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易为有米之炊

合集下载

让巧妇易为有米之炊

让巧妇易为有米之炊

让巧妇易为有米之炊摘要:本文从素材对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开篇,再联系到现在小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材的积累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得心应手。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素材;方法;观察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很多小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或是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问我:“老师我要写些什么呀?我觉得没什么好写的。

”这就是学生们脑海中没有相关素材的结果。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积累足够的素材才能够在写作的时候“下笔如有神”。

一、目前小学生写作文存在的问题吕鹏在《“拙妇”有“米”熬“良粥”——浅谈作文素材运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中提出,目前小学生写作文存在两种问题,一种是“腹内空空型”,还有一种就是“大腹便便型”。

那么何谓“腹内空空”,又何谓“大腹便便”呢?腹内空空的学生一般在写作文的时候,非常痛苦,看他们在那儿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前瞻后观,甚至还唉声叹气的,可写东西却是像挤牙膏一般,半天才挤出来一句话。

到最后他们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来的东西却是很难让人满意。

因为没有积累素材的学生,往往只能空洞地说理,而不能说出相关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理论。

而大腹便便的学生,脑子中已经有了相关的素材积累,但是他们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他们的素材十分老套。

只要一提笔写作文,就是韩信在人家的胯下钻来钻去,司马迁被宫刑好几回,海伦霍金是如何如何的身残志坚。

有些素材看多了,用得不好就是陈词滥调,没有办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青睐。

第二,写作文时他们只是简单的素材堆积。

此话何解呢?就是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只是简单的将自己能想到的素材全部写上去,看上去内容十分丰富,但实质上没有人能明白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思想。

想单纯靠罗列素材取胜的文章,基本上没有人能认可。

第三,无论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题意型作文,在写作的时候都必须紧扣文章的主题去写。

厚积薄发,巧妇善为有米之炊

厚积薄发,巧妇善为有米之炊

厚积薄发,巧妇善为有米之炊——用活课本,辐射写作指导策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尤其农村中学,一上作文课,学生们就抓耳挠腮,头疼不已, 我们反复给他们讲如何提升文采、如何使用技巧,要求多看书,但是最终写出来的作文还是内容陈旧空洞、语言干巴巴,问他们原因,总是说没东西可写。

也难怪会如此,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阅读面窄,走出去的机会不多,学生缺少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从初一到高三10多本教材中(包括《读本》),蕴涵着成千上万个写作素材,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满足我们写作的需要,如下面这段文字:“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

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了袋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之中……”(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跑的体验》) 这段文字中,人物素材古今中外兼具,而这些人物素材皆源自于对课本信息的有效联想。

可见,只要俯身关注课本从课文中搜集和吸取作文的养料,并且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我们绝不会再有心枯笔涩的感伤,自然也不会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哀叹。

那我们究竟该怎样让课文在写作中发挥它的优势呢?一、问文哪得美如许,为有源头课本来高中教材中的课文,是专家们依据《教学大纲》精挑细选来的文质兼美的作品,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是典范之作,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这些名人或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或正道直行,保持高洁人格;或胸怀大志,执著追求理想;或历尽坎坷,饱尝人世辛酸……与作者有关的各种事例,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我们还可以尝试将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教材,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建立素材库。

如:人物风采类《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自然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亲情类《大堰河——我的保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陈情表》;社会现实类《祝福》《窦娥冤》《雷雨》《装在套子里的人》;科学探索求知类《飞向太空的航程》《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诗词歌赋类《离骚》《归园田居》《咏怀古迹》《琵琶行》等等,掌握领会了这些材料,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同学的精神境界,扩大生活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及领悟能力,学生作文写作时,将相应的材料充实到文章里,可以极大地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之言之有物,避免空话套话。

巧妇乐为有米之炊

巧妇乐为有米之炊

巧妇乐为有米之炊在古代,妇女的职责是料理家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饭。

当时,粮食是人们的主要食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米饭。

因此,做出一锅好吃的米饭是每位妇女必须掌握的技能。

有一位巧妇,她就是以炊米出名,人们称之为“有米之炊”。

这位巧妇的名字叫做娇娥。

她有一副好手艺,在做饭方面拥有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技巧,一锅好米饭让人忍不住多吃几口。

然而,她养家糊口靠的不仅是做米饭。

她还同时负责家里其他的家务,与丈夫分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和其他妇女不同的是,娇娥做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家人的肚子,而更是在于享受炊米的过程。

每当她将米和水放入锅中,稍微搅拌两下,就会无比放松地跟随着烟雾飘升的方向望去,看着锅里的米粒煮成透亮的晶莹剔透。

娇娥的米饭能够煮出如此香味和口感,秘诀在于她选择的米和水。

娇娥会提前用清水浸泡米粒,让米粒中的杂质溶解出来,并洗去米中的淀粉和其他杂质。

在炊米时,娇娥借鉴选米的方法,只选纹理清晰、米粒饱满、米质清香的好米,并且比例一定要恰当。

除了讲究米和水的选料外,娇娥的技巧也丝毫不逊于其他巧妇。

她在烧煤气时不会立即开火,而是等煤气的气味消失后才开火,这样米饭不会煮出气味味道。

她还会在锅底垫上一张柳条,以防止米粘在锅底上而糊掉。

而在煮米饭的过程中,娇娥会不时搅拌米饭,让锅里的水分更加均匀地蒸发,从而煮出白色晶莹的香喷喷的米饭。

在娇娥的米饭制作过程中,最值得学习的是她的心态。

她认为享受炊米的过程比吃米饭的过程更加重要。

她相信做米饭是一项需要投入心力的活,按照伙伴的胃口和口味来精确的掌控做饭的过程,把自己的心血注入米饭的制作之中,并且最终的米饭也更加令人满意。

因此,每当她炊制出一锅米饭时,总是会沉浸在制作的过程中,手中的事物是米,但身边的音乐、氛围、气味都会让她愉悦不已。

这样的心境大大提升了米饭的口感和品质。

这也就是为什么娇娥的米饭总是让人忍不住吃几口,直至最后吃完锅中所有的米饭。

娇娥的炊米技巧和心态虽然是在古代,但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重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成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成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俗谚,该则俗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陆游《老学庵笔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义指很能干的妇女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炊:做饭)。

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

该则俗语在句中多作分句,也作定语;或独立成句。

也单作“无米之炊”。

成语出处: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

景初曰:“高才固易耳。

”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后来演变为成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这个小故事里,可以看到对待困难的几种态度: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认为“有米则拙妇亦可为之”。

但他们都没有说出巧妇碰上无米该怎么办。

当然,没有米是煮不成饭的,但是,人们不应束手无策,而是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千方百计地去搞到米(或者别的什么食物)来煮,这才是积极、主动的态度。

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应当采取这种态度。

在生活上或者学习上,人们总会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难,使“我”无法按条件完成要求,就像“巧妇”(即聪明能干的人)在没有米的情况下也煮不成饭,但是,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们不应该退却,不应该向困难低头,而是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千方百计地得到米或者利用一切可行的条件,用别的食物来代替米。

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值得学习。

此外,从另外一个小侧面也可以知道,“巧妇之难”,难为无米,如果有米,那么一切都可以容易地解决了,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是,这就要求人们善于积累学习,不管是对知识还是经验的储存,这都将会成为自己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炊,不能读作“cuī”;为,不能读作“wèi”。

近义词:无米难为炊反义词:指雁为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句: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怎么开工呢?2、虽然大家有热情,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料,只能停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寓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寓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寓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呀,听上去就让人觉得有点可笑,但它其实真的是个很深刻的道理。

想想看,如果一个厨师没有食材,那再厉害的手艺也没办法施展对吧?就像我家的大厨,每次想做点好吃的,结果发现冰箱空空如也,那叫一个尴尬。

那时候我就忍不住想,哎,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没有材料,连最简单的炒蛋都做不出来。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我想给朋友们弄点小吃。

心想着,今天的聚会我得让大家刮目相看。

结果,去厨房一看,只有几根黄瓜和一瓶酱油,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我心里琢磨,哎,要是有点米,有点肉,那可真是美味佳肴了。

但这黄瓜啊,真心没法上桌。

朋友们来了,我只能把那根黄瓜切成片,淋上酱油,结果大家都乐了,哈哈,简直成了我的“明星菜”!这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时候我们想做的事情都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

比如说,工作的时候想要表现出色,结果没有好的资源和团队,那又如何去发光发热呢?想象一下,一个想开餐馆的人,结果厨房设备一塌糊涂,食材更是少得可怜,那生意肯定难做。

就像一句话说的,船小难靠海,真的是有道理的。

再说了,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

比如,有些人总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结果手上没个本钱,嘴上喊得响亮,行动却停滞不前。

别说是创业,连个简单的项目都难以开展。

真是无米之炊的感觉,心里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想要实现梦想,光有想法是不够的,得有实际的支持,才能够把事情推进去。

这个道理在很多方面都适用。

你想提高自己的技能,没点资源,没点基础,怎么可能行?就像上学的时候,如果教室里没有书本,没有老师的指导,那知识又从哪里来呢?常常看到有些朋友抱怨工作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结果其实只是缺乏了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搞得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说到底,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能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形容。

我们总希望能有一些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有时候就是缺少那个起步的关键。

想要开花结果,首先得有个好的种子,然后得好好呵护它,给它阳光和水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句
1、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拮据的岁月,无法割肉打油也不稀罕。

老百姓的理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到哪村住哪店。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写一篇好文章,必先拥有充分的素材。

3、虽然大家有热情,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料,只能停工。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可即使有米,没有柴禾,巧妇也难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

5、他再有能力,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6、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乐为有米之炊

巧妇乐为有米之炊

巧妇乐为有米之炊
“巧妇乐为有米之炊”,这句话出自《战国策》,意思是说有米的时候,巧妇就会开心的炊饭。

这句话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它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食物,不要浪费粮食。

在古代,食物非常宝贵,大家都知道发一次疟就要进药铺花上几个铜板,而且医书上说“食为先药为辅”,说明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人们非常珍惜粮食,不管是贫富差异不大。

富人和穷人都愿意节俭,节约粮食,以免饥荒时没有粮食存放。

巧妇,则是指善于处理家务的女子。

她们对于在家中的各类事务都非常熟悉,且手巧心灵,能够运用各种方法使家庭生活更加便利。

因此,她们也往往被人们尊重和爱戴。

巧妇之所以乐于炊米,是因为米是最基本的食物,而且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

她们把米煮熟,可以做成各种菜肴。

巧妇们也知道,只有粮食足够,人们才能保持健康,保持生命。

所以,巧妇们把粮食看做生命之源,绝不轻易浪费和挥霍。

如今,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食物种类也越来越多。

然而,浪费食物的现象却也越来越普遍。

我们常常买了太多食物,吃不完就扔掉;或者在餐厅点了太多菜,却只吃了几口就离开了。

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我们的金钱,也浪费了宝贵的食物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像古代的巧妇们一样,珍惜粮食,不要浪费食物。

无论是生活中的点滴,还是全球的环境问题,我们都需要从自己做起,保护地球和人类的未来。

巧妇乐为有米之炊,是一种珍惜粮食的态度,也是一种传统的美德。

我们应该学习巧妇的做法,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我们惜物爱物的态度,一起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义句子(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义句子(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义句子(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义句子集锦
•聪明的主妇做不出没有大米的米饭
•没有米的话,再厉害的主妇也无法做饭
•没有食材,再有本事的女人也无法烹饪
•没有原料,巧妇也做不出美食
•没有大米,即使聪明的女人也无法成功烹调
•要想煮出美味,首先得有米
•没有米粒,再厉害的厨师也无法施展才华
•即使再有才华,也不能在没有米的情况下烹饪
•毫无食材的情况下,再聪明的人也无法烹调出美食
•没有米,再聪明的主妇也无法下厨做饭
以上是一些相关的同义句子,都是围绕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成语展开。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如果没有所需的材料或条件,再有才华的人也无法完成任务。

无论是烹饪还是其他领域,都需要有必要的条件和资源来实现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妇”易为有“米”之炊
——发展与创新微型讲座稿
鹦鹉溪小学梁霞讲到这个话题,我想给大家讲一个作文方面的笑话:一天,老师要孩子写一篇关于最近一场足球赛的作文,一个男孩写了几个字,就放下了笔。

老师问他:“你怎么不写了?”男孩说:“我写完了。

”老师拿起他的本子,只见上面写着:下雨,未赛。

原来那场足球赛的确因为下雨没有开展,结果写不出。

这个笑话里,除了那个孩子不够灵活之外,老师缺乏命题的艺术也是一个原因。

试想想,如果命题用《难忘的一次足球赛》就能让孩子突破“最近一场”的时间限制,如果用《一次有趣的班级活动》,既可写足球赛,也可写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等,就会让孩子有内容可写。

回想一下,我们是否也在习作训练中不断地犯过同样的错误?经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学生命题、设置无数的条条框框让孩子无从下笔,无话可说。

在习作中,生活远离了孩子,孩子远离了真情实感。

巧妇找不着米怎么办?特级教师王俊鸣强调:生活是作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贾志敏老师提出让孩子吐露真情实感关键在于命题。

我认为这就是要解决“巧妇易为有米之炊”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落实:
一、命题回归生活
好的命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命题要符合孩子生活实际,符合孩子年龄特点,要先孩子之忧而忧,预想一下这篇文章孩子会有什么通病,不同层次的孩子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比如写《我发现了——》时,我考虑大部分学生见识不多,遇到无内容可写或者写得不够深刻的情
况,就设计了一个作文课。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八个人,每个同学都跟组里的其他七个同学做一次拍手的游戏,结果下来,你都拍了几次?这样一来,孩子亲身实践,就能轻易地写出《我发现了数字排列的奥秘》这样的文章来。

当然我更欢迎孩子能写出自己独特的发现,如:《我发现了美》《我发现了写作的奥秒》。

命题还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同样是写家庭,《我的家庭》题目没有趣味性,改成《我的“动物”家园》就能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我们不妨从孩子的作文中体会一下命题带来的效果。

“我家有五口人,有兔老妈、虎爸爸、牛外婆、狗阿姨和猪——我了,呵呵,让我先介绍一下我的兔老妈吧,她在家的事就多如兔毛。

如:拖、扫地,煮饭、炒菜等等。

”这里学生把家人角色形象地用动物的形象表达了出来,既形象又贴切,一切都充满了神话色彩。

看看我曾经给学生的命题,《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我害怕的几件事》、《有趣的两张照片》、《给自己取名字》、《谁是重要的人》……这些题目本身根据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命题,学生能从生活中选取到丰富的材料,有说不完的话。

2、活动体验生活
现在的孩子缺乏同龄人的交流,家长要求高,一味地学习和应对考试。

生活单调,缺乏真实的体验。

有这么一个事例:孩子们在作文里经常写好人好事,于是老是有人写捡到钱,后来越演越烈,有个同学为了夸大自己的成绩,写在公园里捡到一亿元,都是10元人民币的,厚度有四年级的语文书那么厚。

10元的人民币堆成一本语文书那么厚,能有多少呢?孩子心中不知道,习作失去了真实。

因此,要使孩子易为有米之炊,还要采用活动体验生活的办法,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

孩子要做好饭,必须亲身实践,没有亲身实践,再多的指导都没有用。

我们学校的发展与创新课题就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此我校的语文老师创设了很多的作文活动,增加孩子的体验。

(展示学校发展与创新作文课图片)在课堂中,学生们该是多么开心,就像学生说的有得玩,有得吃,是多么有趣的作文课堂。

活动要有趣味性。

《拔河比赛》、《鼻子长在脑袋上》、《谁是大力士》、《恐怖的踩气球》、《击鼓传球》、《护蛋行动》、《有趣的接龙游戏》、《美味的菜肴》等琳琅满目的游戏让孩子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活动给孩子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的氛围,增加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活动要做到多样性。

我们还有安排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有的谈话,有的玩乐,有的表演,有的实验,有的画画,有的做一做,有的猜一猜。

灵活多样的活动极大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习作欲望。

3、巧妙表达生活
可是,有人会问:活动过后,孩子还是不会写,有米也难炊怎么办?有这么一个笑话,老师要孩子写一篇150字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狗》,小汤米想了想,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于是他飞快地写道:
“当我想叫波比过来时,我就喊道:“波比。

”如果他不来,我就再叫:“波比,波比”。

如果它还是不来,我就使劲地叫:“波比,波比,波比。

”写到这里,小汤米数了一下148个字,他毫不犹豫地在卷末自己签名处有又加了一个“波比”。

没有发现自己成了小狗波比了。

小汤米不知如何展开内容,当然只好凑字数。

其实能做饭了并不见得会把饭做香,习作也是如此,因此急需我们解决第三个问题:如何巧妙表达生活,这种妙一是体现在化无形为有形了,例如就是上面的作文,我把题目改成《可爱的小狗》,设计观察小狗,首先我要求学生观察狗的外貌,然后再观察如何看家的,生活习性是什么以及睡觉会有哪些习惯,是怎样与主人交流的等等。

这时候,我告诉孩子,正如叶圣陶说:“作文要说真话”,什么是习作有新意,新意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真实的感受与发现。

这样,习作的要求是无形的,我把无形的要求化为有形步骤,孩子轻易就写出了内容。

这种妙还体现在化繁复为简易,使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学会心理活动描写是一大难点,于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作文教学课:
通过《谁是大力士》学会描写自己内心感受,通过《幸运搭档》《找偷官打》学会观察表情和揣摩别人心理,通过《独臂人的滋味》学会内心感悟,这样就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孩子轻松写作。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找米——做饭——做好饭,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习作也是如此,找材料——写生活——写文章,同样是一个规律。

习作不难,难在找不到规律,规律也不难,难在老师不能摆正自己是“引路人”而不是“难倒人”的角色。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
么,正如龚浩康教授所说:“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

只要我们遵循规律,掌握了方法,孩子就可以轻松地享受到习作的盛宴,我们就可以“乐孩子之乐而乐”,享受孩子收获的喜悦。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生活的热情,每个孩子都是“巧妇”,只是我们需要发展成长,需要实践创新,“巧妇”易为有“米”之炊就是理想的实现!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