟开阔 e富有历史的批判精神 f将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g对历史学性质的认识。
三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96古代希腊杰出的历史学家1 内容集中在书中只叙述了伯战争的经过以及与其有关的人和事,基本没有涉及战争以外的事情,对雅典的文化发展状况也只字未提。
史料过于狭隘。
2 史料批判原则 a反对有言必录 b 尽可能的使用第一手的材料 c重视对史料的辨析和考证,d排除神话和无稽之谈的传说,为求真实客观的描写历史。
《世界文化史》课件

目录
• 世界文化史概述 • 古代文明 • 中世纪文明 • 现代文明 • 世界文化史的未来趋势
01 世界文化史概述
世界文化史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世界文化史是一门研究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学科,具有综合性、比较性和全球性 的特点。
详细描述
世界文化史不仅关注各国文化的独立发展,还强调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通 过比较研究揭示文化发展的共性与差异。它涵盖了全球范围内各种文化现象的产 生、演变和影响,旨在探究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详细描述
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 题上,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环 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也渗透到文化领 域,对文化艺术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 深远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西欧中世纪文明是现代欧洲文化的基石,为现代世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细描述
西欧中世纪文明以其独特的城堡、骑士和教会组织而著称,对现代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西欧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对欧洲人的信仰、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宋元明清文明
总结词
中国宋元明清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文化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03 中世纪文明
拜占庭文明
总结词
拜占庭文明是中世纪欧洲的重要文明之一,对欧洲文化、宗教和政治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拜占庭文明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以其宏伟的教堂、华丽的壁画和丰富的文化 传统而著称。拜占庭文化在宗教、艺术、科技和政治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对 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文化史的重要性
总结词
世界文化史对于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文化史读后感

世界文化史读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历史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品,被多数人所忽视。
然而,在世界文化史中,我看到了时间的沉淀、文明的积淀,以及人类在漫长岁月中不断求索的足迹。
这本著作带我走进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文化场景,让我领略到了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首先,我被书中详实的历史资料所吸引。
作者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从古埃及的神秘金字塔到中国儒家的伦理观念,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到中世纪的宗教信仰,世界文化史的广度与深度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些资料,我得以一窥人类文明的源头,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以及艺术成就。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历史上,各种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
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禅宗;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汲取了来自东方的艺术元素,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同时,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历史与当下的共鸣。
虽然时代变迁,但人类面临的问题似乎总有那么些相似性。
例如,无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还是现代的心理学派,都在探讨人的本性、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问题。
这种共鸣使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其实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或者启示。
因此,学习世界文化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思考现在和未来。
在我看来,世界文化史的优点不仅仅在于它的广博和深度。
这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内核。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共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同时,书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剖析,也教会了我们如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了我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世界文化史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待问题。
在今天这个日益紧密的世界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常态。
世界文化史

古希腊文化“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功于罗马”。
近现代的西方人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怀着一份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
古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
古希腊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奇迹,其辉煌历史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崇尚自由民主的古希腊人为后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化杰作,其巨大的文化遗产树立起了古希腊文明的高度,而且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的进程甚至是世界文明的进程。
古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统称为“两希文化”)是欧洲文化的两大源头。
古希腊文化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它对后世的文化,尤其是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由此可见恩格斯对古希腊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那么,在距今两千多年的古代,他们何以能创造这样先进的文化?原因何在?他们又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古希腊文明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是有各个城邦构成的,古希腊城邦是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中心,并对周围的区域行使权力。
向周边附属地区征税,并占据其部分产品,供养城市居民。
各个城邦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上都是独立的,其特点是小国寡民,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其中,雅典和斯巴达是众多城邦中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城邦。
斯巴达实行寡头制,以军事立国,其社会生活充斥着军国主义思想了。
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是在梭伦改革后,而经过克里斯提尼的改革而走向成熟。
雅典背离当时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军事立国的潮流,而建立了第一个民主政治的国家,从而开始书写辉煌文明的篇章。
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期间经历了希波战争,战争后雅典霸权建立,中部希腊、爱琴海及小亚诸城邦组成提洛同盟,听命于雅典。
其后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巅峰,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
然而后期,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战败与斯巴达。
雅典解除武装,解散提洛同盟,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本文将从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入手,探讨世界各地文化的发展演变和相互影响。
古代文明时期古代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起源,早在距今数千年前,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中华大地等地区就诞生了具有独特特点的文明,这些文明在农业、手工业、艺术、宗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吠陀经、中国的周礼等文化遗产,都是古代文明的杰作,展现了古代人们卓越的智慧和勤劳。
中世纪文化交流中世纪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海上的商贸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这个时期,伊斯兰文明、拜占庭文明、中国文化、日本文化等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共同体。
伊斯兰科学的传入、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文艺复兴的爆发等事件,都展现了中世纪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近现代文化发展近现代是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和深入。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音乐、电影、文学等文化形式的全球传播,不同国家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力量。
同时,近现代文化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文化认同、文化保护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和思考。
世界文化的未来面对未来,世界文化将继续发展和演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将变得更加密切。
各国人民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加深文化理解,共同维护和传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和谐共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史的回顾和展望,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文化发展的思考和认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交流,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吴书祥学号:20110392 班级:财政3班
古希腊文化的特征
人们一直在讨论古希腊文明的特征,也得出了许多鲜明见解。
本文强调在论述古希腊文明特征时,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即古希腊文明的开放性、扩张性、和古希腊文明的多元性和多中心性。
一、古希腊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前古典时期希腊文明对东方文明之吸收事实已经证明:东方的各种文明——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希伯莱文明以及古印度文明等等——对古希腊文明都有较大的贡献,尤其是赫梯文明扮演了古代东方和古代欧洲的桥梁作用。
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地中海世界东部的爱琴海一带,产生过一个繁盛的克里特文明,这种文明同亚非大陆的关系非常密切,深受西亚和埃及文明的影响,而当时的欧洲——“希腊地区”,还是一个蒙昧未开化的区域。
和希伯来人不同,希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自身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迈锡尼时代,希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近邻赫梯、迦南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
通过南安那托利亚的城市、迦南、塞浦路斯和克里特传送着物质与精神的财富——毫无疑问,这些东西将在希腊土壤中扎根。
20世纪早期英国考古学家吴雷在叙利亚的挖掘,证实至少在公元前9世纪末期以前,优卑亚岛上的希腊人就已来到此地,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希腊人把此地当作一个贸易货栈,说明这一时期希腊已和西亚地区有了很密切的贸易往来。
这样的交往和联系对希腊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不只是在西亚,古希腊人在埃及的尼罗河支流卡诺色斯河也建有诺克拉底斯商站。
此后,诺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腊以及其他地中海国家的商业中心了。
可想而知,希腊人从这里学习了多少埃及人的知识。
在艺术方面,被称为“原始科林斯风格”时期的陶器,就明显地存在东方痕迹。
这些东方化的陶器普遍采用东方纺织品或金银工艺品上撷取的图案、动物形象及神话人物。
因此,包括希腊在内的这种地中海东部的早期文明,与其说是欧洲的,不如说是属于东方的更为贴切。
直到公元前8 世纪时才被突破,那时希腊人走出了他们的“黑暗时代”,并再次被东部邻居的杰出成就所震惊。
这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明进入黄金时代,它在艺术、建筑、哲学和文学方面几乎都表现出了东方传统的影响。
东方文明对人类的贡献经过希腊、希伯来和基督教一直向西流传,最终到达了近代西方世界。
希腊化时代和我们前面所讲的东方化时代以东方对西方的影响为主正相反,这一时期以西方影响东方为主,充分地体现了古希腊文明的扩张性。
不过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还是不可忽略的,于宗教信仰、科学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文明交流的范围也大大拓展了,从印度到西西里,从咸海、里海到印度洋,到麦罗埃,各种不同的传统,不同层次的文化都参与了希腊化的过程。
罗马是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接接触与大量吸收希腊文化的,这已是希腊文化发展的晚期阶段——希腊化时代。
我们通常所说的希腊文化精华主要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
前后的古典时代。
尽管罗马吸收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遗产的渠道始终畅通,但直接接触并吸收最多的毕竟是希腊化时代的希腊文化。
罗马城这时像东地中海的许多港口一样,欢迎来自叙利亚、小亚细亚、埃及和希腊的学者。
罗马文化受外界影响最多的自然是希腊文化。
例如,罗马哲学、文学、戏剧、美术等,无一不是承继了希腊文化的衣钵。
就是本来其神性跟希腊宗教毫无关系的罗马诸神,后来也都分别把他们对比作希腊奥林匹斯诸神,所以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就被混为一谈。
古希腊有名的一句谚语“光明来自东方”,这本来是形容古老的亚非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如今可以原封不动地移用到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上。
希腊化文化以排山倒海之势涌进了罗马,结果使武力征服者的罗马人变成了被征服者,因而也曾经惹起一些民族主义者的反抗。
的确,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文化遗产,接着再由罗马远征军把她传遍世界各地,使罗马人在人类文明史上建下不朽之功。
二、古希腊文明的多元性和多中心性
我们在论古希腊文明特征时,总犯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那就是以雅典的历史来代替整个希腊的历史,以雅典的文明特征来代替整个古希腊文明的特征。
一想到这些就不由不让人们重新考虑希腊文明的特征了,亦即希腊文明具有多元性。
从文明中心的分布上来看,一部从爱琴文明到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史,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明中心,即古希腊文明是多中心的。
爱琴时代(约公元前2000—公元前1100).初期是金石并用时代,文化中心区域是爱琴海上诸岛屿,其中以西奥斯岛为最重要,它是商业汇集之地。
他们与埃及、巴比伦都有商业往来。
在克里特岛上,以东部的帕拉加斯图等城市和南部的法埃斯多斯等城市为最发达,因为这些城市就克里特岛地理形势来看,是接近埃及和巴比伦的;中期是爱琴海青铜文化时期,爱琴海中塞克雷底斯群岛地位下降,克里特岛渐形重要,而岛上东部城市亦没落,北部的诺萨斯等城逐渐发展为繁荣的城市,文化亦发达,诺萨斯城到了全盛时期。
岛上南部城市如法埃斯多斯等,因与埃及有商业关系,仍居于重要地位;晚期也被称为“迈锡尼时期”迈锡尼人在与克里特文化接触后,开始吸收克里特文化,并加以发展,而创造出自己的文化.迈锡尼人并与埃及直接通商,当时正是埃及帝国时代,埃及十八王朝诸王皆与迈锡尼有直接商业往来。
迈锡尼的兴盛不利于诺萨斯的繁荣。
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迈锡尼人攻打诺萨斯而毁灭其城市。
诺萨斯从此一蹶不振。
埃及史料从此时起亦不再有关于诺萨斯的记载。
爱琴文化重心从此转移到迈锡尼及梯林斯等城市。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是希腊历史的一个曲折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建筑物遗迹很少,器物、武器、工具和陶瓷器的残留品也很少,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这时希腊的文明中心究竟在哪里,一般认为这是一个倒退的时代,是希腊的“中世纪” 。
反常的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却出自这一时期,不过有关该书的作者的籍贯却是争论不休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多中心性。
城邦时代(公元前800—公元前500)的希腊城邦有好几百个,散布于希腊半岛、爱琴海各岛、小亚细亚沿海、黑海一带以及地中海西部意大利半岛南端和西西里岛上。
它们都是独立的城邦,在种族上和宗教上他们是统一的,但在政治上
他们是分散的。
这些国家常常互相掠夺,互相厮杀,彼此兼并,互相削弱。
可以说这时的希腊没有一个可以统领一切的文明中心,只是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学派和大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异彩纷呈。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前449)的文明中心是雅典和斯巴达。
然而,一方面这两个国家甚至谁也没有完全掌握过希腊本土及爱琴海岛屿诸城邦的最高政治主权;另一方面,还有许多“边远”的地区即黑海、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利比亚诸希腊城邦,根本不在这两个国家支配之下,而是各自独立发展,虽然它们本身也不同程度地集团化了。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中心集中在欧亚非交界之地,希腊半岛、西西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虽然这时的雅典仍不失为重要的文化城市,但这个昔日的“希腊的学校”,在似应称为“希腊化世界的学校”的亚历山大里亚面前,确实“稍逊风骚”。
这些希腊化城市成为东方海洋中的希腊文化岛屿,使得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相汇,形成别具一格的希腊化文化,并辐射到周围地区。
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成了希腊化世界的文化大都市,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学者、艺人纷至沓来,竞芳斗艳,各显才华。
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巨人、文化成就多从这里诞生。
这也就是人们把“希腊化时代”又称为“亚历山大里亚时代”原因之所在。
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城是后起之秀,其文化以雕刻艺术最为著名。
帕加马城宙斯大庙前神坛的浮雕描绘“巨人之战”,即希腊神话中大地之子的巨人和诸神的战斗,被视为希腊化时代雕刻的代表作之一。
叙利亚的奥龙特河畔屹立着塞琉古王国的都城安条克,这里的国王也热衷于希腊文化。
罗德岛地处东西方商路的要冲,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成为以“太阳神巨像”著名的文化中心。
在论希腊文明的这种多中心性时,我们并不否认某种统一性的存在:宗教、语言、制度、风尚、观念、情绪,全都趋向于这种统一性。
以上所述可知,古希腊文明的特征正是通过开放性、扩张性、多元性和多中心性表现出来的,这也是我们在研究古希腊文明时必须牢牢把握的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一种比较客观的、令人信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