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兰亭集序学习目标:1、了解序文句法上骈散结合,以散为主的特色。

2、了解兰亭宴会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作者的人生情趣。

3、掌握重要实词“修、期、致、次〞等。

4、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慨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确实定,学习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掌握作者及其相关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研读理解文言的能力。

3、在理解第一自然段的根底上,体会作者透露出来的情感。

一、独立自学(A级)〔一〕课题与作者1、作者作品:王羲之: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爱鹅,从鹅的形态中悟出笔的走势。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集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

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假设游云,矫假设惊蛇……〞2、?兰亭序?由来: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文体“序〞: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

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高一英语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设计

高一英语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设计

一、词汇变形Book2 Unit3 The computers词汇导学案1.calculate(v.)计算--- calculator(n.)计算器---calculation(n.)2.universe(n.) 宇宙---universal(adj.) 通用的,宇宙的---universally(adv.)3.simple(adj.) 简单的---simply(adv.)--- simplify(v.)简化--- simplified(adj.)简化的4.sum(n.) 总数---summarize(v.) 概括---summary(n.) 概要5.o perate(v.) 操作,手术---operator(n.) 操作员---operation(n.) 手术,操作6.l ogic(n.) 逻辑---logical(adv.)---logically(adv.)---illogical(adj.) 不合逻辑的二、重点单词7.intelligent(adj.) 才智的---intelligence(n.)8.solve(v.) 解决---solution(n.)9.real(adj.) 真的---really(adv.)---realize(v.) 实现---reality(n.)现实10.person(n.)人--- personal(adj.)私人的---personally(adv.) 就个人而言11.total(adj.) 总的- --totally(adv.)12.apply(v.) 申请,应用---application(n.)---applicant(n.) 申请人13.finance(n.) 金融---financial(adj.)14.explore(v.)探索--- exploration(n.)15.happy(adj.)--happily(adv.)--happiness(n.)16. appear(v.) 出现---disappear(v.) 消失---appearance(n.)---disappearance(n.)1.anyhow=anyway adv.不管怎样(=no matter what the facts are)无论如何(= in any way)somehow= someway 以某种方式, 用某种方法;不知怎么地(for some unknown reason) somewhat adv.有点,稍微(= a little/ sort of)2.apply与某事物(工作)正式接触使想法/方法/技能/规则等与某种情境接触使相互接触产生影响或与其相关使某物(面霜)与表面(面部)接触使自己与某事长期接触使手脚等与某物接触以使某物起作用手压,脚踩apply pressure to…按住apply the brakes 踩刹车apply oneself to doing sth.努力于;专注于Apply the cream to your face.面霜涂于脸上。

必修二第三章学案

必修二第三章学案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知识要点】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传统旱作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 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的 ,包括中国东部的 、 、 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南部的 和西部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 河、 等地区。

(2)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以 为主,其次是大麦、燕麦、黑麦、谷子、高粱、玉米等。

豆类作物以 为主。

经济作物有 、 、 、 等。

(3)主要的生产特点:①农业发展历史 ;②自给自足式的农业;③生产方式是 ; ④劳动力充足;⑤农业技术和机械化水平较 。

(4)主要限制因素和问题:①由于气候 ,降水 , 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

②由于长期的耕作,丘陵山区 严重,低洼地区因灌溉不当引起 。

2、现代混合农业:(1)主要分布地区: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

(2)生产方式:谷物—牲畜混合生产,休耕轮作。

(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 和 的混合。

生产优势和特点:①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环境。

②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是互补的。

种植业的农忙时间——播种:每年的 月;收割:每年的 月。

③两种生产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

④具有很强的生产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限制条件:墨累—达令盆地因位于 西侧,处于 风的背风坡, 降水 。

采取的解决措施是 。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活动范围和强度的增强,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自测自评】《金钥匙》P4 17、18 P5 24、25 P8 30 P11 11、12 P13 23、24、25 P22 24、25 P35 30 P39 15、16 P47 14、15 P52 31 1.下列各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取决于灌溉水源条件的是( )A .雅鲁藏布江谷地的青稞B .宁夏平原的水稻C .海南岛的橡胶树D .珠江三角洲的甘蔗2.世界自然条件优越的农业地区与最主要的商品粮产区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A .水热条件的差异B .垦殖历史长短的不同C .农业科技水平和人口多少的差异D .农业劳动力多少的不同 3.古巴、加纳等国适合水稻的种植,但这些国家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要,这主要是因为( )A .当地环境不适合大面积种水稻等粮食作物B .当地居民食物构成对粮食需要量少C .经济作物的生产使他们在贸易中有利D .历史因素形成种植园农业的单一经济 4.造成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B .城市因素C .人口数量D .自然条件 5.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光热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高 ②地表崎岖的丘陵,垦殖指数一般低于平原(1)气候——影响农作物 与 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高中英语必修二 unit 3教案学案

高中英语必修二 unit 3教案学案

U3 computerⅠ.写出下列必考单词1.算术题,总数,金额 n . _______________2.(电脑)操作员,接线员 n . _______________3.人造的,假的 adj . _______________4.算盘 n . _______________5.侄女,甥女 n . _______________6.目标,目的 n . _______________7.无论如何,即使如此 adv . _______________8.病毒 n . _______________9.类型,打字 n.&v . _______________10.教练 n . _______________11.网络,网状物 n . _______________12.革命 n . _______________Ⅱ.写出下列单词的变化形式1.计算( v .)_____________;计算器( n .)_____________;计算( n .)_____________2.使简化( v .)_____________;简化( n .)_____________;简化的( adj .)_____________3.智力;聪明;智能( n .)_____________;智能的,聪明的( adj .)______________4.私人的,个人的( adj .)_____________;亲自地;就本人而论( adv .)_____________5.运用,申请(v.)_____________;运用,申请(n.)_____________;申请人( n .)_____________6.金融,财经(n.)_____________;金融的,财经的(adj.)_____________7.逻辑,思维方式(n.)_____________;合逻辑的(adj.)____________ ;合逻辑地(adv.)_____________;不合逻辑的(adj.)_____________8.出现(v.)_____________;出现,外貌(n.)_____________;消失(v.)_____________9.探索,探究(v.)_____________;探索,探究(n.)_____________;探索的,探究的(adj.)_____________◆活学活用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教学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教学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教学学案一、课程概述本学案是针对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必修二全册的核心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演讲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政治与法治1. 政治的概念与特征2. 法治的概念与实现3. 国家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第二单元:国家的根本制度1.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2. 国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第三单元:政治文化建设1.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2. 共同价值观与中国精神3. 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第四单元:公民权利与义务1. 公民权利的概念与种类2. 公民义务的范畴与内容3. 公民权力的行使和制约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讲授: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解课程内容。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展开思考和讨论。

4. 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锻炼学生的辩论和演讲能力。

5.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决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和写作能力。

4. 辩论赛评分:根据学生的辩论表现进行评分,评估学生的辩论和演讲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

2. 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政治案例资料,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教学学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政治知识和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一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英语教案★

高一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英语教案★

高一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英语教案★第一篇:高一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英语教案Module 2 Unit 3 Computer Period 1.Warming-up & Intensive Reading 教学设计Teaching goals:1.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2.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computers and robots in English and express or support an opinion with suitable expressions3.T 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 progress of computers4.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computers and robots in English Teaching aids: Computer, recorder and projecto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Lead-in(Word puzzle)T: The technology develops so quickly that many new things appear in human being’s life.Let’s guess what they are:(show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and get Ss to say out the answers, learn the new words at the same time)An old calculating machine used in China until now.(An abacus)It is built to solve some mathematical problems.But it is too big.(A huge computer)It is a new calculating machine which can solve a large number of mathematical problems.(A calculator)It is a personal computer which can solve all kinds of problems and is used widely now.(A PC / personal computer)T: If I am a math teacher, which can help me most?(Ask students to give their opinions, remind them of using the expressions of giving opinions)Ask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 the items just shown have in common, and then rank them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heir appearance.Ask some of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what they know about co mputers.Ask students to discuss “How have computers changed our life?”, and then have some of them give their answers, using the expressions of giving opinions.Step 2 Pre-readingT: Have the computer and Internet become part of your life? How have computer changed our lives?(What can you use them to do?)Ss: I use the computer or Internet to: type my homework /draw pictures/ play games communicate with my friends./ gather related information for my lesson s/ buy the things I like, / listen to music / watch m ovies…T: What else do you think the computer and Internet will help you to do ?Deal with Ex 3 of Pre-reading on Page 17Step 3 SkimmingGive students only 1 minute, then ask them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This is a short _____ of the _______ of computers.Who am I ?(A computer)(shown on the screen)Step 4 ScanningGive students 2 minutes, and ask them to scan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Befor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tell them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hints of the time.)(Questions are shown on the screen)Question(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Students are asked to find out three sentences to support who the speaker is in the story.1)Then in 1822 I was built ….(Itself was the first design of a computer)2)My real father was Alan Turing.(He designed the first real computer.)3)However, people thought I was simple-minded until….,(It h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Question(2)What happened to computers in 1642?Question(3)What happened to computers in 1936?Question(4)What happened to computers in 1970s?Step 5 Detail ReadingI Give students 5 minute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uestion(1)Who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describe how the computer was made to work? Question(2)What did he make and what did it do? Question(3)Who was the next important person to design computers?II True or False 1.In 1642 I began as a calculating machine and could solve any mathematical problem.F 2.My real father was Charles Babbage, who wrote a book and build me in 1936.F 3.After I got my new transistors in the 1960s, I became smaller but cleverer and quicker.T 4.I was brought into people’s homes in the 1970s.T 5.Since my birth I have been built to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race.FIIIComprehendingAsk students:” 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If the students can not answer the question, draw their attention to the appearance of different years.)Fill the tableA chain of events sh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 Changes of the machineTimeline 16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Analytical Machine was Madeby Charles Babbage.19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960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 the first family of computers wa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1970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N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Explain how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chart.Then give a brief oral presen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with the help of the chart.Step 6 Summing-up and enjoyingI.Ask students to finish the form shown on the careen(the same as on p.19)while playing the voice of the text II.Ask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ir own answers in groups, and then raise questions if they have any.III.Sum up: 1)Chronological writing Chronology(资料等)按年代次序的排列 Chronological means to describe things in order of time.1 Chronology is often used in recounting an event or describing the life of someone.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ake a mass of things clearer.Step 7 Oral practice ─ Retell the text using Chronological 1.Have students get prepared in 2 or 3 minutes and then retell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in your own words, using chronology.2.Ask some of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Step 8 Homework 1.Go over the text,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text.2.Get ready for the discussion on P.19 Comprehending 3 3.Finish Exercise 1 in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on page 19第二篇: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1(5份打包)人教课标版2优秀版教案4.doc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1(5份打包)人教课标版2优秀版教案4.doc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1(5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2优秀版教案4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梵.语()()庐冢.()()音谬.()()窈.然() ()瑰.怪() ()归咎.()答案()à()ǒɡ()ù()ǎ()ɡī()ù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其文漫灭..:()拥火..以入:()盖.余所至:()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何可胜.道也哉:答案()终,最后、死后()因为(这个)缘故()模糊、磨灭()拿着火把。

拥,持、拿()发语词,也有“大概”的意思()既,已经,……以后;咎,责怪()尽.写出下面通假字及意义长乐王回深父.:答案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极。

()此所以..②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学者①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古义:今义:悲伤;怜悯。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答案()十分之一。

()不平凡、不平常。

()①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②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感叹。

()“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然()观()道()文()名()盖答案()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但,但是如此,这样对,正确()欣赏景象建筑物的一种()路,道路主张说,讲方法()文字同“纹”纹路,纹理文章掩饰()命名识其本名出名占有名声()大概盖子承上表原因,译为“因为”,“是因为”等超过,胜过.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有泉侧.出:()则其至.又加少矣:()往往有得.:()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火尚足以明.也:()常在于险远..:()问其深.:答案()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命名,称呼()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形容词作动词,尽,尽兴()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头()形容词作动词,照明()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深度.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乃()而答案()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副词,于是副词,才()连词,表示转折连词,因而,表示因果连词,表示递进连词,表示并列.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必修二第三单元导学案

必修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和方法1、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

2、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词语和文言句式。

3、仔细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鼓励学生多背诵其中的优美语句。

第8课兰亭集序课前自主学习导航1、借助“助读资料”,明确本文学习目标;了解、熟悉相关知识。

2、运用字典、词典,结合注释,疏通全文,读准句子,试着口译全文。

3、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

(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3、完成【自主检测】题: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独立完成。

4、整理自己经过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小组交流和课堂讨论时提问。

【助读资料】一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

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

2.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二作者名片(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原籍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出身世家大族,性情耿直,严守节操。

他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古人评价:“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的作家之一。

其文笔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三背景探寻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时空整合
1.世界
2.中国
二、对近代化的认识
1含义: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
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2、表现:①政治上:(法制化、民主化)一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专制受到致命冲
击;二是外交日益同国际接轨。

②经济上:(工业化、市场化)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③思想文化上:(科学化、大众化)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④社会生活上:(城市化、文明化多元化)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3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被动性
1.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
洋货大量涌入,对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瓦解作用.
2.主要表现及影响 (1)小农经济的解体
(2)外资企业的建立
外国商人由于贸易运输的需要,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通商口岸建了许多船坞和船厂,这些企业成为中国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从中诞生了最早的中国工业无产阶级. 练一练1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分解加快,这种“分解”主要是指A.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分离并日益商品化B.小农经济为多种经济成分所取代C.资本主义经济向农村渗透D.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官办洋务企业与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官办企业 背景:内忧外患
目的:地主阶级维护清封建统治,学习西方科技,自强求富 创办企业①军用企业以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
②民用企业以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为代表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一个特点---先军工,后民用
评价:(从经济角度评价)引进了….培养了…..刺激了….开启了….抵制了….瓦解了… 但是…….
练一练:2.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B.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3. 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种新的经济成分。

它们同自然经济的关系是
A.互相依赖
B. 不同程度瓦解着自然经济
C.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瓦解
D.继承发展 4洋务运动起到的积极历史意义主要在于
A.建立起近代的政治制度
B.将学习西方付诸于全面实践
C.催生了中国的近代企业
D.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和发展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37 1945 1949 1956
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较快发展
沉重打击陷入困境
年份
发展状况
获得新生
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发展史坐标曲线图
整理巩固
主题一:你认为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推动因素:①列强经济侵略的客观作用;②政府政策的鼓励;
③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⑤有利的国际环境。

阻碍因素:①根本原因: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②社会因素:战争不断,政局不稳;
③自身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④重要因素:自然经济的抵制;
主题二:近代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产生壮大,从而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

(3)思想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开展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冲击、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人们思想
主题三: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几点认识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着中国近代化的进步方向,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前提,只有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
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
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
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
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史学界把世界近代化的类型分为两种:“早发内生型”(社会内部自身力量产生近代化)和“后发外生型”(近代化的启动
多是源于外部的刺激与挑战)。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化的类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
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
【答案】示例一早发内生型近代化,如英国。

18世纪中期,英国近代化因素已具备。

英国首创君主立宪制;拥有广阔的世界市场;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为近代化提供资金和自由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积累了技术经验;政府奖励技术发明。

这些因素促成英国
率先启动并完成近代化。

英国是早发内生型近代化的典型。

示例二后发外生型近代化,如中国。

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
国近代化的因素开始具备。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为近代化提供了必需的
自由劳动力;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军事、经济、教育逐渐开始近代化;在洋务企业
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发展,也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甲午战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上的近代化。

中国是后发
外生型近代化的典型。

练一练:
4“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5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
①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提倡国货”运动
②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
③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官僚资本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评述:“袁世凯接管政权并不是简单
的旧政权复辟。

他担任总统时期表现出一种新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决心,完成商业的
立法,稳定财政货币制度,鼓励私有企业”。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这些经济政策不过一纸空文,并未落实
B.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历史认识的差异
C. 这些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采取的欺骗手段
材料一唐朝长江三角洲的手工业及城市主要有洪州的造船业,越州的青瓷制造业,宣州的造纸业和苏州的织锦业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期江南地区的工业有汉阳铁厂、安庆内军械所、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发昌机器厂、福州船政局、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等。

材料三一战期间,长江三角洲近代工业企业数量增多,工业生产领域扩展,以轻工业为主,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向周边区域发展的分布格局。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生产手段方面有何变化?其中材料二反映了哪两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4分)
由传统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业生产转变。

官办企业和私有企业
2>历史学家们曾指出:“中国的近代化首先在江南展开绝不是偶然的。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这里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城镇发展,人口
集中,交通发达,地理条件优越;近代通商口岸被迫开放,自然经济解体相对较早;
近代洋务企业、外商企业、民族工业最早在这里创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在全球化的今天,你认为只能够过民族工业的出路在哪里?
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创建和平的建设环境;创新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转变产业结构;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
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机制等。

主题一:近代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2)政治上: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