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案例 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合集下载

概论情境一案例

概论情境一案例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案例—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在江西省永新县境内三湾村进行的一次整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

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有5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

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

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

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主要内容是:第一,资遣一部分不愿留队的人员,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第三,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

士兵委员会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在党支部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领导士兵的文化娱乐生活,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

讨论: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案例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案例呈现: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着重谈到军事问题。

他说,从前我们责备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而我们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但蒋介石、唐生智等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而我们独不管,现在我们虽然注意了,但仍没有坚决的思想。

毛泽东在会上尖锐提出,例如秋收暴动,就非依靠军队不可。

为此,他提出这次会议应重视这个问题,新的政治局常委应更加坚决地注意这个问题。

他着重地指出这次湖南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错误。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怎么来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怎么来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怎么来的?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90年前的南昌起义如一声春雷、似黑暗中的灯塔,使中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终于找到了一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道路。

这是值得我们继承的精神财富,是需要我们世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邵建斌1927年春天以后随着蒋介石叛变革命南京和武汉国民政府相继“清党”和“分共”革命形势跌入谷底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由此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几十年的响亮口号一、建党之初没有枪杆子的遗憾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的最初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宣传“主义”和组织工人上在党看来这是由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本质决定的正因如此对有人热衷于搞枪杆子的做法党曾经一度持批判态度黄埔军校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黄埔的学生军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体会到这支部队是国共合作中两党用政治训练和严明纪律打造的一支新军它是那么与众不同:完全没有军阀部队的旧习气一切都是崭新的军官和士兵不仅英勇战斗更明白为什么战斗、为谁战斗在这样的背景下,1924年11月周恩来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即选调优秀共产党员到各部门任职还代表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在黄埔军校的中共党组织扩大共产党的影响不仅如此中共广东区委还直接领导了一支革命武装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中共中央也在1925年的四届二中全会上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12月12日又将军事运动委员会改为军事部这是第一个专门从事军事工作的组织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此时并没有能真正掌握一支有力的武装以致在蒋介石突然背叛革命时我们的武装力量极其弱小甚至束手无策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中共六大中共党员的数量从1927年5月时的5.7967 万人一下子降到11月时的1.765 万人损失的幅度几乎达70% 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提出面对局势骤然巨变,下一步怎么走?这个问题非常急迫地摆在中国共产党的面前但中共中央领导层中一些人的认识一时并没能跟上急剧变化的局势1927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湖南工农运动所引起的纠纷会形成全部政局上很严重的问题纠纷之起因一方面是由于蒋介石叛变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势力及宣传动摇了国民党领袖的工农政策一方面是由于贫农幼稚行动如均分财产等引起了小资产阶级小地主尤其是军人之剧烈反对。

“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溯源

“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溯源

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实践 ,其认识经历 了一个 练, 但只有半年时 间 , 以为革命 已经 结束 , 他 便退 出行伍 。1 1 依次 推进 、 93 深化 , 最后形 成“ 杆子里 出政权 ” 枪 正式 论断 的过程 。 年, 他进入湖南第一师 范 , 学校倡行 尚武 精神 , 体育课实行 军事 12 9 6年 5月 1 5日,毛泽东在 为第六届农 民运 动讲习所授课时 化规范 。1 1 , 校呈请省 政府批准 , 9 6年 学 大力推行军 国民教育 。 强调 , 搞革命 就要 刀对 刀 , 枪对枪 , 要推翻地主武装团防局 , 必须 学校成立 了学生课外 自愿军 , 并在附小成立童子军研究会 。 毛泽 建立农 民 自己的武装 ,刀把子不掌握在 自己人手里 ,就会 出乱 东任 自愿军第一连直属连部的上士 , 并负责文牍工作 。 学校大规 子。所 以军事训练成了农讲所的教学重点 , 1 8课时 , 计 2 占总课 模开展军事化训练 , 老师为讲武学堂毕业 的专业军事教练 , 对学 时的 3%。这里 , 4 毛泽东已经清楚在 同蒋介石合作 中 , 武装对农 生军进行学科 和术科训练 。 另外 , 文化课中还精选 了许 多中外军 运 的重要性 。12 9 7年 5月 3 0日, 与谭 平山 、 演达等 以中华 在 邓

事名著进行教授 。毛泽东在《 堂录》 讲 中就记载 了大量老师讲课 全 国农民协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名义发布的对湘鄂 中所涉及的军事思想条 目,其 中包括国文老师袁仲谦 讲解魏源 赣三省农协重要训令中指出 , 欲使农 民民主政权 之确立 , 必须解 《 孙子集 注序》 的笔记 , 他记有 “ 军交绥 , 者胜矣 , 如 两 安 骄则 必 除土豪劣绅之武装 , 武装农 民群众。 毛泽东等认识 到基层农 民政

人民军队思想

人民军队思想

(三)人民军队思想1、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严酷现实,使毛泽东悟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武装斗争的领导权,他第一个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毕生重视枪杆子,视军队为命根,他一生把掌握军权作为实现革命理想的最主要手段。

2、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毛泽东吸取了中外军事家的文韬武略,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治军方略和建军原则。

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毛泽东认为,我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首先要从政治上建军。

要从政治上建军,靠的是党的力量,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直至今天,这仍然是我军遵循和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是毛泽东建军原则的核心。

我军在革命战争和保卫祖国的长期斗争中,始终遵循这一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军的政治工作,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

例如:在平津战役中,北京能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就是瓦解敌军原则正确使用的典型。

当时,以傅作义为首的55万国民党军队盘踞京津地区。

如果硬打,只能是城毁人亡,其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高瞻远瞩,一方面在军事上兵临城下,以造成大军压境之势;一方面开辟第二条战线,进行政治瓦解。

最后迫使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使古老的名城丝毫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他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以其作为军事统帅的气魄和理论家的睿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作战和建军问题理论体系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浅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政治教育


略凌辱 , 这就决定 了议会和改 良道路在 中国走不通 。作为革命最 彻底最坚决 的共产党 , 必然要担任起 以武装革命解放 中国的历史 使命 。 12 年 , 9 7 蒋介 石发动 的“ ・ 四 一二” 反革命 政变 、 克祥发 徐 动 的“ 日事变 ” 马 和汪精卫发 动的“ ・ 五” 七 一 反革命 政变 , 给中共 以血淋 淋的教训。如何走 出单枪 匹马 、 赤手空拳 的危 险处境 , 毛
中 国共产 党 的 思想 政 治 教育 事 业起 源 于 军 队 的“ 治工 政 作” 。在革命战争年代 , 思想政治 教育是伴 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民军 队的创建 和 壮 大 而 不 断 发 展 的 。 作 为 毛 泽 东 武 装 夺 取 政 权 的 军 事 思 想 的
形 象 表 述 ,枪 杆 子 里 面 出 政 权 ” 早 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重 要 内 “ 是 容。在这一思想 的传播 中, 党的领导人以高度 的敏锐性抓住 了教 育 效 果 的两 面性 , 并适 时 因 势利 导 、 长 避 短 , 中 国革 命 的胜 利 扬 为 打 下 了 良好 的思 想 基 础 。这 一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典 范 至 今 仍 熠 熠 闪光。 1 “ 杆 子 里 面 出政 权 ” 早 期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的 重要 内容 枪 是 11 “ 杆 子 里 面 出政 权 ” 特 殊 国 情 下 的必 然 思 想 . 枪 是 半殖 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深受帝 国主义 、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 三座大 山” 的压迫 , 国内缺乏 民主制度 ; 国际上饱受侵 在 在
权 ” 生 了双 面 的 思 想政 治 教 育 效 果 , 对 “ 杆 子 里 面 出政 权 ” 产 党 枪 的教 育 效 果进 行 了矫 正和 巩 固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来历与演变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来历与演变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来历与演变作者:邵建斌来源:《党员文摘》2017年第08期编者按: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

90年前的南昌起义如一声春雷,似黑暗中的灯塔,使中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终于找到了一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道路。

这是值得我们继承的精神财富,是需要我们世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1927年春天以后,随着蒋介石叛变革命,南京和武汉国民政府相继“清党”和“分共”,革命形势跌入谷底。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由此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几十年的响亮口号。

建党之初没有枪杆子的遗憾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的最初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宣传“主义”和组织工人上。

在党看来,这是由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本质决定的。

正因如此,对有人热衷于搞枪杆子的做法,党曾经一度持批判态度。

黄埔军校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

黄埔的学生军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体会到,这支部队是国共合作中两党用政治训练和严明纪律打造的一支新军,它是那么与众不同:完全没有军阀部队的旧习气,一切都是崭新的,军官和士兵不仅英勇战斗,更明白为什么战斗、为谁战斗。

在这样的背景下,1924年11月,周恩来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即选调优秀共产党员到各部门任职,还代表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在黄埔军校的中共党组织,扩大共产党的影响。

不仅如此,中共广东区委还直接领导了一支革命武装——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中共中央也在1925年的四届二中全会上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12月12日又将军事委员会改为军事部,这是第一个专门从事军事工作的组织。

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此时并没有能真正掌握一支有力的武装,以致在蒋介石突然背叛革命时,我们的武装力量极其弱小,甚至束手无策。

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中共六大,中共党员的数量从5.8万人,一下子降到1.8 万人,损失的幅度几乎达70%!“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提出面对局势骤然巨变,下一步怎么走?这个问题非常急迫地摆在中国共产党的面前。

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来历与演变

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来历与演变

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来历与演变作者:邵建斌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17年第08期建党之初没有“枪杆子”的遗憾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的最初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宣传“主义”和组织工人上。

这是由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本质决定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无疑,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所开展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一个革命的政党,如没有“枪杆子”,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黄埔军校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

黄埔的学生军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体会到,这支部队是国共合作中两党用政治训练和严明纪律打造的一支新军,它是那么与众不同:完全没有军阀部队的旧习气,一切都是崭新的,军官和士兵不仅英勇战斗,更明白为什么战斗,为谁打仗。

在这样的背景下,1924 年11 月,周恩来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即选调优秀共产党员到各部门任职,还代表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在黄埔军校的中共党组织,扩大共产党的影响。

不仅如此,中共广东区委还直接领导了一支革命武装——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中共中央也在1925 年的四届二中全会上决定成立军事运动委员会,12 月12 日又将军事运动委员会改为军事部,这是第一个专门从事军事工作的组织。

1926 年7 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建党以来的第一份《军事运动议决案》。

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此时并没有能真正掌握一支有力的武装,以致在蒋介石突然背叛革命时,我们的武装力量极其弱小,甚至束手无策。

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中共六大,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的有30 多万人,被监禁的有4600 多人。

中共党员的数量从1927年5 月时的57967 人,一下子降到11 月份时的17650人,损失的幅度几乎达70%!“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先声面对局势骤然剧变,下一步怎么走?这个问题非常急迫地摆在中国共产党的面前。

但中共中央领导层中一些人的认识一时并没能跟上急遽变化的局势,还批评湖南农民运动搞得“过火”了。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
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斗争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经验教训,其中一条便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道:“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

一时间,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

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党指挥枪,建立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冲锋陷阵,这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经验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案例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上传时间:2005-8-2 17:44:37 | 浏览次数:336
案例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案例呈现:
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着重谈到军事问题。

他说,从前我们责备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而我们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但蒋介石、唐生智等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而我们独不管,现在我们虽然注意了,但仍没有坚决的思想。

毛泽东在会上尖锐提出,例如秋收暴动,就非依靠军队不可。

为此,他提出这次会议应重视这个问题,新的政治局常委应更加坚决地注意这个问题。

他着重地指出这次湖南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错误。

因此,他认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句话发展成为后来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著名的论断。

这是毛泽东高瞻远瞩、胜人一筹之处。

——摘自金春明陈登才主编《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
2、案例讨论:
(1)为什么说中国革命要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3、案例点评: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不是偶然的,是和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是和他在国民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马日事变”后,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湖南的一些同志逃到武汉向他慷慨陈述。

面对统治阶级的残暴现实,毛泽东对军事力量和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1929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从而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解决了八七会议提出、过去长期未能解决的重大问题。

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人民力量的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都离不开武装斗争。

因此,毛泽东将武装斗争称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