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合集下载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10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10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10篇】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精选篇1春季是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易发多发期。

目前我国H7N9流感疫情形势严峻,诺如病毒感染正在流行,开学以来,我区个别学校也发生了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

为切实保障学生幼儿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现就切实加强我区当前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学校、托幼机构人群密集,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场所。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增强防控意识,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疫情和防控工作部署,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落实各项防控要求,全力控制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二、普及防控知识,提高防护能力各学校、托幼机构要把H7N9流感和诺如病毒感染等春季易发传染病防控知识作为当前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课、家校通及其他多种宣传形式,向师生、家长普及科学防控知识,重点教育并督促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接触可疑症状患者和禽类(家禽、野禽)等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保持居住及学习场所的经常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腮腺肿大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看病,留在家中休息等。

各卫生所要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指导学校开展好健康教育。

三、做好环境卫生,保证食品安全各学校、托幼机构要坚持经常性的卫生扫除,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强化卫生检查,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要做好宿舍、教室通风换气,坚持湿式清扫。

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食堂要按照规定严格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生熟分开,确保煮熟煮透。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精选10篇)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精选10篇)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精选10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措施的重要性,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

我们应当如何写措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篇1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

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

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孙广富副组长:刘祥涛王兴林刘莉成员:刘益民郝新海朱桂真蒋兴超刘云艳陈飞胡三永李红2、职责:(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4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4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目标是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第三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治理、重预防、防治结合。

第四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范围涵盖全校师生,包括各个年级、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区域。

第五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各级管理人员、班主任、保卫干部、保健医生等。

第二章传染病防控机制第六条学校设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

第七条学校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学校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第九条学校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预案,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进行规范和指导。

第三章师生健康管理第十条学校监测师生的健康状况,对患有传染病的师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治疗等。

第十一条学校定期进行师生健康教育,加强师生的健康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第十二条学校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师生的健康情况,定期进行体检。

第十三条学校建立通报制度,对有传染病的师生进行及时通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教学楼和教室管理第十四条学校加强对教学楼和教室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十五条学校建立通风制度,保持教室的空气清新。

第十六条学校加强对教室的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七条学校要求师生都要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卫生,禁止乱扔垃圾。

第五章宿舍管理第十八条学校对宿舍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宿舍的卫生环境。

第十九条学校要求寝室长和寝室成员共同管理好宿舍,保持宿舍的整洁和卫生。

第二十条学校对宿舍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十一条学校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的教育,教育学生保持宿舍的整洁和个人卫生。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10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10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10篇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篇1)依据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制订突发公共卫惹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传染病的防治方案,并在全体同学、教职员工中进行宣传。

一、组织机构成立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白洁、副组长:张学、梁红、组员:孙丽杰及各班班任。

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各部门主动合作,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二、详细措施1、广泛深化地开展传染病防治和计划免疫、食品卫生安全等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意识和力量。

主动与防疫部门合作,提高同学疫苗接种率。

2、开展校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主动施行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强化后勤基础设备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饮用水、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确保同学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3、主动激励师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锤炼及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膳食养分,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素养。

4、建立同学缺课登记制度、各种疾病登记制度和常见传染病盛行季节的晨检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登记汇总和追踪观看,按时把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并按时催促病患师生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

5、一旦发现同一病症的师生人数增多,应按时向当地防保所、医院防保科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以便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并主动协作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亲密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6、强化校医室的建设和管理,充足发挥其基层预防保健的职能作用。

在校医务室日常工作中,强化对发热同学及肠道门诊同学登记,按时发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并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按规定实行果断措施,科学、有效地防止事态的扩大。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篇2)为了强化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我校预防和掌握传染病力量,减轻、消退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应急预案,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掌握、分层管理、按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掌握传染病。

学校传染病预防方案(8篇)

学校传染病预防方案(8篇)

学校传染病预防方案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做好学校冬春季节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工作,控制相应疾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疾病监控,防止疫情出现。

特制定如下预防方案: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措施落实预防加强防控传染病知识的教育,进一步落实了各项预防措施。

(一)落实晨检及班级级负责制度1、学生到校前,班主任要进行晨检,做好记录,发现有发热者,及时报告学校,送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2、班主任做好每天本班学生的考勤记录,了解缺勤同学的情况,同时填写缺勤人数,及时掌握缺勤原因。

(二)落实卫生清洁和检查制度1、学校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清洁及保洁工作,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完成好日常的清洁和保洁工作;2、各部门每天做好本部门的日常卫生清洁工作,落实“门前三包”的制度,经常保持室内外的整洁卫生;3、各班由班主任和卫生委员认真落实值日生的轮值制度,搞好课室的清洁卫生;4、重点落实校园卫生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重点场所的室内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5、学校职能部门负责做好每日一次卫生检查及各阶段性的、突击性的卫生检查工作;(三)落实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工作1、学校传染病防治小组负责____墙报的编制工作,要求每学期出版不少于二期的卫生知识和疾病预防内容的墙报,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流行的特点,突出制作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墙报,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不同宣传的方式,如广播、墙报、标语等等,加大加强宣传的力度,增强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2、学校要通过讲座、上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预防知识;3、学校宣传部门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的流行特点,印制有关传染病、多发病常识等内容的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里。

(四)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和落实汇报制度1、各科室或班级在每天例行的考勤检查中,发现有高烧、干咳等症状的同学或教师,及时到医院说诊治。

如何预防校园传染病

如何预防校园传染病

如何预防校园传染病在校园中,传染病的爆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及学校的正常运作都会带来影响。

为了预防校园传染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校园传染病的基础。

学生应该养成勤洗手、不乱咳嗽、正确使用纸巾等良好卫生习惯。

每天洗手几次,特别是在进食、上厕所后,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菌的传播。

不乱咳嗽可以避免飞沫传播疾病。

正确使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好方法。

二、加强校园通风校园里的教室、宿舍等封闭空间是传染病易发的地方。

保持校园的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

尽量避免人群聚集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以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三、加强环境消毒校园里的公共设施使用频繁,容易积累细菌和病毒。

学校应该加强对公共场所、教室、宿舍等地方的清洁消毒工作。

经常清洁桌面、椅子、门把手、洗手间的水龙头等地方,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四、促进健康饮食健康饮食是增强学生免疫力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当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的宣传教育。

学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新鲜或有问题的食物,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五、加强疫情监测学校应当及时关注疾病流行的情况,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

一旦发现有学生或教职工出现传染病症状,应该立即采取隔离、通知家长或相关部门等措施,以遏制疫情的蔓延。

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进行体温检测、健康调查等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病患。

六、加强健康教育校园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传染病危害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举办的卫生讲座、宣传海报、健康教育课程等途径,了解如何预防传染病,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七、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家长和教职工应积极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措施,如测量体温、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大家共同呵护健康,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控制流程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控制流程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控制流程
一、常见传染病类型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校传染病类型:
1.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水痘、麻疹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霍乱等,主要通过接触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

3.接触性传染病:如红眼病、手足口病等,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二、预防控制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健康监测: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患者。

2.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4.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5.限制外来人员进入: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避免传染病的传入。

三、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隔离:将患者送往医院隔离治疗,并对其接触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2.消毒处理:对患者的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患者的物品进行清洗和消毒。

3.停课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控需要,对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班级或全校进行停课处理。

4.加强宣传教育:及时向师生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

5.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尤其在学校环境中更容易传播。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在传染病防控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

本文将从体温监测、清洁消毒、教育宣传、隔离措施、疫苗接种等方面详细介绍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体温监测学校在重点时间段对学生进行体温监测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每天早晨,学校都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生体温测量,对发现有体温异常的学生进行跟进处理。

这种监测方式可以及时发现患病学生,避免其与他人接触,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二、清洁消毒学校采取严格的清洁消毒措施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教室、走廊、食堂等公共场所每天都会进行定期的清扫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与整洁。

同时,学校还会设置消毒液、洗手液等消毒用品,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多次洗手,防止病菌通过手部传播。

三、教育宣传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传染病防控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举办座谈会,播放相关宣传片等。

这些宣传活动旨在普及传染病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传染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隔离措施在学校存在传染病疫情时,学校会采取隔离措施,将患病学生分开处理,以防止传染扩散。

一方面,学校会设立专门的隔离室,对疑似患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治疗;另一方面,学校会要求接触过病患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居家观察,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五、疫苗接种通过疫苗接种措施,学校可以有效预防一些常见的传染病。

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常规疫苗接种,如麻疹、流感等,以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同时,学校会跟进疫苗接种情况,及时补种,并与相关机构合作,提供相关疫苗接种服务。

六、食堂管理餐饮环境卫生是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环节,学校食堂管理措施包括严格的食品卫生监管、摊位消毒措施等。

学校食堂保持厨房整洁,定期进行食品检查,并保持食品储存、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确保食物的品质和安全。

七、个人防护学校强调个人防护意识的培养。

学生和教职员工应该养成勤洗手、勤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通风等习惯,以减少病菌传播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 3、早诊断:有条件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校, 要尽快对疾病进行诊断,同时将诊断结果 和诊断依据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没 有条件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校,卫生保健 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立即带学 生到附近的医院急诊室或马上打“120”急 救电话,送医院进行诊治。
• 4、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 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 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 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也应进行相应隔离。 如发生爆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 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同 级教育局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停止人 群密集的活动等措施,严防疫情扩散,要教导学 生少到人群集中的场所,不要互相串门,不要探 视生病的同学。
6、有校办医院和卫生室的学校要建立消毒及隔离制度,防止
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7、要加强对校内食堂及学生饮用水源的管理,保证各种食品、
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食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有自
备水井的学校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要按要求进行水质消
毒及处理,保证供水安全。
学校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
学校老师和相关人员可以参照以下流程 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病例:
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报告时限
Ø 甲类和乙类(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 灰质炎) 2小时
Ø 其他乙类、丙类 24小时
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的报告 要求: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 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 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 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 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 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传染病一旦发生,学校要全力配合卫 生部门做好疫情控制工作,重点要做到早 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1、早发现:中小学、幼儿园要更加强化晨检制度。 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 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 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 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 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高校的传染病疫情由校 医院医生在学生就诊时予以排查,及时发现。在 传染病流行季节,学校应以年级、班级或宿舍为 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 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2、有传染性。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免疫性。
(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 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 3、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 的儿童。

在疫情控制方面,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协助对病人的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或医学观 察,根据需要提供名单或提供场所;
2、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工作; 3、协助在易感人群中开展应急预防接种; 4、开展应急的健康教育,要告诉学生该病的传染来源、传
播途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等,同时要注意消除学生和 家长的恐惧心理。
所有教师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学生的异常情况。
(二)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安 排0.5课时,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期要安排4~8节健康 教育课。
还应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 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
3、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 自身的抵抗力;
(三)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
“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 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
ü “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 吸烟、不喝酒,不用公用毛巾,不乱扔果 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ü “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 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 健操。
预防措施:
管理好传染源 病人的隔离期一 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脱落 或出疹后2—3周,易感者接触后应医学观察21 天,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PR并且要精心护理, 防止感染,发热出疹期要卧床休息,给病儿多喝 水。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忌吃辛辣鱼虾 等食物,常洗手洗脸,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 居室要经常通风,剪短指甲,避免抓伤皮疹而引 起感染,如果痛痒严重,可擦炉干石洗剂,也可 以服用扑尔敏等药物,疮疹破溃可涂龙胆紫,已 有感染可局部涂一些消炎转危为软膏,必要时可 服用黄边素、磺按类药物。如病情严重则需送医 院治疗。
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 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要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 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 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以增强体质;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 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 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 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等;
•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 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以通过 健康人间接传播。
•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 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 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 感染胎儿,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 获得持久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 而出现带状疱疹。
2、学校的疫情报告人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在 校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或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时, 要指导学生立即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要立 即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报告,协助卫生专业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 苗应急接种、疫区(点)消毒处理等控制工作。
平时的措施
水痘
• 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 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主要为2-10 岁的儿童发病。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 接触后约90%发病,故在幼儿园、小学校 等集体单位易引起流行。
水痘
• 一、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 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均 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 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暴发流行的可能。
平时的措施
5、要结合学校的健康教育,针对教师及学生开展学校常见传 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保证教室符合卫生要求,班级人数合理,搞好环境 卫生,保持教室内清洁,坚持教室的湿式清扫,冬春季要 增加教室及学生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重视学生的体 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 五、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水痘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常见传染病的疫情概况
• 以上分析显示,本年度流感、流行性腮腺 炎、手足口病、水痘等常见急性传染病, 发病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 升,除流感以外学校/托幼机构发病数占一 半以上,提示常见急性传染病的防控重点 应放在学校和托幼机构。
同一班级或年级内短 期内出现多人请病假

学校内就餐人员中,有

2人或2人以上在进食后

发生腹痛、腹泻等症状
立即报告专职(兼职)卫 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 疫情报告人及学校卫生工 作主管领导
在同一宿舍、同一班级或 楼层内短期内出现相同症 状的学生
其他情况下,学生、授课 老师或其他人怀疑有传染 病发生
水痘
• 临床表现: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 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 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 周围明显有红晕,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2—3 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疹的 特点呈向心性分布,先见于头部,,后见于躯干、 四肢。
• 诊断 典型水痘根据水痘接触史和典型皮疹特征, 不难做出临床诊断。必要时可选作实验室检查明 确诊断。
1、(四)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
学校流行传染病的情况
1、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约80%是呼 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
2、我国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5 位病种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 细菌性痢疾。
3、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 是4月和11月。
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1、学校的特点
相对封闭
人群聚集 容易相互传播
接触面广
(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2、学生的特点 个体的免疫力较低
容易受传染
自我保护意识差
(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感 人群都是儿童与青少年 )
3、学校要建立晨检、缺课原因调查制度,要及时掌握因病缺 课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报告,并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的 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凡患有急、慢性传染病 并在传染期内的学生不得到校上课。 因病请假的学生, 复课时要查验医院康复证明。
4、要严格执行小学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小学及入托儿童每 年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对入托入学新生的预 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对流动人口及外地儿童要进行重点查 验,发现漏种儿童,要立即通知家长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进行补种,使学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