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醚检测标准
检测方法

GBZ/T 160.3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砷(Arsenic)及其化合物
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三、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四、砷化氢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Z/T 160.3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酚类(Phenols)化合物
一、苯酚和甲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二、苯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三、间苯二酚的碳酸钠分光光度法
四、β-萘酚和三硝基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五、五氯酚及其钠盐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GBZ/T 160.5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脂肪族醚类(Aliphatic ethers)化合物
二、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分光光度法
GBZ/T 160.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铍(Beryllium)及其化合物
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
GBZ/T 160.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铋(Bismuth)及其化合物
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Z/T 160.5—2004
一、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六氯乙烷和三氯丙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和溴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三、二氯乙烷的无泵型采样器-气相色谱法
四、碘甲烷的1,2-萘醌-4-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五、1,2-二氯丙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六、二氯二氟甲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GBZ/T 160.46—2004
一、乙醚、异丙醚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环境工程已颁布标准的检测方法

标 准 编号标 准名 称方法GBZ/T 160.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Antimony)及其化合物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Barium)及其化合物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二、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分光光度法GBZ/T 160.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Beryllium)及其化合物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GBZ/T 160.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Bismuth)及其化合物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Cadmium)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Calcium)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Chromium)及其化合物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三、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分别测定GBZ/T 160.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Cobalt)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Copper)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Lead)及其化合物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三、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四、微分电位溶出法五、四乙基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1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Lithium)及其化合物氢化锂发射光谱法GBZ/T 160.1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Magnesium)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Manganese)及其化合物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磷酸-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GBZ/T 160.1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Mercury)及其化合物一、冷原子吸收光谱法二、原子荧光光谱法三、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Z/T160.1 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Molybdenum)及其化合物一、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GBZ/T 160.1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Nickel)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1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Potassium)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1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Sodium)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1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Strontium)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2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Tantalum)及其化合物碘绿分光光度法GBZ/T 160.2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Thallium)及其化合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2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Tin)及其化合物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二氧化锡的栎精分光光度法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Z/T 160.2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Tungsten)及其化合物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GBZ/T 160.2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Vanadium)及其化合物一、N-肉桂酰-邻-甲苯羟胺分光光度法二、催化极谱法GBZ/T 160.2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Zinc)及其化合物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Z/T 160.2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Zirconium)及其化合物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GBZ/T 160.2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Boron)及其化合物三氟化硼的苯羟乙酸分光光度法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Carbon)化合物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气体分析仪法二、一氧化碳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Nitrogen)化合物一、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二、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三、氰化氢和氰化物的异菸酸钠-巴比妥酸钠分光光度法四、叠氮酸和叠氮化物的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GBZ/T 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Phosphorus)化合物一、磷酸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二、磷化氢的气相色谱法三、磷化氢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四、五氧化二磷和三氯化磷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五、五硫化二磷和三氯硫磷的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六、黄磷的吸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GBZ/T 160.3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Arsenic)及其化合物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三、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四、砷化氢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Z/T 160.3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Oxygen)化物一、臭氧的丁子香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二、过氧化氢的四氯化钛分光光度法三、臭氧的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GBZ/T 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Sulfur)化物一、二氧化硫的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二、二氧化硫的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三、二氧化硫和硫酸的离子色谱法四、三氧化硫和硫酸的氯化钡比浊法五、硫化氢的硝酸银分光光度法六、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法七、二硫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八、六氟化硫和硫酰氟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九、氯化亚砜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GBZ/T 160.3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Selenium)及其化合物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二、二氨基萘荧光分光光度法三、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3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Tellurium)及其化合物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160.3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Fluorine)化物的测定方法一、氟化氢和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法二、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GBZ/T 160.3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Chlorine)化物一、氯气的甲酸橙分光光度法二、氯化氢和盐酸的离子色谱法三、氯化氢和盐酸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四、二氧化氯的酸性紫R分光光度法GBZ/T 160.3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Alkanes)化合物正戊烷、正己烷和正庚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3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Alkenes)化合物一、丁二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丁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Mixedhydrocarbons)化合物一、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和抽余油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二、溶剂汽油和非甲烷总烃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三、石蜡烟的溶剂提取称量法GBZ/T 160.4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Cyclichydrocarbons)化合物一、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和松节油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4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Aromatichy drocarbons)化合物一、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三、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GBZ/T 160.4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Poly-benzenes)化合物联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4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化合物一、萘、萘烷和四氢化萘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蒽、菲或3,4-苯并(a)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160.4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Halogenated alkanes)化合物一、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六氯乙烷和三氯丙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和溴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三、二氯乙烷的无泵型采样器-气相色谱法四、碘甲烷的1,2-萘醌-4-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Z/T 160.4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Halogenatedunsaturated hydrocarbons)化合物一、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和四氟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三、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四、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无泵型采样器-气相色谱法GBZ/T 160.4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Halogenated aromatichydrocarbons)化合物一、氯苯、二氯苯、三氯苯、溴苯、对氯甲苯和苄基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氯苯的无泵型采样器-气相色谱法GBZ/T 160.4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Alcohols)化合物一、甲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异辛醇、糠醇、二丙酮醇、丙烯醇、乙二醇和氯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甲醇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三、二氯丙醇的变色酸分光光度法GBZ/T 160.4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Mercaptans)化合物一、甲硫醇或乙硫醇的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二、乙硫醇的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GBZ/T 160.5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Alkoxylethanols)化合物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和2-丁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5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Phenols)化合物一、苯酚和甲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苯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三、间苯二酚的碳酸钠分光光度法四、β-萘酚和三硝基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160.5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Aliphaticethers)化合物一、乙醚、异丙醚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5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Phenylethers)化合物一、氨基茴香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苯基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5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醛类(Aliphaticaldehydes)化合物一、乙醛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乙醛和丙烯醛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三、异丁醛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四、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五、糠醛的苯胺分光光度法GBZ/T 160.5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Aliphaticketones)化合物一、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和双乙烯酮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5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Cyclic andAromaticketones)环己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5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Quinones)化合物氢醌的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160.5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Epoxycompounds)一、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二、环氧乙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Carboxylicacid)化合物一、甲酸、乙酸、丙酸、丙烯酸或氯乙酸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对苯二甲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三、草酸的离子色谱法GBZ/T 160.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Acidanhydrides)化合物一、乙酐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邻苯二甲酸酐的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三、马来酸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160.6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Acylhalides)化合物光气的紫外分光光度法GBZ/T 160.6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Amides)化合物二甲基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丙烯酰胺的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甲酰胺的羟胺-氯化铁分光光度法GBZ/T 160.6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Saturatedaliphaticesters)化合物一、甲酸酯类、乙酸酯类和1,4-丁内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二、乙酸乙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三、硫酸二甲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Unsaturated aliphaticesters)化合物一、丙烯酸酯类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四、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吸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GBZ/T 160.6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Halogenated aliphaticesters)化合物氯乙酸甲酯和氯乙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6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Aromaticesters)化合物一、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三、三甲苯磷酸酯的紫外分光光度法GBZ/T 160.6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Isocyanates)一、TDI和MDI的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二、MDI和PMPPI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三、IPDI的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160.6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Nitriles)化合物一、乙腈和丙烯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丙烯腈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三、丙酮氰醇的异菸酸钠-巴比妥酸钠分光光度法GBZ/T 160.6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Aliphaticamines)化合物三甲胺、乙胺、二乙胺、三乙胺、乙二胺、丁胺和环己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7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Alkylolamines)化合物乙醇胺的液体吸收采集-气相色谱法GBZ/T 160.7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Hydrazines)化合物一、肼、甲基肼和偏二甲基肼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肼和一甲基肼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三、偏二甲基肼的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GBZ/T 160.7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Aromaticamines)化合物一、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和苄基氰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三、三氯苯胺的吸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四、对硝基苯胺的紫外分光光度法GBZ/T 160.7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Nitroalkanes)化合物氯化苦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Z/T 160.7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Aromaticnitro-compounds)一、硝基苯、二硝基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一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二、硝基苯、二硝基苯和三硝基甲苯的填充柱-气相色谱法三、硝基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和二硝基甲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Z/T 160.7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iccompounds)一、四氢呋喃和吡啶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呋喃和四氢呋喃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160.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Organicphosphorus pesticides)一、久效磷、甲拌磷、对硫磷、亚胺硫磷、甲基对硫磷、倍硫磷、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杀螟松、异稻瘟净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敌百虫的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三、磷胺、内吸磷、甲基内吸磷或马拉硫磷的酶化学法GBZ/T 160.7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Organicchlorinepesticides)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GBZ/T 160.7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Organicnitrogenpesticides)一、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160.7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A测定药物类(Medicines)化合物考的松和炔诺孕酮的溶剂解吸-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160.8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Explosives)化合物一、硝化甘油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二、硝基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硝基胍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四、黑索金的变色酸分光光度法五、奥克托今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六、奥克托今的示波极谱法GBZ/T 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Explosives)化合物含酶洗衣粉中酶的抗体结合-比色法。
脂肪族醚类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醚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醚类化合物【乙醚.异丙醚.正丁基缩水甘油醚】浓度的测定。
3乙醚和异丙醚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3.1原理空气中的乙醚和异丙醚用活性炭管采集,热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1活性炭管;热解吸型,内装100mg活性炭。
3.2.3空气采样器;流量0mL/min~500mL/min。
3.2.4热解吸器。
3.2.5微量注射器;10µL.3.2.6注射器100mL,1mL.3.2.7气象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色谱柱;2m×4mmOV-Shimalite W=1.5;100;色柱;80℃气化室温度;180℃;检测室温度;180℃;载气(氮气)流量;40mL/min.3.3试剂3.3.1OV-17;色谱固定液。
3.3.2Shimalite W;色谱担体,80日~100日。
3.3.3标准气;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抽取一定的乙醚或丙醚(色谱纯;20℃,lµL乙醚和异丙醚分别为0.7135mg和0.7258mg),注入100mL注射器中,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L,配成一定浓度的乙醚或异丙醚标准气。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配制。
3.4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3.4.1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品。
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h~8h空气样品。
3.4.3个体采样;在采集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h~8h空气样品。
3.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链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职业卫生检测方法(GBZ160)、检测项目(使用介质)及样品保存方式和期限汇总表

大型气泡吸收管,串联2个
0.5
尽快检测
16.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 160.15-2004
金属钼、氧化钼
微孔滤膜,
5
长期
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镍及其化合物 GBZ/T 160.16-2004
金属镍、氧化镍、硝酸镍
微孔滤膜,
5
长期
1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钾及其化合物GBZ/T 160.17-2004
金属镉、氧化镉
微孔滤膜,
5
长期
6.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钙及其化合物 GBZ/T 160.6-2004
氧化钙、氰氨化钙
微孔滤膜,
5
长期
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铬及其化合物GBZ/T 160.7-2004
铬酸盐、重铬酸盐、三氧化铬
微孔滤膜,
5
长期
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钴及其化合物GBZ/T 160.8-2004
1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酚类化合物GBZ/T 160.51-2007
苯酚、甲酚
硅胶管,溶剂解吸型
0.3
室温下至少可保存10d
苯酚
大型气泡吸收管
0.5
尽快测定
间苯二酚
多孔玻板吸收管
0.5
尽快测定
β-萘酚、三硝基苯酚
微孔滤膜,
5
室温下可保存7d
五氯酚及其钠盐
微孔滤膜(前),大型气泡吸收管(后),串联
叠氮酸、叠氮化物
多孔玻板吸收管
1(10min)
尽量在当天测定
36.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 160.30-2004
(参考资料)异丙醚检测标准

企业标准异丙醚Diisopropyl Ether示性式:(CH3)2CH2O CH2(CH3)2相对分子质量:102.18(根据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试剂异丙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及标志。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01-19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1988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19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05-1988 化学试剂色度测定通用方法(eqv ISO 6353-1:1982)GB/T 611-1988 化学试剂密度测定通用方法(eqv ISO 6353-1:1982)GB/T 619-1988 化学试剂采样及验收规则GB/T 6682-198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eqv ISO 3696:1987)GB/T 9722 -1988 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GB/T 9733-1988 化学试剂羰基化合物测定通用方法(eqv ISO 6353-1:1982)GB/T 9736-1988 化学试剂酸度和碱度测定通用方法(eqv ISO 6353-1:1982)GB/T 9737-1988 化学试剂易炭化物质测定通则(eqv ISO 6353-1:1982)GB/T 9740-1988 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eqv ISO 6353-1:1982)GB 15346-1994 化学试剂包装及标志3 性状本试剂为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易燃,有麻醉性。
在空气中或遇光能氧化成为过氧化物。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沸点为68.5℃。
4 规格5试验本章中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标准滴定溶液、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
异丙醚标准

异丙醚标准
异丙醚是一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具有快速起效、易于控制麻醉深度、恢复迅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急诊科、ICU等医疗环境中。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需要严格的使用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首先,异丙醚应该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使用,且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中进行。
在使用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深度和用药量。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异丙醚的使用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标准。
在使用前,需要对异丙醚进行充分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并在使用过程中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深度和用药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异丙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最后,异丙醚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安全措施。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确保麻醉设备和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转,并随时准备应急措施。
同时,需要对药品进行妥善保管和管理,防止药品被盗或
误用。
在使用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直到患者完全恢复意识和生命体征稳定。
总之,异丙醚是一种重要的麻醉药品,在医疗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需要严格的使用标准和安全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只有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并且遵循正确的使用程序和标准,异丙醚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
108-20-3异丙醚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防止排放到周围环境 中。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的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分)。
7 安全操作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防静电生成的措施。
欧洲陆运危规 : 3 国际海运危规 : 3
国际空运危规 : 3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II 国际海运危规 : II
国际空运危规 : II
14.5 环境危害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 否
https:// 4/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 理化特性
https:// 2/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 清晰、液体
颜色 : 无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85 °C (-121 °F)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68 - 69 °C (154 - 156 °F) - lit.
g) 闪点
-29 °C (-20 °F) - closed cup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1 %(V)
21 %(V)
k) 蒸气压
227 hPa (170 mmHg) at 25 °C (77 °F) 160 hPa (120
醚类产品中过氧化物的检测方法

醚类产品中过氧化物的检测方法(以二异丙醚为例)一、用到的试剂:0.05M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0%(v/v)硫酸溶液,1%(m/v)钼酸胺溶液,10%(m/v)碘化钾溶液10g/l 淀粉指示剂二、步骤:1、准确称取10g左右的样品置于具塞瓶中,加入150ml10%的硫酸溶液,2、加入0.2ml1%的钼酸胺溶液,再加入15ml10%的碘化钾溶液,混匀盖好,暗中放置15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开始变淡,加入3ml的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下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体积,记做V13、用同样的方式做空白,记做V2三、计算:过氧化物以C6H14O2计,则C6H14O2%=(V1-V2)*M*5.91/WV1 -------滴定样品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V2 -------空白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M -------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W --------样品的重量,g2.6 过氧化物2.6.1 方法提要在酸性溶液中,过氧化物与碘化钾溶液作用生成碘,碘与定量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满定溶液作用重新被还原,依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量计算过氧化物的量。
反应方程式:H 2〇2十2KI十H2S04→I2十K2S〇4十2H2〇I2十2Na2S23→2NaI十Na2S4〇65.6.2试剂碘化钾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0.01mol/L淀粉指示液:10g/L。
硫酸溶液:lmo1/L。
5.6.4仪器徴量滴定管:分刻度为0.01mL或0.02mL。
5.6.5分析步骤称取试样10g-15g,精确至 0.0002g。
放人预先装有10mL硫酸溶液的碘量瓶中,加入1.0g碘化钾,将此混合液放置于暗处15min。
加入2mL淀粉指示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滴定从浅紫色至无色即为终点,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记为V。
在测定的同时,按与测定相同的步環,对不加试样而使用相同数量的试剂溶液做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记为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标准
异丙醚
Diisopropyl Ether
示性式:(CH3)2CH2O CH2(CH3)2
相对分子质量:102.18(根据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试剂异丙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及标志。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01-19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2-1988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19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05-1988 化学试剂色度测定通用方法(eqv ISO 6353-1:1982)
GB/T 611-1988 化学试剂密度测定通用方法(eqv ISO 6353-1:1982)
GB/T 619-1988 化学试剂采样及验收规则
GB/T 6682-198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eqv ISO 3696:1987)
GB/T 9722 -1988 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
GB/T 9733-1988 化学试剂羰基化合物测定通用方法(eqv ISO 6353-1:1982)
GB/T 9736-1988 化学试剂酸度和碱度测定通用方法(eqv ISO 6353-1:1982)
GB/T 9737-1988 化学试剂易炭化物质测定通则(eqv ISO 6353-1:1982)
GB/T 9740-1988 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eqv ISO 6353-1:1982)
GB 15346-1994 化学试剂包装及标志
3 性状
本试剂为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易燃,有麻醉性。
在空气中或遇光能氧化成为过氧化物。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沸点为68.5℃。
4 规格
5试验
本章中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标准滴定溶液、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
实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1992中三级水规格,样品均按精确至0.1ml量取。
5.1异丙醚的质量分数
按GB/T 9722的规定测定。
5.2测定条件
检测器:TCD(热导池检测器);
载气及流量:氢气,60mL/min;
柱长(不锈钢):3.0m
. 柱内经:3mm
固定相:有机单体407
柱温:170℃
气化室温度:180℃
检测室温度:180℃
进样量:1ul
色谱柱指标:H eff≤ 11mm
不对称因子:f≤1.35
5.1.2 定量方法
按GB/T 9722-1988中8.2的规定,需要校正组分水相对于异丙醚的质量校正因子f水/异丙醚=0.53。
5.2色度
按GB/T 605规定测定。
5.3密度
按GB/T 611-1988中5.1的规定测定。
5.4 蒸发残渣
量取140mL(100g)样品,按GB/T 9740的规定的测定。
此项实验需在检测过氧化物合格后进行。
5.5酸度
按GB/T 9736-1988中6.2的规定测定。
其中量取1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注入到分液漏斗中,加2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1g/L),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02mol/L]中和至溶液呈蓝色,并保持30s,加入28ml(20g)样品,振摇3min,静置分层,取水相50ml,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02mol/L]中和至溶液呈蓝色,并保持30s,结果按GB/T 9736中第七章“水不溶性样品”的规定计算。
5.6 过氧化物
5.6.1 不含过氧化物的异丙醚的制备
量取150ml异丙醚,加5ml无水亚硫酸钠溶液(100g/L),振摇2min,加水50ml,再振摇,静置,取异丙醚层备用。
5.6.2 测定方法
量取56ml(40g)样品,注入100ml比色管中,加10ml碘化钾溶液(100g/L),振摇,于暗处放置30min。
沿比色管轴线方向观测,所成黄色不得深于标准比对溶液。
标准比对溶液的制备是取含下列数量的过氧化氢标准溶液:
分析纯………………………………….0.012mgH2O2;
化学纯………………………………….0.040mgH2O2。
加56ml不含过氧化物的异丙醚,与样品做同样处理。
5.7 水分
同5.1.
5.8 羰基化合物
量取1.4ml(1g)样品溶于8ml无羰基的甲醇中,按GB/T 9733的规定测定。
溶液所称暗红色不得深于标准比对溶液。
标准比对溶液的制备是取含下列数量的羰基化合物标准溶液:
分析纯………………………………….0.01mgCO;
化学纯………………………………….0.02mgCO。
5.9 易炭化物质
按GB/T 9737的规定测定。
其中量取10ml硫酸(优级纯,质量分数95%±0.5%),冷却至10℃,在振摇下逐滴加入10ml样品(此时溶液不得高于20℃)。
溶液所称颜色不得深于下列标准色:
分析纯………………………………….B/20;
化学纯………………………………….B/10。
6检验规则
按GB/T 619的规定进行采样及验收。
7 包装及标志
按GB 15346的规定进行包装、贮运,并给出标志,其中:
包装单位:第4、5类
内包装形式:NBY-20、NBY-21、NBY-22、NBY-23、NBY-24、NBY-26、NBY-27、NBY-28、NBY-29;
隔离材料:GC-2、GC-3、GC-4;
外包形式:WB-1;
标签应注明:“易燃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