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 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探讨数学应用题的优美解答素材 (新版)冀教版

合集下载

数学初三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解法

数学初三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解法

数学初三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解法《数学初三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解法》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三数学里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解法,这可太有趣啦!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啊,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小谜题,等着我们去解开呢。

那我们先得知道一元二次方程长啥样,一般形式就是ax² + bx + c = 0(a≠0)。

可这在应用题里不会直接把方程给我们呀,得我们自己去“找”这个方程。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3厘米,它的面积是54平方厘米,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

这时候我们就得想办法设未知数啦。

我就设这个矩形的宽为x厘米,那长就是(x + 3)厘米。

根据矩形面积公式,长乘宽等于面积,就得到方程x(x + 3)=54。

展开这个式子就变成了x²+3x - 54 = 0。

那解这个方程呢?我们可以用因式分解法。

就像把一个大拼图拆成小碎片一样。

对于x²+3x - 54 = 0,我们要找到两个数,它们相乘等于- 54,相加等于3。

嘿,这不就是9和- 6嘛。

所以方程就可以分解成(x + 9)(x - 6)=0。

那x + 9 = 0或者x - 6 = 0,解得x = - 9或者x = 6。

可是宽能是负数吗?那肯定不行啊!所以这个矩形的宽就是6厘米,长就是6 + 3 = 9厘米。

再比如说,有个问题是关于增长率的。

假设一个工厂去年的产量是100件,今年比去年增长了一定的百分数,明年又在今年的基础上增长相同的百分数,结果明年的产量是144件,求这个增长率。

咱们设增长率为x。

那今年的产量就是100(1 + x)件,明年的产量就是100(1 + x)(1 + x)=100(1 + x)²件。

所以方程就是100(1 + x)² = 144。

这个方程怎么解呢?我们可以先把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00,得到(1 + x)² = 1.44。

这就相当于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44,那这个数是多少呢?1.2或者- 1.2呗。

24.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面积问题-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24.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面积问题-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邻两边与折痕围成的四角均为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
x
分析:
封面
26
封面
x 18.5 1 18.5 x x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cm,由题得 (26+2x)(18.5×2+1+2x)=1260 整理,得x2+32x-68=0 解得,x1 2, x2 34(不合题意,舍去) 正方形的边长为 2cm.
2.如图,有一块矩形硬纸板,长30 cm,宽20 cm,在其四角
修建两条互相垂直且宽度相等的道路(与长方形边平行), 余下部分作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是540㎡.求小路的宽.
方法一:
十字相 乘法
解得x1 2, x2 50(不合题意,舍去)
例2.如图,在一块长为32cm,宽为20cm的长方形土地上修
建两条互相垂直且宽度相等的道路(与长方形边平行),余 下部分作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是540㎡.求小路的宽度.
90
2 2
x
m
由题意得,x 90 2 x 700 2
方法二:设长方形与墙垂直的边为xm,则另一边为(90+2-2x)m
x·(90+2-2x)=700
例1.(变式三)如图,某学校要在校园墙边的空地上修建一个长方形
的存车处,存车处的一面靠墙(墙长22m).存车处内修两条铁栏杆
(如图所示),另外三面也用铁栏杆围起来,已知铁栅栏共90m.如
冀教版九上
第二十四章 一元二次方程
24.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一课时 面积问题
新课引入
新课学习
典例精析
测试小结
冀教版九上
学习目标
01能根据面积公式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022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4章 一元二次方程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3营销问题习题课件(新版

2022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4章 一元二次方程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3营销问题习题课件(新版

5.【2020·河北唐山路南区期中】某宾馆有客房200间供游 客居住,当每间客房的定价为每天180元时,客房恰好 全部住满;如果每间客房每天的定价每增加10元,就会 减少4间客房出租.
(1)当某天客房全部住满时,这天客房的收入为_3_6__0_0_0元;
(2)设每间客房每天的定价增加m元,则宾馆出租的客房为 _2_0_0_-__25_m__ _间;
【点拨】注意题中的条件“六个档次”,从而舍去x=11.
解:设该烘焙店生产的是第x档次的产品,则每件利润为10+ 2(x-1)=2x+8(元),每天的产量为76-4(x-1)=80-4x(件), 依题意得(2x+8)(80-4x)=1 080, 整理得x2-16x+55=0, 解得x1=5,x2=11. 又∵该烘焙店生产的蛋糕礼盒分为六个档次,∴x=5. 答:该烘焙店生产的是第5档次的产品.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设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kx+b, 将(25,110),(30,100)分别代入,得2350kk++bb==111000,,解得kb= =-1602,,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2x+160.
(2)若该超市要想获得1 000元的日销售利润,每千克樱桃的 售价应定为多少元? 解:由题意得(x-20)(-2x+160)=1 000, 整理,得x2-100x+2 100=0, 解得x=30或x=70. 由题意得20≤x≤40,∴x=30. 答:每千克樱桃的售价应定为30元.
7.【易错:易忽略题中的条件而致错】某烘焙店生产的蛋 糕礼盒分为六个档次,第1档次(即最低档次)的产品每天 生产76件,每件利润为10元.调查表明:生产每提高一 个档次的蛋糕产品,该产品每件利润增加2元.
(1)若生产的某批次蛋糕每件利润为14元,则此批次蛋糕属 于第___3_____档次产品;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实际应用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实际应用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实际应用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看似有点神秘的数学概念——一元二次方程。

不过别担心,咱们不是要搞什么复杂的公式,而是要看看这些方程是怎么在我们生活中派上用场的。

你可能会问,这玩意儿跟咱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着呢!一起来瞧瞧吧!1.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知识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简单来说,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形如( ax^2 + bx + c = 0 ) 的方程,其中 ( a )、( b )、和 ( c ) 是常数,( x ) 是我们要找的变量。

听起来有点儿抽象?别急,我们用实际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1.1. 生活中的例子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如果你家有一个小花园,你想种一排花。

假设你种的花每行需要的空间是固定的,而且你还希望每行的花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假设花间距是2米,而你想要种6排花。

你想知道需要多长的空间?这时候,一元二次方程就可以帮你计算出这个长度了。

1.2. 小故事比如说,小明决定在他家花园里种花。

他量了一下花园的长度和宽度,然后想要把花园分成几个小区域,每个区域种一种花。

经过一番计算,他发现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

经过几次试错和计算,小明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种植方案,这样既美观又实用。

2.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不仅仅是在数学课上出现,它们其实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能找到身影。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2.1. 解决问题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游泳池,你想在池子里放一个大的浮排。

如果浮排的面积是固定的,你又想知道池子里最大能放多大的浮排。

这里的“浮排面积”就是我们的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个参数,通过计算,你就能得到浮排的最大尺寸了。

2.2. 购物打折还有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就是购物打折。

比如说,你要买一件原价200元的衣服,现在商店搞了一个“买一送一”的活动,但你只想买一件。

假设你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打折后的实际花费,那么你就能准确知道自己能省多少钱。

九年级数学上册 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仔细看,大胆

九年级数学上册 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仔细看,大胆

仔细看,大胆想,巧解“难题”
在解决数学习题时,若能认真观察,用心思考.辅以大胆猜测,则奇趣妙法将层出不穷.
故原方程无解.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是直觉,”我们在学习中要培养直觉的能力.
知原方程无解.
例3 若圆内接四边形的边长依次为25,39,52,60,则此圆直径为 [ ].
(A)62. (B)63. (C)65. (D)66.
观察发现25,60,65是一组勾股数.可大胆猜想此圆直径为65.再由39,52,65也是一组勾股数得到证实.故应选C.
“数学王子”高斯曾说:“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他的话,对我们既是鼓舞.也是启发.
观察思考后发现.方程①×②×③得(xyz)2=36,
∴ xyz=±6 ④
例5 求方程x4+y4=626的整数解
解∵ x.y是整数,而
14=1, 626-1=625=54.
24=16, 626-16=610.
34=81, 626-81=545.
44=256, 626-256=370.
54=625, 626-625=1.
解因为x2-y2=1993是二元方程.在一般情况下它的解是不定的.但是题设:x,y是整数,并且1993是质数,
于是由(x+y)(x-y)=1993×1
到此几个小小的“难题”解完了.最后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下面的话:”只睁大你的眼睛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
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活跃你的思维,去探索这充满神奇的世界吧!。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会根据几何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对方程的根的合理性做出解释.【重点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第2课时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代数问题┃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重点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代数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汽车产业是某市支柱产业之一,产量和效益逐年增加,据统计,2015年该市某种品牌汽车的年产量为6.4万辆,到2017年,该品牌汽车计划年产量达到10万辆.若该品牌汽车年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同,那么这个增长率是多少?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内容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顺畅地引入探究课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列方程.设年产量平均增长率为x,思考下列问题:(1)预计2016年比2015年增加____万辆,达到____万辆.(2)预计2017年比2016年增加____万辆,达到____万辆.(3)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为__________.(4)解方程,回答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解题思路和过程.(5)在上面问题中,两年的增长率相同,列方程时有无规律可循?师生活动:教师将问题分几个小的问题,使问题难度降低,学生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观察具体问题,师生共同探讨问题(5),寻找出一般规律.本活动把问题进行分解,降低难度,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解决问题.某体育局组织一次篮球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28场比赛,应邀请多少支球队参加比赛?学习以下解答过程,并完成填空.解:设应邀请x支球队参赛,则每队共打____场比赛,比赛总场数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根据题意,可列方程____.整理,得____.解这个方程,得____.合乎实际意义的解为____.答:应邀请____支球队参赛.师生活动:因为问题已分解为小的问题,降低了难度,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指导,特别关注程度差的学生的问题分析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给他们及时的点拨.3.例题精讲.小丽为校合唱队购买某种服装时,商店经理给出了如下优惠条件:如果一次性购买不超过10件,单价为80元;如果一次性购买多于10件,那么每增加1件,购买的所有服装的单价降低2元,但单价不得低于50元.按此优惠条件,小丽一次性购买这种服装付了1200元.请问她购买了多少件这种服装?分析:根据一次性购买多于10件,那么每增加1件,购买的所有服装的单价降低2元,表示出每件服装的单价[80-2(x-10)]元,根据总售价=单价×数量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解:设购买了x件这种服装.根据题意,得[80-2(x-10)]x=1200.解得x1=20,x2=30.当x=30时,80-2×(30-10)=40(元),40<50,不符合题意,舍去.答:她购买了20件这种服装.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活动:由于例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较多,难度较大,所以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通过师生合作,启发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由于这个方程的解都有实际意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意,然后再结合实际问题的要求确定问题的答案.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多媒体出示1,2,3题.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学完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主题必须是围绕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应用类型、解题思路、技巧、一般步骤、注意事项等,教师进行点评.五、作业布置,巩固提升必做:教材第52页A组第1,2题,B组第1题.选做:教材第52页B组第2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代数问题1.分析问题.2.找数量关系,设未知数x.3.列出解决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4.解方程.5.检验所得结果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6.作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现实生活情境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把问题进行分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目的与任务.在课堂中始终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

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 第2课时课件(共14张PPT)

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 第2课时课件(共14张PPT)
巩固练习
1.某厂今年一月份的总产量为500吨,三月份的总产量为720吨,平均每月增长率是x,列方程( )A.500(1+2x)=720 B.500(1+x)2=720 C.500(1+x2)=720 D.720(1+x)2=5002.劳动教育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某学校加大投入,建设校园农场,该农场一种作物的产量两年内从300 千克增加到363千克.设平均每年增产的百分率为x,则可列方程为 .
解:(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 由题意,得 5(1-x)2=3.2, 解得 x1=20%,x2=1.8 (不合题意,舍去)∴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20%;
(2)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理由如下:方案一所需费用为:3.2×0.9×5000=14400(元);方案二所需费用为:3.2×5000-200×5=15000(元),∵14400<15000,∴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
300(1+x)2=363
B
3.上海甲商场七月份利润为100万元,九月份的利润为121万元,乙商场七月份利润为200万元,九月份的利润为288万元,那么哪个商场利润的月平均上升率较大?
解:设甲商场的月平均上升率为x.则依题意得:解得 x1=0.1,x2=-2.1 (不合题意,舍去). ∴x=0.1=10%.设乙商场的月平均上升率为y.则依题意得:200(1+y)2=288解得:y1=0.2,y2=-2.2(不合题意,舍去).∴y=0.2=20%.∵0.1<0.2,∴乙商场的月平均上升率较大.
18
3
3.6
21.6
15×(1+x)2=21.6
解方程,得x1=0.2,x2=-2.2(不合题意,舍去)答:年增长率为2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总结分类及经典例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总结分类及经典例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总结分类及经典例题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总结分类及经典例题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次的,所以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经过两次增长的平均增长率问题,数学问题中涉及积的一些问题,经营决策问题等等.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样,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审、设、列、解、答”.(1)“审”指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明确已知和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步是解决问题的基础;(2)“设”是指设元,设元分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所谓直接设元就是问什么设什么,间接设元虽然所设未知数不是我们所要求的,但由于对列方程有利,因此间接设元也十分重要.恰当灵活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与解方程的难易;(3)“列”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列方程就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解”就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答”就是书写答案,应注意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如线段的长度不能为负数,降低率不能大于100%等等.因此,解出方程的根后,一定要进行检验.3、数与数字的关系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三位数=(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4、翻一番翻一番即表示为原量的2倍,翻两番即表示为原量的4倍.5、增长率问题(1)增长率问题的有关公式:增长数=基数×增长率实际数=基数+增长数(2)两次增长,且增长率相等的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式为:原来的×(1+增长率)增长期数=后来的说明:(1)上述相等关系仅适用增长率相同的情形;(2)如果是下降率,则上述关系式为:原来的×(1-增长率)下降期数=后来的6、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几何图形中的有关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地、系统地审读题意;(2)寻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依据几何图形的性质);(3)设未知数,并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正确地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5)写出答案.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1)审题是设未知数、列方程的基础,所谓审题,就是要善于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数,分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求隐含的相等关系;(2)设未知数分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这就需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设未知数的方法和正确地设出未知数.8、列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1)要充分利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善于分析题中隐含的条件,挖掘其隐含关系;(2)由于一元二次方程通常有两个根,为此要根据题意对两根加以检验.即判断或确定方程的根与实际背景和题意是否相符,并将不符合题意和实际意义的(一)传播问题1.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数学应用题的优美解答
数学应用题的优美解答就象一件精美艺术品一样,能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
解数学应用题,首先应深入分析题意,利用它所提供的一切信息,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第二,要充分发挥自己直觉思维的作用.领悟事物的本质,随机应变,独辟蹊径,设计出新颖、别具一格的解题方法.英国科学家狄拉克说:“谁只要照次追求方程美的观点去工作,谁只要具有良好的直觉,谁就确定地走在了前进的路上”;第三,要能按陌生原理,即无论对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题目,都能用好奇、探索的眼光去审视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独创性的、优美的妙解.
例1.甲、乙二人自A、B两地骑车相向而行,两人相遇在离A地8公里处.相遇后两人继续按原方向前进,分别到达A、B之后立即返回,又在离B地10公里处相遇,求A、B 两地的距离.
【分析】设A、B两地距离为x公里.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8公里;第二次相遇时,甲走了(x+10)公里;显然,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过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的路程的3倍,因而,第二次相遇时甲所走过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时甲所走的路程的3倍,则得:x+10=3×8.x=14
答:A、B两地的距离为14公里.
【注】这是《中等数学习题集》第一册(翟连林等编)第181页的一道题.书中的解答是:
设A、B距离为S公里,甲、乙的速度分别为x公里/小时,y公里/小时,则得
例2.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一项工程,12天可以完工.如果甲队单独先做5天后,乙队也来参加,两队再合做9天才完工.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分析】设甲队与乙队的工效的比为x∶1,则甲队做12天等于乙队做12x天,甲队做5+9=14(天)等于乙队做14x天,故乙队独做需(12+12x)天或(9+14x天)天,则得:12+12x=9+14x,x=1.5.
所以,乙队独做需12+12x=12+12×1.5=30(天).
答: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2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30天.
【注】这是现行课本初中代数第三册149页习题第9题,“教参”中的解是:
设单独完成这项工程甲队需要x天,乙队需y天,则
例3.A、B两地相距36公里,甲从A地步行到B地,乙从B地步行到A地,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行走4小时,则两人相遇;若行走6小时,则此时甲所余下的路程是乙所余下的路程的2倍,求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公里?
【分析】设走6小时后,乙的余路为x公里,甲的余路为2x公里,又显然,这两人的速度和为36/4=9(公里/小时),而两人共走6小时,再加上共有的余路应等于全程的两倍,则得6×9+3x=2×36
∴x=6
答:甲每小时走4公里,乙每小时走5公里
【注】这是1990年福建省初中毕业会考试题,其参考答案是:
设甲每小时走x公里,乙每小时走y公里,根据题意得
例4.猴子分桃趣题.有五只猴子分一堆桃子,可是怎样分也平分不了,于是大家先去睡觉,明天再说.夜里,一只猴子偷偷起来,把一个桃子扔到山下,剩下的桃子正好可以分成五份,它把自己的一份收藏起来就睡觉去去.第二只猴子起来也扔掉一个,所剩的桃子又刚好能分成五份,它把自己的一份收藏起来也睡觉去了.第三、第四、第五只猴子都照此办理.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分析】设加上4个桃子之后,桃子总数为x,依题意x可以被5整除,不过
答:桃子数至少为3121个.
【注】这是《世界数学名题趣题选》(王长烈等编)第1题,书中是这样“提示”的:设有桃子数为x,n只猴子各自藏起来的桃子数依次为k1,k2,…,k n,则得方程组
(n-l)(k1+1)=n(k2+1)
(n-1)(k2+1)=n(k3+1)
(n-1)(k n-1+1)=n(k n+1)
再把这些等式两边乘起来可得
(n-1)n-1(k1+1)=n n-1(k n+1)
由此可知,k1+1必是n n-1的倍数,记为
k1+1=n n-1k (k∈N)
代入①得
x=n(n n-1k-1)+1
即 x=n n k-(n-1)
取k=1,得最小的正整数解为n n-(n-1),令n=5,求得题中最少的桃子数为55-4=3121(个)
例5.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向同一方向出发,甲经过B地后,再走3小时12分在C地追上乙,这时两人共走72公里,而C,A两地的距离等于乙走5小时的路程.求A、B两地的距离.
【分析】设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之比为x∶1,而已知甲走|BC|需16/5小时,所以,乙走|BC|需16x/5小时,从而甲走|AC|需16x/5小时,于是,乙走|AC|需16x2/5小时,则得16x2/5=5
∴x=±1.25
x=-1.25不合题意,舍去.∴x=1.25
16x/5=16×1.25/5=4(时),因而A、B两地距离为:
[72/(5+4)](5-4)=8(里)
答:A、B两地的距离为8公里.
【注】这是78年辽宁中学数学竞赛第二试题.1978年全国部分省市《中学数学竞赛试题解答汇集》(福建省教育学院数学组编)中是这样解答的:
设A、B地距离为x公里,乙的速度为y里/时,则甲的速度为(5y-x)/3.2(里/时)则得
例6. 一号列车由甲地向乙地出发1时后,二号列车由乙地出发,速度较一号列车每时大10里.两车相遇之地点,适在甲乙两地之中央,又若一号列车出发之时间,在二号列车出发后1小时,而仍欲在甲乙两地之中央相遇,则一号列车之速度,非每时增加28里不可,求甲乙两地之距离及一号列车每时之速度.
【分析】第一次:一号列车早出发1时.二号列车速度较一号列车速度每时大10里.所以,若设二号列车由乙地出发x小时后,适在甲乙两地之中央与一号列车相遇.则一号列车之速度为10x/1(里/时);第二次:一号列车较二号列车迟一时出发.且仍要在甲乙两地之中央与二号列车相遇,所以,一号列车走这一距离用(x-1)时,它的速度非每时增加28里不可.但实际上,较二号列车每时只大(28-10)里.所以,二号列车的速度为(28-10)(x-1)(里/时),故得
(28-10)(x-1)-10x=10
x=3.5
所以,一号列车之速度为10x=35(里/时),两地距离为
2x(35+10)=2×3.5×45=315(里)
答:甲:乙两地距离为315里.一号列车之速度为35里/时.
【注】这是《代数学辞典》第1188题,书中的解答是:设甲、乙两地距离为2x公里,一号列车每时之速度为y里,则得
例7. 一水槽,以甲、乙二管注水.今先在乙管注满所需时间之3/5内,单以甲管注之,继单以乙管注满其余.这样所用的时间,较之以甲、乙二管同时开放注满所需之时间多6时.又甲、乙二管同时开放,至注满为止,所注水量,甲为乙的2/3,问单以甲或乙一管注之,各需若干时而满?
【分析】由题设可知,甲管的工效是乙管工效的2/3倍,所以,同时开放二管至注满止,乙管注该水槽的3/5,设单以乙管注满水槽需x 小时,则二管同时开放需(3/5)x 小时才能注满,又在乙管注满所需时间之3/5内,单以甲管注之,其注水量只相当于乙管注水232x x 355⎛⎫= ⎪⎝⎭(小时)所注水量,所以,继单以乙管注满其余,还需3x 5
小时,故得
答:单以甲管注之需15小时,单以乙管注之需10小时.
【注】这是《代数学辞典》(日本,长泽龟之助著,德炯等编译.以下简称《代》)第2391题.书中的解答是:设甲需x 时而满,乙需y 时而满.则先用甲管之时间为(3/5)y 时,故所注之水量为全量的3y/5x .又此时所余之水量,为全量之1-(3y/5x ),故以乙管注满此量所需之时间为3y y(1)5x -时,据此,所经之总时间为3y 3y y(1)55x
+-时,若两管同时开放,则经1
xy 11x y
x y +++时而水满,故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