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 判断推理-充分必要条件

合集下载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导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导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导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的知识点多而杂,尤其是行测部分,这就使得正确快速的解题技巧十分重要,下面仅就判断推理模块的备考技巧谈几点建议。

一、把握图形推理的基本知识图形推理是一般考试最为头疼的一个题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考试不了解图形推理的基本考点,不知道出题的的基本考察方式。

比如:【例1】【答案】D【解析】很多考生一看到这个题目会有点摸不着头脑,可能稀里糊涂的会选择D,虽然答案正确,但并不见得了解为什么。

题目给出的是汉字,但这种题型是图形推理,所以要把其看成图形,而不要当做汉字去组词,第一段中三个汉字有个共同的部分-占,第二段中前两个字有个共同的部分-云,所以问号处的图应该有“云”,这是我们图形推理题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叫共同元素,故正确答案为D。

二、把握逻辑判断的快速解题技巧如今,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越来越趋近于国考,考察的知识点也越来越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解答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想快速解题,必须把握快速的解题技巧。

【例2】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真假推理题,一般的考生可能会尝试假设法,假设法可以解题,但太浪费时间,所以我们不推荐假设法。

题目中的三个条件,其中,甲说:有的加课,乙说:有的不加课,二者为反对关系,我们知道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因为三个条件中只有一个正确,那么丙的话一定错误,所以丙条件的矛盾命题就是正确的。

即一中加课或二中加课,不论一中加课还是二中加课,可以说有的学校在加课,那么甲说的就是正确的,则乙说的话就是错误的,则乙的矛盾命题是正确的,即所有的学校都加课,所以正确答案为A。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 行测之判断推理知识精要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 行测之判断推理知识精要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判断推理知识精要公务员考试是万人过独木桥的考试,能考上的毕竟是极少数。

大家都拥有差不多的智力水平,所以机会只会留给更勤奋的人。

判断推理知识精要一、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二、三段论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

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

例如: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上述推理中的共同因素就是“阔叶植物”。

进行三段论推理,关键就是要看这个共同因素能否把两个前提连接起来推出结论。

如果连接不起来,则三段论就是错误的。

例如,英雄难过美人关,我难过美人关,所以,我是英雄。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上述推理的错误就是“难过美人关”这个共同因素没有能够把两个前提必然地连接起来。

因为很可能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一种人,但我却是难过美人关的另一种人。

三、条件关系推理条件关系主要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和充要条件关系。

三种条件关系可以分别表达为: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与上述条件关系相对应,就有相应的条件关系命题,即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和充要条件命题。

例如:(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2)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公式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公式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公式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涉及到一些常用的公式,具体如下:
1. 充分必要条件公式:表示条件A是事件B发生的充分条件,也是事件B 发生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充分必要条件公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如果A,则B;反之,如果非B,则非A。

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可以表示为A↔B。

A是B的充分条件,可以表示为A→B。

B是A的必要条件,可以表示为B→A。

2. 命题逻辑公式:通过对命题的逻辑连接和推理,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常见的命题逻辑公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与(∧):表示两个命题都为真时,结果为真;一方为假时,结果为假。

或(∨):表示两个命题有一个为真时,结果为真;两个都为假时,结果为假。

非(¬):表示对一个命题否定,即取反。

蕴含(→):表示如果A成立,则B也成立。

等价(↔):表示A成立当且仅当B成立。

3. 翻译推理:
“如果...就...” 翻译规则:前句推出后句。

“只有...才...” 翻译规则:后句推出前句。

“且” 口诀:全真为真,一假全假。

“或” 口诀:一真既真,全假为假。

4. 逆否命题: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否前肯后无必然结果,只能推出可能性结果。

5. 摩根定公式:
-(A 且 B)=-A 或-B
-(A 或 B)=-A 且-B
这些公式在行测逻辑判断推理中应用广泛,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解答相关题目。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条件关系基础详解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条件关系基础详解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条件关系基础详解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条件关系则是逻辑判断中的基础且关键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好条件关系,对于准确解题、提高答题效率和正确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条件关系。

简单来说,条件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的某种依存关系。

在逻辑判断中,常见的条件关系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以及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是指,如果某个条件成立,那么相应的结论就一定成立。

比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就会湿”,在这里,“下雨”就是“地面湿”的充分条件。

只要下雨这个条件出现,地面湿这个结果就必然会发生。

必要条件则是指,如果没有某个条件,相应的结论就一定不会成立。

例如“只有年满 18 岁,才有选举权”,“年满 18 岁”就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

如果不满足年满 18 岁这个条件,就肯定没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严格,一个条件既是充分的又是必要的。

比如“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这个三角形才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既是“等边三角形”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条件关系呢?这需要我们对题干中的表述进行仔细分析。

一些常见的关联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

比如,“如果……那么……”“只要……就……”等通常表示充分条件;“只有……才……”“除非……否则不……”等往往表示必要条件。

掌握条件关系对于解题有着直接的帮助。

在翻译推理题中,我们需要将题干中的条件关系准确地翻译为逻辑表达式,然后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比如“如果 A 那么B”,我们可以翻译为“A→B”。

在真假推理题中,条件关系也是判断真假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哪些陈述是真,哪些是假。

在分析推理题中,条件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各个元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推理和匹配。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条件关系的理解。

例 1:如果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已知小明努力学习了,那么能得出小明一定取得好成绩了吗?根据条件关系,“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充分条件。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 行测之认准假言推理的规律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 行测之认准假言推理的规律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认准假言推理的规律公务员考试是万人过独木桥的考试,能考上的毕竟是极少数。

大家都拥有差不多的智力水平,所以机会只会留给更勤奋的人。

认准假言推理的规律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所考察的是考生条理、周密的思维意识和能力。

把基本的知识点牢记于心,不但可以在做题的时候有一个清晰的头脑,而且能够更有效的帮助自己进行判断、推理。

从历年国考的行测中看,逻辑判断题有很多题型在假言命题上进行了考察。

其实假言推理并不难,我们在初中数学几何的时候就已经学过,只是缺少对它更条理更细致的认识,所以在此,我们把假言推理做进一步的详解。

什么是假言推理?首先来看一道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柏拉图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

这一真的断定是( )。

A. 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B. 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 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 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答案:A假言推理:前提中有一个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假言命题前后件在一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推理。

它包括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一、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推理。

对于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有两条推理规则:1.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式: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天下雨,所以,地湿。

否定后件式: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地没有湿,所以,天没下雨。

提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句式:“如果……那么(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倘若……则”、“只要……就……”二、必要提案件的假言推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推理。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假言命题是公职考试中必考的内容,无论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它都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而很多考生不理解假言命题的推理,凭自身的语言感觉去做题,所以常常出现很多错误。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对假言命题的解题技巧做一个详细的归纳和阐述。

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指的是假设一个事物是另外一个事物条件的命题。

而条件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充分条件,另一种是必要条件。

在假言命题的推理中,一定是充分条件推出必要条件,我们写成“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所以我们在解假言命题的题目时,一定要找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一、常见关联词及关键词的推理形式假言命题常常涉及一些关联词或者关键词,当出现了这些关联词或关键词的时候,我们要去找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样才能写出一个正确的推理形式来。

1.关联词(1)如果A,那么B;若A,则B;只要A,就B;要想A,就必须B(A→B)(2)只有A,才B(B→A)(3)除非A,否则B(非B→A;非A→B)2.关键词A是B的充分条件(A→B)B的充分条件是A(A→B)A是B的必要条件(B→A)B的必要条件是A(B→A)A是B的前提(重要条件、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缺一不可的)(B→A)二、假言命题中涉及真假话问题当假言命题涉及真假话问题的时候,要去找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假言命题(A→B)的矛盾命题写成(A且非B)。

矛盾是一真一假,根据矛盾的这个特性去解决真假话问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例题】某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煤矿人员有以下断定:值班主任: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

矿工1:确实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但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

矿工2: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则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安全员: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但没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可能为真?A.值班主任的断定为真B.安全员的断定为真C.矿工1的断定为真D.矿工2的断定为真,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 判断推理提分技巧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 判断推理提分技巧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提分技巧一、图形推理1、一条式这种题目寻找规律有两种观察方法:1,从左朝右依次看;2,从左朝右奇偶看,即 1、3、5 三幅图呈一种规律,2、4、6 三幅图呈另外的一种规律。

2、两段式例题: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合之呈现一定规律性:A B C D 这种出题形式,先观察左边一段找规律,然后观察右边一段用规律。

在观察的时候同学们需注意,左边一段的规律在应用到右边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变化。

按照不同的规律形式,可分为数量类,位置类,样式类和属性类四种。

数量类:点(顶点,交点)、线(直线、曲线、一笔画)、角、面、素(种类、部分)位置类:图形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看位置。

位置移动形式有平移、旋转、翻转三种。

样式类:图形组成相似看样式。

有样式遍历和样式运算两种。

有一种特殊题型——黑白叠加,需重点注意。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属性类:常见属性有对称性、曲直性、开放封闭性等。

二、定义判断定义判断解题的关键在于进行符合性验证。

首先,提取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其作为判断依据作为快速解题的切入点。

其次,要使用“代入法”与“排除法”相结合解题。

最后,当定义要件过长时,可将定义进行合理拆分,从而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定义要件的选项。

三、逻辑判断翻译推理常用口诀:如果…就…,前推后只有…才…,后推前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

A 且 B,全真为真,一假为假 A 或 B,一真为真,全假为假。

A且B与A、B间的真假关系,通过以下真值表来显示:A B A且B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A 或B 与 A、B 间的真假关系,通过以下真值表来显示:A B A或B真真真真假真假真真假假假(1)—(A且B)等价于—A或—B (2)—(A或B)等价于—A且—B真假推理常见四组矛盾关系:(1) A与—A(2) 所有的A是B与有的A不是B(3) 所有的A不是B与有的A是B(4) A→B与A且—B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公务员考试是万人过独木桥的考试,能考上的毕竟是极少数。

大家都拥有差不多的智力水平,所以机会只会留给更勤奋的人。

很多同学对于行测中的逻辑判断类的题目比较头疼,本文就介绍下如何复习行测逻辑判断逻辑判断备考高分技巧逻辑其实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学科,是比较复杂的,但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判断却并不复杂,它一共分为兰类题目,这兰类题目各自对应相应的知识点,只要了解了这些知识点,逻辑判断题目就一点也不困难了。

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这三类题目。

第一类就是分析推理类题目。

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它不涉及专业的逻辑知识。

这类题目我们其实最为熟悉,就是我们接触的所谓的智力测验题目。

第二种题型就是必然性推理题目。

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它与专业的逻辑知识结合紧密。

第三种题型就是可能性推理题目,我们一开始大纲举的例子就是可能性推理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题干会给出一个论证的过程,有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组成,要求考生根据这个论证进行推理。

在公务员考试中对这三类题目的考查并不是一视同仁的,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考查可能性推理的题明显要多一些,但是分析推理类题目和必然性推理的复言命题也时常考查。

而地方公务员的逻辑判断题则几乎是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各占"半壁江山",尤其是江苏、江西、黑龙江、广东等几省的题,更是必然性推理题占了大多数,所以大家也不能对必然性推理掉以轻心。

做过逻辑判断题目,特别是参加过考试的同学,都会觉得逻辑很难。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考试中的逻辑跟我们日常的逻辑有所不同,特别是必然性推理题目,比如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去年有些人考上了公务员",那么很多同学都会立刻得出结论"有些人没有考上公务员",但是在逻辑学中这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在逻辑学中,在公务员考试中,有些人怎么样跟有些人不怎么样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我们不能从一个的真假来判断另一个的真假也许现在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当你看过我们本章的讲解后,就会深刻的体会并且了解是为什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充分必要条件
A=>B,表示,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

A能推出B,B成立却不一定推出A成立。

没有B就没有A,不是B就决不会有A,只要A成立,B一定要成立。

A=>B,B=>C,则A=>C。

1.只有博士,才能当教授。

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当博士。

不是博士,不能当教授。

博士是当教授的必要条件,教授一定是博士,博士不一定是教授。

1式:教授=》是博士
不通过考试,不能当博士。

通过考试是当博士的必要条件,博士一定通过考试,通过考试不一定是博士,可能还要其它条件。

2式:是博士=》通过了考试
联合得,教授=》通过了考试
2.只有住在广江市的人才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住在广江市,就得要付税;每一个付税的人都要发牢骚。

根据上述判断,可以推出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1)每一个不理睬通货膨胀影响的人都要付税。

(2)不发牢骚的人中没有一个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

(3)每一个发牢骚的人都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
析:第一句话,说明,不理睬=》广江市;第二句,广江=》付税;第三句,付税=》发牢骚。

则不理睬=》在广江市 =》付税 =》发牢骚
由此,(1),可得之。

(2),发牢骚是不理睬的必要条件,不发牢骚,就不能不理睬。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3),只有发牢骚,才能不理睬。

但发牢骚了,不代表不理睬。

则选(1)(2)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