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窗口3、我学会了吗

合集下载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6篇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6篇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6篇学会了新本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篇1:我学会了炒鸡蛋今天,妈妈教我炒鸡蛋。

经常见妈妈早上从厨房端出香喷喷的炒鸡蛋,感觉很简单。

今天,学得时候才知道,干什么事情不认真去做,是做不好的。

第一步是准备工作。

妈妈教我把葱洗干净后,把它切好,放在菜板上;然后是准备一只碗,从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放在水龙头一清洗,轻轻地敲碎后放到碗里。

哈哈,由于我用力多大,却把鸡蛋打到地上了。

鸡蛋放到碗里后,妈妈教我放点盐在里面,最后用筷子把鸡蛋打散、搅拌。

妈妈告诉我,因为里面有盐,一定要搅拌均匀,要不然到时候吃起来有淡有咸。

第二步是开始工作。

妈妈教我打开燃气灶,等到锅里面的水干了,倒点花生油,一不小心倒得有点多。

油热了以后,放点葱花,再把鸡蛋倒进锅里。

我拿着铲子正一下、反一下地把鸡蛋炒均匀。

看着鸡蛋慢慢地变黄、香味从锅里面飘了出来,"鸡蛋炒好,可以出锅了。

"妈妈说。

于是我把鸡蛋铲到盘里面,端到餐桌上品尝起来,爸爸妈妈都感觉味道还可以,我心里美滋滋的。

炒鸡蛋我学会了,看似简单,其实很难。

于是跟妈妈说:"以后炒鸡蛋的工作归我了"我们全家都笑了。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篇2:我学会了滑冰今天,我好不容易让爸爸给我买现在最火的玩具。

也是我梦寐以求的玩具——直排的滑冰鞋,买的是一双橘色钢架滑冰鞋。

我赶紧来到球场,心想,这么早,肯定没有多少人,我要好好的练一练,可是,到球场一看竟然有很多人在滑。

他们有的在比用滑冰鞋跳高,有的在用滑冰鞋跳远,有的在用滑冰鞋练三百六十度大转弯,还有的在用滑冰鞋玩老鹰捉小鸡等,看得我晕头转向我,我迫不及待的穿上滑冰鞋,我刚申出第一步,没想到重心不稳,"咚"的一声摔在了地上,顿时,我仿佛觉得骨头断了,痛得我想哭,我心里想,早知要摔跤就不买滑冰鞋了,为何偏偏要受这个罪呀?在旁观看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事,说:"儿子。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5.5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5.5我学会了吗

5.5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57,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这个单元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喜悦,体验学以致用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所学的知识,提高掌握水平。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牛奶生产基地参观,如果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会发现那里充满了智慧与挑战,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设计意图: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一、回顾旧知,准备出发别着急,先把以下几道题完成再出发。

1.口算2.笔算并且验算设计意图:【出发前学生先做几道简单的计算题目,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为建立知识网络做铺垫】组内合作,构建网络1.小组交流根据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在小组内说一说在这个单元中,学到了有关于除法的哪些知识?2.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整理好的知识和大家交流一下。

3.出示结构图设计意图:【归纳整理知识点,为下面的综合练习,巩固应用做好知识铺垫】二、参观牛奶生产基地1.观察信息大家的表现真的不错,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牛奶生产基地,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1:今天一共挤了84小桶牛奶学生2:一小时能生产484盒牛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如:今天需要多少个大桶?1小时能生产多少箱牛奶?怎样验算?平均每辆车大约能装多少箱?3.解决问题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独立解决天需要多少大桶?84÷6=14(个)②一小时能生产多少箱牛奶?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验算。

③平均每辆车装多少箱牛奶?4.班内交流设计意图:【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以用乘、除法估算,也可以用乘、除法计算,只要符合题意,教师都应以肯定,既解决了问题又复习了计算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第三小题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

三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第三小题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

三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第三小题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摘要:一、问题背景介绍二、估测香蕉数量的方法1.观察香蕉的大小和密度2.估算容器的大小和形状3.运用简单的数学计算三、具体操作步骤1.观察并记录香蕉的尺寸2.观察并记录容器的尺寸3.计算香蕉在容器中的密度4.计算香蕉的总数量四、总结与反思正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估测数量是一项十分实用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以估测香蕉的数量为例,来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估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问题背景。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估测的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道题目,题目为“我学会了吗第三小题: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

为了完成这道题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估测。

其次,我们需要观察香蕉的大小和密度。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香蕉的大小不一致,但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它们的大小。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香蕉的密度,即香蕉在容器中的排列方式。

这是因为在相同的体积下,香蕉的密度越高,香蕉的数量就越少。

接下来,我们要估算容器的大小和形状。

容器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香蕉的摆放方式,从而影响香蕉的数量。

因此,在估测香蕉数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容器的尺寸。

在了解了香蕉的大小、密度和容器的大小、形状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首先,计算香蕉在容器中的密度,即香蕉的体积与容器体积的比值。

然后,根据容器的大小和密度,计算出香蕉的总数量。

最后,总结与反思。

在这次估测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问题,并运用简单的数学计算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快速估算物品的数量,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顺利完成这道题目,估测出香蕉的数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我学会了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我学会了吗

6. 蔬菜公司卖出花菜32千克,卖出的白菜是花菜的3 倍多12千克。卖出白菜多少千克?
32 × 3 +12 =96+12 =108(千克)
答:卖出白菜108千克。
7.实验小学三年级有男生87人,女生人数比男生的3
倍少3人。你知道实验小学三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吗?
87×3-3 =261-3 =258(人) 87+258=345(人) 答:实验小学三年级有学生 345人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把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相同数位对齐;用一位数依次去乘 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归纳总结3: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笔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
位数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满几十就 向十位上进几,再用一位数与两位数十位上 的数相乘,乘得的积加上前面进位的数,满 几十就在百题:(3)壮壮和菲菲一共摘了多少个枣?
87 × 2 -65
=174-65 =109(个) 109+87=196(个) 答:壮壮和菲菲一共摘了196个枣。(答案不唯一)
5. 从东城去西城每张火车票42元,如果买8张票, 需要多少钱?
42×8=336(元) 答:需要多336元钱。
20×8= 160 2×13= 26 70×7= 490
2. 用竖式计算。
23×2= 44
23 ×2
46
3×13= 39
13 ×3
39
2×42= 99
42 ×2
84
相同数位对齐;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
的数相乘, 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 竖式计算
59 × 78 47 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2.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4.让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些下来。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15.搭船的鸟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第五单元是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第一个习作单元,集中指向核心习作能力的习得,重在“观察与表
达方法的获得”。第十五课《搭船的鸟》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浅近、朴素, 文风恬淡、清新。“搭”乃“乘、坐”之意,可以搭船、搭车、搭飞机……搭的对象众多,可主体都 是人。但本文搭船的主体却是一只小鸟,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赋予鸟儿人性和灵性, 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2. 学习者分析
4.学习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作者的描写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和场景。
(2)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从对象来说,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的评价;从形式来说,有语言的评价, 有行为的评价等!
1.及时给予语言上的表扬,比如:你的声音真响亮!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 字,(教师板书“搭”)
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吗?是如何认识的?
预设 1::与已经认识的“塔”字十分相似;
预设 2::与父母旅游,经常搭车、搭船,所以认识了 “搭”字。
(2)师:你真棒,不仅认识字,还会给字 组词——“搭车、搭船”。你能带大家读一 读字词吗?

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标题: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例分析”和“练习巩固”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学会的重要环节。

实例分析在实例分析环节,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3.我学会了吗?》教学反思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3.我学会了吗?》教学反思

2020-2021年青岛版(6年制)数学三年级上册
3.我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实际教材中提供的“小超市”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质量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获得充分的体验,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使数学贴近学习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

教学中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所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克、千克、吨,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克”“千克”“吨”这些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三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

三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关于自然景色的单元,其中包含了几篇精美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首先,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带给我们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秋天的特点,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接下来是《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它是一首现代诗,通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将秋天的事物赋予声音,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学会了如何将情感融入到诗歌中,使得诗歌更加有感染力。

另外还有《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这两篇课文,它们都是以秋天的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神奇。

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还学会了如何运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些语文园地的内容,包括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等栏目。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等。

这些活动让我们更加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我们不仅了解了秋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加积极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主备人邓翠2014年月
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
课时
第二课时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能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验算的好习惯。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四、第5题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四、第5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情景图,同位互相说题意。
教师:引导包装袋上所含的信息。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五、第6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学生独立计算,教师集体订正。
六、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主备人邓翠2014年月
学生:根据板书学生分别进行解答。可以用口算。估算进行计算。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246÷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订正。
二、巩固练习
综合练习第一题Leabharlann 40÷2 500÷5 37×7 200×4 180÷3 320÷8 0÷9 560÷7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46÷2=123(盒)
438÷3=146(盒)
752÷6=125(盒)……2(个)
2、能自觉的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口算练习
二、第3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题目。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题意。提问: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指导订正。
三、第4题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写出一组具有相同特征的除法算式,然后互相交流学习。
二、找一找自己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1、小组进行交流2、小组内评选出优胜者代表小组发言。3、教师班上总结。
三、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看图,弄懂题意。
教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1、今天需要几个大桶?2、1小时能生产多少箱?怎样检查自己做的对不对?
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主备人邓翠2014年月
课题
信息窗3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的进行一位数除法的计算。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一位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指导学生看懂情境图。
教师: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图。学生: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
1、燕子风筝可以装几盒?
2、老鹰风筝可以装几盒?
3、孔雀风筝可以装多少盒?
课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三课时




1、通过学习,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测验。
2、巩固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3、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进步。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固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 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进步.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回顾自己所学知识
以小组位单位,交流自己所学知识,说一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3、平均每辆卡车大约装多少箱奶?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解答。
四、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