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江苏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共125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文言文阅读大一轮复习课件完整版PPT

第十三页,共43页。
二、掌握答题的主要方法——比对法 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mìng tí)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 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mìng tí)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 断。而比对法正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 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mìng tí)者 的干扰之处。那么,比对、分析什么内容呢?主要是细节、信息有无、因果 关系和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答案
选项中“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属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原文是 “不听。凑执争”。
第十九页,共43页。
5.(安徽)(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 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 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fén xiāng sǎo dì),晏坐 终日,如退院僧。 第6题选项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 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第十一页,共43页。
2.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qūjiě)等方式作 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 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 等,都不能忽略。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 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 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 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 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 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二、掌握答题的主要方法——比对法 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mìng tí)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 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mìng tí)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 断。而比对法正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 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mìng tí)者 的干扰之处。那么,比对、分析什么内容呢?主要是细节、信息有无、因果 关系和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答案
选项中“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属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原文是 “不听。凑执争”。
第十九页,共43页。
5.(安徽)(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 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 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fén xiāng sǎo dì),晏坐 终日,如退院僧。 第6题选项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 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第十一页,共43页。
2.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qūjiě)等方式作 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 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 等,都不能忽略。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 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 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 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 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 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全程复习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加考内容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159张ppt)

缺少归纳,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导致看似合乎问题的要求,却并 没有准确地概括信息
3.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 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7分) 【审题推断】
仔细阅读材料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 出的结论。
【信息】 “因此,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 的关系是否和谐”。 推论: 城市和农村要和谐发展。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 分析和鉴赏
考向一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
归纳,就是分析文段,把握核心,提取要点。根据题目鲜明 的指向提取分散在语言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归纳,使之有 条理地呈现。
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的情况来看,要点归纳考查频率较
高。如:
2012年高考 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 江苏卷 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解题指导】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仔细阅读题干,“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表明本题具
有开放性,要以文本为基础,适度联系现实,最好有自己独到的 见解。
第二步,阅读文本,把握观点。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本观点。如“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 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农村的价值会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 一定要看11、2010三年都考了议论性文段,2009年是记 叙性文段,2008年是说明性文段。
2 .要点摘录法 抓住材料中概括性的语句,特别要抓住统领全篇的中心词 句,用来归纳要点。如2012年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的第1题,只 要抓住“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 必需品”“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 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 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 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从这三个关键句中摘录关键词句就 能组织答案。
3.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 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7分) 【审题推断】
仔细阅读材料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 出的结论。
【信息】 “因此,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 的关系是否和谐”。 推论: 城市和农村要和谐发展。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 分析和鉴赏
考向一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
归纳,就是分析文段,把握核心,提取要点。根据题目鲜明 的指向提取分散在语言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归纳,使之有 条理地呈现。
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的情况来看,要点归纳考查频率较
高。如:
2012年高考 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 江苏卷 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解题指导】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仔细阅读题干,“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表明本题具
有开放性,要以文本为基础,适度联系现实,最好有自己独到的 见解。
第二步,阅读文本,把握观点。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本观点。如“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 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农村的价值会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 一定要看11、2010三年都考了议论性文段,2009年是记 叙性文段,2008年是说明性文段。
2 .要点摘录法 抓住材料中概括性的语句,特别要抓住统领全篇的中心词 句,用来归纳要点。如2012年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的第1题,只 要抓住“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 必需品”“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 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 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 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从这三个关键句中摘录关键词句就 能组织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材料概括分析题课件

例题1
• 慢词长调是中晚唐以来就在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俗曲,是配合当时新兴 音乐歌唱的里巷俗歌。《花间集》所收的是诗客曲子词,这些诗人文 士所写的词,大半都是小令。小令的格式与诗比较接近,因此诗人文 士插手写词后,习惯于写小令。/而且,诗人文士常常自己觉得比较 高雅,而慢词长调当时是流行于市井之间的,所以,他们不肯去写慢 词长调。/慢词长调的填写,要配合音乐的曲谱,它的格律要求更加 严格,不像五七言的字句那么简单。因此,一般的诗人文士也不能为。 /\\柳永的出现就像一座里程碑。他的创作突破了小令的范畴,而以 慢词长调为主。写慢词长调就要铺排,铺展开来叙述,就不能够只以 一个重点的感发为主。它不像欧阳修的词,也不像李后主的词,也不 像冯延巳的词。他们是在语言文字之外,有很高深的意境、境界,教 你去联想想象。柳永的长调呢?因为铺陈,就好像都明白地说出来了, 没有可发挥的余地。所以有些文人诗客评价柳永词浅俗,比如王灼在 《碧鸡漫志》中就批评柳词:“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 尤好之。”\\值得注意的是,柳永所写的相思离别之情,不再是女子 的口吻,而是从一个客子身份来写,他开创性地选取高远的景物,并 在词作中融入了自己的追寻和感受,这是柳永词最大的特色。\\ (选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删改)
第三课 文科附加题之材料概括分析题
总结:命题方向和规律
• 归纳——筛选,整合 针对题目要求,从观点确认、原因 分析、策略分析等方面概括 • 分析——解释词语或者句子的多层含义;
• 鉴赏——句段中使用的艺术手法;或者使用材料中表现手
法分析相关文学作品。 • 方向1:就某种现象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牵涉 由表及里的分析;注意方案的针对性 • 方向2:文学评论类文本
• 《怀鲁迅》郁达夫 • •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 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 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 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 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 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 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 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 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江苏专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七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课件

2.答案 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 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 《中庸》的心法。 解析 二程和朱子对于《大学》的评价分别出现在第二段开头和第三段开头,即“《大学》 是……做学问的程序”“有了《大学》的……《中庸》里的心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再进行适当的删减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
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
五年高考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一、(2019江苏,27—29)阅读材料,完成1—3题。(15分) 去故宫参观时,会看到许多监控探头,这属于现代高科技警报系统。从前有没有安全警报系统 呢?在古代,进入紫禁城须凭腰牌与合符,上面刻有允许入内人员的身份信息,守卫会当场检 查。一旦出现危险,附近白塔山上的信炮手接到放炮令牌,立即朝天开炮,卫士们就会迅速集 合。如果有人越过了外围防御系统,还有一种特殊的警报装置——石别拉。 这种石别拉,材料比较简单,利用故宫大量使用的栏板的望柱头改造而成。望柱也称栏杆柱,是 中国古代桥梁栏板和栏板之间的短柱,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有的柱头是莲花瓣形状,上面有 二十四道纹路,象征二十四节气。普通的莲瓣望柱头,本是一块瓷实的石头,加工成石别拉时, 把望柱头里面挖空了,就像一个空心葫芦。这种石别拉几乎覆盖了整个紫禁城。需要报警时, 侍卫将三寸长的“小铜角”(一种牛角状的喇叭)插入石孔内,使劲吹响,通过石别拉的放大,声 音飞快传遍四周。如果有外敌从午门入侵,午门守卫会敲响阙亭里面的警钟,钟声会传至太和
1.请分别解释文中“滞销的奢侈品”与“畅销的牙膏”的含义。(6分) 2.依据材料,概括“纯净主义”的信条。(3分) 3.作者反对“纯净主义”的理由有哪些?(6分)
2018-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例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
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 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
笑脸逗我;待我佯装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 皮的孩子! (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 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 (1)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2)答题模式: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
3.修辞类
(1)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 处?
(2)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或给人赋予物的形态,或给事物赋予其 他事物的形态,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营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清单三
艺术鉴赏
对文本材料进行艺术鉴赏,是指对文本材料包含的艺术因素(包括观 察、感受的角度,艺术手法的运用,语言表达,等等)进行鉴别和欣赏。附 加题“鉴赏”的考查虽然出现在《考试说明》中,但在试题中出现得并 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在前面的文学作品和古诗词的考查中已出现,为避 免重复,在此就不出现了。
清单四
清单二
内容分析
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是指对文本材料中所论述的某一问题进行分解剖 析,使之更为明确清晰。对文本材料的分析,包括分析文本材料的层次, 分析文本材料的内涵,分析文本材料的意义,分析文本材料的手法,等 等。由于分析对象不一样,其注意点也不相同。分析层次要注意层次之 间的联系;分析内涵要注意表层和深层的意思;分析材料意义,要理解全 文,也要联系有关背景;分析手法要注意手法的表达效果。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讲解课件(共42张PPT)

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以身试险: 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 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 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一言兴邦: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此处 根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可见,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 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不卑不亢:形 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 可见,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故选“不屈不挠”。 故选A。
文言文阅读
5.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 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确定它的词性,根据词性 并结合语境进行推断其意义。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 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加 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项,适,动词,去、往。句意为:这之后才知道太夫人饿 着肚子,不顾天气寒冷去往公婆那里。 故选C。
古诗词鉴赏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 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 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 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 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 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 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 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 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 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 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 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1.【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以身试险: 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 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 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一言兴邦: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此处 根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可见,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 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不卑不亢:形 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 可见,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故选“不屈不挠”。 故选A。
文言文阅读
5.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 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确定它的词性,根据词性 并结合语境进行推断其意义。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 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加 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项,适,动词,去、往。句意为:这之后才知道太夫人饿 着肚子,不顾天气寒冷去往公婆那里。 故选C。
古诗词鉴赏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 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 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 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 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 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 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 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 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 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 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 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共218张)

-3-
整体阅读方略 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程序 一、审标题,明内容,捕捉情感线索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 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 是哪一类诗,进而明了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1.看题目猜测内容走向。 如:2019年高考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秋日”交代 时间;“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交代内容。据此可猜测诗歌的内容可 能是:朋友新居落成,写诗抒情。 2019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发临 洮”“赴北庭”,交代事件;“留别”交代内容。据此可推测诗歌要写沿 途景象,抒思家报国之情。
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内容有: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 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手法有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四、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
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 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其次,把握诗的常见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 酒、月、阳关、舟、灞桥等。
再次,掌握诗的情感内容。送别怀人诗表达的情感丰富复杂,
一般的情感有: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 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 一的,而是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虽丰富复杂却不杂 乱无章。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虚 实相生,③比喻,④衬托、烘托。
六、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是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7 作文的亮点全套解析课件删减版文库素材

2.阅读下面一篇高考例文,文章在亮点方面表现不足,请分析并对文 章进行修改。(例文略)
【失误点击】这是篇结构混乱的文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绕开中心,蔓生枝节。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意是要表达 “父亲为了子女不惜抛弃尊严”的意思,其开头就以转折句点明了此 意。但作者似乎怕别人误解了父亲的为人,在记叙父亲为子女委曲求 全的事情之后,又将段首转折句的前半句内容(即“为人正直、敢于 碰硬”)作为表达重点,并让本部分落脚于此。 二是随意取材,排列无序。表现为这篇文章中前后两部分内容比 例分配失当,相去甚远,给人不匀称、不协调之感。 三是层次模糊,分段失当。在这篇文章中,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 糅交错,不清晰。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糅合起来,显 得生硬。
卷面要清爽。高考阅卷时间紧迫,卷面印象很重要。首先要 求卷面整洁清爽,不涂改;其次,字不要求很好,但要工整、清 楚。采用网上阅卷,作文扫描进电脑,字丑一放大就更丑,应考 时一定要重视。
1.高考中作文的亮点一般包含哪些方面?
高考作文不比平时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 又因为考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往往雷同,阅卷老师一直处 于疲惫状态,这就要求考生作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这样分数就有可能上去了。那么如何打造亮点呢?要做好 以下几点:⑴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⑵以 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⑶以靓丽的“凤头” 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⑷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 的心;⑸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
⑴立意创新。考生在文中表现的主张、看法、认识要有独到性,与 众不同而又顺理成章,合理透彻而又能自圆其说,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 之中。
⑵结构创新。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一个新颖、醒目 的结构能给人以美感,迅速攫住阅卷老师的目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 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 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表情符号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 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 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 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
五年高考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一、(2019江苏,27—29)阅读材料,完成1—3题。(15分) 去故宫参观时,会看到许多监控探头,这属于现代高科技警报系统。从前有没有安全警报系统 呢?在古代,进入紫禁城须凭腰牌与合符,上面刻有允许入内人员的身份信息,守卫会当场检 查。一旦出现危险,附近白塔山上的信炮手接到放炮令牌,立即朝天开炮,卫士们就会迅速集 合。如果有人越过了外围防御系统,还有一种特殊的警报装置——石别拉。 这种石别拉,材料比较简单,利用故宫大量使用的栏板的望柱头改造而成。望柱也称栏杆柱,是 中国古代桥梁栏板和栏板之间的短柱,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有的柱头是莲花瓣形状,上面有 二十四道纹路,象征二十四节气。普通的莲瓣望柱头,本是一块瓷实的石头,加工成石别拉时, 把望柱头里面挖空了,就像一个空心葫芦。这种石别拉几乎覆盖了整个紫禁城。需要报警时, 侍卫将三寸长的“小铜角”(一种牛角状的喇叭)插入石孔内,使劲吹响,通过石别拉的放大,声 音飞快传遍四周。如果有外敌从午门入侵,午门守卫会敲响阙亭里面的警钟,钟声会传至太和
3.答案 信息传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有助 于个体的自我表达。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材料要点的能力。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集中在材料第二段,重 点关注文中“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 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等信息,从中归纳概 括出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
3.答案 故宫采用了高科技报警系统;部分石别拉不复原貌;只知原理,无人会吹响。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考查,指引 考生关注文化的传承。 结合第一段“去故宫参观时……高科技警报系统”,第三段“历经数百年……但已没人能够 把它吹响了”等内容概括分析。
二、(2018江苏,26—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1982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BBS上建议用字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ASCII(美国标准信 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 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颜文字是它的升级版,其显著 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捷地 表达和传递情绪。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 字,呲牙“ ”、偷笑“ ”、笑哭“ ”等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 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 络上竞相出彩,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 段。
1.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4分) 2.请简要概括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5分) 3.根据材料,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6分)
二、 1.答案 ASCII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自定义表情符号。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材料要点的能力。材料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发 展历史,可以依次整理出由ASCII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和自定义表情符号 等四个发展阶段。
2.答案 就地用料,简单改造;覆盖面广,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操作简易,传播迅速。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和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 通过阅读第二段,可以从选材、外形及使用效果几个方面概括,再联系结尾提到的“起到了很 好的装饰作用”“又发挥了实用功能”组织语言作答。
三、(2017江苏,26—28)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的 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诗是经验的艺 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其次,文言在日常生活上虽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 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一首新诗 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 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 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 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 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噜苏,改用文言 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不是原料的和谐。愈能 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愿“纯净主 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 (节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语言》,有删改)
2.答案 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简洁;时尚;娱乐性强。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散落在材料第一段介绍各种网络表 情符号的语句中,需要具备准确迅速抓住关键词句的能力。或利用原文作答,如“方便快捷” “简洁而又形象”;或稍加分析概括作答,如从“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中概括出 “娱乐性强”的特点,从“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 在网络上竞相出彩”“如火如荼”中可概括出“时尚”的特点。
门广场,其后各处石别拉会先后吹响,一分钟内,紫禁城所有位置的守卫都能听到警报声。这些 望柱头形状和纹饰未受到改变,在紫禁城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而通过对望柱头开孔,制成 警报器,又发挥了实用功能。 历经数百年沧桑,有的石别拉洞口已被杂物堵上,有的在修缮过程中被新的石材替换了。尽管 现在能够通过文献考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但已没人能够把它吹响了。 (选自周乾《从细节来阅读故宫历史》,有删改)
1.古代紫禁城的安全警报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4分) 2.石别拉这种警报装置有什么特殊之处?(6分) 3.如今石别拉不再发挥警报功能的原因有哪些?(5分)
一、 1.答案 腰牌与合符;白塔信炮;石别拉;阙亭警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涉及紫禁城安全警报知识,指引考生拓宽文化 视野,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认真阅读材料,考生可以从第一段中提炼出“腰牌与合符”“守卫”“白塔山上的信炮手” 这些关键信息,从第二段中提炼出“石别拉”“阙亭里面的警钟”等关键信息,综合以上信息 可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