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 (哲学部分)第一章 哲学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复习重点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复习重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
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却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
理解唯物辩证
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
能
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四、实践和认识
【要求】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
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要求】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
概念。
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掌握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人人都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外在世界之间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祖传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则是研究自然、祖传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5、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同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只是客观世界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部分、某一个领域,而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②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任务和目的的不同。
二者的联系: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作用。
6、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7、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9、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者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10、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①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二者是谁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由派生出来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西湖,物质是由意识派生出来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讲,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对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或者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可知论哲学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哲学哲学则把思维与存在相互割裂并绝对地对立起来,不可知论的基本哲学都是唯心主义的。
专升本政治复习提纲

成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一般知识(第一章)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7.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哲学的派别(即物质在先,意识在后)8.唯心主义是指主张思维(意识)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哲学的派别(即意识在先,物质在后)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10.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2.“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1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1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1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0.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全面;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矛盾、片面21.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2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要依赖自然科学的成果,这说明: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24.在世界是否的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25.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2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世界的本原问题27.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二、唯物论(第二章:物质和意识)1.①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体实物(如金、木、水、火、土、气(看的见,摸的着));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原子③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设想没有物质在运动:唯心主义;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否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二元论观点4.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5.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7.唯心主义时空观的根本缺陷是:否认时空同运动着的物质的联系8.时间: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空间:伸张性、广延性、三维性9.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劳动1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1.从本质上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12.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1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意识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7.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1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1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0.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是指:后者能否反映前者的问题21.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辩证唯物主义的主张是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的能动性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3.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24.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三、辩证法(第三章)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3.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成人高考《政治》马哲第一章考点

成人高考《政治》马哲第一章考点
>>>2015成人高考《政治》马哲各章节考点及练习汇总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这是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上说明什幺是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以理论形式系统反映世界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其次,世界观人皆有之,人。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全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相关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什么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有哪些历史形态?答: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在历史上存在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反,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物质由精神派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还分为把世界归结为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把世界归结为客观精神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有哪些?答:辩证法的观点:它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而且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4.说明物质观发展的三个阶段:答: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它对世界穷根究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这种“原初物质”就是世界的本质。
第二阶段,是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它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质,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第三阶段,是当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它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和构成世界本原的物质是客观实在。
5.说明运动及其本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答:所谓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017年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重点(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2答: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1)哲学和世界观有着密切联系。
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也是世界观。
2)哲学同世界观又有着重要区别。
哲学是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都可以被称为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可以被称为哲学。
3)世界观人人可有,但哲学是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理论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通过认真、刻苦学习,才能真正掌握。
(3)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盒盖在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②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③具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各种问题的观察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因为整个世界高度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
②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一切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④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人们的一切活动高度概括起来就是两件大事:一是认识世界。
而是改造世界。
(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两个方面:一、谁决定谁二、有无同一性。
第一方面是第二方面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展开与深入。
3、哲学的主要派别(1)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第一性、已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无知的派生物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①第一个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某几种“原初物质”,入水、土、风等)②第二个历史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机械唯物主义,其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部分)第一章哲学-PPT课件

• 本章小结、物质运动形式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4、运动和相对关系 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有一种特殊状态,就是静止。静止主 要是指: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事物处于量变 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而运动则 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是相互区别又 相互联系的。
•
•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是从总体上把握物 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 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包括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世 界两个方面。 • 学习本章,不仅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以上 基本原理,而且还要注意运用主观能动性和客 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原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原理以及世 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主要要点
• • • •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 • • •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意识与人工智能
• (二)意识的本质 •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现象。 • 2.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 主客观的统一。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正确 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歪曲的反映。 由此可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宣扬意识不依赖人 脑和物质世界,是极其错误的。
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复习重点

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复习重点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复习重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和意识【要求】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却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
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四、实践和认识【要求】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
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要求】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
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要求】了解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准确掌握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及审核主义改造道路的特殊性和基本经验。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准确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特别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时空观 • 1、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这是时空问题上的唯物论。 • 2、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或顺序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 3、时间和空间有三个特点:客观性、无 限性、相对性。其中时间和空间既有绝 对性,又有相对性,既有无限性,又有 有限性,这是时空观上的辩证法。
• 本章小结: • 请大家课后完成本章练习题
•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两对关系 • (一)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 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 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反作用要受 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 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则是第二位的。两种作用不 是平行的。同样客观规律是第一位的,主观能 动性则是第二位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 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 前提,脱离或违背了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 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 •
• •
(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 性,是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主观能 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在尊重客观实际和客 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应充分地发挥自身能动地 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努力发现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积 极地进行变革事物、改造世界的活动。我们需要 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积极的工作态 度与冷静的科学精神的统一。 •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 业中,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本章内容概要
• 一、物质观 • (一)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物质观 • “原初物质”构成说。如中国古代五行 学说。如下图。
• 本章
中国古代 五行学说
• (二)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 (重点)
•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和 空间有规律地运动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 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 二、运动观 • 1、基本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 变化和过程。运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绝对性、规律性。 • 2、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 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 和社会运动。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又可划 分为许多具体的运动形式。随着实践与科 学的发展,人们将发现更多的新的物质运 动形式。
• (二)意识的本质 •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现象。 • 2.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 主客观的统一。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正确 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歪曲的反映。 由此可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宣扬意识不依赖人 脑和物质世界,是极其错误的。
• 四、意识理论 • (一)意识的起源 •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意识 是物质自身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这一过程经 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从无机物质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感觉、心理 →人类意识的产生。 •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即是社会生产劳动 的产物。劳动使产生意识有了必要,劳动使猿 脑变成人脑,为意识产生奠定了生理基础,劳 动产生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着人类意 识产生。可见,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
•
•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是从总体上把握物 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 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包括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世 界两个方面。 • 学习本章,不仅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以上 基本原理,而且还要注意运用主观能动性和客 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原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原理以及世 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
• •
• •
(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 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亦即人的 主观能动性。 1、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 程。人的意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 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 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 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 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指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 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
•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 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 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 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 用
•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 要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 模拟。 • 人工智能在总体上不能超过人类的意识 水平,人的意识不会完全被人工智能所 控制,人脑思维的发展高度决定着人工 智能发展的水平。
•哲 学 •第二讲 物质与意识
二、物质和意识
• 【要求】 •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时间、空间等 基本概念 • 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 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全面阐述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原理,着重阐明物 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 质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是从物质 观、运动观、时空观等方面展开的;意 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是侧重揭示意识 的第二性和派生性,阐明意识的物质根 源性和对物质的依赖性。
• • • • •
3、物质运动形式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4、运动和相对关系 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有一种特殊状态,就是静止。静止主 要是指:事物的空间位臵相对不变;事物处于量变 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而运动则 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是相互区别又 相互联系的。
本章主要要点
• • • •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 • • •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意识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