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备考之言语题技巧:谈最优思维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 五大部分提分策略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五大部分提分策略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稳定延续国考“风格”大纲内容: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深度解读:题型限定于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三种,在命题形式、命题思路上将延续国考风格,即依然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段主旨观点的整体把握、对特定语境词语适用的精确度、对前后分句间逻辑关系的敏感性。
提分策略:1.活用真题,做到心中有数。
真题时最好的复习资料,尤其是近三年的考试真题。
通过揣摩真题,考生能够对出题者的出题思路、文章的难度系数、材料类型、陷阱设置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数量关系——学好数学运算将成为行测得分最大保障大纲内容: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深度解读:数字推理虽然继续出现在考试大纲中,但在国考中已连续三年未考,2015年度国考数量关系部分极有可能依然只有数学运算一种题型。
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会很多,依然是行测获取高分的最大障碍。
提分策略:1.夯实解题基础,抓住重点题型。
如计算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
2.掌握最基本的快解方法。
如代入排除、不定方程、特值应用等。
3.实战快速提升。
勤于练习,举一反三,有意识地培养运算直觉,这是解决数学运算问题的核心所在。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是拉开行测分差的关键题型大纲内容: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2015年河南选调生考试:言语解题多灵活

2015年河南选调生考试:言语解题多灵活备考言语题目的时候,复句的出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进行相应的判定过程中,要对有的句子进行理解和感知。
当我们重新回过头来看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当初纠结的选项不再那么纠结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的更清晰了,所以判定题目的难度,选择文段核心句子是我们做变形意图题目的核心素质和能力。
真题精析: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
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
其实,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如果父母只是用心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而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仍然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这段话意在强调:A. 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B. 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关键是沟通技巧C. 父母和孩子难以沟通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同D. 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关键是沟通桥梁答案简析:由重点“其实,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如果父母只是用心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而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仍然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得出重点,所以答案为选项B. 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关键是沟通技巧。
答案精讲:提问方式为“这段话意在强调:”,由提问方式得出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目,文段首句讲述的是“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
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
”这很明显说的是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引出亲子沟通的话题。
观察第二句“其实,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如果父母只是用心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而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河南选调生|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仍然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在第二句中明确得出重点在哪里呢?重点在于“良好的沟通技巧”。
所以得出答案为选项B. 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关键是沟通技巧。
2015年河南省政法干警考试完胜言语理解指南

2015年河南省政法干警考试完胜言语理解指南2013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从历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来看,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预计于2015年8月份启动,8月中旬报名,9月中下旬笔试。
届时河南公务员考试网(/)将第一时间发布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表。
>>点击查看: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职位表随着气温的升高,少年们也开始了公考的备考。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可能觉得言语理解这一个模块不用备考。
大家都是中国人,平常使用的语言都是汉语。
所以言语理解这一个模块解决起来应该很简单。
但是,有过练习经验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你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言语的正确率并不高。
这就是言语理解难的地方,每个人都会写但是准确率不高。
为什么,言语理解的题目解决起来这个难呢?就是因为,你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修正体系,作为公务员考试。
选拔的人才都是要求符合公务人员的基本素质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政府发布的公文中。
没有哪一篇公文,用词华丽文段优美的。
每一篇公文都是逻辑严谨,文中的每一个词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也就是说,在公务员系统里面言语的考察更多的是用词的严谨。
也就是说,词的使用要符合逻辑关系。
我相信很多同学,之前在解决言语问题的时候。
大部分题目的解决都是依靠,感觉。
但是,感觉这个东西在生活中是十分不靠谱的。
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在修改的时候,没有一个严谨的参考。
所以,下次再遇到类此错误的时候还是没有修正方法。
感觉从来不是严谨的。
综上所述,言语理解的备考其实就是明确第一点,就是不要所有的问题都依靠感觉。
在写题的过程中,关注一下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或者是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不要仅仅是靠感觉。
同时,可以多关注下我们政府公文的用词。
学习模仿一下政府公文内容,相信对各位同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不管任何考试,内容和方式都是严谨的这样才能反映出选拔的目的。
所以,我们在对待任何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都要试图找到一个严谨的科学体系作为参考去解决问题。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五种题型解题思路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五种题型解题思路在2015年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而受心理因素和考场环境的限制,很多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反映在做这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时,会浪费大量时间,且最终结果不是很理想。
一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一般都是集中在两大类:选词填空与片段阅读。
所谓片段阅读就是攫取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篇文章的部分段落,然后根据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出来。
很多考生在做题时,由于答案选项的相似性导致错误率很高。
华图教育小编提醒考生:把片段阅读题分为通常分为八个小题型,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标题添加题、态度观点题、细节判断题、词语理解题、代词指代题、语句衔接题。
言语理解试卷的片段阅读往往是就是这几种题型的混编。
解题思路可以按照片段阅读的题型来解答。
实际上,任何一道行测题都有它独特的解题方法,并且考生要坚信一点:行测试卷是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的,出题人在较短时间内设置较多数量的题目并不是故意为难考生,而是每一道题都提供了有效的解题信息,关键在于考生是否能够迅速正确的找到这个和正确答案相关的重要信息。
华图教育也根据以往的考试经验做出有关片段阅读题的指导方法,对此考生可结合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内部教案材料提前复习备考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下面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几种典型题型解题技巧。
1、细节类题所谓“细节”,就是考查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字的观察、理解能力,能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看出问题所在。
因此细节类题目在片段阅读中是很容易的,一般都能在原文中直接找到题目的答案。
但是细节题一方面数量众多,另一方面细节在文章中的位置往往不太显眼,所以细节题也很费时间。
考生也需要加强自己的文章阅读速度,同时也要学会准确的把握文章给出的重要信息。
2、词语表达题词语表达一般都以文章主旨有关,所以在语言文字结构上有一定难度,不易理解。
2015河南政法干警行测意图判断:如何辨出最优答案

2014河南政法干警行测意图判断:如何辨出最优答案郑州政法干警交流群号:90711758考生们在解意图判断题时,都了解题目的正确选项特征应该是作者的言外之意,但是当一道题里出现了多个言外之意时,应如何辨别出一个最优答案呢?接下跟大家讲解一下意图判断题中一类典型考题——当一道题的选项中存在多个言外之意的情况,应如何挑选出一个最优的答案。
演示例题如下:例1: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就一直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个人完全成了时代的传声筒,导致了心灵的空洞化。
言为心声,当然我们也就不指望贫乏的心灵会孕育出充满灵秀与个性的文字了。
这种思想的空洞化、表达的模式化,不能不说跟我们的教育有关。
我们一直在接受一种英雄主义的教育,理想、崇高、献身、奋斗……成为时时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惯用语。
不管你内心是怎么想的,反正在各种场合,总要说或者写一些冠冕堂皇的大话。
久而久之,从言不由衷到言由心生,即使需要你说一点属于自己的话语,都已经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不知道怎么表达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英雄主义教育抹杀个性B.学生问题不容忽视C.教育改革迫在眉睫D.模式化教育亟需改变解析:文段字面阐述的现象为:由于教育方式导致了,个人心灵的空洞化,心灵的贫乏进而得出结论——这种思想的空洞化、表达的模式化,不能不说跟我们的教育有关。
由此可知作者论述的目的在于“呼吁改变过去模式化的教育方式”。
A项易排除,是对字面意思的描述,属言内之意。
B、C、D三项均为言外之意,根据字面意思,主要导致学生们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统一化,模式化,因此D项最契重文章主体,作者的核心意思也就是呼吁这种教育方式的改革。
故选D。
扩展:B、C两项虽也为言外之意,但是讨论的主体分别为学生问题与教育这两个概念,概念范围过大,没有与原文讨论的主要话题保持紧密的联系,不够贴切,故排除。
例2: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
2015河南政法干警行测 言语理解作答技巧

2015河南政法干警行测:言语理解作答技巧一、试题难度稍低首先最明显的是难度的降低,政法干警考试综合难度都不及国家或是地方省公务员的考试。
二、文字量明显减少通过观察最近几年各省份的政法干警试题发现,言语模块片段阅读的文字量明显要比国考减少,平均每篇片段阅读字数在100字左右,而国考基本字数都会在200左右。
三、题目类型多样政法干警考试不像国家公务员考试那样,题型单一并且每年延续形式一样。
政法干警的考察更多偏重的是言语的基础规则,除了有熟悉的片段阅读、选词填空以外,还有一些以多元化的形式出现的,比如有语句表达,篇章阅读、标点符号辨析等等。
四、常见题目类型解析1、主旨概括题这类片段阅读主要考察考生在浏览完文段以后,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安徽政法-2009-28】家庭教育不如学校教育那样正规和系统,但家庭教育是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家庭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有时比学校教育更持久和深刻。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家庭教育:A.是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教育B.是一种自发的、朝夕相处的教育C.是不正规和不系统的教育D.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答案】D【解析】主旨概括题。
既然要找文章的重点,注意到文段几句话都用关联词连接,最重要的当属最后一个"因此",引导了结论--家庭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更持久和深刻,同义替换选D。
2、意图推断题这类片段阅读考察的是根据已有文段的推测和引申。
【浙江政法-2010-43】"人类基本精神的丧失,乃是一切生态破坏现象背后最深的根源。
为了生态建设,也必须精神重建。
"生态的破坏自有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在于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的先行破坏。
人只有解决好自身的生态问题,才会对世界(包括人和自然)有一个正确的,健康的认识态度,也才可能最终解决好一切生态问题。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原则之选择最优

2014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原则之选择最优郑州省考交流群号:35094686大家在做题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么?一道题目的答案,A也有道理,B也说得过去。
此时难免要纠结一番,到底选哪个?如果选A,那B为什么不行呢?在犹豫不决中浪费了时间,扰乱了思路。
对于这类问题,华图网校专家认为,只要把握住选择最优原则,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那么,选择最优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我们纠结的AB两个选项,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而是看哪个更为符合。
选择A,并不意味着B一定是错的,可能是A比B多一种规律,可能A的规律更强,也可能是A的说法更符合我们平时的习惯。
当然,这种原则也不是适用于所有题型,比如数学、资料分析、常识判断就不行,这些题型的答案是确定无疑的,逻辑中的必然性推理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的其他题型,比如定义、类比、图形、逻辑填空,这种规律都是适用的。
例.树根:根雕A、纸张:剪纸B、竹子:竹排C、陶土:瓷器D、水泥:砚台华图解析:对于这道题目,题干的规律是用树根做成根雕,树根是制作根雕的原材料。
但看这种规律,四个选项都符合。
也就是说,选哪个都有道理。
如果一看A项合适,马上选了A,后边的看都不看,那肯定不行,有可能后边有更合适的。
再仔细区分,根雕一看就是由树根雕成的,原材料可以看出来,那么CD两项就可以排除了。
不过AB 两项还是不好区分。
题目中还有一种关系,树根做成根雕,是出于艺术加工的目的,为了做成艺术品。
那么,B项就可以排除了,竹子做竹排是做成一个工具。
故答案选A项。
通过这道题目,大家应该对这个原则有所了解了。
做题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也不能太主观。
正确的做法是,先根据题意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对于余下的两个选项,我们不要纠结谁对谁错,而是比较二者的异同,看看哪个选项更符合题目的要求中公版权。
这种原则的具体运用,华图教育专家总结如下:一、对于类比推理这种题型,一是相似规律越多的选项,类比度越高;二是看看哪个的规律更为本质,比如苹果和水果,它们都是两个字,都是名词,这也是相似之处,就不如包含关系更为本质。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 言语理解技巧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技巧言语理解技巧在行政能力测验所考察的五个部分中,大家最常忽略的就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部分。
这是因为许多考生对言语这部分的题目认识上有误区。
一方面认为言语凭借语感复习即可,另一方面认为言语没有方法和技巧,投入复习反而浪费时间。
这两方面的误区是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一直向考生强调纠正的——公务员考试是对于素质能力的考察并且已经是标准化的考试,那么既然其他如数量关系、逻辑判断都有许多的方法和技巧,为什么言语理解与表达没有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每种题型都有方法和技巧,言语也不例外。
根据统计言语理解与表达在省考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如果仅凭语感去做题,那么如何保证做题正确率的稳定性?所以,言语的复习同样是方法技巧势在必行。
举例来说:在美国,学术界、工商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
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进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
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带来了难度。
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对此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这道题目是主旨概括题目,需要寻找文段表达的主题句。
由于字数偏多篇幅较长,导致许多考生看到“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便认为这就是这段文字的主旨,这样便会错选C选项,殊不知这句话后面紧跟着“此外”一词,此外的意思是另外,表示另起话题,这说明作者前面说的“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斥”只是表达一方面的原因,后面还有豆浆保存难度高的原因,所以文段的最后一句才是作者真正的主题句:“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备考之言语题技巧:谈最优思维
2014河南招警考试VIP三群:20703782
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备考之言语题技巧:谈最优思维
华图教育
逻辑填空占住了言语模块的半壁江山,而且是言语模块难度最大的部分。
很多的考生对逻辑填空部分束手无策。
平常的备考也毫无头绪。
实际上,逻辑填空一定要结合语境,答案的来源不是无中生有。
在近几年的考试中,逻辑填空还出现新的情况。
选项与原文的选词有偏差,与考生的额常规思维不吻合,这个时候不能盲目的认为没有答案,也不能凭借某一个空确定答案,必须运用最优的原则才能解决问题。
例如: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____,坚持团结、____,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A.反对妥协,反对分裂
B.反对分裂,反对妥协
C.反对投降,反对妥协
D.反对妥协,反对投降
在这个题目中,从提供的语境“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可以看出是选一对反义词,所以第一个空格应该选“投降”是最好的的,但是如果第一个空选“投降”,后面选“妥协”,就不合理。
所以排除C选项,从第二个空来选,团结的反义词是分裂,只有A选项可以,而且第一个空选妥协也可以。
所以这一逻辑填空题按照最有的原则选 A 。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另外一题中:
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一次同余论”的研究有_ 的独创性和继承性,“大衍求一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不容的。
正因为这样,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称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剩余定理为“中国剩余定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完全否定
B. 明确忽视
C. 绝对动摇
D. 明显怀疑
在这一题中,第一个空,原文是明显,第二个空原文是毋庸置疑。
如果按照一般的习惯,第二个空选动摇也比较符合常理。
这个时候就得按照最优的原理第一个空选明显,第二个空选毋庸置疑的近义词,不用怀疑。
(2009年秋季联考)。
有些题目还会让考生不知所措例如:
“不折腾”,其实是对一个常识的______:一个正常的社会,必须______致力于增进以民主和民生为双轴的全民核心利益,必须______改善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在内的公共生活,必须在安定和谐中让民众免于匮乏与恐惧。
依次填入______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确认全心全意自力更生
B. 重申坚定不移殚精竭虑
C. 阐发矢志不渝高瞻远瞩
D. 概括聚精会神锲而不舍
在这一题中,原文第一个空是重申,第二个空是聚精会神,第三个空是锲而不舍,回头再看选项,没有这样的选项。
那只能在B和D当中挑选,比较而言,D更合理一些,也就是最优。
总之,逻辑填空题,不能只根据某一个空来确定答案,一定要把所有的词放到原文进行验证,找出最合适的选项。
但是让考生无所适从的选项还是比较少,一套试卷汇中可能会有一两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