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1-1-5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1-1-2

一、单项选择题(2011·海淀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A.月球或水星B.水星或金星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图中天体M的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内部,因而只可能为水星或金星。
第2题,天体M距太阳比地球近,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同时天体M也不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010年美国宇航局最新公布的照片显示,太阳表面喷射出巨大的弧状太阳耀斑,这个“火环”的温度可达到数千万摄氏度。
据此回答3~4题。
3.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4.上题所述影响最强的时刻可能出现在当地()A.黎明B.中午C.傍晚D.午夜答案:3.B 4.B解析:太阳活动能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
中午太阳辐射最强,太阳活动对地面的影响最大。
读下面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5~7题。
5.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B.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此刻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日食现象D.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答案:B解析:小行星带位于M(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6.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下列信息中哪些信息()①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⑤M星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A.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一个天体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主要看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是否满足。
7.太阳是对地球有重大影响的天体之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A.太阳是使地球上海洋形成潮汐现象的唯一的天体B.太阳是地球唯一的能量来源C.促进水循环的形成,甚至还与岩石的风化有关D.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能量集中,容易收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答案:C解析:太阳辐射能可以促进水循环,也会为外力作用提供能量。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2-5-1

一、单项选择题(2012·天津一中模拟)下图表示四种货物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点。
读图回答1~3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地理图表的信息读取能力。
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
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一般为贵重或急需、距离远而重量不大的货物,根据上图示可知③适合航空运输。
2.货物①的最佳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管道运输C.公路运输D.水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运输方式的比较。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选择水运或铁路运输。
根据上图示可知,①的运距和重量都小于②,可确定①适合铁路运输,③适合水运。
3.2012年1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历了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受影响最大的货物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方法、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受天气影响最大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④货物最适合的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
读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4.假如上图中四条高速铁路按同等级别建设,则平均每千米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读上图可知,①线主要经过我国东部的平原地区,该线经过的地区地势地伏较小,故单位长度的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而其他几条线路都要穿过山区,地势起伏较大。
5.高速铁路线④大致呈直线延伸,通过的城市不多,这主要是考虑()A.地形的限制B.节省运营时间C.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D.少占耕地答案:B解析:高速铁路线④大致呈直线延伸,这样可以缩短路程,从而节省运营时间。
6.高速铁路线①④多采用“以桥代路”的举措,下列关于该举措的影响不包括()A.保护沿线地区的耕地资源B.提高安全平稳进行和旅客乘坐舒适度C.减少铁路对沿线城镇的切割D.降低坡度,避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答案:D解析:高速铁路线①④多采用“以桥代路”的举措,这样可以保护沿线地区的耕地资源、减少对沿线城镇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使列车平稳运行;但“以桥代路”并不能降低坡度,也不能避免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
2013,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342

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利用廉价土地、缓解城市化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 改变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使城市功能
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
人
教
(2)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各 实 验
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明确);城镇规模大小不同(城镇 版
形成等级序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人口规模大(都是超
产业 优势不明显,
1990年后
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人 教
需进行产业升级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4章 第二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2.城市化
(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________的地区之一
人
城镇
猛增,城市与乡村
教
实
(2)表现
分布
验
城市
迅速扩大
版
必修三
第4章 第二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三、问题与对策
教 实
城市
相互分工与合
验
之间缺少分工合作, 生产和生活设 构建大珠
版
建设
作,构建以香
使得城市竞争力明显 施比较简陋, 江三角洲
相对
港、广州、深
下降;对外来人口管 治安状况较差, 城市群
落后
圳为核心的大
理跟不上,引发居住、 成为城市进一
珠江三角洲城
交通、教育和治安管 步发展的隐患
市群
理等一系列问题
必修三
象日益严重。
必修三
第4章 第二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主导条件 人
教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1-1-1

必修一
第1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二、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 (1)形状 (2)长度 _____,______最长 所有纬线都相互 (3)相互关系 ________ 所有经线都相 交于________ 圆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经线 ________ 相等
人 教 实 验 版
人 教 实 验 版
极圈
90°N(S)
必修一
第1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特殊经纬线
地理意义 经度划分的起点,以西为______经,以东为
本初子午线
______经
大致与日界线重合,以西为______经,以东
180°
为______经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西为______,以东为
人 教 实 验 版
20°W
______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1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3)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 范围就________,但反映的内容越________,精确度越 高。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1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2.方向 地图类型 一般地图 方向判定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人 教 实 验 版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
160°E
半球
必修一
第1章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特殊经纬线
地理意义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的参
人 教 实 验 版
120°E
70°E 110°W
照经线 平分______半球的经线 平分______半球的经线
必修一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英语5-1

Unit 1Great ScientistsⅠ.单词拼写1.In respect of this problem, we don't have to draw a________(结论)quickly.2.Be________(谨慎的)as the road is frozen.3.By________(分析)the parts of the sentence we learn more about English grammar.4.It has been________(通知)that Mr. John and Miss Smith will get married next week.5.The UN sent food aid to Haiti________(严重地)affected by the earthquake.6.It is a great________(挑战)for him to govern the country well.7.The river has been________(污染)seriously since the factory moved here.8.What________(特征)distinguish the Americans from the Canadians?9.His great________(贡献)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odern China will never be forgotten.10.He is________(照顾)his mother in the hospital.答案:1.conclusion 2.cautious 3.analysing/analyzing 4.announced 5.seriously/severely 6.challenge7.polluted8.characteristics9.contribution(s)10.attendingⅡ.完成句子1.Our school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打败了他们的学校)at football.(defeat)2.I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从他的表情得出结论)that he was not feeling well.(conclude)3.They covered the boy with a blanket,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把他的脸露在外面).(expose)4.The doctor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治好了这个人的癌症).(cure)5.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他受到了老师的责备)because he hadn't finished his homework on time.(blame) 6.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他提出了一项建议)that we should do something for the celebration of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PRC.(put forward)7.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你只有努力工作)can you be respected by others.(only if)8.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我的钱包被人偷了)while shopping.(have sth. done)9.The teacher suggested that our homework________ ______ ________(上交)when we came back after the vacation.答案:1.defeated their school 2.concluded from his expression3.leaving his face exposed outside 4.cured the man of his cancer 5.He was blamed by his teacher 6.He put forward a suggestion7.Only if you work hard8.I had my wallet stolen9.be handed inⅢ.单项填空1.For the next two hours she was________the film, so she didn't notice what happened around her.A.engaged in B.busy withC.absorbed in D.occupied with答案:C考查短语辨析。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1-5

型地区的差异;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和因地制宜的
原则,分析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修一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岩石、 ________、土壤、________等。 (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________、生物循环 和岩石圈________等,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 系的________。
必修一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总复习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变化性:各要素时刻都在________。
(2)________: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 演化。 ①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________ 及________的改变。
人 教 实 验 版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总复习
(2)垂直带谱的分布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总复习
由图可知:
①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
致。 ②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③同一山体、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高考地理总复习
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 极的地域分异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阶段性测试题十五

阶段性测试题十五(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建设)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亚热带荒漠面积和热带荒漠的比重可知,②为非洲大陆;该洲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寒流对非洲热带荒漠的形成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2.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陆面积和轮廓B.过度放牧和樵采C.海陆位置和地形D.纬度位置和垦耕答案:C解析:①大陆既有大面积的温带荒漠,又有大面积的亚热带荒漠和热带荒漠,为亚洲大陆;④大陆的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的面积都不大,为南美洲大陆;其中亚洲的温带荒漠是因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而形成的;而南美洲的温带荒漠分布在沿海地区,这是由于它位于高大山脉的雨影地带,降水少。
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长期以来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主要的原因是() A.地势崎岖,交通不便B.土壤贫瘠,农业发展条件不足C.资源短缺D.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长期以来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4.亚马孙横贯公路建成后,将会对雨林产生的影响是()A.运输条件改善,雨林破坏加速B.利于雨林的保护C.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更加贫瘠,不适合雨林的生长D.人类活动更加频繁,降水减少,雨林退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若公路建成,亚马孙平原地区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改善,更多的雨林会被砍伐,雨林破坏加速。
下图是沿新疆尉犁到重庆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A、B两地发展农业的优势分别是()A.降水和光照B.土壤和劳动力C.光照和热量D.水源和土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能力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4-5-1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区域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地理总复习
1.以重大地质灾害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害的成 因、危害、分布规律、防御措施等。 2.以旱灾、北方暴雪等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为考查 重点,考查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防灾减 灾措施及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人 教 实 验 版
区域地理
选修5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和成 因。第(1)题,亚洲主要的是气象灾害,在这些气象灾害中 最典型的应该是台风。第(2)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 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第 (3)题,非洲生物灾害的发生与该区气候干旱关系密切。
人 教 实 验 版
区域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 一 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人 教 实 验 版
区域地理
选修5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区域地理
选修5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概念: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放大”灾害效应,进
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天灾人祸并行,引起巨
大灾难
区域地理
选修5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例1]
(2010· 安徽)下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
人 教 实 验 版
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 题。
区域地理
选修5 第一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 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 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广东省洪灾易损性与防洪标准之 间的关系以及减少洪水引发次生地线中断、 山区,危害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答案:D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岩石圈,可见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 000米超深钻机在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川科1井安装调试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7月25日成功钻至7 560米。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此次科学钻井的最大深度位于()A.地幔B.地壳C.地核D.软流层答案:B解析:此次科学钻井的深度达到12 000米,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
3.大陆科学钻控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答案:B解析: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活动,B选项正确。
4.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一部分(软流层以上),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5.巴西石油机构2010年5月12日宣布,他们在靠近里约热内卢海岸地区发现一深海油田,初步估计石油储量将高达450亿桶。
该油田是地质学家利用地震波的方法寻找到的,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答案:A解析:石油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通过时波速也突然下降。
A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
6.下列现象与主要发生圈层对应不正确的是()A.地震——岩石圈B.赤潮——水圈和生物圈C.台风——大气圈D.厄尔尼诺——大气圈和岩石圈答案:D解析:地震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发生于岩石圈,所以A 项正确;赤潮主要是海水遭到含磷等的化合物水污染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现象,它发生在水圈与生物圈中;台风是产生于大洋洋面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大气运动状况,发生在大气圈;厄尔尼诺现象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水圈中,所以不正确的是D 项。
7.关于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B.水圈是一个连续又规则的圈层C.岩石圈由地壳、地幔组成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圈层答案:A解析:大气圈厚度2 000~3 000千米,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2010·潍坊质检)读下面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8~10题。
8.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9.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10.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答案:8.C9.D10.C解析:第8题,从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可判断地壳的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厚。
第9题,M处地壳厚度低于四周,应属于四川盆地。
N 处数值高于周围地区,在湖北境内应属于大别山区。
第10题,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2010·黄冈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氢B.②圈层即岩石圈C.③圈层为岩浆发源地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答案:C解析:①圈层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②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④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物质。
12.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面时,波速都增加B.在⑤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D.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答案:B解析:⑤圈层是内核,受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物质的影响,横波无法到达⑤圈层。
2010年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贵州赤水、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共同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结合福建泰宁丹霞地貌景观图,回答13~16题。
13.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14.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1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1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13.C14.C15.C16.B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丹霞地貌,应归属于岩石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景观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间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
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二、综合题17.(2012·赣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材料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航行在太平洋的科学考察船上()A.只测到横波B.只测到纵波C.同时测到横、纵波D.均测量不到(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界面A为______,B为____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答案:(1)A(2)B(3)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4)地壳地幔地核(5)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
解析:地震发生时会释放出巨大能量,主要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
由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性质可知,在海洋中,只能测到纵波。
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明确B界面为古登堡面,进而判断地震波通过此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征。
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形态,应依据纵波和横波的特点进行分析。
18.读下面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FG线的高度约为2 000~3 000千米,这个高度称为________。
(2)图中A、B、C、D、E分别表示地球的不同圈层,其中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______,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是________,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圈层是________。
(填字母)(3)图中D层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显著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图中C圈层与其他圈层的关系。
(5)如果我们要了解E圈层的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
请简要分析其研究原理。
答案:(1)大气上界(2)A、B、C D、E A、B、C、D(3)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4)C是生物圈,它分布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的生命活动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5)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19.读下面“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 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8.3级,E地测得的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
B、E两点中能最先感到地震的可能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8.3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E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
(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见下图。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及地震波的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
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内部结构可判断甲为莫霍界面,乙为古登堡界面。
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E测得地震震级也为8.3级。
由A到B地震波只通过地壳且通过的地壳距离长,平均波速慢,而由A到E虽距离远,但通过地幔,通过地壳的距离短,平均波速远高于由A到B,所以E可能先感到地震。
第(3)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横波主要是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