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县有机产业战略方案方向抉择与前景分析
凤冈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凤 冈县 位于 贵 州省 东 北 部 , 气 候 环 境 比较 适 合 蚕桑 生产 。从 2 O世 纪 9 O年代 中后期 贵州 蚕业
“ 九 五” 大 滑坡 _ 1 以来 , 凤 冈 蚕 业 一 直 处 于 潮 起 潮
农 民有种桑 养蚕 的 习惯 。 2 ) 产 业 链 条 基 本 形 成 。凤 冈 县 内 已形 成 了蚕
产 以奖 代补 考评 ” 三等 奖 , 2 0 0 2年 , 凤 冈县 咬 定蚕
桑 不放 松 , 用 好 田好土 发展 桑 园 5 7 3 . 3 h m , 新发 展 桑 园面积 居遵 义全 市 第一 。2 0 0 8年 后 , 随着 我
国城镇 化建 设 的不 断 发 展 , 农 村 青 壮 年 劳 动 力 进
大 大增 加 , 再 加上 政府 的正 确引 导 , 将 很 好 地 带 动
面积 达 到了 2 0 0余 h m 。
1 发 展 凤 冈蚕 桑 产 业 的 优 势
凤 冈蚕 桑产业 持续 快速 健康 发展 。
2 凤 冈蚕 桑 生 产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1 )气 候 适 宜 。凤 冈 县 地 处 东 经 1 0 7 。 3 1 ~
4 4
北方蚕业 2 0 1 5 , 3 6 ( 1 )
・ 行 业探 索 ・
凤 冈县 蚕 桑 产 业 发 展 的现 状 与对 策 建 议
胡仕叶 罗朝斌 杨胜特 余文 中 刘 平。 黎 明 汤 洪。
( 1 、 贵 州 省 蚕 业研 究所 , 贵州遵义 5 6 3 0 0 6 ; 2 、 凤 冈县 农 牧 局 , 贵州凤冈 5 6 4 2 0 0
3 、 凤 冈 县 东 峰农 业 开 发 有 限 责 任公 司 , 贵 州 凤 冈 5 6 4 2 0 6 )
贵州凤冈县有机产业战略方向抉择与前景分析

贵州凤冈县有机产业战略方向抉择与前景分析前景分析编制单位:贵州省凤冈县有机办编制人员:张晓波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5)第一章有机农业的产生和进展 (7)一有机农业定义 (7)二有机农业形成的理论基础 (7)三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成立 (9)四有机农业标准和法规的完善 (10)第二章国际有机农业进展形势 (11)一有机农业进展的推动因素 (11)二全球有机农业分布及规模 (12)三市场和销售 (15)第三章中国有机农业进展历程 (15)一萌芽与起步时期(1980年-1993年) (15)二初步进展时期(1994年-2000年) (16)三规范进展时期(2001年至今) (17)第四章凤冈县有机农业概况 (18)一凤冈县进展有机农业的良好条件 (18)1 领导的高度重视 (18)2 环境优势 (19)3 专门的富锌富硒土壤优势 (20)4 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进展所奠定的良好基础 (21)5 外部市场进展带来的机遇 (21)二凤冈县有机农业的结构组成 (23)第五章凤冈县有机农业进展前景分析 (23)一有机农业对环境的爱护作用 (24)二有机农业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 (26)三有机农业的农产品出口的质量保证 (28)四有机农业宽敞的市场前景 (29)第六章凤冈县有机农业面临的要紧问题及建议 (30)一凤冈县有机农业面临的要紧问题 (30)1 技术支撑力量薄弱 (30)2 群众有机意识缺乏 (30)3 监督治理力度不大 (31)二对凤冈县有机农业进展的建议 (31)1 加大有机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31)2 提高群众有机意识 (31)3 各监管部门有效联动 (32)前言有机产品作为目前最高层次的无污染食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专门高的声誉,并显示出庞大的进展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机产品也引起了宽敞消费者的关注。
跨入21世纪后,专门是加入WTO之后,国家加大了对有机产品这一朝阳产业的支持与重视程度。
“双有机”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

28Z'Magazine 丨2021丨CURRENT EVENTS 时局中等城市核心期刊·特别报道·责任编辑丨何玉梅“双有机”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凤冈,从2017年开始,创新性地提出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的“双有机”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良心产业、有机凤冈”,全力推进“双有机”战略,打造“双有机”新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合自身地域、人文和土壤富含锌硒优势,凤冈县始终坚持把文化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来抓,推动形成弘扬生态文化、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社会凝聚力,顺利实施“双有机”文化培育工程。
静动互补 相得益彰“这个展示馆的整体设计是以白色为底色,以绿色为主色调,真正表达了‘良心产业、有机凤冈’的真实文化内涵……”2020年9月1日,凤冈县“双有机”展示馆在位于进化镇临江村乡村振兴产业带上正式开馆揭牌了,这就是凤冈县实施“双有机”战略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前来参观的人一边听取情况介绍一边细看着,四个展厅布局中大量应用了山川、流水、树叶、云彩、清风、明月、星空、飞鸟等写意图,表达出了“绿水青山看凤冈、青山绿水美凤冈”的美丽画面。
在土溪镇大连村苏云头组,贵州凤冈和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场里,上千头贵州黄牛刚吃过“午饭”,只见它们正在栅栏里悠闲地散步,两只耳朵专心地听着音乐呢。
“它们悠闲地听着音乐,做着健身操,吃着定制餐,这些牛才是真的‘牛’。
”该公司生产基地主管彭永军说,通过科学喂养,原本2万元一头的贵州黄牛能够长成“雪花牛”,身价可增至10万元。
这也是凤冈县实施“双有机”战略中,推动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相互补充的有效做法。
在静态文化场景的搭建上,还通过建立瑜伽小镇、牛街等场馆阵地,文图丨■冉昱晟禅茶瑜伽表演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9将有机文化、茶文化、牛文化等特色文化进行集中展示;将玛瑙山军事营盘、茶海之心、长碛古寨、太极洞、九龙生态养生园、万佛峡谷等文化景观进行重点打造,利用文化杠杆撬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让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发上了“绿色财”。
双有机报告

双有机报告田坝社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西北部。
二十多年前,田坝还是个远近皆知的穷村,“田坝田大坵,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田坝汉,三年两载吃荞面”,是当年田坝的真实写照。
如今,田坝社区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茶业专业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和“全国绿色小康村”,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代表。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全国迄今仅有的以茶园为主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茶海之心”就坐落于此。
景区森林覆盖率85%以上,茶园环绕,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间、茶香四溢,置身其中,宛若仙境。
这里干群同心协力,坚持走“绿色、生态、有机”之路,立足土壤富含锌硒的特色优势,大力实施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探索实施“茶旅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将茶产业做成了高质高效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真正实现了“一村一品一特色”。
这里群众安居乐业,民生富裕富足,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贵州.凤冈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贵州最美茶乡”、“全省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一系列殊荣,多家茶业企业在中绿杯、国际茶博会、国家绿茶高峰论坛等国家级的茶叶评比活动中荣获金奖。
田坝社区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凤冈县实施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的“双有机”战略。
该县立足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优势,遵崇“谁生态、谁生存”法则,多年来坚持“生态立县”,以“双有机”战略为引领,沿着“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以茶奔小康”目标,发展凤冈锌硒茶产业,全力打造全国出口茶叶生产基地和世界锌硒茶生产基地,努力坐实“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格局,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淀出了有机理念、有机品质、有机品牌、有机文化,成功铸就“良心产业·有机凤冈”名片。
实施“双有机”战略,首先要在干部群众中普及有机的理念,贯彻有机的办法,形成有机的习惯。
凤冈锌硒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仙人岭”商标 已使用 十多年 , 到省 内外客商及 消费者认 得
可, 品牌优势明显 。
2 发 展 潜 力 .
达 6 %。 产 的 “ 冈 锌 硒 茶 ” 有 “ 硒 特 色 、 机 品质 ”, 6 生 凤 具 锌 有 ( ) 丰 富 的人 力 资 源 和宜 茶 地资 源 。 县 3 万 农业 人 1有 全 8
口中初 中以上学历 占 3%以上 , 0 剩余劳力多。 全县有耕地 9 . 48
万 亩 , 茶 地 有 2 亩 ( 锌 富 硒 宜 茶 地 1 亩 )宜 茶 地 宜 0万 富 4万 ,
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 品。 “ 冈锌硒茶 ” 为 凤 成 凤冈县农 民致 富、 财政增 收的支柱产业 。凤 冈县成 为贵 州省
十 大产 茶 县 , 已成 为 遵 义市 “ 百万 亩 茶海 工 程 ”的 “ 顶梁 柱 ”。
土层深达 8 -0 厘米 ,H值 4 - ., 020 p . 6 大部分为黄壤 , 0 5 肥力 中 等, 重金属和农残含量符合无公害 、 有机茶产地环境标准 。 ( 自然生态条件 优越 , 有发展有机茶 的独特优势 。 2) 具 全县宜茶地海拔 50 10 0 - 20米 , 霜期 2 2天 , 无严寒 , 无 7 冬 夏 无 酷暑 , 雨热 同季 ; 被丰茂 , 中有茶 、 中有树 、 植 林 茶 林茶 相 间, 环境宜人 , 空气清新 , 森林覆盖率 5 %。全 县无污染型工 3
业 ,经检测 ,茶区大气环境污染水 平极 低 ,土壤和水 的 p H 值、 重金属含量均符合 《 无公害茶产地环境条件 》 《 、 有机茶 环境条件 》 《 冈天然 富锌 富硒茶标准 》 和 凤 要求 , 4个茶区均
适宜发展有机茶 。
万元 , 分别 占总产 量 、 总产 值 的 3 %和 6 . 有机 茶产 量 0 0 %; 4 10吨 , 5 产值 7 0万元 。茶 园管理水平较 高 、 7 效益 好 , 中按 其
“十二五”凤冈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十二五”凤冈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思路与对策研究作者:廖友辉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08期生态环境建设是我们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继续发挥生态卫士的作用,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到2011年凤冈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3.7%。
在凤冈县的小城镇发展的规划、建设中,要始终把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放在重要地位,加强对工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的防治,不断提高城镇及农村的环境质量,从而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凤冈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现状自2006年以来,凤冈县委、县政府提出“开发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家园”的战略思路,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加大了生态环境和建设的力度,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先后开展了绿化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农田水利、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猪—沼—果—厕“四位一体”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推动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工程,并大力推进绿色蔬菜基地的建设进程,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促进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工作。
加强治理水土流失和水流域的治理,使凤冈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的增长。
长期以来,凤冈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强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2001年的机构改革中把环保机构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单列,环保工作已作为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强环保法制的宣传力度,把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放在“开发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家园”的战略位置上,治理污染、降低“三废”排放量已经作为县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
A.水环境保护凤冈县已把县城生活饮用水源地——穿矸水库划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加以保护,龙潭河及县城其他水域划为二类水域加以保护,对废水排放单位从总量和浓度方面加以控制。
B.大气环境保护在县城已划出空气质量功能区、烟尘控制区及二氧化硫控制区,并在上述区域内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展工作,创建达标功能区。
凤冈“双有机”发展之路

44Z'Magazine 丨2019丨CURRENT EVENTS 时局中等城市核心期刊·特别报道·责任编辑丨何玉梅凤冈:“双有机”发展之路“五种模式”助推多元发展从自然和地理条件来讲,凤冈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森林覆盖率高、土壤富含锌硒、农业产业基础好等等,为有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发展规律来讲,凤冈始终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通过20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绿色、生态、有机”的理念深入人心。
所以,凤冈提出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以下简称“双有机”)战略,既符合实际,又适应发展规律,强劲的生态产业发展势不可挡。
早在1998年,凤冈就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开始探索“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并配套实施了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基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的“四绿工程”。
多年来的努力,凤冈在有机产业上得到了相关部委及社会各界的共同认可,先后成功申报第三批、第五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5个,并被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等荣誉称号。
2019年,凤冈县确定发展4+28个县乡“双有机”示范点。
目前,已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示范点实施主体有9个(其中4个县级示范点,5个镇乡示范点),12个镇乡“双有机”示范点已完成有机产品现场检查。
2019年,县乡“双有机”示范点工作完成后,全县有机认证规模将增长至近6万亩。
在“双有机”工作开展中,凤冈县以“五种模式”坚持多元发展,实现有机富民:“合作社+农民”统管统联有机发展方式,多元融合有机管理方式,畜—沼—茶(果、蔬、稻、鱼)生态循环有机种养方式,有机田园+农旅一体化有机产业链方式,“大数据+农业”有机可追溯方式。
截至目前,凤冈县有机种植基地规模40080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7%,有机水产养殖规模48亩,有机畜禽养殖规模10800头(羽);有机产品获证企业26家,其中加工企业13家;有机认证证书46张,认证产品98个,包括茶青、茶叶、茶酒、稻谷、大米、大豆、玉米、果蔬、板栗、银杏、肉牛、鸡等产品。
聚焦凤冈特色产业链

36Z'Magazine 丨2019丨CURRENT EVENTS 时局中等城市核心期刊·特别报道·责任编辑丨何玉梅聚焦凤冈特色产业链这些年,凤冈一直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全面总攻,在2018年7月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出列。
事隔一年,再来这片希望的土地,脱贫攻坚的画卷依然生动……掀一场“产业革命”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
有产业支撑,才能以最有效、最直接、最关键的方式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凤冈县发动“产业革命”,完善农业产业布局,坚持走“壮一接二连三”发展路径,重点发展茶叶(50万亩)、肉牛(30万头)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烤烟、蔬菜、食用菌、蜂蜜、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力做强一条腿——茶叶产业,做大四条腿——肉牛产业,做特六条腿——蜜蜂产业。
同时,凤冈县不断调优、调精农业产业结构,以“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为根本思路,每个镇乡培育1—3个主导产业,每个村打造一个特色产业,每户农户链接一个致富产业。
并延长产业链,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运行好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实体的专业合作组织,让贫困人口100%加入专业合作社。
2016年5月,凤冈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进化镇中心村村支两委向陆勇发出邀请,希望在外打工创业的他回乡创业,“我和10多名在外打工创业的乡友,通过实地考察研究,觉得这里气候、环境、水源、土地等资源十分丰富,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于是,陆勇作为进化镇中心村名誉村主任,利用中心村良好的土地资源,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优惠政策,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带着村民们联合组建了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
现在,合作社已成规模的发展了中药材、蔬菜、养蜂等特色产业。
2014年,贵州省龙滩口天泉绿地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泉了解到家乡的好政策后,毅然回到凤冈开始养牛。
养殖基地先后从云南引进云岭牛、莫累灰牛,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安格斯能繁母牛、纯种日本和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凤冈县有机农业的战略抉择与前景分析编制单位:贵州省凤冈县有机办编制人员:张晓波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 第一章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一有机农业定义................................二有机农业形成的理论基础......................三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成立.......四有机农业标准和法规的完善.................... 第二章国际有机农业发展形势.......................一有机农业发展的推动因素......................二全球有机农业分布及规模......................三市场和销售 ................................. 第三章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历程.......................一萌芽与起步阶段(1980年-1993年)..........二初步发展阶段(1994年-2000年)............三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第四章凤冈县有机农业概况.........................一凤冈县发展有机农业的良好条件................1 领导的高度重视 ............................2 环境优势..................................3 独特的富锌富硒土壤优势 ....................4 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发展所奠定的良好基础 ......5 外部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 ....................二凤冈县有机农业的结构组成.................... 第五章凤冈县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分析.................一有机农业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二有机农业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三有机农业的农产品出口的质量保证..............四有机农业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六章凤冈县有机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凤冈县有机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 技术支撑力量薄弱 ..........................2 群众有机意识缺乏 ..........................3 监督管理力度不大 ..........................二对凤冈县有机农业发展的建议..................1 加大有机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2 提高群众有机意识 ..........................3 各监管部门有效联动 ........................前言有机产品作为目前最高层次的无污染食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机产品也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跨入21世纪后,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国家加大了对有机产品这一朝阳产业的支持与重视程度。
国家领导人在多次指示中都强调要扶持和推动有机产品的发展,相关的部、委也出台了促进有机产品产业发展的政策,如2004年,国家商务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认监委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城乡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对于规避国外“绿色壁垒”,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8月农业部又出台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2005年1月19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1~19630.4-2005)。
发展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被列入了国家环保总局“十一五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农业部将发展有机产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各国政府应将有机农业作为本国农业发展的优先目标,通过发展有机农业来应对粮食安全的挑战,政府应投入一定资源将有机农业纳入国家农业发展和减贫战略。
目前,许多省份地区将发展有机产品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突破“绿色壁垒”、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编制了区域有机产品发展规划,如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盘锦市、贵州省贵阳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等,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试点区,江苏省宝应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为全国第一个“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机产品的生产面积已超过600万亩(如果包括野生天然产品的认证,则超过2000多万亩),2006年通过有机认证的生产基地与企业达到1744个,有机产品产值已经接近30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第一章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一有机农业定义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是指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在欧盟有机农业法规中,有机(organic)、生物(biological)、生物动力(biodynamic)和生态(ecological)农业都被视为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
国外有关生态或有机农业的名称各异,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和自然农业等,其做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通过生物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尽可能减少外部投入,禁止施用化肥和人工合成的植物保护制剂,很大程度上封闭的企业物质循环。
利用自然的调控机制,保护自然资源,面积约束的动物饲养,符合动物需求的动物饲养,适合当地环境,多样化的组织,生产高价值的食品。
二有机农业形成的理论基础1911年,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土壤学家弗兰克林·海德·金(Franklin Hyde king)写成《四千年的农民》。
1924年,德国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开设的“农业发展的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其理论核心是:人类作为宇宙平衡的一部分,为了生存必须与环境协调一致;企业作为个体和有机体,要求饲养反自动物,使用生物动力制剂,重视宇宙周期。
德国的普法伊菲尔(H.Pfeiffer)在农业上应用这些原理,从而产生了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al)。
20世纪30年代,瑞士的汉斯·米勒(Hans Mueller)推进了生物动力农业,他的目标是:保证小农户不依赖外部投入,而在经济上能独立进行生产,施用厩肥以保持土壤肥力。
汉斯·皮特·拉斯(Hans Peter Rush)强调厩肥对培肥地力的作用,丰富了通过土壤生物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有机物质循环的理论。
汉斯·米勒和汉斯·皮特·拉斯为有机生物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有机生物农业在德语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
1935年,英国霍华德爵士(Sir Albert Howard)总结了在印度长达25年的研究成果,推出《农业圣典》一书,论述了土壤健康与植物、动物健康的关系,奠定了堆肥的科学基础,被称为现代有机农业的奠基人。
1940年,美国的罗戴尔受霍华德的影响,开始了有机园艺的研究和实践,并于1942年,出版了《有机园艺》一书。
英国的伊夫·鲍尔费夫人第一个开展了常规农业与自然农业(有机农业)方法比较的长期实验,在她的推动下,1946年成立了英国“土壤协会”。
20世纪50-60年代,有机农业在法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成立了“自然和进步协会”,在唤醒消费者食物对健康影响意识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日本的冈田茂吉于1935年创立了自然农业,提出在农业生产中尊重自然,重视土壤,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20世纪60年代加剧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促进了自然农业在日本的兴起,自然农业技术纲要成为日本有机产品标准的重要内容。
三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成立20世纪60年代后,有机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扩展。
特别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如高投入低效益、农产品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加剧等,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探索新的出路。
以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低投入、高效率、食品安全为宗旨,回归自然、寻找替代以及持续农业的思潮和模式,包括有机农业、有机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等,概念得到扩展,研究更加深入,实践活动活跃。
1970年,美国的威廉姆·奥尔布雷克特(William Albrecht)提出了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的概念,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纳入了有机农业的生产系统。
英国“土壤协会”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有机产品的标识、认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1972年,国际上最大的有机农业民间机构——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IFOAM)成立。
四有机农业标准和法规的完善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有机农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如法国国家农业生物技术联合会(FNAB)和瑞士的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机农业研究所,都成立于20世纪70~80年代。
这些组织和机构在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和普及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立法工作在有机农业标准制定后逐步展开。
美国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分别与1974和1979年采用有机农业法规。
美国农业部于1980年对美国23个州的69个有机农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发表了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