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河北省唐山30中八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10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102页)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材内容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a≥02=a(a≥0(a≥0).(3(a≥0,b≥0;a≥0,b>0(a≥0,b>0).(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2.过程与方法(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a≥0(a≥02=a(a≥0);(a≥0)•及其运用.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教学难点1a≥02=a(a≥0=a(a≥0)的理解及应用.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教学关键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单元课时划分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1 二次根式3课时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3课时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课时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2课时16.1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初步13.1 平面图形的识别与性质13.2 线段、角的度量与计算13.3 全等三角形13.4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2. 第十四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4.2 频数与频率14.3 数据的表示方法14.4 可能性与概率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能够熟练运用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2.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几何基本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平面几何模型、全等三角形模型2. 学具:笔、纸、尺子、圆规统计表格、数据分析软件(可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引出本章的学习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数据,激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讲解相关例题。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平面几何图形的识别、性质及计算练习。

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4.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平面几何初步平面图形的识别与性质线段、角的度量与计算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频数与频率数据的表示方法可能性与概率2. 例题、练习题及解答:展示典型例题、练习题,给出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应用题。

数据收集、整理、表示方法实践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教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学会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2. 第二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学会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第三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学会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第五章: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学会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6. 第六章:分式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式的意义,掌握分式的性质,学会分式的运算方法。

7. 第七章: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学会不等式的运算方法。

8. 第八章:事件的概率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事件概率的意义,掌握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学会运用事件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3.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 学生能够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5. 学生能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6. 学生能够理解分式的意义,掌握分式的性质,学会分式的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一、教学内容第六章:数据的分析1. 平均数2. 中位数和众数3. 从统计图获取信息第七章:平面几何图形1. 三角形2. 勾股定理3. 矩形、菱形、正方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数据集。

2. 能够解读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提取并分析信息。

3. 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 熟悉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应用于解决几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推导和应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性质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几何图形性质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统计图表。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小票数据分析、房屋面积测量,引出平均数、勾股定理等概念的实际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动手计算并分析数据。

3. 例题讲解:演示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并给出例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包括数据的分析、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回答学生疑问,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左侧:列出数据分析的关键概念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识别并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2. 答案:提供详细的解答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数据分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社会学等;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描述数据集的基本方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7篇)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

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

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

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教学中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来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平移旋转的思想,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剪、拼、摆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一、质疑引新1、显示长方形图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2、电脑展示长方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

原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求呢?二、引导探究(一)、铺垫导引出示第42页三幅图,先让学生说出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然后数出它们的面积。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比较麻烦,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求出它们的面积呢?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把后两幅图转化成长方形电脑在学生感到有困难的时候提示,利用闪烁功能,先把两个小长方形比较,表明两个小长方形形状相同。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学习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二次根式的定义,讲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如平方根、立方根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1.2 二次根式的运算学习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第二章:勾股定理2.1 勾股定理的证明学习目标: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内容: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几何证明、代数证明等。

教学方法:通过几何图形的展示和代数推导,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2 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习目标:掌握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第三章:平行四边形3.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习目标: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

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展示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学习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第四章:一次函数4.1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学习目标: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一次函数的定义,讲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如斜率、截距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4.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学习目标: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如直线、斜率等,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1 数据的收集学习目标: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有理数课时1 约定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学会用数轴表示正数和负数。

- 教学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数轴的表示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2. 介绍数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轴表示数值的原理。

3. 练使用数轴表示各种数值,如6、-3、0等。

- 教学重点: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和数轴的表示方法。

- 教学扩展: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如温度的正负值等。

课时2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规则-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练- 教学步骤:1. 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数轴的表示方法。

2. 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如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3. 给学生一些加法运算的练题,让他们灵活运用加法规则解决问题。

-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教学扩展:让学生自行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两个温度的相加等。

课时3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减法规则-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练- 教学步骤:1. 复有理数的加法规则。

2. 介绍有理数的减法规则,如同号相减、异号相加。

3. 给学生一些减法运算的练题,让他们灵活运用减法规则解决问题。

-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规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教学扩展:让学生自行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两个温度的相减等。

课时4 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乘法规则-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练- 教学步骤:1. 复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2. 介绍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如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3. 给学生一些乘法运算的练题,让他们灵活运用乘法规则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1.1 线段和直线1.2 角1.3 多边形1.4 平行四边形1.5 矩形、菱形、正方形2. 第十四章:函数2.1 函数的定义2.2 一次函数2.3 二次函数2.4 反比例函数2.5 函数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性质分析2. 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橡皮、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面几何和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堂讲解: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4.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2. 内容:章节和知识点例题和解答过程重点、难点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十三章:1.1 画出线段和直线1.2 判断角的类型1.3 绘制多边形1.4 判断平行四边形1.5 分析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第十四章:2.1 解释函数的定义2.2 绘制一次函数图像2.3 分析二次函数性质2.4 解释反比例函数2.5 解决函数应用问题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设计相关竞赛题目,提高学生运用几何和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重点和难点解析: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几何图形种类繁多,性质和判定方法各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唐山30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题
例1、(1)函数y =-x 和x
y 2
=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2)如图是一次函数y 1=kx+b 和反比例函数y 2=
m
x
的图象,观察图象写出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 .
例2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2,-1)和(n ,2)两点.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1、如图,函数y=k/x 与y=kx+k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像大致是( )
.
2、如图,已知直线12y x =与双曲线(0)k
y k x
=>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为4. (1)求k 的值; (2)若双曲线(0)k
y k x
=>上一点C 的纵坐标为8,求AOC △
3.如图(12),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mx b =+的图象交于(1
3)A ,,(1)B n -,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回答:当x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 函数的值.
图(12)
例 3.已知函数m x y =与
x
n
y =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如图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0n ,0m >> B. 0n ,0m <> C. 0n ,0m ><
D. 0n ,0m <<
例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k kx y +-=与)0k (x
k
y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例5.如图3,直线b x k y 1+=与双曲线x
k y 2
=
只有一个交点A (1,2),且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AD 垂直平分OB ,垂足为D ,求直线与双曲线的解析式。

例6. 如图4,反比例函数x 4y -
=的图象与直线x 3
1
y -=的交点为A ,B ,过点A 作y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B 作x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
点C ,则ABC ∆的面积为( ) A. 8
B. 6
C. 4
D. 2
例6.如图5,已知点A 是一次函数x y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x
2
y =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点B 在x 轴的负半轴上,且OA=OB ,那么AOB ∆的面积为( )
A. 2
B.
2
2 C. 2 D. 22
例7 (青海)点P 既在反比例函数()3
y x x
=->0的图象上,
又在一次函数2y x =--的图象上,则P 点的坐标是 .
例8 (黑龙江)如图,函数k
y
=与y kx k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例9 (
贵州)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例10 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mx +3n 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
经过点(1,-2).求:(1)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
例11. 已知正比例函反比例函图象都过
) A. B. C. D.
y =25m n
x
+
例12.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是直线AB和双曲线。

直线AB与双曲线的一个交
点为C,CD垂直x轴于点D
例13.A作AB垂直x轴
于点B,△AOB
(1)求k和b的值;
(2A,并且与x轴相交于点M,求AB:OM的值。

例13.A、B两点。

(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AOB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