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古诗详解

高中语文必修古诗详解

高中语文必修古诗详解文言诗是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语文必修古诗是传承文言诗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些古诗汇聚了千年文化的底蕴和神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和丰富情感。

下面我们将详解几首高中语文必修古诗,一起品味古人的深情与美意。

1. 《将进酒》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豪放不羁的人生观和对饮食的热爱。

全诗中贯穿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令人回味。

诗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句子,饱含了诗人对友谊和爱情的赞颂,让人深受感动。

整首诗既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认识,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们的心灵。

2. 《登高》临岐重叠嶂,离亭一叶轻。

衡岳倚北斗,零陵泻南溟。

此诗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是一首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的诗歌。

他借鉴了《庐山谣》、《临江仙》等前人的诗句,使此诗具有了独特的意境。

诗人在登高观景的过程中,不仅能看到壮观的山水,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抒发。

整首诗语言优美,气韵高远,是一幅饱含哲理的山水画卷。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被视为唐诗三百首之一,堪称中国古诗的经典之作。

诗人借助床前的明月和思乡之情,抒发了对人生的矜持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简洁明快,常被作为识字语课选用,是中学生打基础学唐诗的必读材料。

4.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了唐代末年战乱的惨状和人民苦难的境遇。

诗人在诗中想象,若是世界再次回到了和平、春暖花开的场景,人们的内心所产生的感受。

整篇诗优美而悲壮,感人至深。

这首诗表达了人民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追求,是一首强烈的爱国之诗。

以上就是对高中语文必修古诗的几首解析,诗句中不仅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受、情感,也蕴含了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浓郁味道。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9篇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9篇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9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1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鉴赏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鉴赏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鉴赏技巧一: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二: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三: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1.限定时间背诵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语感。

古诗词的鉴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积累。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课堂讲解、范例赏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鉴赏。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词语解释、语言运用、句式仿写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情感认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觉悟。

四、多维度解读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除了注重语言表达和情感认知外,还要关注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现场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多维度上理解古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情感认知和多维度解读。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高中语文:经典古诗词110首(全文含译文)

高中语文:经典古诗词110首(全文含译文)

高中语文:经典古诗词110首(全文含译文)001.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励学篇》宋•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

002.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

《集杭州俗语诗》清•黄增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因爱慕之情所迷,觉得对方女子无处不美,完全呈现一种自我陶醉的境界。

如果彼此有缘分,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某时某刻相遇。

003.不爱江山爱美人。

《题桃花扇传奇》清•陈于王玉树歌残迹己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不爱江山爱美人:“不爱江山爱美人”常用来讽刺当政者只知爱恋美人而不顾国事,这与“江山情重美人轻”的意思恰好相反。

004.百无一用是书生。

《杂感》清•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百无一用是书生:世上有千种职业,唯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读书人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空有一番豪情,却完全没处发挥。

此句显示现实中无力伸展志向的困境。

005.美人如玉剑如虹。

《夜坐•其二》清•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髻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者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美人如玉剑如虹:美人和剑两样是男人生活中的最重要的,前者给予温柔,后者给予自由。

但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了禅的境界,才能把两物看得清澈纯粹,如玉,如虹,从而从其中得到真正人生的乐趣,和建立不朽的成就。

110首你只知一句,却不知全文的经典古诗词!(含译文)006,一寸光阴一寸金。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修辞手法
识别古诗词中常用的比喻、拟人、借 代、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 意义。
古诗词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概括古诗词的主题,理解诗人所表达 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
情感表达
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情感词汇和表达 方式,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其 深层含义和价值。
04 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
《项羽之死》解析
总结词
此文记叙了项羽生命中的最后阶段,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悲壮。
详细描述
全文通过对项羽生命最后阶段的细致描绘,展现了项羽在面临绝境时的英勇和 悲壮。同时,通过对项羽性格特点的刻画,表现了项羽的个性和人格魅力。整 篇文章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
《五代史伶官传序》解析
总结词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诗词背景知识介绍 •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篇目解析 • 古诗词鉴赏技巧与方法
• 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 值
• 综合练习与提高
01 古诗词背景知识介绍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与萌芽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 说,如《诗经》和《楚辞 》。
繁荣与成熟
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05 综合固记忆
详细描述:通过默写和背诵古诗词,加强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对古诗词 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题目解析与练习
总结词:掌握方法
详细描述:通过对古诗词鉴赏题目的解析,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和答题水平。
详细描述
文章从文与可的生平和人格特点入手,深入剖析了文与可画竹的技艺和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同时,文章还通过叙述文与可的逸事,展现了文与可的个性和人格魅力,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 大的艺术家。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篇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 ①周 朴 (? -8 7 8 ) : 字 太 朴 , 吴 兴 里 形 容 极 其 哀 愁 。 萦 纡 : 旋 绕 曲 折 。 这 首 诗 表 现 了 诗 人 什 么 样 的 感 情 ? 请 简 要 分 析 。 [尝 试 解 答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叹 古 叹 今 叹 人 生 题 材 特 征 : 以 历 史 事 件 、 历 史 人 物 、 历 史 陈 迹 等 为 题 材 。 借 咏 叹
史 实 、 描 写 古 迹 来 抒 发 诗 人 的 兴 衰 之 感 , 以 寄 托 情 思 、 借 古 讽 今 。 标 题 中 往 往 有 名”等 字 眼 。 “咏史”“怀古”“登 某 古 迹 有 怀 ” “ 古迹” “ 古人
第21页
第二部分 专题九 第一讲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语文(新课标通用版)
思 想 情 感 :
( 1 ) 针 对 历 史 人 物 或 事 件 , 做 冷 静 的 理 性 的 思 考 , 发
表 自 己 的 观 点 或 看 法 。 ( 2 ) 缅怀前 贤 , 表 达 敬 仰 或 惋 惜 之 情 ; 类 比 古 人 , 寄 托 自 己 的 伤 感 或 哀 思 。 ( 3 ) 借 论 古 之 得 失 , 抨 击 社 会 现 实 , 忧 国 忧 民 。
答案:(1)本诗通过怀念汉闽越王,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 不舒的苦闷。 (2)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颔联和 尾联分别以傍晚时分站在山上所见到的凄凉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 的哀伤。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word部分:
请做: 体验真题 感悟高考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语文(新课标通用版)

, 泾 水 萦 纡

傍 远 村 。
牛 马 放 多 春 草 尽 , 原 田 耕 破 古 碑 存 。 云 和 积 雪 苍 山 晚 , 烟 伴 残 阳 绿 树 昏 。 数 里 黄 沙 行 客 路 , 不 堪 回 首 思 秦 原 。
第24页
第二部分 专题九 第一讲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语文(新课标通用版)
第三步:看正文,把握诗歌要素 1.理清诗歌结构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 有的诗 第四句最重要 诗 讲究起 近体诗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 承转合 主 首句渲染气氛 上片阕主句写景 写景次 词 尾句过渡 下片阕:抒情主
第28页
第二部分 专题九 第一讲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语文(新课标通用版)
[应 用 体 验 ] 阅 读 下 面 这 首 唐 诗 , 然 后 回 答 问 题 。 登 金 陵 凤 凰 台 李 白 凤 凰 台 上 凤 凰 游 , 凤 去 台 空 江 自 流 。 吴 宫 花 草 埋 幽 径 , 晋 代 衣 冠 成 古 丘 。 三 山 半 落 青 天 外 , 一 水
第27页
第二部分 专题九 第一讲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语文(新课标通用版)
【 诗 意 助 读 】 春 日 里 荒 芜 的 郊 外 一 眼 望 去 让 人 心 生 哀 愁 。 泾 水 像 小 溪 一 样 缠 绕 着 远 方 的 村 庄 。 放 牧 的 牛 马 多 了 , 野 火 不 能 烧 尽 的 春 草 也 被 吃 光 了 。 山 原 和 田 地 因 过 度 地 耕 种 而 变 得 破 败 不 堪 , 只 余 下 古 老 的 碑 文 记 录 这 里 曾 经 是 多 么 的 丰 饶 。 积 雪 茫 茫 的 山 峦 , 在 黄 昏 中 变 得 更 加 苍 茫 ; 云 烟 伴 着 残 阳 , 让 树 林 变 得 更 加 昏 暗 。 古 老 的 供 行 客 走 的 道 路 变 成 了 数 里 的 黄 沙 铺 地 , 当 年 秦 原 的 如 此 丰 饶 荒 芜 的 对 比 让 人 不 堪 回 首 啊 ! (供给 秦 国 征 战 天 下 )和 现 在 如 此
答案:(1)“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 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 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 [①能够点明“拟人化手法(或化静为动)”给 2 分;②能够结合诗句分析,能扣住“翠绿的泉水”给 1 分;③能够 答出效果, “生动传神”的效果给 1 分; 或者答“表现出作者对北山 春光的喜爱之情”也给 1 分]
第26页
第二部分 专题九 第一讲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语文(新课标通用版)
第 三 步 , 概 括 情 感 。 诗 歌 怀 古 伤 今 。
“不 堪 回 首 思 秦 原
”是 对 古 盛 今 衰 的 慨 叹 ,
第 四 步 , 组 织 答 案 。 结 合 句 意 进 行 分 析 , 写 出 诗 歌 是 怎 样 表 现 怀 古 伤 今 之 情 的 。
(2)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 ②“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③“细 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 (能够答出①点给 2 分, 其中一句 1 分; 能够答出②③点中任何一点给 2 分。 第②点答“恬淡 闲适”“淡泊闲散”等同样给 2 分,答“喜爱、愉悦”等不给分;第 ③点答“失落、 无奈、 落寞、 孤独”等同样给 2 分, 答“伤感、 悲伤” 等可给 1 分)
答案:表 现 了 诗 人 的 怀 古 伤 今 之 情 。 诗 人 春 日 眺 望 泾 水 之 滨 , 不 见 春 草 , 只 见 古 碑 , 行 客 之 路 尽 是 黄 沙 , 想 当 年 秦 国 何 等 强 盛 , 看 如 今 唐 王 朝 国 势 日 衰 , 眼 前 一 片 荒 凉 , 于 是 “不堪回首”之 情 油 然 而 生 。
综上分析, 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羁旅行役诗, 诗人从写江上风涛 入手,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前四句极写风浪的险恶,后四句流露志 士的悲辛,借景抒情,情在景中,深沉悲壮,表达出时光流逝、壮志 未酬的悲辛。
[古诗歌“三步阅读法”模板应用]__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4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境?(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 属 浙 江 )人 。 ②消 魂 : 这
③泾 水 : 渭 水 支 流 , 在 今 陕 西 省 中 部 , 古 属 秦 国 。
第25页
第二部分 专题九 第一讲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语文(新课标通用版)
解 析 : 第 一 步 , 整 体 感 知 。 这 是 一 首 怀 古 诗 ,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 关 注 诗 歌 中 的 意 象 路”。 第 二 步 , 理 解 诗 句 。 诗 人 春 日 眺 望 泾 水 之 滨 , 不 见 春 草 , 只 见 古 碑 , 行 客 之 路 尽 是 黄 沙 , 想 当 年 秦 国 何 等 强 盛 , 看 如 今 唐 王 朝 的 国 势 日 衰 , 眼 前 一 片 荒 凉 , 于 是 “不 堪 回 首 ”之 情 油 然 而 生 。 “ 荒郊 ” “ 破古碑 ”“ 积雪 ” “ 残阳 ” “ 黄沙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能力奠基
读懂诗歌 ——古诗歌“三步阅读法”
古诗歌鉴赏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考点, 但考生考试中诗歌鉴赏得 分普遍较低, 甚至说很差。 究其原因, 在于诗歌读不懂, 思路不清晰, 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在考场上考生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 一指导。
[古诗歌“三步阅读法”模板示范]__ 第一步:看标题,定题材知大概 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 ①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②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作品的感情基调; ④诗歌的主要内容; ⑤诗歌的题材。
第二步:看注释,挖掘暗示信息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注释的内容有: ①提供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感情; 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情感、写作风格; ③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 ④注解典故; ⑤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古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起”用于扣题;“承”对诗意申述; “转”用于拓展诗境;“合”收束主篇,卒章显志。
2.抓住关键词句,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 (1)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2)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 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 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3.把握诗歌六要素 通过读诗,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明白 诗中借助怎样的景物描写,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 事理。
第22页
第二部分 专题九 第一讲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语文(新课标通用版)
常 用 技 法 :
( 1 ) 借 景 抒 情 (寓 情 于 景 )。
( 2 ) 对 比 手 法 , 描 写 眼 前 衰 败 、 荒 凉 景 象 , 与 历 史 上 的 繁 华 兴 盛 形 成 鲜 明 的 对 比 。 ( 3 ) 化 用 典 故 , 借 典 故 寄 托 自 己 的 感 伤 或 对 国 事 的 讽 喻 。 ( 4 ) 衬 托 , 诗 人 往 往 临 古 迹 而 抒 怀 , 以 悲 景 衬 悲 情 。 鉴 赏 方 法 : ( 1 ) 弄 清 史 实 , 疏 通 文 意 。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