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研究方法探讨..
浅析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 为研究 对象, 考察作为总体的 市场表现, 明社 会资源总量如何决定 。中心理论是 国民收入决定理 说 论。研 究方法是总 量分析 。 研究的主要 内容 : 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 以决定消 费和投资数最. 从而决定总 需求。消 费者和 厂商如何选择供 给 、投入 以决定整个 经 济的总供给 。经济 中的总需 求和总供给 如何 决定资源 总量和价格 总 水平 。资源总量和价 格总水平 的长期变动趋 势。
3 、微观经 济学 与宏观经济学 的关系
首先, 二者互 为补充: 其次。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 的基础: 再次. 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 或重复: 最后, 两者共同构成 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J 在分析 中假定 制度 因素不 变, 二者 二者所使用的 分析方 法 ( 除个量 分析与总量分 析 ) 相同的。 是
二、西方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
( ) 范 分析 和 实 证 分 析 一 规 规范分析 和实证 分析是 西方 经济 学的最基 本研究方 法。 规范经 济学是 以一定 的价值判断 为基础 。即研究经济 活动 “ 应 该是 什么 ”或社 会经济问题 “ 该是 怎样解决 的 ”。这 种方法就是 应 依照 经济事 物的社会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政策措施和 经济行为后果的 是否 可取性 。 实证经 济学采用类似 自然科学研究 的分析方法, 把经济现象之 间 的关系看成是 具有函数关 系或 相关关 系的一 些变量 。通 过分析 变量 之间的关系, 得到理论. 再用实际 数据 来检验这 种理 论是否正确。即说
式使 用它 。
明 经济 现 象 ” 什 么 ” 以及 社会 经济 问题 “ 是 实际 上 是如 何 解 决 的”。这 种方法首先要提 出对经济现 象给予解释的理论. 然后用事 实 来验证理论, 并依据理 论对未来作 出预测 。
西方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概述西方经济学,又称主流经济学,是一种基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基本领域。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的运作机制,如供需关系、价格决定、市场垄断等。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的状态,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理论,即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例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为了赢得消费者,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从而促进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提高。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并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利率,以缓解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企业决策、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时,可以使用供需理论来解释市场均衡的变化;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可以使用福利经济学理论来评估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然而,西方经济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争议。
首先,它过于强调市场的作用,忽略了市场失灵和其他非市场因素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其次,它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完全信息的,这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偏差。
最后,它过于依赖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导致了一些抽象化和理论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为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当经济学家努力地解释世界时,用的是实证分析方法,是科学家。
当经济学家试着帮助改善世界时,用的是规范分析方法,是政策咨询顾问。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规范分析会影响人们对实证分析的态度,而实证分析则能增进人们对于区域经济活动和政策运用的了解,有助于减少认识上的差异。
一般来说,研究问题越具体,实证分析的成分就越多,而研究问题的层次越高,越带有较强的决策性,则规范分析的成分一般就越多。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
(单独分析产品市场,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各个市场之间居民的建立与变动,是在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中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
(将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考察)
•经济学的均衡:各个经济决策者(消费者、厂商等等)所作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国际贸易的成因、模式和影 响,以及各国政府如何制定和执 行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
司
分析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及其对 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投资 对东道国和母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探讨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政治 和社会问题,以及反全球化运动 对全球化的影响。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问题
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与后果
国际投资等问题。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
03
研究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合作与协调,包括发展援助、
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
Part
03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的特点
实证分析方法是西方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运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分析, 以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和规律。这种方法强调对数据的客观描述和解释,避免主观价值判断。
计算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计算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国际贸易、环境经济等,其研究 成果对于理解现实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经济学的应用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科学的不断发展,计算经济学在政策分析、风险管理、预测预警等 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同时,计算经济学也为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 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支持。
数学模型
1 2
微观经济学模型
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选择、厂商决策等, 常用模型包括需求-供给模型、效用最大化模型 等。
宏观经济学模型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 胀等,常用模型包括IS-LM模型、AD-AS模型等。
3
计量经济学模型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研究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危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经济危机的发生会对社会经济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学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危机的根源和应对方法。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危机的研究,并总结一些常见的危机案例和应对策略。
一、经济危机的定义和分类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活动中的系统性崩溃或大规模下滑。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危机通常被分为两类: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
1. 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体系中的机构或市场出现严重失灵而导致的经济危机。
这种危机通常与金融市场的崩溃、银行业的风险暴露以及信贷紧缩等因素有关。
一个著名的金融危机案例就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由于房地产市场崩溃和次贷违约,全球金融体系受到了巨大冲击。
2. 实体经济危机实体经济危机是由于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严重问题而导致的经济危机。
这种危机通常与生产、消费、就业等实体经济的下滑有关。
一个著名的实体经济危机案例是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由于股票市场崩盘和生产领域的萎缩,美国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影响经济危机的发生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结构性问题、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的失灵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1. 结构性问题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当、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过度等,都可能成为经济危机的根源。
例如,经济中的垄断现象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进而造成经济增长的不稳定。
2. 政策失误政府的政策失误也是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执行都可能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政策制定者在经济衰退时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将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
3. 金融市场的失灵金融市场的失灵也会引发经济危机。
金融市场泡沫的破裂、信贷的紧缩以及银行业的风险暴露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经济陷入衰退。
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和金融市场的失灵导致的。
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原理及研究方法探讨

二 、研 究 方 法
由上文不难看 出中国经济 学在其 发展中,必须深入对西方
经济 目的以及他 所想 要的预期效果最清楚 。所 以,个人 自己的 经济学 的研究 ,参考他们成熟的思路和方法 ,以便使 我国的经 选择应 是他 自我看来最优 化的抉择 。由此得 出,个人也就是组 济体制更快更 早的成 熟起来 。 成经 济活动 的最佳 单位 。经 济学 的本身 也即是 一 门抉择 性学 科 ,因此经济学必须将 决策者 、选择者个人作为经济学逻辑 的 ( )观察和 实验 一 观察和实验是对经济学科 学研 究的开始。 “ 观察”也 即是
当前 国内许多经济 学者和 经济 工作 者掀起 了一股齐 力研 形成假说 、计量检验 、得 出结论 。因为经济现 象是很复杂的 , 究西方经济学 的大浪潮 ,其 目的:一方面为 了我 国社会主义经 因此研究过程 中必须对现象进行抽象 。而在抽 象研 究过程中 ,
济学建设 中有所参考 ;另外也可在 国内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 通常采用 “ 建立模型 ”方法。理想条件下建立模 型,可将研 究
材。它是西方 国家经济学者对其 国家市场 的经济 运营方式 以及 济学研 究中的抽象方法 的一种体现 。由于我们中国有注重综合
市场经济体制所做 出的一种理论概括 。并历 经 2 0多年的深入 的思维特 点,但如果没有好 的分析 ,也变不会有好 的综合 。因 0
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是西方经济学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模型,以达到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应用以及其对西方经济学学科的意义。
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实证研究方法注重通过实际数据的实证验证来检验理论假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收集:实证研究方法从现实经济环境中搜集并选择性地应用经济变量和数据,从而反映真实经济现象,使得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2. 统计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依赖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运用数学统计模型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经济规律和关联性。
3. 假设验证:实证研究方法的核心任务是验证经济理论模型中的假设或推论是否与现实经济数据相符合。
通过检验和验证,可以得出对于经济策略和政策的启示和建议。
二、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领域实证研究方法在西方经济学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在经济学的多个领域中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理论和推进学科的发展。
1. 宏观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在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测量和分析,帮助经济学家了解和预测整体经济运行的趋势和路径,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2. 微观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通过对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交易进行实证研究,揭示经济主体的决策过程、市场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
3. 产业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在产业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市场结构和行业竞争、企业绩效和效率、技术创新和产业政策等问题。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提高行业竞争力。
三、实证研究方法的意义实证研究方法对西方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和经济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理论进展:实证研究方法为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效的实证检验方法。
通过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对理论进行修正和拓展。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

(2)限界条件。 主要是指实证研究中,有关明确确立所研究变 量各自变动及其相互关系变动范围的限制性假 设,,这类条件完全是根据初始条件思想的需要 而提出的,具有明显的便利性和虚假性。
(3)辅助条件 所谓辅助条件主要是指那些为了保证某 种数学分析方法(工具)在假说演绎推理中 的逻辑严密性而设立的有关假设条件。 辅助条件一般与应用的具体数学方法直 接相关。
证伪主义的思想决定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目的)、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检验的含义 证伪主义要求经济学主要应该是实证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一书中,约翰.内维尔.凯 恩斯指出“一门实证科学……是关于是什么这一类问 题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一门规范科学(或称管理科 学)……关于应该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的标准的系统的知 识体系……。” 弗里德曼也在其著名论文“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1953)中指出:“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 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判断的。……。简言之,实 证经济学是,或者说可以是一门‘客观的’科学,这里 ‘客观’一词的含义完全等同于任一自然科学上的定 义。”
西方经济学是科学吗?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就是:一切 经济学研究思想、方法和手段的确立, 都应围绕着如何解决“把经济学作为一 门科学来研究”这一问题进行的。可以 说,把经济学作为一种自然科学意义上 的学科来研究,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信 念或目的。
如何使经济学是科学呢? 只有实证研究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只有实证经济学满足证伪性、可检验性 的标准!)
(3)假设条件的提出应考虑到数学模型建立和 其经验检验的要求。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提出假设条件的另一个 目的,是为了十分明确主要变量各自具体的数 量含义和其之间明确的数量关系,这是进一步 建立理论假说模型的基础。 同时,如何确立主要变量还要尽量与有关的统 计资料的情况联系起来,不然,理论假说模型 及推出的结论或预言就可能无法得到经验的检 验,其实证研究只能是有头无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趋势
• 人力资本理论——
– 家庭作为一个“生产”的基本单位被纳入微观经 济分析之中
• 公共选择理论——
– 国家和政府被视为一种“政治市场”纳入经济 分析之中
• 法律制度与经济制度
– 法律制度与经济制度被纳入微观经济分析之中
2018/10/6 6
1.5案例使用的经典化趋势 • 案例—定理的组成部分 • 科斯定理 —“ 牛群到毗邻的谷 地里吃谷” • 米德—“蜜蜂与果园” • “灯塔”
西方经济研究方法探讨
—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论面面观
关键词:借鉴
1.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演变(总体) 2.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研究方法论(个体) 3.关于“经济人”假设(专题) 4.关于制度学派方法论(学派)
2018/10/6 1
1.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演变(总体)
• 1.1证伪主义的普遍化趋势
证真 证伪
–通过工业化来发展经济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决定
2018/10/6
39
2.10.2刘易斯假设与舒尔茨假设 • 2.10.2.1农业停滞假设
–刘易斯——把农业作为一个停滞的部门 –舒尔茨——则强调了农业本身的重要性
• 2.10.2.2劳动力无限供给假设
–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假设
• 假设的基础是农业中劳动的边际再生产理论 •瓦尔拉斯模型 •里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
2018/10/6 19
2.5(1974年)冈纳· 缪尔达尔 (1898—1987)瑞典
•获奖原因:“因为他在货币 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中的先 驱工作,并且因为他们对经 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相互 依赖关系的深刻分析”
2018/10/6 34
2.8.2米德分析方法——摆脱了西 方经济学家惯用的政策分析方法
• 政策分析方法的一般模式——
–先创立一般经济理论; –再由此得出一定的政策主张,把政策主张作 为一般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
• 米德模式——
–不是附属于某种一般经济理论的政策主张
2018/10/6
35
2.8.3米德在国际经济政策研究 领域的贡献
2018/10/6
9
2.1.1均衡分析
• 静态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
• 动态均衡分析
• 2.1.2最大化分析
2018/10/6 10
2.2(1971年)西蒙· 史密斯· 库 兹涅茨(1901—1985)美国
• 获奖原因:“对经济增长作了以 经验为根据的解释,从中把新颖 和深刻的见解引入经济社会结构 和发展过程的分析”。
2018/10/6 13
2.2.3在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的贡献
•使 用 抽 象 演 绎 方 法 ( 哈 罗 德—多马模型), •采用经济统计方法(库兹涅 茨)
2018/10/6 14
2.3(1972年)约翰· 理查德· 希 克斯(1904—1989)英国
•获奖原因:对一般均衡经 济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贡 献 • 2.3.1在经济学基本理论方 面的贡献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所致 –过分服从于通俗化的目的
2018/10/6
24
2.6.2公理化方法与经济学
• 假设——经济分析中运用的任何前提
2018/10/6
25
2.6.2.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 实证分析——人们对结论或 者预言所关心的是检验的可 能性 • 规范分析 ——为人们所要达 到的目标服务
•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作用是市 场机制的一种延伸 • 在现实生活中,权利的界定是重 要的
2018/10/6 17
2.4(1973年)瓦西里· 里昂惕 夫(1906— )美国
• 获奖原因:“因为投入产出法的发 展,并且因为它在重要经济问题上 的应用” • 2.4.1理论假设与未观察到的事实 • 经济研究必须建立在占有和处理直 接统计资料的基础上
2018/10/6 18
2.4.2从《经济表》到投入产出分析
证真
原理
结论
证伪
假设
结果
验证
2
2018/10/6
1.2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趋势
•放宽假设 •修改前提 •反传统逆向假定
2018/10/6 3
经济人假设
核心、基石
•
有限理性
利他主义 最大销售利益 垄断企业的例外 个人与集体利益的背离
2018/10/6
社会性需要
4
1.3分析工具的数理化趋势
•专门化、技术化、职业 化 •计量经济学 •统计学 •博弈论
•政策手段的非唯一性、政策手 段的利弊得失与政策手段的选 择问题
–丁伯根法则——不能“一石二鸟” –米德——注意政策和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福利经济学与国际经济政策结 合
2018/10/6 36
2.9(1978年)赫伯特· 亚历山 大· 西蒙(1916— )美国
• 获奖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学上的成就即由于对 “经济组织内决策过程的先驱性研究”而获 • 2.9.1挑战利润最大化的假设 • 公司行为理论——对简单的利润最大化假设提 出了挑战 • 抛弃了古典经济理论中无所不知的、理性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家(个人)假设,代之 以一群相互合作的决策者 • 2.9.2从“完美的理性”到“有限度理性” • “有限度理性”——最优行为是不可能的
–舒尔茨 ——“贫穷社会中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 生产率为零的学说是一种错误的学说,它有一些 值得怀疑的根源,它依靠了一些不可靠的理论前 提”
2018/10/6 40
2.11(1991年)乔治· 斯蒂格勒 (1911—1991)美国
• 获奖原因:“把基础理论与真实市场过 程重新结合的贡献,以及由于澄清了经 济立法的作用” • 2.11.1发现早期作者的分析体系 • 2.11.2重视经济学史上的经验分析 • 2.11.3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思考
2.8(1977年)詹姆斯· 爱德 华· 米德(1907—1995)英国
• 获奖原因: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理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 • 2.8.1米德分析方法的一个特点是着重数 学的推导
–米德:“我写《国际经济政策理论》所用的 方法是在下笔之前,对大部分问题先拟出简 单的数学模式,但本书许多命题的严格的数 学 证 明 , 却 未 在 正 文 中 列 出 。 ”
2018/10/6 32
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者都没有确定可 靠的实质性知识,只有永远无法证实但 却不能拒绝的暂定的假说。” • 理论的预测功能及其检验 ——“语言” 与“实质性假说” • 假设的检验——说明假说本身的含义是 否正确,而不是假说所依据的假定条件 是否真实
2018/10/6 33
2018/10/6 26
2.6.2.2.经济学假设与模型
•经济学假设 —— 涉及人 的目的与对手段的选择 •经济分析的“现实性” 与经济分析的“适用性”
2018/10/6 27
2.6.2.3.经济理论的精确性与 现实性
• 假设越是接近现实便越复杂,从 而根据这种复杂的假设难以得出 精确的结论;相反,假设越抽象 简单,从而也较容易推导出精确 性较高的结论。 • 经济理论发展规律——假设越来 越复杂
2018/10/6 37
2.10(1979年)威廉· 阿瑟· 刘 易斯(1915—1991)美国和西 奥多· 舒尔茨 美国
• 获奖原因:都是因为在发展经济学领域 作出贡献而获奖
2018/10/6
38
2.10.1经济发展理论与结构分析
• 经济发展理论学派 • 结构学派的方法——“二元性” • 刘易斯的经济发展模式
2018/10/6 22
2.6(1975年)恰林· 查尔斯· 库 普曼(1910—1985)美国
• 获奖原因:在经济计量学和 经济分析方法方面作出了革 命性的贡献。
2018/10/6 23
2.6.1经济学中的“非公理化”
• “非公理化” ——实验工作(也就是观 察)与理论工作(也就是推理和建立推 理的前提)依然密切地纠缠在一起。 • “非公理化”的原因
2018/10/6 7
1.6学科交叉的边缘化趋势
•新要素的引入 •新概念的引入 •学科交叉
2018/10/6 8
2.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研究方法论 (个体)
• 2.1(1970年)保罗· 安东尼· 萨缪尔森 (1915— )美国 • 获奖原因:“以科学方法发展了静态和动态 经济理论,为提高经济科学的分析水平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 • 萨缪尔森——《经济分析的基础》
2018/10/6 28
2.7(1976年)米尔顿· 弗里德 曼(1912— )美国 • 获奖原因:“他在消费分析、 货币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成就, 并且由于他证明了稳定政策 的复杂性”
2018/10/6 29
2.7.1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方法
• • • • 30年代大危机之后的国家干预经济 80年代之后经济政策走向自由化 国家干预思潮与自由放任思潮之争 货币主义战胜凯恩斯主义并不在于其科 学价值,而在于他们是否能够为解决重 要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2018/10/6 43
2.12.1.2从零交易费用到正交 易费用 ——科斯
• 突破“市场机制运行良好,交易费用为零” 的假设 • 交易活动具有稀缺性 • 交易费用概念的扩展 • “交易费用”——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 • 交易费用与制度安排
2018/10/6 44
2.12.2从法学、经济学到法律 经济学
2018/10/6 31
2.7.3.关于实证研究方法
• 采用实证方法研究经济学 • 实证研究方法就是要超脱或者排斥价值判断 • 经济学中不存在价值判断
– “原则上,经济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科,所涉及的 是环境变动对事件进程的影响,涉及的是预测与分 析,而并不涉及评价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是这样一 些问题:某些特定的目标是否可以实现,同时如果 可以实现的话,应如何实现,但严格说来,经济学 并不研究这些目标的好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