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

景公出猎阅读提示:选自《世说新语》。
齐景公出外打猎遇野兽,晏子借齐景公迷信所说的不祥来阐述真正的不祥,从而达到劝谏齐景公的目的。
原文:景公⑴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⑵所谓不祥也。
”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⑶。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⑷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⑸为不祥也?”注释⑴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⑵殆(d i):大概,恐怕。
⑶是不与焉:这不同你所说的那些。
⑷如:往,去。
⑸曷:同“何”,为什么,怎么。
练习: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2分)①是.不与焉:②用而不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1)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
译文:(2)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译文: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国有三不祥”的具体含义。
4、从晏子的话中可以体会到治国的关键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这②信任2、(1)今天我出去打猎,上到山上就看到老虎,下到水里就看到蛇,恐怕是所说的不吉利吧。
(2)去老虎的藏身之地,去蛇的藏身之所(洞穴),看见它们有什么不吉利呢?3、有贤人而不知道;知道而不任用;任用而不信任。
4、为政,要举贤任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九文言文翻译含解析.docx

2022高考语文复习练习(九)文言文翻译一、请翻译下列文言段中的画线句。
1.大树将军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后汉书•冯异传》)(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译文:(2)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答案:(1)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行路时和各位将军相逢,总是调转车头让路。
(重点词“伐” “引”“避”)(2)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重点词“多”)2.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 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1)殆所谓之不祥也?译文:(2)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译文:答案:(1)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2)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有贤能(的人)国君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参考译文]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
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有贤能(的人)国君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所谓不祥,就是像这种情况。
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
第七课 古文翻译

《景公所爱马暴死》【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原文】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其知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译文】齐景公派一个养马的人饲养所爱的马,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很生气,命令人拿刀肢解养马的人。
这时,晏子在景公面前陪着,身边的人拿着刀进来了,晏子制止他们,然后问景公说:“古时候尧、舜肢解人,从躯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恐地说:“尧、舜不肢解人,肢解人从我开始。
”于是不肢解养马的人了。
景公说:“把他关进监狱。
”晏子说:“这样做使得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就死了,我请求替您历数他的罪行,使他知道自己的罪行,然后把他送进监狱。
”景公说:“可以。
”晏子一件一件地列举说:“你的罪行有三条:景公要你喂马而你让马死了,是判处死罪的第一条;你所饲养死的马又是景公认为最好的马,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二条;使得景公由于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了后,必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了后,必定轻视我们齐国。
你饲养死景公一匹马,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三条。
现在把你关进监狱。
”景公感慨地说:“您把他放了吧,您把他放了吧,不要损伤我的仁爱之心了!”《景公出猎》【原文】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九)文言文翻译(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九)文言文翻译(含解析)不分版本课时作业(九) 文言文翻译(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请翻译以下文言段中的画线句。
1.大树将军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局部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后汉书·冯异传》)(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译文:(2)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答案:(1)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行路时和各位将军相逢,总是调转车头让路。
(重点词“伐〞“引〞“避〞)(2)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重点词“多〞)2.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假设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1)殆所谓之不祥也?译文:(2)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译文:答案:(1)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2)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有贤能(的人)国君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参考译文]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
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有贤能(的人)国君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所谓不祥,就是像这种情况。
第七课 古文翻译

《景公所xx暴死》【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原文】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
”xx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其知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可。
”xx数之曰:“xx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夫子xx!夫子xx!勿伤吾仁也。
”【译文】齐景公派一个养马的人饲养所爱的马,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很生气,命令人拿刀肢解养马的人。
这时,晏子在景公面前陪着,身边的人拿着刀进来了,晏子制止他们,然后问景公说:“古时候尧、舜肢解人,从躯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恐地说:“尧、舜不肢解人,肢解人从我开始。
”于是不肢解养马的人了。
景公说:“把他关进监狱。
”xx说:“这样做使得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就死了,我请求替您历数他的罪行,使他知道自己的罪行,然后把他送进监狱。
”景公说:“可以。
”xx一件地列举说:“你的罪行有三条:景公要你喂马而你让马死了,是判处死罪的第一条;你所饲养死的马又是景公认为最好的马,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二条;使得景公由于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了后,必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了后,必定轻视我们齐国。
你饲养死景公一匹马,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三条。
现在把你关进监狱。
”景公感慨地说:“您把他放了吧,您把他放了吧,不要损伤我的仁爱之心了!”《xx出猎》【原文】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xx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垂帘听政观后感2000字

垂帘听政观后感2000字清朝末年后,便是中国最灰暗的记忆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鸦片战争、辛丑条约、甲午海战、日军侵华光绪皇帝成为慈禧太后的傀儡,慈禧太后在朝政中一手遮天,独揽大权,四次垂帘听政,使得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中国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李鸿章曾要购买军舰,但慈禧太后为了一己私利,竟然拒绝,将银子用去修建公园。
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不顾国家,做出许多祸国殃民的恶事,几乎是几天就要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致使民不聊生,各路义军揭竿而起。
侵华战争很快接踵而至,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那一天让每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
许多伟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鲁迅先生就是这一代表。
鲁迅先生弃医从笔,为的就是拯救我们的心,拯救国民的思想,坚定我们的信念,光明总是会来到的!终于经过了漫漫的八年抗战之路,日本宣布投降,撤离了中国。
伟大的毛主席将我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但此时被日本蹂躏已久的中国,已是千疮百孔。
篇二:芈月传观后感850字芈月传观后感850字芈月传观后感850字(一)据说芈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
中古时代,天文星占是重要的一门学问,它主要并不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而是为了预测国家命脉和军国大事的起伏。
一事(天象)一占(占卜)一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是史书解释历史的一种重要模式。
纵观历史,芈月也罢,武则天也罢,皆牵系星象。
古人之星象占卜,真的那么神奇吗?恰巧又看到一史记之事,说的是东晋女李陵容。
李陵容本是奴隶,皇帝生不出儿子找到她,结果生了儿子,当了太后。
如果说薄姬当上太后是因为运气够好,那么李陵容成为太后就是一个奇迹,因为她的发达只是因为她拥有健康强大的身体素质。
李陵容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妃子,当初,司马昱还只是会稽王的时候,她只不过一个在宫中做粗活、打下手的宫女,她出身贫寒,从小就被卖入王府从事纺织工作,来历无人知晓。
因为李陵容的样貌身材让人不敢恭维,她身上有一些当时的中原人不具备的体貌特征:人高马大,皮肤黝黑,头发卷曲,也因此被人戏谑地称为昆仑,另外,也有人叫她昆仑奴.至于她外貌体态的样子,《晋书·后妃传》用形长而色黑来概述,《资治通鉴。
中职语文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8K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综合测试卷一(教师版)参考答案姓名:班级:分数:语文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盎(àng)然刍(chú)议呱呱(guā)坠地B.玷(diàn)污渲(xuàn)染一曝(pù)十寒C.鞭笞( dá)追溯( sù)恬(guà)不知耻D.忖(cǔn)度歼(qiān)灭脍(kuài)炙人口A.呱呱(gū)坠地 C.鞭笞(chī)恬(tián)不知耻D.歼(jiān)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A.委曲编撰寒喧以德抱怨 B.慈祥挤身祷告蘖根祸胎C.赈灾妨碍溯源反唇相讥 D.熨帖告罄埠盛渔人之利A项,“喧”应为“暄”,“抱”应为“报”;B项,“挤”应为“跻”,“蘖”应为“孽”;D项,“埠”应为“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B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持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了。
A.窜改驱除融解B.篡改祛除融解C.窜改祛除溶解D.篡改驱除溶解篡改: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例:篡改历史。
窜改: 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祛除: 表示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邪祟等),一般用于医疗。
驱除:驱逐;排除。
溶解:是指物体(固体、液体、气体)在液体中溶化。
融解:1.是指固体由于热的作用达到融点融成液体; 2.通晓了解。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古诗国有三不祥翻译赏析

古诗国有三不祥翻译赏析
文言文《国有三不祥》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注释】1泽:聚水的地方2而:表承接3殆:大概,恐怕4谓:认为5对:回答6是:这些7与:原意参与,这里是一样的意思;焉:兼词,于之8夫:发语词9而:表转折10任:信任11乃:就(是)12若:像13者:……的情况14如:动词,到……去15曷:怎么16为:是【翻译】齐景公外出打猎。
上山碰到虎,下水遇见蛇。
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则见虎,下水则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
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信任,是三不祥。
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
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水遇见蛇,水里是蛇的窝啊。
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①见蛇。
归,召晏子而②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
子对⑤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⑥。
夫有贤而⑦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⑧,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⑨。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⑩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⑾为⑿不祥也?”
1聚水的地方 2.而:表承接 3.殆:大概,在恐怕 4.谓:说 5.对:回答 6.是:这些;与:原意参与,这里是一
样的意思;焉:语气词 7.而:表转折 8.任:信任 9.乃:
就(是);若:像;者:……的情况 10.如:到……去 11.曷:怎么 12.为:是
译:齐景公外出打猎。
上山碰到虎,到沼泽地遇见蛇。
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就遇见老虎,到沼泽地就遇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
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信任他,是三不祥。
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
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沼泽遇见蛇,沼泽是蛇的窝啊。
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
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