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管其水溶液浓度的大小,都能完全电离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D.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性强解析:C项,HF是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但是弱电解质。
答案:C2.(2016·上海卷)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B.0.1 mol·L-1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C.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D.0.1 mol·L-1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解析: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A错误;该盐水溶液显碱性,由于NaOH是强碱,故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B正确;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C错误;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D错误。
答案:B3.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为强酸B.该混合溶液pH=7.0C.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D.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解析:若HA为强酸,按题意两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A-)=0.1 mol·L -1。
由图知A-浓度小于0.1 mol·L-1,表明A-发生水解。
根据水解原理,溶液中主要微粒的浓度大小关系应为c(Na+)>c(A-)>c(OH-)>c(HA)>c(H+),可以判断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
则A、B、D项错误,C项满足物料守恒,正确。
答案:C4.常温下,在pH=5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右移动,CH3COOH电离常数增大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右移动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右移动,c(H+)减少D.加入少量pH=5的硫酸,溶液中c(H+)增大解析:加水稀释,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但CH3COOH电离常数不变,A项错误;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B项错误;加入的少量NaOH固体与H+中和,c(H+)减小,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项正确;加入少量pH=5的硫酸,溶液中c(H+)不变,D项错误。
【高考复习】高考化学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专题练习(带答案)

【高考复习】高考化学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专题练习(带答案)离子平衡指在弱电解质溶液中,未离解的分子和其离子间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
以下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专题练习,请考生注意做题质量。
1.HA是一种弱酸,酸度和乙酸略强。
在0.1mol-1naa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的a.c(na+)c(a-)c(h+)c(oh-)b、 c(na+)c(oh-)c(a-)c(h+)c.c(na+)+c(oh-)=c(a-)+c(h+)d、 c(na+)+c(h+)=c(a-)+c(oh-).对于0.1moll-1na2so3溶液,正确的是a、溶液的pH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c(na+)=2c(so32―)+c(hso3―)+c(h2so3)c、 c(na+)+c(h+)=2c(so32―)+2c(hso3―)+c(oh―)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3.对于室温下pH值为2的盐酸,正确的说法是a.c(h+)=c(cl)+c(oh)b、与pH=12的等量氨混合后,溶液呈酸性c.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moll1d、 C(CL)=C(CH3COO)在与等体积的0.01moll1醋酸钠溶液混合后获得的溶液中.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在pH=4的醋酸中:C(H+)=4.0mol-1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c(hco3-)c、饱和盐水:c(Na+)+c(H+)=c(Cl-)+c(OH-)d.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在室温下将0.2mol-1一元酸HA与等量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一些颗粒的组成和浓度如图所示。
下面的陈述是正确的()a.ha为强酸b、混合物的pH值为7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d、在混合溶液中:C(a-)+C(y)=C(Na+).对于常温下ph=ph=3的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h=c(h+)=c(-)+c(oh-)b.ph=3的醋酸c(h+)=moll-1c、 pH=3 d的乙酸。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讲座 四大平衡常数的重要用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专题讲座四大平衡常数的重要应用四大平衡常数是指化学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及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这部分知识为新课标的热考内容,在高考题中出现频繁。
该类试题常与生产、生活、环境及新技术的应用相联系,信息量大,思维容量高。
侧重考查考生阅读相关材料,把握和提炼关键信息或数形结合等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及计算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项目化学平衡常数(K) 电离平衡常数(K a、K b)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
水或稀的水溶液中c(OH-)与c(H+)的乘积。
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积为常数。
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C)·c q(D)c m(A)·c n(B)。
(1)对于一元弱酸HA:HA H++A-,电离常数K a=c(H+)·c(A-)c(HA);(2)对于一元弱碱BOH:BOH B++OH-,电离常K W=c(OH-)·c(H+)M m A n的饱和溶液:K sp=c m(M n+)·c n(A m-)数K b=c(B+)·c(OH-)c(BOH)。
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只与温度有关,升温,K值增大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 W增大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一、化学平衡常数常考题型1.求解平衡常数;2.由平衡常数计算初始(或平衡)浓度;3.计算转化率(或产率);4.应用平衡常数K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或放热、吸热等情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最新考纲: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
3.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水的电离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水的电离,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酸碱中和滴定中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误差分析。
知识点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 H3O++OH-,简写为H2O H++OH-。
25 ℃时,纯水中c(H+)=c(OH-)=1×10-7_mol·L-1。
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与c(OH-)都相等。
2.水的离子积常数(1)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H+)·c(OH-)。
25 ℃时,K w=1×10-14,100 ℃时,K w=1×10-12。
(2)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w增大。
(3)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4)K w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存在H+和OH-,只要温度不变,K w不变。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续表)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蒸馏水中滴加稀硫酸和浓H2SO4,K w不变( ×)提示:滴浓硫酸时温度升高,K w增大。
2.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提示:醋酸铵促进水的电离。
3.K w=1×10-14( ×)提示:常温时才有K w=1×10-14。
4.25 ℃时NH4Cl溶液的K w大于1×10-14( ×)提示:常温时纯水或稀溶液的K w均为1×10-14。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排查落实练十二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案(含解析)

排查落实练十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正误判断·辨析概念(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部分1.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 2.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 3.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mol·L-1盐酸的pH=8.0 (×) 4.25 ℃时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 5.分别和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硫酸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6.pH=4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 7.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入冰醋酸,醋酸的电离程度变小(√) 8.在室温下,CH3COOH分子可以完全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pH=8的溶液中(×) 9.强电解质溶液中没有分子,只有离子(×)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部分1.pH=6的溶液呈酸性(×) 2.只要是纯水,肯定呈中性(√) 3.纯水的pH=7 (×) 4.无论在酸溶液中还是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 (√) 5.pH=0,溶液中c(H+)=0 mol·L-1 (×) 6.某溶液中滴入酚酚呈无色,溶液呈酸性(×) 7.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用水浸湿,否则一定会产生误差(×) 8.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c(CH3COO-) (×) 9.两种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 10.将Ca(OH)2的饱和溶液加热,pH和K w均增大(×) (三)盐类水解部分1.NaHS水溶液中只存在HS-的电离和水解两种平衡(×) 2.在饱和氨水中加入同浓度的氨水,平衡正向移动(×) 3.HA比HB更难电离,则NaA比NaB的水解能力更强(√) 4.HA-比HB-更难电离,则NaHA溶液的pH值一定比NaHB溶液的大(×) 5.常温下,pH=1的CH3COOH溶液与pH=2的CH3COOH溶液相比,两溶液中由H2O电离出的c(H+)是10∶1(×)6.常温下,pH=2与pH=3的CH3COOH溶液,前者的c(CH3COOH)是后者的10倍(×) 7.强电解质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电离平衡(×) 8.改变条件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增强(×) 9.只有pH=7的溶液中才存在c(H+)=c(OH-) (×) 10.将NH4Cl溶于D2O中,生成物是NH3·D2O和H+(×) 11.常温下,pH=7的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为:c(NH+4)=c(Cl-)>c(OH -)=c(H+) (√) 12.中和pH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消耗NaOH的体积相同(×) 13.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和NaHS,前者的pH大(√) 14.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H +)增大(√) 15.25 ℃时,将pH=3的HA和pH=11的BOH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NaA 溶液的pH>7 (√) 16.将AlCl3溶液和Na2SO3溶液分别蒸干并灼烧,得到Al2O3和Na2SO3 (×) 17.在NaHSO4溶液中,c(H+)=c(OH-)+c(SO2-4) (√) 18.常温下,向10 mL 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至pH=7,所得溶液的总体积≤20 mL (√) 19.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的pH相同,由水电离出的c(H+)相同(√) 20. CH3COONa和CH3COOH以任意比例混合,都有c(Na+)+c(H+)=c(CH3COO-)+c(OH-)(√)21.同c(NH+4)的溶液:①NH4Al( SO4)2②NH4Cl③NH3·H2O④CH3COONH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③(√) 22.溶液均为0.1 mol·L-1的①CH3COOH②NH4Cl③H2SO4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②>①>③(√) 23.常温下,体积和浓度都相同的盐酸和CH3COOH,中和NaOH的能力盐酸强(×) 24.将纯水加热,K w变大,pH变小,酸性变强(×) 25.0.1 mol·L-1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固体,c(OH-)/c(NH3·H2O)比值变大(×) 26.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到终点时,c(Na+)=c(CH3COO-)(×) 27.室温时,将x mL pH=a的稀NaOH溶液与y mL pH=b的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若x =10y,且a+b=14,则pH>7(√)28.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NH3·H2O分子(×)29.NH 4HSO 4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 (H +)>c (SO 2-4)>c (NH +4)>c (OH —)(√)30.某温度下,Ba(OH)2溶液中,K w =10-12,向pH =8的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 =4的盐酸,混合溶液的pH =7(×) 31.任意稀盐酸溶液中c (H +)的精确计算式可以表示为c (H +)=c (Cl -)+K w /c (H +) (√) 32.将pH =3的盐酸和pH =3的醋酸等体积混合,其pH =3(×)33.室温时,向等体积 pH =a 的盐酸和pH =b 的CH 3COOH 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钠后,两溶液均呈中性,则a >b(×)34.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2c (Na +)=c (CH 3COOH)+c (CH 3COO -)(√) 35.常温下,NaB 溶液的pH =8,c (Na +)-c (B -)=9.9×10-7 mol·L-1(√)36.在一定条件下,某溶液的pH =7,则c (H +)一定为1×10-7mol·L -1,其溶质不可能为NaOH(×)37.常温下,浓度均为0.2 mol·L -1的NaHCO 3和Na 2CO 3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分别加入NaOH 固体恢复到原来的温度,c (CO 2-3)均增大(√)38.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A 和NaB 混合溶液中,有c (Na +)>c (B -)>c (A -)>c (OH -)>c (HA)>c (HB)>c (H +)(√)39.pH 相同的CH 3COONa 溶液、C 6H 5ONa 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其浓度:c (CH 3COONa)>c (C 6H 5ONa)>c (Na 2CO 3)>c (NaOH)(√)40.一定温度下,pH 相同的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相同(×)二、简答专练·规范语言 1.在80 ℃时,纯水的pH 值小于7,为什么?答案 已知室温时,纯水中的c (H +)=c (OH -)=10-7 mol·L -1,又因水的电离(H 2OH++OH -)是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到80 ℃,电离程度增大,致使c (H +)=c (OH -)>10-7mol·L -1,即pH<7。
高三第一轮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测试

高三第一轮复习《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测试姓名学号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Mg-24 Al-27 S-32 Fe-56 Cu-64一、选择题(共42分)1、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mol/L1L的NH4Cl溶液中,含有NH4+数小于0.1N AB.0.1mol/L1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阴离子数小于0.1N AC.0.1mol/L1L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分子数大于0.1N AD.0.1mol/L1L的H2S溶液中,含有H+数小于0.1N A2、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的稀溶液,pH=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H3COOH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B. CH3COONa的水解作用大于CH3COOH电离作用C. 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D. CH3COONa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电离3、25℃时,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a=b B.a>b C.c (A-)= c(Na+)D.c (A-)< c(Na+)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氢氧化镁固体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OH)2+2Fe3+===2Fe(OH)3+3Mg2+B.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溶液:H++OH-===H2OC.向硫酸钙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Ca2++CO32-===CaCO3↓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Fe3++2I-===I2+Fe2+5、已知:H2CO3H++HCO3-··········K A1HCO3-H++CO32-··········K a2H2O H++OH-·········K WCO32-+H2O HCO3-+OH-········K h1HCO3-+H2O H2CO3+OH-········K h2则K A1、K A2、K W、K h1、K h2的相互关系正确是()A.K h1= K W-K a2 B. K h2= K W-K a1C. K h1= K wKa1. D. K h2 =K wKa16、将l00ml 1mol/L 的NaHCO3溶液等分为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少许冰醋酸,另外一份加入少许Ba(OH)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测试专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新高三化学2019-2020学年一轮复习测试专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T℃时,某浓度醋酸钠溶液的pH=10,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c(OH-)=1×10-10mol·L-1B.溶液中存在:c(H+)·c(OH-)=1×10-14mol2·L-2C.溶液中存在:c(Na+)>c(CH3COO-)>c(OH-)>c(H+)>c(CH3COOH)D.溶液中存在:c(CH3COOH)+c(CH3COO-)=c(Na+)2.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3.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A. NaHSO4溶液B. KF溶液C. KAl(SO4)2溶液D. NaI溶液4.已知K a1(H2CO3)>K a(HClO)>K a2(H2CO3)。
现将0.1 mol·L-1次氯酸溶液与0.1 mol·L-1碳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在所得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ClO-)>c(HCO)>c(H+)B.c(Na+)>c(HCO)>c(ClO-)>c(OH-)C.c(HClO)+c(ClO-)=c(HCO)+c(H2CO3)D.c(Na+)+c(H+)=c(HCO)+c(ClO-)+c(OH-)+c(CO)5.稀氨水中存在着电离平衡:NH3·H2O NH+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①NH4Cl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⑥加入少量MgSO4固体A.①②③⑤B.③⑥C.③D.③④6.已知K sp[Cu(OH)2]=2.2×10-20、K sp[Fe(OH)3]=4.0×10-38,Cu2+和Fe3+完全以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分别为6.7和3.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一)强、弱电解质1.概念[注意]①六大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
②四大强碱:NaOH、KOH、Ca(OH)2、Ba(OH)2。
③大多数盐包括难溶性盐,如BaSO4。
2.电离方程式书写(1)弱电解质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通常只写第一步电离),如H2CO3的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HCO-3H++CO2-3。
②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如Fe(OH)3电离方程式为Fe(OH)3Fe3++3OH-。
(2)酸式盐①强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如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2-4。
②弱酸的酸式盐中酸根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如NaHCO3===Na++HCO-3、HCO-3H++CO2-3。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2.电离平衡的特征(三)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1.影响电离平衡的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电离平衡的主要因素。
2.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弱电解质HB的电离为例:HB H++B-。
(1)温度:弱电解质电离吸热,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B的电离程度增大,c(H+)、c(B-)均增大。
(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n(H+)、n(B-)增大,但c(H+)、c(B-)均减小。
(3)相同离子: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4)加入能与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四)溶液的导电能力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则导电能力越强。
将冰醋酸、稀醋酸加水稀释,其导电能力随加水的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说明]①OA段导电能力随加水量的增多导电能力增强,原因是冰醋酸发生了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09·广东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B.Al3+、NO-3、Cl-、CO2-3、Na+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3与H+不共存,B不正确;乙醇是非电解质,C不正确;与等物质的量解析:pH=2的溶液显酸性,CO2-的HCl和H2SO4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1∶2,D不正确.答案:A2.(2009·福建质检)有关常温下pH均为3的醋酸和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均为1×10-11 mol/LB.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同4)相等C.醋酸中的c(CH3COO-)和硫酸中的c(SO2-D.分别加入足量锌片,两种溶液生成H2的体积相同解析: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氢氧根离子浓度也相同,则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也相同.答案:A3.下列各选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1 L 0.3 mol/L CH3COOH溶液和3 L 0.1 mol/L CH3COOH溶液中的H+数B.pH=1的CH3COOH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pH=12的氨水和NaOH溶液的导电能力D.pH相同的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锌粒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解析:A项两溶液中CH3COOH的物质的量相同,后者CH3COOH溶液的浓度小电离程度大,后者中H+数多,A不正确.B项CH3COOH是弱酸,不完全电离,CH3COOH溶液的浓度大,B符合.C项两溶液中c(H4)=c(Na+),导电能力相同,C不正确.D项中醋酸的浓度大,n(CH3COOH)+)、c(OH-)均相等,则c(NH+大,与足量锌反应产生的H2多,D不正确.答案:B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测定结果偏高,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滴定时,装NaOH溶液的锥形瓶未用NaOH溶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用标准盐酸润洗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而在滴定后气泡消失D.滴定前以仰视的姿势读取了酸式滴定管的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解析:A项对滴定结果无影响;B项为正确的操作方法;C项此种情况导致消耗盐酸偏多,测量结果偏高;D项此种情况导致盐酸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答案:C4,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5.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2-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高于25℃B.水电离出的c(H+)=1×10-10 mol/LC.c(H+)=c(OH-)+c(SO2-4)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解析:pH=6的蒸馏水中c(H+)=c(OH-)=1×10-6 mol/L,KW=1×10-12,故该温度高于25℃;该温度下加入NaHSO4晶体后,c(H+)=10-2 mol/L,溶液中c(OH-)=1×10-1210-2mol/L=1×10-10 mol/L,故水电离出的c(H+)=c(OH-)=1×10-10 mol/L;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SO2-4)+c(OH-),因c(Na +)=c(SO2-4),故c(H+)=c(OH-)+c(SO2-4);完全中和该溶液,则需等体积的NaOH溶液中c(OH-)=10-2 mol/L,c(H+)=KWc OH-=1×10-1210-2mol/L=10-10mol/L,故该温度下NaOH溶液的pH=10.答案:D6.已知某酸H2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①H2BH++HB-,②HB-H++B2-.关于该酸对应的酸式盐NaHB的溶液,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NaHB属于弱电解质B.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Na+)>c(HB-)>c(H+)>c(OH-)C.c(Na+)=c(HB-)+c(B2-)+c(H2B)D.NaHB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解析:NaHB属于强电解质,A项错;由于HB-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大小未知,所以NaHB溶液的酸碱性不确定,B项错;C项表达的是物料守恒,正确;由于HB-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写为H+,D项错.答案:C7.(2010·无锡检测)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A.1∶9B.1∶1C.1∶2 D.1∶4解析:设Ba(OH)2溶液的体积为V1,NaHSO4溶液的体积为V2,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由Ba2++SO2-4===BaSO4↓得如下关系:12×10-2 mol/L×V1=V2×c2①又由混合后溶液的pH=11,得出如下关系:10-2 mol/L×V1-V2×c2V1+V2=10-3 mol/L②综合①②可得:V1∶V2=1∶4.答案:D8.(2010·北京海淀期中检测)常温下,0.2 mol/L CH3COOH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的pH<7,则下列有关此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7 mol/LB.c(CH3COO-)+c(CH3COOH)-c(Na+)=0.05 mol/LC.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小于CH3COONa的水解程度D.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c(H+)>c(OH-)解析:混合后溶液中为等物质的量的CH3COONa和CH3COOH,pH<7,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大于CH3COONa的水解程度,C选项错误;酸性条件下水的电离受到抑制,A选项错误;D选项不符合电荷守恒;由物料守恒可知,混合后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0.1 mol/L,c(Na+)=0.05 mol/L,则B选项正确.答案:B9.(2009·海南高考)已知室温时,0.1 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溶液的pH=4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解析:HA溶液中c(H+)=0.1 mol/L×0.1%=10-4 mol/L,因此pH=4,A正确;弱酸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溶液中c(H+)增大,pH减小,B错误;室温时0.1 mol/L HA溶液中c(H+)=c(A-)=10-4 mol/L,电离平衡常数K=c H+·c A-c HA=10-4×10-40.1-10-4=10-7,C正确;该溶液中c(H+)=10-4 mol/L、c(OH-)=10-10 mol/L,由HA电离出c(H+)=10-4 mol/L,由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D正确.答案:B10.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其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盐YX发生水解,即X-+H2OHX+OH-,或者是反应后碱过量,c·V(HX)<c·V(YOH),即V(HX)<V(YOH),故选D.答案:D11.已知在25℃时,FeS、CuS的溶度积常数(Ksp)分别为6.3×10-18、1.3×10-36.常温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向H2S的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溶液的酸性增强B.将足量的CuSO4溶解在0.1 mol/L的H2S溶液中,溶液中Cu2+的最大浓度为1.3×10-35 mol/L C.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反应:CuSO4+H2S===CuS↓+H2SO4不能发生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解析:向H2S的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因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使溶液酸性减弱,A错误;由于CuSO4是足量的,S2-因生成CuS沉淀而消耗导致其浓度非常小,Cu2+的浓度可以接近饱和溶液中Cu2+的浓度,B错误;因CuS沉淀不溶于硫酸,所以反应CuSO4+H2S===CuS↓+H2SO4可以发生,C错误;由FeS、CuS的溶度积常数知,FeS的溶解度大于CuS,可实现沉淀的转化,故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D正确.答案:D12.(2009·上海高考·有改动)对于常温下pH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1 mL稀释至100 mL后,pH等于2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10-12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解析:将pH=1的硝酸稀释100倍,溶液中c(H+)=10-3mol/L,pH变为3,A错误;pH=1的硝酸中c(H +)与pH=13的Ba(OH)2溶液中c(OH-)相等二者恰好发生中和反应,B正确;pH=1的硝酸中由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10-13=1012,C错误;pH=1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pH=3的硝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1 mol/L,故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是pH=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c(H+)的1/100.D错误.答案:B13.(2009·日照模拟)人体血液的正常pH约为7.35~7.45,若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突然发生改变就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由于人体体液的缓冲系统中存在如下平衡:H++HCO-3H2CO3CO2+H2OH++PO3-4HPO2-4H++HPO2-4H2PO-4故能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正常生理活动.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右移,从而维持pH稳定B.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左移,从而维持pH稳定C.某病人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会导致c(H+)显著减小,pH显著增大,可能会引起碱中毒D.在人体进行呼吸活动时,如CO2进入血液,会使平衡向左移动,c(H+)增大,pH略减小解析:正常机体可通过体内的缓冲物质使机体的pH相对稳定,不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答案:C14.(2009·宁夏高考)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错误的是()解析:向醋酸中滴加NaOH溶液,起始时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反应混合液的温度升高,恰好全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达到最高点,当醋酸全部反应后,再加入NaOH溶液则混合液的温度降低;向醋酸中滴加NaOH溶液,起始时溶液的pH会缓慢升高,在接近终点时pH发生突跃,随后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的pH(此时显碱性)变化不大;因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当向醋酸中滴加NaOH 溶液时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当反应结束时离子浓度增加幅度更大,导电能力更强;向醋酸中滴加NaOH溶液,起始时加入的NaOH被消耗,故c(NaOH)在起始一段时间内应为0,且反应结束后c(NaOH)呈基本水平走势.答案:D15.下图表示的是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H=3时溶液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3+B.若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可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C.若分离溶液中的Fe3+和Cu2+,可调节溶液的pH在4左右D.若在含有Cu2+和Ni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Ni(OH)2优先沉淀解析:由图可知在pH=3时Fe3+已沉淀完全,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OH)3,A错误.由于Ni2+和Co2+沉淀完全的pH相差不大,因此不能用调节pH的方法将两者分离,B错误.由图可知选项D中优先沉淀的是Cu(OH)2,D错误.答案:C16.(2009·安徽高考)向体积为Va的0.05 m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b的0.05 mol/L 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Va>Vb时:c(CH3COOH)+c(CH3COO-)>c(K+)B.Va=Vb时:c(CH3COOH)+c(H+)=c(OH-)C.Va<Vb时:c(CH3COO-)>c(K+)>c(OH-)>c(H+)D.Va与Vb任意比时:c(K+)+c(H+)=c(OH-)+c(CH3COO-)解析:若Va>Vb,醋酸过量,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CH3COOH)+n(CH3COO-)=0.05Va,n(K+)=0.05Vb,A正确;若Va=Vb,反应后的溶液为CH3COOK溶液,由于CH3COO-的水解而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可知,B正确;若Va<Vb,说明碱过量,存在c(K+)>c(CH3COO-),C错误;D选项符合电荷守恒,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17.(9分)某温度(t℃)时,测得0.01 mol/L的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Kw=________,该温度________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 L与pH=b的H2SO4溶液Vb L混合,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溶液的体积比:(1)若所得溶液为中性,且a=12,b=2,则Va∶Vb=____________;(2)若所得溶液为中性,且a+b=12,则Va∶Vb=________;(3)若所得溶液的pH =10,且a =12,b =2,则Va ∶Vb =______________.解析:在t ℃时,pH =11的溶液中c(H +)=10-11 mol/L ,KW =c(H +)·c(OH -)=10-11×10-2=10-13.(1)pH =a ,则c(OH -)=10a -13 mol/L ,pH =b ,则c(H +)=10-b mol/L ,若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Va L×10a -13 mol/L =Vb L×10-b mol/L ,Va Vb =10-b 10a -13=1013-(a +b).因为a =12,b =2,代入可得Va Vb =110. (2)将a +b =12代入Va Vb =1013-(a +b)可得Va Vb=10. (3)当a =12时,c(OH -)=0.1 mol/L ,b =2时,c(H +)=10-2 mol/L ,若混合液的pH =10,即c(OH -)=10-3 mol/L ,OH -有剩余:0.1 mol/L×Va L -10-2 mol/L×Vb L =10-3 mol/L×(Va +Vb) L ,Va Vb =19. 答案:10-13 大于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升温时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KW 增大,因该温度下的KW 大于25℃时水的KW ,所以该温度大于25℃(1)1∶10(2)10∶1(3)1∶918.(9分)(2009·皖西四校模拟)分析、归纳、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下面就电解质A 回答有关问题(假定以下都是室温时的溶液).(1)电解质A 的化学式为NanB ,测得浓度为c mol/L 的A 溶液的pH =a.①试说明HnB 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a =10时,A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式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③当a =10、n =1时,A 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H -)-c(HB)=________.④当n =1、c =0.1、溶液中c(HB)∶c(B -)=1∶99时,A 溶液的pH 为__________(保留整数值).(2)已知难溶电解质A 的化学式为XnYm ,相对分子质量为M ,测得其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Xm +离子的浓度为c mol/L ,则该难溶物XnYm 的溶度积常数为K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XnYm 的溶解度S =____________.解析:(1)①若a =7,说明NanB 为强酸强碱盐,HnB 为强酸;若a>7,说明盐NanB 发生水解,则HnB 为弱酸.②当a =10时,HnB 为弱酸,Bn -发生水解反应,即Bn -+H2OHB(n -1)-+OH -. ③当a =10,n =1时,NaB 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B -+H2O HB +OH -,H2O H ++OH -,而B -的水解较微弱,其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c(B -)>c(OH -)>c(H +),由B -―→HB ,OH -H2O―→H3O +得质子守恒关系式c(OH -)=c(HB)+c(H +),所以c(OH -)-c(HB)=c(H +)=10-10 mol/L④可设溶液B -水解x mol/L ,则有x mol/L 0.1-x mol/L=1∶99,得x =0.001 mol/L ,故c(OH -)=0.001 mol/L ,溶液中c(H +)=1×10-140.001=1×10-11(mol/L),即pH =11. (2)由XnYmnXm ++mYn -可知当c(Xm +)=c mol/L 时,c(Yn -)=m n c mol/L ,则Ksp =cn(Xm +)·cm(Yn -)=cn·(mc n )m =(m n)m·cm +n.设XnYm 溶液体积为1 L ,则溶解XnYm c n mol 达到饱和,由c n ·M 1 000ρ=S 100+S ,得S =100cM 1 000ρn -cM. 答案:(1)①当a =7时,HnB 为强酸,当a>7时HnB 为弱酸②Bn -+H2O HB(n -1)-+OH -③c(Na +)>c(B -)>c(OH -)>c(H +) 10-10 mol/L④11(2)(m n )m·cm +n 100cM 1 000ρn -cM19.(8分)(1)将0.15 mol/L 稀硫酸V1 mL 与0.1 mol/L NaOH 溶液V2 mL 混合,所得溶液的pH 为1,则V1∶V2=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常温下,某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 +、A -、H +、OH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①若由0.1 mol/L HA 溶液与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则溶液的pH________7.②若溶液pH>7,则c(Na +)________c(A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溶液由pH =3的HA 溶液V1 mL 与pH =11的NaOH 溶液V2 mL 混合而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代号).A .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 +)+c(OH -)=2×10-7 mol/LB .若V1=V2,反应后溶液pH 一定等于7C .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D .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1一定小于V2解析:(1)根据混合所得溶液的pH 为1,可得:0.3 mol/L×V1-0.1 mol/L×V2V1+V2=10-1 mol/L ,解得 V1∶V2=1∶1;(2)①0.1 mol/L HA 溶液与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时,若HA 是强酸,则得到的溶液显中性,pH =7,若HA 是弱酸,则得到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pH >7;②根据电荷守恒,c(H +)+c(Na +)=c(OH -)+c(A -),若溶液pH>7,即c(OH -)>c(H +),则c(Na +)>c(A -);③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 +)=c(OH -)=1×10-7mol/L ,c(H +)+c(OH -)=2×10-7 mol/L ,A 正确;若HA 是强酸,得到的溶液显中性,pH =7,若HA 是弱酸,则得到的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B 错误;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如果HA 是强酸,则V1一定大于V2,但是如果HA 是弱酸,则V1等于或小于V2时,也可满足中和后,HA 有剩余而使溶液显酸性,C 错误.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如果HA 是强酸,说明NaOH 过量,V1一定小于V2,若HA 是弱酸,HA 不完全电离,未电离部分也消耗NaOH ,侧面说明V1一定小于V2.答案:(1)1∶1(2)①≥ ②> 根据电荷守恒:c(H +)+c(Na +)=c(OH -)+c(A -),由于c(OH -)>c(H +),故c(Na +)>c(A -) ③AD20.(9分)(1)向Na2CO3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c(HCO -3)变化趋势可能是:①逐渐减小;②逐渐增大;③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④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4种趋势中可能的是________.(2)pH 相同的HCl 溶液、H2SO4溶液、CH3COOH 溶液各100 mL.①3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②分别用0.1 mol/L 的NaOH 溶液中和,其中消耗NaOH 溶液最多的是________.③与等量的锌粉反应,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________.A.HCl最快B.H2SO4最快C.CH3COOH最快D.一样快(3)某温度下,纯水中c(H+)=2.0×10-7 mol/L,则此时c(OH-)=______mol/L.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ClO溶液,3种稀溶液的pH相同,那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先逐渐变3+H+===H2O+CO2↑,所以c(HCO-3,HCO-3+H+===HCO-解析:(1)先后发生的反应为CO2-大后又逐渐变小.(2)同pH时,CH3COOH是弱酸,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大,与NaOH反应时,消耗的NaOH最多.由于c(H+)相等,与Zn作用时开始的瞬间反应速率是相等的.(3)纯水中水电离的H+和OH-的浓度相等,故c(OH-)=2×10-7mol/L;因为酸性HClO<H2CO3<CH3COOH,所以p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应为NaClO<NaHCO3<CH3COONa.答案:(1)③(2)①CH3COOH②CH3COOH③D(3)2×10-7NaClO<NaHCO3<CH3COONa21.(9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4+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 mol(CH2)6N4H+与1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Ⅰ称取样品1.500 g.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步骤Ⅲ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 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1)根据步骤Ⅲ填空: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色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色.(2)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 0 mol/L,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解析:滴定过程中,应在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的同时,边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溶液颜色由无色4+6HCHO===3H++6H2O+(CH2)6N4H 变粉红色时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表明已达到滴定终点;由4NH+4)=V(NaOH)·c(NaOH);碱式滴式4)·c(NH++;H++OH-===H2O,及题给信息知:NH+4~OH-,即V(NH+4)增大,结果偏高.锥形瓶中有管不润洗就加入标准液使c(NaOH)降低,消耗NaOH溶液体积增大,n(NH+水对结果没有影响.三次实验消耗NaOH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1.03-1.02 mL+21.99-2.00 mL+20.20-0.20 mL3=20.00 mL;25.00 mL待测液中含n(NH+4)=2.02×10-3 mol,样品中含氮的质量分数为:2.02×10-3 mol×14 g/mol×10×100%=18.85%.1.500 g答案:(1)①偏高②无影响③B④无粉红(或浅红)(2)18.85%22.(8分)①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即可;②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充分反应,过滤结晶即可;③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2+,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2+氧化成Fe3+,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即可.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三个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效果,Fe3+、Fe2+都被转化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而除去.(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________为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②中除去Fe3+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较难过滤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E.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解析:①中加入氨水,利用沉淀的生成,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②中加入氢氧化镁,利用沉淀的转化,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③中先加入H2O2,将Fe2+氧化成Fe3+,然后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答案:(1)Fe(OH)3(2)氨水不会引入新的杂质(3)2Fe3++3Mg(OH)2===3Mg2++2Fe(OH)3(4)A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