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秀峰实验学校2016年秋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黄埔军校创立的目的,知道其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名称、意义),能从事实中认识到国共合作的特点;明确北伐战争的目的,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时间、进攻对象和战争的发展和结果),能够分析出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知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明确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能正确判断北伐战争的成功与失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回历史,再拉回现实,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通过影视资料的解读,提高学生提炼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绘制北伐战争示意图,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北伐战争的结果分析,提高对历史事件结果的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黄埔军校大门上的对联的赏析,激起对革命先烈英勇无私品质的敬仰之情;通过对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军事政治人才的了解,感受革命青年的报国之志与奋斗之精神;合唱《国民革命歌》来感受激情燃烧的大革命时代气息;通过对蒋介石的叛变革命的历史事件的了解,明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怎样理解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促使两党的合作并开创了中国的未来,怎样理解国民党的叛变革命。
教学过程:1.过程:上课,展示课程标准导入:三天前,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世界华人瞩目的大会,就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会上胡锦涛发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为什么说两党之间存在这样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军阀割据)那么特定的时代给中国革命新增了一项任务,就是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前提一定要完成什么任务?(学生:统一)——板书“统一”“反帝反封建”当时中国进步力量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一起来解救中国。
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伐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第12课“北伐战争”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二课,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国民革命运动中最精彩的一页。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后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全国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同样是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一页,国共两党最终分道扬镳,十年内战的火药味逐渐弥漫开来。
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是本课的难点,理解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一党专政、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性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二次合作、各自领导军队进行联合行动的原因。
正因为蒋介石排除异己、屠杀革命者、制造白色恐怖,才有了后来中共毅然决然的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十年内战开始。
当然,通过本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开始凸现出来,“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本课在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学生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加之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少,基础知识的认知应该没有大问题;学生具备分析归纳问题、解疑释难的基本历史素养,能够积极思维、大胆展示,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意识很强;学生对历史学习有较为浓厚的兴趣,通过书籍、网络等资源,历史知识的储备也不错,课前预习到位;学生对学科的教学模式非常熟悉,每个环节的任务都心中有数、驾轻就熟,课堂的进程很流畅。
但是,由于教材比较简单,对历史事件的阐述比较粗放,而历史本身与学生生活的交叉点又很少,因此学生难以对历史事件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补充作依托,教师的讲解作辅助,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
另外,学生的思维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细致,教师的点拨引导非常必要。
最后就是关于历史课堂的德育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就会陷于一种生硬的境地,因此需要教师精心灵活的设计,以学生为本,点击学生的趣点,实现学生的心理共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北伐战争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接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的三大武装起义。
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
重点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
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及北伐战争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对学生有重要思想教育意义。
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视频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国民革命歌》歌词,同时播放视频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教师:上面这首歌曲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今天让我们走进11课北伐战争,共同感受那段令人振奋而又震惊的岁月!导入(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歌曲,能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
人教版历史八上《北伐战争》word教案(1)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
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
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
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C.广州→上海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A.作战方针正确;
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
C.[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
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讲授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根据50页“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教师指出: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 3.11北伐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3.11北伐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
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下面看具体内容。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时间、标志及影响。
2. 简述黄埔军校的建立情况。
3. 关于北伐战争,思考:①目的?②对象?③开始时间?④主战场?⑤简单经过?⑥结果?4.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表现及结果是什么?5.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人物?地点?政府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或政府的性质)?内外政策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国共第一次合作:(1)开始时间:1924年。
(2)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3)影响: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2.黄埔军校的建立:(1)原因:孙中山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2)时间:1924年5月。
(3)地点:广州黄埔。
(4)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5)涉及人物:孙中山任黄埔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11、北伐战争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学校:科目:历史备课教师:八年级全体历史教师主备人: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通过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法指导】1.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养成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学会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训练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幻灯片展示课题)二、预习导学(学前预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阅读课本“黄埔军校的建立”一目,完成1—5小题。
)1、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是,地点在。
创办者是。
2、黄埔军校是在和的帮助下建立的。
3、黄埔军校原名是。
4、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是,政治部主任是。
5、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北伐战争一、教学设计思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
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历史教材及地方史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
《北伐战争》这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
本课选取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
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武昌战役胜利前夕》,学生通过自己看教材、找资料,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又完成了自我教育。
加深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本课教学中我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李大钊,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回顾,使学生吸取经验教训,能够指导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正确处事。
二、教材分析本课在第三单元中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1、从师生交谈中看出,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2、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3、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学习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习准备】工具书,表格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情“动”员(3分钟)
展示《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
谈一谈你的感想?
二、主“动”展示(5分钟)
讲述一个你知道的北伐战争小故事。
三、调“动”探究(10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知识点:
一、黄埔军校建立
1.背景: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
2.建立:()在广州黄埔建立。
3.领导:校长()。
政治部主任()。
4.作用:( )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开始时间:( )
2.北伐目的:()
3.主要对象:()、()、()。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北伐先锋: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
6.重要战役:()、()、()。
7.主要战果:
(1)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伐军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背景: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2)性质:()。
(3)政策:()。
四、互“动”交流(20分钟)我收获,我快乐
1、展示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革命活动有哪些?结果如何?
教师点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等革命活动,试图挽救民族危机,但都以失败宣告结束;与此同时,中共成立后,按照中共一大的党纲要求也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也同样以失败结束。
正当双方对革命的前途迷茫之际,在苏联的帮助下,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国民革命。
2、《黄埔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请问: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孙中山创办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武装,以武力推翻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反动统治,挽救国家危亡,这也是军校的办学宗旨。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2、重点突破——北伐战争
一、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同时分析: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
教师点拨: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a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b作战方针正确;c国共两党齐心协力;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e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
二、1927年4月12日发生了什么事件?(2)结合上面的两幅图片,你认为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点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五、灵“动”拓展(2分钟)(小结、升华)
1、在当前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中,仍需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包括海峡两岸的合作、对话,世界各地区的合作,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等。
为了促进两岸关系,大陆决定送一对大熊猫给台湾,你知道我们给它们取的什么名?有何含义?
2、作业(选做题)
预习下一课,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