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环评验收关键参数设置标准
5G通信系统基站参数指标

5G通信系统基站参数指标CMCC(中国移动)的5G商⽤⽹络采⽤3GPP 5G NR R15及随后的标准。
本⽂将⾯向基站原型机,对相应的关键系统参数、性能要求、功能要求以及硬件需求等信息进⾏说明。
基站CMCC对3.5GHz下的Poc系统性能和产品⽅案进⾏了定义。
⽬前的阶段只考虑eMBB宏蜂窝场景,未来还会考虑其他基站类型和场景,如⼩基站等。
1 系统关键特性1)⼯作频段:3.4-3.6GHz;2)系统带宽:>= 100MHz;3)下⾏单⽤户峰值谱频率:30bps/Hz;4)上⾏单⽤户峰值谱效率:15bps/Hz;5)下⾏单⽤户MIMO流数:8;6)上⾏单⽤户MIMO流数:4;7)下⾏MU-MIMO流数:⼤于等于16流;8)上⾏MU-MIMO流数:⼤于等于8流;9)⽤户峰值数据速率:10)⼩区峰值数值速率:11)⼩区平均数据速率:12)⼩区边缘⽤户速率13)切换性能:⽀持NR系统内⽆损切换,切换数据⾯中断时延为0ms;14)控制⾯时延:从常规的空闲态,⽐如3GPP⽬前正在讨论的idle或者inactive状态,到发送第⼀个应⽤层的数据包的链路建⽴时延。
要求<=20ms;15)⽤户⾯时延:在⽆线空⼝上⾏/下⾏⽅向,从空⼝协议栈层2/3 SDU⼊⼝点到对端协议栈层2/3 SDU出⼝点,成功传输⼀个应⽤包/消息所⽤的时延。
eMBB上下⾏均<=4ms;16)往返时延:从⼀个UE发出的数据经过空⼝到基站的S1⼝,在S1⼝直接环回再经过⼀次空⼝到UE所⽤的时间。
要求<=10ms;17)移动性:UE⽀持最⾼500km/h的移动速度。
2 RAN架构5G RAN应当⽀持独⽴NR部署,NR gNB可以独⽴⼯作,且和5GC(5G核⼼⽹)之间有连接,⽀持全部控制⾯特性。
LTE和NR之间的交互连通可以通过5GC内部实现,或由EPC与5GC之间的接⼝来进⾏,这取决与LTE eNB是否连接到5GC。
5G独⽴部署时,gNB的逻辑体系采⽤CU-DU分离模式。
基站环评新规

基站环评新规
基站环评新规是指对基站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新规定。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站作为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各地广泛建设。
然而,基站建设和运营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影响,如电磁辐射、噪声污染等。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关于基站环评的规定。
新规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基站建设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基站建设地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不能在环境敏感区域或人口密集区建设;
3. 基站应当进行电磁辐射安全评估,确保其辐射水平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4. 基站建设应当遵守环保法规,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减少噪声和其他污染;
5. 基站建设前必须征得周边居民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基站环评新规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基站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合理规范基站建设和运营,促进通信网络的健康发展。
通信基站建设审批流程

通信基站建设审批流程通信基站建设是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关键环节,通常由电信运营商或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实施。
在中国,通信基站建设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批、申请和评估等流程,才能最终获得建设许可。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基站建设审批流程,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
一、通信基站建设审批流程概述通信基站建设审批流程包括多个环节,主要涉及技术指标、环评、选址、规划、建设、验收等方面。
涉及的主要环节包括:1、技术指标评估2、环境影响评估3、选址和土地使用申请4、规划设计方案审核5、建设实施方案审核6、现场验收和竣工备案下面将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
二、技术指标评估技术指标评估是通信基站建设前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
主要目的是确定设备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运营商的要求,确保建设的基站能够实现良好的通信覆盖和质量。
技术指标评估通常由电信设备供应商或相关专业机构进行。
其具体流程如下:1、设备验收:对设备进行出厂前和进场前的验收,检查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是否完好无损。
2、性能测试: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包括网络连接、通信质量、功率等方面。
3、安全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电磁兼容、防雷等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4、系统工程化评估:评估设备的系统工程可行性、部署可行性等方面。
5、报告撰写:将评估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交给建设单位和审批机构。
三、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是通信基站建设前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
主要目的是评估通信基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避免或减少建设对环境的损害。
环境影响评估通常由相关专业机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
其具体流程如下:1、环境基础调查:对建设地区的环境、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环境影响预测:根据基础调查结果,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
3、环境问题分析:根据影响预测结果,对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将预测和分析结果、解决方案等整理成环境影响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5.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侧轨道中心线外 200m 以内区域;
2 大型临时工程用地界外 100m 以内区域;
3 当项目建设区域及其附近存在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特殊保护区时,应按保护区划
定的范围及其与项目建设区的位置关系确定评价范围。当特殊保护区划定边界距工程征地界 5km 以内时,
1)污水处理设施; 2)废气、粉尘治理设备; 3)固体废物储运设备或设施; 4)噪声和振动污染治理设施; 5)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 6)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专项防治和环境恢复工程设施; 7)绿化工程; 8)环境保护专业监测仪器、设备。
★ 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浏览: ★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 为统一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要求和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和规模、环境特征及其敏感性以及对环境可能 造成影响的程度,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0.4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并必须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 1.0.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进 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采用的基础数据应真实、可靠,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应合理、适用,结论观 点应明确。 1.0.6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分析,并宜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航空或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其中植被覆盖率、
频率、密度、景观比例、优势度和景观敏感度应按本标准附录 A 计算。
DB11_T784-2011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ICS13.020.10Z 05备案号:30560-201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84—2011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uidelines on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onprojec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2011-04-28发布2011-08-01实施DB11/T 784—2011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 (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评价工作程序 (5)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框架 (6)附录 C (资料性附录)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现状调查表 (7)附录 D (资料性附录)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监测图例 (8)附录 E (规范性附录)远场区平面电磁波功率密度理论计算 (9)附录 F (资料性附录)公众意见调查表 (11)DB11/T 784—2011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袁玉明、戴京宪、杨丽琴、易海涛、魏有权、李建萍。
引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促进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有序发展,指导规范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建设项目的实施引起的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环境受影响的电磁辐射水平;提出合理可行的移动通信基站建站要求,保障移动通信基站周围公众经常活动区域的电磁辐射场强值在允许水平;从电磁辐射角度评价建设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为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优化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本标准。
基站建设需经过环保审批

移动通信基站辐射的妥善设计基站天线辐射有严格安全标准进行控制关于公众受到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产生的射频能量照射有国家和国际的安全标准。
最广为接受的标准是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和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IEEE),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和美国全国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所研制的。
这些射频标准是以“平面波功率密度”来表示的,它的单位是mW/cm2。
对于工作在800MHz-2200MHz频段的基站(例如,在美国的PCS 基站),1999 ANSI/IEEE规定的对于一般公众的照射标准是1.2mW/cm2。
对于工作在900MHz频段的基站(例如,在美国的模拟移动通信基站),1999 ANSI/IEEE规定的对于一般公众的照射标准是0.57mW/cm2。
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非电离辐射防护标准比1999 ANSI/IEEE标准略低而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标准和1999 ANSI/IEEE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
在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他们所管理的频率和器件的射频标准,包括移动通信基站天线。
美国通信委员会(FCC)关于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标准和ANSI/IEEE的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
公众的照射标准适用于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密度,这个时间在手机的工作频率上是30分钟。
在有多个天线的情况下,这些标准适用于所有天线所产生的总功率密度。
1989年我国发布了国家标准GB10436-1989,即“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这一标准对于微波工作人员所在的操作位所容许的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作了规定。
对于连续波辐射:一日8小时暴露的平均功率密度为50μW/cm2,即日剂量不超过400μW/cm2。
对于脉冲波辐射:一日8小时暴露的平均功率密度为25μW/cm2,即日剂量不超过200μW/cm2。
对于肢体局部辐射(不分连续波和脉冲波),一日8小时暴露的平均功率密度为 500μW/cm2,即日剂量不超过4mW/cm2。
LTE基站重要无线参数设置[参数位置_中兴]
![LTE基站重要无线参数设置[参数位置_中兴]](https://img.taocdn.com/s3/m/392cfbb8d4d8d15abe234e63.png)
LTE基站重要无线参数设置建议书(初稿)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运维部二零一四年十月编写说明:《LTE基站重要无线参数设置建议书(初稿)》主要针对中兴、华为、上海贝尔三家LTE主设备厂家重要无线参数设置进行梳理,通过建网初期试验形成,供网优工程师在进行参数优化时参考。
本建议书初稿涵盖LTE无线参数有限,给出的建议值也并非适合所有场景,需要在实际优化工作中不断总结和修订。
希望各省(市)网优工程师提出宝贵意见,协助我们共同完成建议书的完善工作。
编制历史:目录1. 小区属性参数 (3)1.1.referenceSignalPower (3)1.2.cellIndividualOffset(Ocs) (3)1.3.PA (4)1.4.PB (5)2. 小区选择和重选参数 (7)2.1.Qrxlevmin (7)2.2.Qrxlevminoffset (7)2.3.cellReselectionPriority (10)2.4.TreselectionEUTRA (10)2.5.TreselectionCDMA_HRPD (11)2.6.Qhyst (12)2.7.Qoffset (13)2.8.SIntraSearch (14)2.9.SnonIntraSearch (14)2.10.threshX-High (15)2.11.threshX-Low (16)2.12.ThreshServing-LowP (17)2.13.Cdma2000HrpdThreshXLow (18)3. 网内切换测量参数 (18)3.1.A1事件测量参数 (18)3.1.1 a1-ThresholdRsrp (19)3.1.2 hysteresisA1 (20)3.1.3 timeToTriggerA1 (20)3.1.4 triggerQuantityA1 (21)3.2.A2异频测量参数 (22)3.2.1 a2-ThresholdRsrp (22)3.2.2 hysteresisA2 (23)3.2.3 timeToTriggerA2 (24)3.2.4 triggerQuantityA2 (25)3.3.A3事件测量参数 (26)3.3.1 filterCoefficientEUtraRsrp (26)3.3.2 a3-Offset (27)3.3.3 hysteresisA3 (28)3.3.4 timeToTriggerA3 (29)3.3.5 cellIndividualOffsetEUtran(Ocn) (30)3.3.6 triggerQuantityA3 (31)3.3.7 reportIntervalA3 (31)3.3.8 reportAmountA3 (32)3.3.9 maxReportCellsA3 (33)3.4.系统内测量其他参数 (34)3.4.1 s-Measure (34)3.4.2 Gapoffset (35)3.4.3 系统内测量共性参数 (36)4. 异系统切换测量参数(EVDO) (37)4.1.B2事件测量参数 (37)4.1.1 b2-Threshold1 (37)4.1.2 b2-Threshold2CDMA2000 (38)4.1.3 hysteresisB2 (39)4.1.4 timeToTriggerB2 (39)4.2.A2异系统测量参数 (40)4.2.1 a2-ThresholdRsrp (40)4.2.2 hysteresisA2 (41)4.2.3 timeToTriggerA2 (42)4.2.4 triggerQuantityA2 (43)5. 功率控制参数 (43)5.1.p0-NominalPUCCH (43)5.2.p0-NominalPUSCH (44)5.3.deltaPreambleMsg3 (45)6. 接入参数 (46)6.1.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 (46)6.2.maxHARQ-Msg3Tx (47)6.3.powerRampingStep (48)6.4.preambleTransMax (48)6.5.sizeOfRA-PreamblesGroupA (49)6.6.messageSizeGroupA (50)6.7.mac-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 (51)6.8.ra-ResponseWindowSize (51)6.9.phich-Resource (52)7. 寻呼参数 (53)7.1.defaultPagingCycle (53)7.2.nB (54)8. 无线链路故障监视 (55)1.小区属性参数1.1.r eferenceSignalPower中文名称:小区RS信号功率参数重要性:高引用规范:3GPP TS 36.331功能描述:RS资源块的发射功率。
4G时代的移动通信基站环评标准

4G 时代的移动通信基站环评标准古莉姗,邓也,武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合肥 230031)摘 要 随着4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4G基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越来越多,由于4G基站使用的是2GHz以上的频段,其信号衰耗远大于900MHz系统,但是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中没有考虑高频和低频的差别,所以本文对4G时代的移动通信基站环评标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测试的方法。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4G;安全防护距离;电磁辐射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7)02-0046-04收稿日期:2016-08-24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实现了手机之间、手机与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信息连接,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是服务社会和方便人民生活的基础民生设施。
近年来,移动通信事业快速发展,传统的话音业务需求逐步向数据业务需求转变,为满足无线网络覆盖和容量需求,特别是对居民区、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深度覆盖需求,基站的建设频速、分布密度越来越高,随着公众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与基站电磁辐射相关的环保投诉纠纷也逐年增多。
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得移动通信事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控制电磁辐射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确保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运营商需要开展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随着铁塔公司的成立,该项工作逐渐改由铁塔公司承担,在通过城市环保部门的评审后,新建的移动通信基站才能正式运行。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和工作内容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依据的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
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是电磁辐射评价。
首先,通过对基站站址周边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现状值的监测,掌握基站建设前的电磁辐射环境情况。
然后通过对典型基站的详细分析,掌握其对周边环境辐射的分布规律,通过类比分析,评估基站建设后,运行时对周围电磁环境的辐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丌d一
仃 人^ ‘ 功的情 况, 楼顶除需满足 该皋站天线的水平 保l { r 1 离或 直保护距 离 求外,直预 留人员活动 空问
( 站电磁辐射防护 高出楼顶 2 m) 。
式中,S为功率密度 ,w/ / m 。根据前叫的分析 家 规定的功率 密 限值取 0 . 0 8 W/ m 。P 为火线 口功 , 位 W。G 为人线最 人辐 射 力 ‘ 向的功率增 f l 、 i t ,倍数。d 为离天线轴向距离,单位 『 I 】 。
要分析基站能否满足环评 的要求 ,首先 … j 自基站
电磁辐射 防护区的定义,即 站的水半 ̄ l l , t i i f 护距 离 的要求。 按照基站的架设类型,电磁辐射防护I 大敛 可以分 为两类。
一
随符社会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 人类已经进入 信息 社会时 代 , 移动通 信工具 经倍受人们的青睐 , 用
要求。
表1 公 众暴 露控 制 限位
根据功率密 的公』 ,一 ¨十 算 住天线主瓣办 满
足功率密度限f , { 的直线距离 ( { 为:
限值
1 2
圳
l 乜场 姒 度
单 位
( V/ m)
廿 二 / F ( 7
4 S
磁场 搬 瞳 磁感 应 0 虽 垃 : 等效 波功 率 密 度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 0 1 7 年 第6 期
基站环评验收关键参数设置标准
杨继 灶 ,刘 涛 ,贾 涛
( 中国移 动通信 集 团设 计院有 限 公 司安 徽 分公 司 ,合肥 2 5 0 0 4 1 )
摘 要 环保 部门对移动 站的验 收标 准和嫂求越来越高 ,不通 过环评验收 的基站将小 建设。环评验收・ } 一 l 『 站的 笑键参数设置将 荚 夏 ,主要是发射功率 及俯角 。本 史秉点就如何设置 发射功j 棼硬俯角进行 J 人6 j f ,
为使公众受到总照射剂量小于规定的限f } } ,环 保部 I t J / I ' 1 0 . 3 — 1 9 9 6( ( 电磁辐射环境 影响 价 疗法 j 怀准 和工业和 信息化部 Y D 5 0 3 9 — 2 0 0 9 通信 _ [ 程 建哎环境 保护 技术暂行规定 对单个 项 目 ( 项l 无 线通信 系统 )
( A/ m) ¨T W/ m
0 . 0 3 2 0 . 0 4 0 . 4
天线水 、 卜 护距 f ≈( 1 = ( } x C O S c ,从 汁算 水- 、 卜
保护距离 ,级 1 』 J 1 l I l 1 。 其中 : ( 1 。 线水j 卜 f 『 】 距 离, 位I l l 。d为离火 T n 。c 人线俯f f j ,单似 。。
僻刨 r适用于 I 际的设置标准。
关键 词 保护距离;发9 I f 功率 ; 站环评
中图分 类号
T N 9 2 9 . 5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8 5 5 9 9( 2 0 1 7 )0 6 — 0 0 3 2 0 4
1 项 目背 景
2 基 站 电磁辐 射 防护 区
3 基 站 电磁 辐射 保 护距 离 的计算
3 . 1基站电磁辐射标准 特 { 抛 彖标准 G B 8 7 0 2 — 2 0 1 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c } 1 的标 准M定 : 频埠 ; 3 0~3 0 0 0 MH z 范 围 内,为控制 咆场、磁场、电磁场所致公众暴嚣 ,环境 中电场 、磁场、
一
其中 P = I ’ ; / 1 0 。
、㈨ 糸
” 。G I . . =
基站 最大 控制 输 出功率 ( W, / 绒步 负 ) ×拔 频数 ; T I ) 一 L T E / T D — S C I ) MA P =坫站最大控制输H j 功率 ( W 阵元 ) × 阵几数。G『 叫舣 】 、合路 、天馈 系统 损耗 统
广 数量迅速增7 J f 】 , 为满 足网络的发展需求及提 高网络 的
覆盖 率、网络承栽能力 , 火批的基站需要建设 , 尤其是
城 市区域挞站分布越来越密集 , 由此导致环境 中电磁辐
射总量增枷 ,人们也越来越担心电磁辐射对身体健 康的
影响 ,圮 是在件: 芒小区建没的移动基站对小 居民的 影响问题非常敏感 ,一些基站在建设过程 中遭遇居民的
足主瓣方向的水平保护距离或垂直保护距离。 在基站设计 、建设过程 中,需要确保基站建成后基
3 2
2 0 1 7 年 第6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信工程 技 术与标 翟 化
站昕在楼 及j
建筑物郜满足水半保护距离或垂直保
S:
I
,
,
护距 离的 嫂求。对 j 基 所在楼或周 建筑物的楼 顶如
另一 ‘ 类是如楼顶美化天线和楼顶抱杆 人线 ,天线架
予建设,l J l 】 使建成 r也要拆除。因此基站建设时结合选
址的现场条什,如何对 关键参数进行设置 以满足环评的 要求也是 f 程建设的重点 。
收稿 日 期: 2 0 1 7 0 5 0
设较分散 ,该类基站天线主瓣 ( 水平半功率f f j 内 )应满
类是如落地塔、楼顶拉线塔和楼顶伯钠塔 等儿个
扇区都架设在基站 同一处的,由丁副瓣的辐射影响仃在
叠加情况 ,闽此该类基 站 3 6 0 。都应满足 天线t瓣方 向
强制阻挠、破坏 , 这 几年各省环保部 门对移动基站的验
收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环评验收的基站将 小
的水平保护距离或垂直保护距离。
一
为8 d B ,T D— l T E / T I ) 一 S C I ) MA舣 、 合路 、天馈
系统损 耗统 一 为 l ( 1 I j 。[ I l J G M P = I _ ) 【 ) _ / 1 0 1 0 ,T D
P =P …/l O 。
电磁 场场 参数任意连续 6 mi i 1 内的方均根值应满足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