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空间模型的输入和计算
空间分析建模

12.3.3 创建脚本文件
1.单数据处理 2. 批处理
1.单数据处理
(1) 概念 所谓单数据处理,是指处理过程中只涉及到单个数据集的处理,数据可以是栅格数据集、ArcView的shapefile也可以是Arc/Info的coverage等
(2)实现 第一步:编写脚本 第二步:在ArcToolbox中添加script 第三步:设置script属性 第四步:运行脚本
输入2
输出3
复杂处理工具模型
图12.5 复杂处理工具模型处理过程
12.2.2 模型生成器组成
1. 模型构造器界面 2. 模型构造器菜单 3. 模型构造器工具图标 4. 实例分析
1.模型构造器界面
图12.6 模型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的初始界面
2.模型构造器菜单
利用DEM来提取水系:对于与地表水文情况有关的许多领域如区域规划、农业、林业等有十分重要意义
1.建立概念模型 分析: 1)问题的抽象和简化:模拟地表径流在地表的流动来产生水系。 2)前提、假设:此处DEM的洼地均为可填充型洼地。 3)涉及的参数和变量:填充后的无洼地DEM、DEM每个栅格单元的水流方向、每个栅格上游汇水面积、确定水系的阈值大小。 4)数据类型的转换:由于基于DEM的计算都是栅格数据,故需要将水系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
2.批处理
(1)概念 所谓批处理是指一次操作多个同样格式数据的过程。 脚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用于批处理,数据转换以及任何空间处理工具的使用。 要进行批处理,只要在脚本中加入循环语句即可。
(2)实现 第一步:编写脚本 第二步:在ArcToolbox中添加script 第三步:运行脚本
4.运行结果
(b) 汇流累计大于1000的河网
arcgis模型构建器参数

arcgis模型构建器参数ArcGIS模型构建器参数是在ArcGIS软件中用于构建地理空间模型的一种工具。
它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方便地创建复杂的地理空间分析模型,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ArcGIS模型构建器中,参数是用来传递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变量。
用户可以在模型构建器中定义各种参数,并设置其属性和默认值。
通过参数,用户可以灵活地调整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以满足不同的分析需求。
我们来看一下ArcGIS模型构建器参数的基本概念。
参数分为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两种类型。
输入参数用于接收外部数据输入,例如地理数据文件或表格数据;输出参数用于输出模型处理结果,例如生成的地图或统计报表。
参数的属性包括数据类型、名称、别名、默认值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在模型构建器中,参数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线进行连接,形成数据流向。
这样,用户可以将多个工具和过程串联起来,构建复杂的地理空间分析模型。
参数的连接关系决定了数据的流动方式和处理顺序。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参数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实现不同的分析目标。
除了基本的输入输出参数外,ArcGIS模型构建器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参数类型,用于进一步丰富模型的功能。
例如,用户可以使用字段映射参数来指定字段的映射关系,实现数据的转换和匹配;用户可以使用选择参数来过滤数据,只处理满足条件的要素或记录;用户还可以使用环境参数来设置模型的环境变量,影响模型的计算结果。
在构建模型时,参数的设置非常重要。
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提高模型的运行效率和分析精度。
例如,用户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设置合适的数据类型和精度;用户可以根据计算需求设置合适的默认值和约束条件;用户还可以根据资源限制设置合适的并行度和缓存大小,提高模型的运行速度。
除了参数的设置,模型的调试和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运行模型并查看结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查看模型的日志信息和调试输出,找出模型中的错误和问题;用户可以通过调整参数的顺序和连接关系,优化模型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大模型 大小和参数统计

大模型大小和参数统计大模型是指具有庞大的大小和参数统计的机器学习模型。
随着数据集的不断增加和计算能力的提高,大模型已经成为了现代机器学习领域的热点之一。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大模型的大小。
大模型的大小通常是指模型所占用的存储空间。
随着深度学习模型的复杂性不断增加,模型的大小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大模型需要更多的参数来表示模型的复杂结构和学习能力。
另外,大模型通常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来进行训练和推理。
因此,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模型的参数和中间结果。
接下来,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大模型的参数统计。
模型的参数统计是指模型中可调整的参数的数量。
参数是模型用来表示数据分布和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模型通常具有更多的参数,这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数据分布和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然而,大模型的参数统计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大模型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来训练和推理。
其次,大模型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模型的参数。
此外,大模型可能会增加模型的复杂性,导致模型更难以优化和解释。
大模型的出现和发展得益于数据集的增大和计算能力的提高。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数据可用于训练大模型。
同时,计算硬件的不断创新和性能的提高也使得训练和推理大模型变得更加高效和可行。
大模型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
然而,大模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大模型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来进行训练和推理。
这使得大模型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难以应用。
其次,大模型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模型的参数和中间结果。
这对于存储资源有限的设备和系统来说是一个挑战。
另外,大模型可能会增加模型的复杂性,导致模型更难以优化和解释。
这对于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调试性提出了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一种方法是采用模型压缩和加速技术来减小大模型的大小和参数统计。
例如,使用剪枝算法来减少模型中不重要的参数,或者使用低精度计算来减小模型的存储和计算需求。
第一讲:计算复杂性理论

大多数研究者认可 的包容关系
L m
计算复杂度的影响因素
简化模型:模型2
计算复杂度的影响因素
简化模型:模型3。
计算复杂度的影响因素
建模假设 例:高空抛球的运动轨迹。 ----抛物线模型 假设1.没有空气阻力; 假设2.地面是平面。 ----椭圆模型
计算复杂度的影响因素
探索空间1 探索空间1---解的近似度、满意度
例:0—10之间的整数解:1-9共9个可行解(一维) 0—10之间的实数解: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 共有107个可行解(一维); 107n个可行解(n维)
n! 10141世紀 → 10120世紀 102551世紀 → 102530世紀
问题与算法
每个問題都可能有多个算法存在. 每个算法的计算量(速度)都不同。 例: 赝品金币問題: 问题:9個外观完全一样的金币.,有一个是假的 (重量轻). 提问:用天秤来鉴别真伪,天秤需要使用几次?
贋品金币問題算法 問題算法
优化技术与方法
計算量(1) 計算量
+,-,×,÷ 比較:≠,≤,≥,<,> 5种基本演算都是用1step 可以实现. 実際上,×比+多占用時間. 「四舍五入」不算基本演算.
計算量(2) 計算量
{a1, a2,..., an}:n個整数 Q1. 求和(1): a1+a2+・・・+an. 1 + +a n-1 steps → O(n)算法. Q2. 求和(2): (1) 2×a1+・・・+ 2×an , 2n-1 steps→ O(n)算法. (2) 2×(a1+・・・+an) , n steps→ O(n)算法.
尚未确信能否用多項式時間算法求解的问题的 集合称为NP (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问题 某一个问题不属于NP问题的証明 如能够找到一个多項式時間算法 (簡単) 某一个问题属于NP问题的証明 可以归结为某一类既知的NP类问题(现阶段7类))
状态空间模型的实现及状态方程的解实验总结

状态空间模型的实现及状态方程的解实验总结以状态空间模型的实现及状态方程的解实验总结为标题状态空间模型是一种描述动态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通过将系统的状态、输入和输出量化为向量形式,以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形式表示系统的动态行为。
在实际应用中,状态空间模型常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在状态空间模型中,系统的状态由一组变量表示,这些变量描述了系统在不同时间点的状态。
状态方程描述了状态随时间的演化规律,是系统动态行为的核心部分。
状态方程通常采用微分方程的形式表示,其中包含系统的状态变量、输入和系统参数。
解状态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仿真来获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来估计系统的状态方程和参数。
然后,利用已知的状态方程和输入数据,可以通过数值求解方法来解状态方程,得到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解状态方程的结果可以与实际测量或仿真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状态方程的准确性和模型的有效性。
在进行状态空间模型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系统建模: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确定系统的状态变量、输入和输出,并推导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建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特性和约束条件,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等因素。
2. 实验设计: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实验目的,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
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以及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长等参数,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采集:在实验中需要采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
输入信号可以通过外部激励或系统自身的反馈信号来产生,输出信号可以通过传感器或测量设备进行采集。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滤波,以去除噪声和干扰,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4. 系统辨识:通过实验数据和已知的输入信号,利用数值辨识方法来估计系统的状态方程和参数。
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器和系统辨识工具箱等。
multi-head attention的计算复杂度公式

multi-head attention的计算复杂度公式
Multi-head attention是一种用于序列建模的注意力机制,在Transformer模型中被广泛使用。
它通过将输入序列映射到不同的
子空间来捕捉不同的语义信息。
计算复杂度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推导:
1. 假设输入序列的长度为N,注意力头的数量为H,每个注意
力头的维度为d。
2. 首先,计算注意力头的查询、键和值的线性变换,这需要进
行三次矩阵乘法。
每次矩阵乘法的复杂度为O(Nd^2)。
3. 接下来,计算注意力分数。
注意力分数是通过将查询与键进
行点积计算得到的,然后除以一个缩放因子。
这个过程的复杂度为
O(Nd)。
4. 然后,对注意力分数进行softmax归一化,得到注意力权重。
这个过程的复杂度为O(N)。
5. 最后,将注意力权重与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每个注意力头的输出。
这个过程的复杂度为O(Nd)。
综上所述,每个注意力头的计算复杂度为O(Nd^2) + O(Nd) + O(N) + O(Nd) = O(Nd^2)。
由于Multi-head attention由H个注意力头组成,所以总的计算复杂度为O(HNd^2)。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计算复杂度仅考虑了单个序列的注意力计算,而在Transformer模型中,通常会有多个层级的注意力计算,因此总的计算复杂度会更高。
大模型解释技术

大模型解释技术是指对使用大型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预测或决策的过程进行解释和理解的技术方法。
由于大型深度学习模型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高度非线性的特征表达能力,其预测结果可能难以被人类理解和解释。
因此,大模型解释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方式来解释模型的预测结果,以增加对模型的信任度、可解释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大模型解释技术:
1. 特征重要性分析:通过分析模型中各个输入特征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程度,来评估每个特征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使用基于梯度的方法(如全局敏感度分析、局部敏感度分析)或基于树模型的方法(如特征重要性得分)来计算特征重要性。
2. 局部解释方法:通过观察在给定输入样本附近的模型行为,来解释该样本的预测结果。
局部解释方法可以通过可视化模型在输入空间的变化情况,或者通过生成一个简化的可解释模型来实现。
3. 可视化解释方法:通过可视化模型的内部状态或决策过程,来直观地展示模型的行为和推理过程。
这可以通过可视化网络的中间层特征、激活热图或类似的方法来实现。
4. 生成解释方法:通过生成一段文字或图像来解释模型的预测结果。
生成解释方法可以基于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使用自然语言生成技术或图像生成技术来生成解释性的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大模型解释技术仅提供了对模型预测结果的解释,但并不能保证解释的准确性或全面性。
选择合适的解释技术需要考虑问题的特点、应用场景和数据特征,并结合具体的解释需求来进行权衡和选择。
复杂不规则会所及售房部的设计例析

复杂不规则会所及售房部的设计例析某地产项目会所、售房部的外形设计是设计师取意于流水中的石头而来,因而其平面布置及立面变化都不同于通常的商业会所,而是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比如大悬挑、80度左右的斜墙面。
而这些又都必须用钢筋混凝土来完成,因而设计和施工的难度都比较大。
会所及售房部的结构设计实际就是三维空间结构的设计,主要步骤如下:1. 在建筑图上按建筑轴网布置结构柱,同时和建筑就柱子的取舍及大小进行交流,同时满足建筑和结构的需要。
这里,柱子最好采用圆柱,便于适应各种斜向定位及施工放线,有的时候,碍于建筑对柱子大小的限制,可能会采用型钢柱以减小截面。
2. 建筑提供“外轮廓三维图” (见图一),作为结构空间模型及绘图的依据。
此处的三维轮廓图,要注意要求建筑内缩300mm,以留出外挂石材的空间,否则实际的建筑体量就可能比方案考虑时的大。
3. 根据“外轮廓三维图”,作结构三维布置(见图二),在CAD里汇入梁柱的定位线,然后输入空间模型软件计算。
为了便于绘图及后处理,我们还需将三维模型投影成二维模型,在PM里再建一个平面模型,以便使用PM的后处理绘图。
4. 计算及分析。
三维空间结构的计算一定要使用三维空间结构计算软件计算,并采用弹性模模拟板单元计算。
本工程采用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 CAD 工程部编制的《复杂多、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广义协调墙元模型)-PMSAP》(2010版)。
考虑到结构的不规则性,本工程的内力设计采用了“小震弹性”及“中震弹性”包络设计的方式,体现了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思想。
5. 绘图。
空间结构的绘图方式同坡屋顶的绘图方式颇为类似,因为都是三维图形的平面表示,即三维坐标表达。
除了各个楼层及屋面定位点的标注以外,还应将柱顶高度进行标注,以便施工单位根据该数据进行柱子的放线及钢筋下料,而这只要有了三维模型,便可以轻松完成。
再补充一点,斜柱的定位是通过上下两层柱中心的连线及Z坐标完成的,所以方柱是不可以使用的,否则徒增加施工难度,还达不到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空间模型的输入和计算一、空间结构菜单的作用是什么按照楼层模型逐层建模的方式,适用于大多数建筑结构,或者适用于建筑结构的绝大部分。
但是像空间网架、桁架、特殊的建筑造型等,用逐层建模方式建不出来。
对于高层建筑,也常有部分楼层布置复杂,如桁架转换层、顶部大空间层等,它们用逐层建模方式建模也很困难。
YJK建模软件设置的“空间结构”菜单就是用来完成复杂结构模型的建模输入。
除了逐层输入方式以外,建模软件还提供了空间模型的输入方式。
和主菜单的轴线输入、构件布置、楼板布置、荷载输入、楼层组装并列,最后是“空间模型”菜单。
空间模型的特点是输入空间网格线并在其上布置构件和荷载,逐层建模时输入的轴线只能在水平面上进行,空间网格线则可以在空间的任意方向绘制。
对于不易按照楼层模型输入的复杂空间模型,可以按照空间模型方式输入。
平面建模时输入的轴线为红色,空间建模菜单输入的空间网格线为黄绿色,这样可以区分开来,突出空间网格的特点。
可以导入已有的用Autocad建立的空间网格,导入的网格也以黄绿色显示。
在空间模型菜单中布置的构件和荷载,只能布置在黄绿色的空间网格线上,而不能布置在参照的平面楼层网格上。
在目前的空间模型中,设置了柱、斜杆和梁构件的布置,没有设置楼板布置和墙、墙上洞口的布置。
荷载方面设置了恒、活荷载的输入,每种荷载设置了梁间荷载和节点荷载的输入。
软件提供蒙皮导荷菜单可进行作用在空间结构上的荷载的自动导算,导算的荷载工况包括恒载、活载、自重、+X风、-X风、+Y风、-Y风共7种荷载类型。
蒙皮是沿着杆件或者墙面边界形成一个面,在该面上赋值面荷载,软件将该面荷载导算的过程为蒙皮导荷。
二、把空间结构建模嵌入在普通的楼层建模中方式中的好处是什么建模程序以逐层建模方式为主,同时提供空间建模方式,并使二者密切结合。
这是因为设置了复杂空间结构的建筑工程,其大部分仍设置了楼层,对楼层部分按照逐层建模方式效率高得多。
完全依靠空间建模方式建模的实际工程很少。
有的软件系统另外设置了单独的空间建模程序,但这样的程序以三维操作为主,操作方式和楼层方式差别太大,需要另外学习。
由于一般建筑结构中的复杂空间结构只占很少部分,大部分仍属楼层模型,把楼层模型用三维操作建模显然效率太低。
因此这样单独的空间建模程序很难普及应用。
用户应在逐层建模操作完成,并楼层组装后,再操作空间模型菜单补充输入空间模型部分。
为了空间模型的定位,空间建模应以已有的楼层模型为参照,空间建模是在已有的楼层模型上补充输入。
软件要求至少设置1个普通楼层,如果这个楼层上没有构件的布置,可把空间结构相关的平面节点网格设置在这个普通楼层上。
三、空间建模时“参照楼层”的作用是什么?除了完全没有设置平面楼层的建筑,一般的空间建模时,应首先选择参照的楼层自然层。
参照的楼层可以是一个楼层,比如需在顶层设置空间桁架时就选择顶层作为参照的楼层;还可以选择多个楼层,如需在某几个楼层之间搭建空间模型。
可以看出,参照楼层确定了空间结构的空间定位。
空间网格线输入时,可在参照楼层上捕捉、或参照定位,参照楼层上的网格轴线可作为空间网格线的捕捉对象或者参照对象。
参照楼层上的构件只起显示参照作用,不能作为捕捉对象。
由于经过全楼组装后的自然层的空间位置已经确定,这样输入的空间网格也随之确定。
当楼层组装修改后自然层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后,空间模型也将随之变化。
因此可以看出,参照楼层的主要作用是把输入的空间结构在三维模型中准确定位。
空间模型还可以建在已有楼层的内部,比如古建的大屋顶,可将大屋顶的柱和屋面梁部分作为普通的楼层建模,将屋顶下的多重檩架部分按照空间模型输入,软件计算时可将多重檩架作为屋顶层的子结构自动连接处理。
类似这类形式的的还有层顶的桁架结构。
如果同时在多个楼层布置了桁架,可在多个已有楼层将空间模型同时输入,软件可将布置在多个楼层的桁架作为各个楼层的子结构自动连接处理。
导入已有的空间网格时,也应首先选择参照的自然楼层,将导入的模型用鼠标动态移动,布置到已有的楼层上。
四、空间轴线输入要点空间建模的核心是输入三维的网格轴线。
程序设置了“节点”、直线两个菜单,输入空间的线和节点。
按照楼层输入方式时,输入的点、线等图素只限于水平面上,空间建模菜单下取消这一限制,可以随意绘制空间任意的点、线。
因此,空间点的坐标输入是三维的,需要输入它的X、Y、Z的三个值。
比如输入空间直线时,其第一点确定后,第二点的定位需要输入相对于第一点的X、Y、Z方向的三个值。
绘制出的空间线将以黄绿色显示,以便和平面楼层的红色网格线区别开来。
绘出的空间线将在互相相交处自动打断成分段的网格和节点。
节点输入菜单有三项:节点、定数等分、定距等分。
节点输入菜单节点:直接输入空间节点,可以连续输入。
定数等分:在一条已有的空间直线上等分输入节点,等分数量由用户输入。
定距等分:在一条已有的空间直线上按照用户输入的距离输入节点。
五、工作基面的应用工作基面是绘制空间线的重要工具。
当需要绘制的图素位于空间某同一平面内时,可以将这一平面事先定义为工作基面,随后绘制图素的操作将锁定在工作基面内进行。
这样用户可以像绘制二维图素一样方便地绘制三维图素。
在工作基面内,将基面的Z方向锁定,鼠标只能在基面内绘制,绘制的方式、使用的的各种工具和在普通平面上同样。
由于大部分的空间线是处在某一平面内的,如空间桁架的杆件处在X-Z或Y-Z的竖向平面内,可以将某一X-Z或Y-Z的竖向平面定义成工作基面,再在上面绘制桁架轴线就很方便了。
定义工作基面的操作是:逆时针方向选择已有的空间三个点确定工作基面,选择基面的原点,定义基面的X轴方向。
定义工作基面完成后,将在工作基面的原点处出现一个较小的坐标轴。
随后的绘制图素的操作将锁定在该工作基面内,直到点取“取消工作基面”菜单。
六、空间建模中的构件输入和荷载输入在空间建模中,构件截面定义、荷载定义是和楼层建模统一的,输入方式类似。
软件设置了布置柱、斜杆、梁的菜单,没有设置墙和楼板的布置菜单。
可以在空间网格上布置柱、斜杆和梁构件。
定义柱、斜杆和梁截面的方式和前面的楼层建模时相同,布置斜杆和梁时,没有设置偏心的内容。
程序将空间布置的杆件按照其截面宽向下的整体坐标考虑。
原来的斜杆布置,设置了按照“节点”的布置方式和按照“网格”的布置方式。
在空间建模下布置斜杆时,程序隐含按照“网格”方式布置。
柱只能在垂直的轴线上布置,布置时可输入柱相对于节点的偏心和转角,其偏心值和转角值都是相对于整体坐标系的数值。
荷载分为恒荷载、活荷载的输入,每种荷载下设置了“梁间荷载”和“节点荷载”两种荷载的输入。
七、导入Autocad轴网可以导入已有的在Autocad中建立的空间轴网。
程序将Autocad轴线转化成本程序识别的空间网格线,并布置到已输入的楼层上。
这是空间模型的辅助的输入方式之一。
导入前也应选择参照的楼层,操作时用鼠标动态拖动转化好的空间网格,使其和参照楼层的节点捕捉定位。
需要注意原有Autocad图画图的长度单位,在YJK输入的单位应是mm,如果Autocad 图的单位是米,应将转图对话框上的比例设置为1000。
八、参数化输入空间桁架、网架、网壳、平面桁架在空间建模菜单下设置了参数化生成空间模型的菜单,可用参数化方式输入空间桁架、网架、网壳、平面桁架,实现快速建模。
自动生成的类型共几十种。
参数化不仅可以生成空间网格,还可以同时布置构件。
空间直线桁架参数:空间弧线桁架参数:空间网架参数:可则自动生成的网架类型:网壳参数:可自动生成的部分网壳类型:单榀桁架参数:可生成的桁架类型有梯形屋架、三角形屋架、托架九、导到楼层菜单的作用软件自动将空间结构菜单建立的模型放到最后一个自然层,但是当空间结构同时分布在多个自然层时,分布在各层的构件对各层的楼层指标计算都是有影响的,在结构计算时把这些构件放到最后一个自然层,可能导致楼层相关的各项指标计算不全面。
导到楼层菜单的作用,是把空间建模的杆件荷载导到普通楼层中,这常常是为了结构计算中楼层指标的正确计算。
操作时,用户需输入正确的楼层号,然后再选取需要导到楼层的杆件。
注意选择的构件至少有一端在所选的楼层的层高范围内,否则软件不给导入。
当有些复杂空间结构构件布置在普通楼层上,用标准层平面建模方式不易输入时,可将这样的构件用空间建模方式输入,然后再用“导到楼层”菜单将它们转到普通楼层。
十、空间模型的计算前处理和计算在上部结构计算程序中,空间模型部分按照建模的状况和已有的楼层连接在一起。
前、后处理将空间模型作为特殊的一个楼层对待,并安排作为最后的一个标准层和自然层。
在特殊构件定义中空间模型作为最后的标准层处理;在荷载校核、空间计算简图、计算结果输出中它们将最后的一个自然层显示。
在计算结果显示中,可对空间模型部分按照三维内力菜单显示输出。
有空间模型时需要注意的主要方面是:1、由于空间层的分布比较灵活,它有时只和某一个普通楼层相连,有时和多个普通楼层相连,软件作中的各种层之间的设计指标统计时,如果和该层上下相邻的楼层既包括普通楼层又包括空间楼层时,软件将只考虑普通楼层的贡献而忽略空间层的因素。
只有和该层上下相邻的楼层只包括空间楼层时,软件才能考虑空间层作为其相邻层。
2、由于空间模型在计算时被当做一个楼层,在施工模拟计算时也被当做一个放到最后的楼层处理。
当空间模型不是处于最顶层时这种处理将与实际有较大出入,因此这时用户应针对空间层与楼层的实际连接情况,人工修改施工次序。
3、如果空间模型的结构材料和其它楼层不同,比如空间模型是空间钢结构、而其他楼层是混凝土结构,则在结构计算前对这两种结构体系设置不同的阻尼比。
在计算参数的地震计算参数中,设置阻尼比时有三个选项:结构统一阻尼比,按材料取阻尼比,按楼层取阻尼比。
空间结构应用常见问题一、没有设置支座该模型中,网架没有设置支座直接搭在下部楼层上。
在空间建模下生成的网架没有设置支座。
网架和下部楼层之间拼接连接时,直接放置到下层柱上,网架杆件和梁杆件重合在一起。
性支座。
二、斜杆铰接造成局部震动计算后出现大量局部震动,用户的问题是增加大量计算阵型个数仍改进不大。
该模型的网架部分从SAP2000转过来,在SAP2000计算时网架杆件间为固结,但转到YJK后,YJK隐含设置的斜杆杆件都为铰接,铰接连接造成大量刚度薄弱环节。
计算阵型数取30个,阵型参与质量系数才百分之几,远不能满足要求。
对该空间层网架改为固结连接,在该层下点取“本层固结”菜单,重新计算就正常了。
计算阵型个数还是30个,质量参与系数达到96%。
三、施工次序错误造成计算不下去采用施工模拟3计算时,必须注意施工次序是否正确,因为空间楼层被自动放到最后一个自然层,如果连接空间层的楼层号和它不连续就可能计算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