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印象:管理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合集下载

《台塑的管理》读后感

《台塑的管理》读后感

《台塑的管理》读后感读完《台塑的管理》一书后,我对台塑集团的六大管理机能和管控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较深。

台塑的成功,不得不佩服王永庆先生的经营神功,然而,台塑作为一个系统,其内部各单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它的成功的背后蕴藏着管理哲学和系统经营的管理思想。

创立于1954年的台塑集团,在创始人王永庆的带领下,从世界最小规模的PVC粉生产厂起家,逐步成为在全球石化产业占有一席之地的跨国企业,在多项领域位居领先地位,包括:世界最大的PVC 粉生产厂商之一、世界最大的塑料加工厂、乙烯年产能全球十大生产厂商之一等等,产业横跨炼油、石化、塑料、纺织、纤维、电子、能源、运输、机械、生物科技等领域,现已成为我国台湾地区最大的民营企业。

台塑集团之所以如此成功,关键就在于管理,“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

”这短短一句话浓缩了台塑的管理精髓。

台塑下属120多个子公司,分散在全球各地,如何管理好这120多家公司,台塑的经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管理落地。

和所有企业一样,台塑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也面临着什么公司上什么系统,信息化系统的重点是什么以及如何和业务需求结合的种种问题。

后来台塑集团将各子公司的信息化统一纳入集团总管理处管理,使得集团120多个子公司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得以进行一个总体的规划,台塑的管理理念得以迅速在各个子公司传播开来。

台塑集团从1966年开始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从1967年开始将管理制度导入计算机作业,台塑迄今拥有四十余年的企业信息化推动与实践的经验,在制造业中堪称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先驱,同时也是实施信息化管理最为彻底者。

信息化对台塑集团日常管理起到了增效的作用。

即便是单纯的一个出差单方面的作业就可以和很多的作业关系串联起来,这就是信息化的效应。

通过信息化手段,台塑把集团各公司财务、采购等共同性事务做得更好了,各公司只要齐心协力负责生产和销售,开拓市场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台塑最值得学习的

台塑最值得学习的

台塑最值得学习的“管理经”来源:互联网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塑”)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创立于1954年。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台塑已形成以炼油化工为主,电力、电子、钢铁等产业并行发展的跨国公司,员工94268人。

20 08年营业额为21705亿台币(折合人民币4838亿元),利润186亿台币(折合人民币41亿元)。

台塑的创办人王永庆在台湾被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备受推崇。

台塑实行的是幕僚机构统一管理、各公司独立经营的独特治理结构。

台塑企业管理的突出特点是: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具体表现为:1.朴素务实的企业文化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台塑从“勤劳朴实、刻苦耐劳”到“追根究底、止于至善”,再到和下游客户“共存共荣”、“回报社会、永续经营”,这种企业文化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永久性,既有实用性又有前瞻性,培育了台塑员工强烈的“切身感”,养成了台塑人“用心经营、认真负责”的习惯和风格。

正是因为如此,台塑全体员工都自觉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所管辖的区域里和工作岗位上,各尽其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从而形成了整个台塑“止于至善”的企业管理理念。

2.轨道式的管理控制台塑在管理控制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对所属企业公共事务实行集中控制。

总管理处作为幕僚机构,代表出资人管理企业,统筹协调,集中处理公共事务,集中投资决策,权限分层级管理。

二是实行轨道式的管理控制。

台塑颁布实施的制度都有标准,都有可控制的流程,这就等于在企业管理中设置了轨道,偏离了轨道,就不能运行,必须及时修复完善。

三是实行出轨“异常管理”,堵塞管理漏洞。

台塑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通过正常反馈、跟催、稽核、改善四个环节解决问题,异常问题的界定都有标准,比如,事业部连续亏损三个月就列为异常。

同一检查项目一年内发生三次异常,就要处分经办人员和上一级主管,并对异常发生责任人员进行辅导。

凡是列入异常范围的,都要提出改善措施,异常问题立案后就进入计算机管制,直到异常案件改善完成后才能结案。

台塑心得_精品文档

台塑心得_精品文档

台塑心得引言:王永庆,台塑集团的创始人,他的经营理念与人生哲学一直为商界所称颂。

通过深入研究台塑的运作模式,我深刻领悟到企业家精神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将分享我在台塑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正文:一、企业愿景与使命台塑明确了企业的愿景与使命,即致力于成为全球化工行业的领导者,同时坚持为社会、员工和股东创造价值。

这种明确性为企业提供了长期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企业的愿景与使命并非空洞的口号,台塑通过具体行动不断践行。

例如,持续的技术创新、严格的品质控制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二、卓越的管理体系台塑注重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企业运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这不仅体现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还贯穿于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

台塑强调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决策能够迅速传达并得到执行,同时收集员工的反馈,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三、人才培养与激励台塑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进修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台塑设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福利、晋升机会以及非物质奖励,如表彰和认可。

四、创新驱动发展台塑坚信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为此,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产品。

台塑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勇于尝试、不断突破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台塑成功转型,进军多个新兴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五、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台塑深知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因此,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台塑始终关注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环保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

六、全球化战略布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台塑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实现全球化战略布局。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台塑注重文化融合与本地化经营,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环境。

向台塑集团学习什么

向台塑集团学习什么

室或 总经理 室形 成集 团总 管理 处 . 以
控制 下面 的 1 6个事业单 位 , 室的参 各
谋 人 员 连 成 一 个 系 统 。为 了提 高 总 管 理 处 的 效 率 . 工 作 机 能 上 , 级 总 管 在 下
理 处 要 服 从 上 级 总 管 理 处 的指 挥 和 监
督, 并将 业 务 全 面 计算 机化 。据 相 关 资 料 显 示 , 台塑 总管 理 处 的 参 谋 人 数 曾
核心 . 我们 不妨从那些成功 突破 困境的世界级优 秀企业身上寻找答案。
向 台 塑 集 团 学 习 什 么
圈 董文海
台 塑 集 团 ( 下 简 称 台 塑 ) 台湾 以 是 最 大 的 民营 工 业 集 团 ,也 是世 界 最 大
的石化企业之一 . 有 3 共 0多 家 子 公 司 导 人 王 永 庆 来 主导 、 督 与 协 调 . 有 监 没
市值高居第 1 。 名


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管 理 是 台 塑 成 功 的 重 要
原 因
台 塑 之 所 以能 够 成 功 。关 键 在 于 企 业 能 持 之 以 恒 地 推 行 一 套 适 合 企 业 发 展 的管 理 模 式 。 循 着 台 塑 的 发 展 轨 迹 , 我们 来 看 一 下 , 塑 的 管 理 机 制 让 台 是 如 何 在 追 求 合 理 化 的过 程 中 不 断 地 成 长 和完 善 的 。
维普资讯
他 山 之 石
随 着 商 业 环 境 发 生的 巨大 变化 , 少企 业在 经 历 了 多年 的 高速 发 展 后 , 遭 遇 到前 所 未 有 的增 不 都 长 困境 。然 而 , 于如 何 突破 这 个 困境 来说 , 嚣 一 时 的 多元 化 与 专 业化 之 争 并 没 有 触 及 到 问题 的 对 喧

学习《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心得体会

学习《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心得体会

学习《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心得体会
危机改变命

———学习《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中国有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西方也有一句谚语:"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就会打开另一扇窗。

"其实没有人愿意遭遇危机,但是,危机常常不期而至。

危机中包含着危险,也包含着机遇,只不过我们常常忽略机遇而已。

最近通过学习台塑集团管理经验,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在危机中获得机遇的重要性。

小时候我也曾经学习过一个故事,故事里面说曾经有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

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这些都告诉我们危机不等于失败,只要我们抛开畏惧心理,不沉沦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机遇就在眼前。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指导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若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通过近期公司组织的这次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理念,更要试着去实践,去改变工作上不合理的地方,共同创造公司的未来。

本文来自://.。

台塑案例学习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台塑案例学习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台塑案例学习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塑案例学习体会原创:杨智勇食贵自化,学贵自得。

通过学习台塑管理案例,让我对管理重要性有了一个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台塑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在于台塑集团的缔造者王永庆在台塑持之以恒地推行一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极其完善的“台塑管理模式”。

王永庆曾说:“企业有今天的成长和业绩,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来自内部管理的改善。

”王永庆比喻说,以一棵树为例,树的上面有树干枝叶,下面有根,根中有大根与中根,连接中根的还有很多细根。

树的生长是靠细根吸收养分,经中根、大根而到整棵树,才能长得枝叶茂盛。

而人们注意的,往往只是茂盛的枝叶,而忽略了看不见的根部。

经营企业应和树有细根一样,必须从最容易忽略的根源着手,才能理出头绪,使事务的管理趋于合理化。

事实胜于雄辩,管理实践出真知。

正如王永庆所言,台塑靠的就是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从大处着眼、事无巨细,一律从末节细微着手、寻找病源、对症下药,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在点点滴滴中求得发展。

一句话,就是通过不断强化提升和持续改进管理,让企业管理模式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比如,1968年~1981年是台塑业务快速扩张的阶段,这段时期台塑敏锐地意识到加强管理控制、统一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倡导凡事追根究底,追求合理化,追求完美,止于至善,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规避了快速发展阶段容易出现的管理失控、效率降低、缺乏弹性等“大企业病”;从1982年起到现在,是台塑规模急剧膨胀的阶段,这个时期台塑及时提出对外要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共存共荣”的“永续经营”理念,对内不断推进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关键节点表单化、流程和表单信息化,为台塑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台塑以追求管理的合理化,来谋求达到同行比较成本最低,进而达到在与同行竞争中“要死也是最后一个”的生存目标,打造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

学习台塑心得体会

学习台塑心得体会

公司开展学习台塑的活动,台塑的经验和管理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学习和推广。

台塑集团从一个小小的PVC工厂,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到如今成为以炼油化工为主,拥有百余家关系企业,具有产业全球领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创造了产业奇迹。

台塑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从它自身的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管理”就是管出道理,所以台塑企业奉行“彻底的合理化”为最高的经营管理原则。

“管理”就是“找对人”“用对方法”“做对事情”,只有注重企业员工的品质,相信有“人的品质”才有“做事的品质”才有“产品的品质”,这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只有先从自身提高,才能为公司带来最终的经济效益。

态度是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更是企业突破经济极限的最好工具。

在6.25事故之后,我们更是要端正态度,把之前存在的麻痹懈怠清空,一个正确的积极的态度,认真的对待工作。

在台塑企业的经营理念上,看不到一些修饰华丽的用词,也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的经营策略,台塑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会听话,能做事,重细节”,与富丽堂皇的辞藻不同,重点是能做事,台塑企业务实的根本,员工对事情要身体力行,不要坐着空谈,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台塑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对人精神架构的建设,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去其他公司访问,进行文化交流,可以从提升员工的文化内涵,提升整体素质。

九宫聪颖之命【诗曰】久坐尘埃以待识书窗寂寞有谁知一朝运到人相敬富贵确须有定时【妻宫】婚姻有美满之亲事可望,如果东方之亲事更佳。

南北两方平平,北方之亲不见顺利。

帮夫虽然有缘,但是暗中有冲。

四旬之外,尚有冲克,最好出门远离,可以避忌灾星。

【财运】正财尚有,偏财亦足。

初运交进,做事机警,然而求助无人,全赖自身谋营。

中运之间,渐渐步入青云,一路顺境,大胆可行。

老运更佳,大可置业。

【子息】若论嗣息,待等三十,如果早生,终难收留,最好先花后果,方可无虑无忧。

将来送老归山,预卜三子继后。

帮父虽然有缘,中途颠沛甚多。

把握台塑管理精髓

把握台塑管理精髓

今年夏天,我们一行15人踏上宝岛台湾,开始了一次中央企业与台塑对标之旅。

一周时间相对于台塑40多年的管理历程是短暂的,我们的了解更是有限,但近距离与台塑人交流相对于大量二手材料,传导是直接的,感受更真切、生动,尤其是台塑精于管理之道且不流于形式,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不仅让我坚定了对标的信心,而且进一步认识到对标的意义。

与台塑对标,不在于学习其外在形式,而在于真正把握其管理的精髓。

管理是使命的坚守台塑管理变革始于1968年。

40多年来,创始人王永庆先生坚持不懈地推动管理变革,才成就了今天特色鲜明、管理水平世界一流的台塑。

台塑用心务实、追求至善的发展历程揭示出一个真理:出资人对于企业的持续经营以及价值增长的追求是管理创新和变革的原动力。

最初我以为,王永庆的执著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有关,经营自己的企业一定比受托代理经营更上心。

但随着深入了解,我发现并非如此,台塑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已经不单纯关系一个家族,而是关系公共投资人、债权人、员工及其家属等利益相关者,更关系一方经济的发展。

王永庆管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共赢”,对自己有利,同时对别人也有利,“处理好与利益相关群体的关系”。

其实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企业,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持续经营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已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逐利要求。

可以说,王永庆先生对于台塑管理的贡献,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经济与社会使命的坚守。

什么是企业的使命?使命就是公司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是公司的价值取向和事业定位,它指明了公司对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什么贡献。

德鲁克赋予管理的经典定义是:“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德鲁克和王永庆两位管理大师跨越时空,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阐释和印证了管理和使命的辩证关系。

然而,坚守企业的历史使命需要一种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

在与台塑资把握台塑管理精髓文=张克慧深管理人员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于王永庆去世后台塑是否仍然具有持续管理变革的动力深表担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