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考点

合集下载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点总结内部资料附赠考点命题

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点总结内部资料附赠考点命题

2014年河南小学心理学绝密考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二、教育心理掌的研究内容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判、单)。

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总论(第一章)2.学生与学习心理(第二章一第十一章)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十二章一第十五章)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管理心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等内容。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简答、多)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手垦供科掌的理论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判)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独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幼儿心理学第一章整理笔记

幼儿心理学第一章整理笔记

第一章1幼儿教育心理研究对象?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2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时间标志?1903 桑戴克《教育心理学》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幼儿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4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含那几个要素?1幼儿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5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含那几个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6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1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恰当的教育与教学措施2尊重幼儿的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的差异3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包括对物体的感知、经验、判断、推理、的水平,情感、意志、兴趣的需要的差异。

7教师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教师这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

8教师的敬业精神包括?热情,责任心,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借此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9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教育观念,学习,教育管理,学科科学知识。

10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1教学设计2材料组织3信息交流4教学活动组织5教学管理6教学评价和管理11教师的教学风格包括?教师的风格涉及到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对幼儿有着重大是的影响。

12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1教学大纲2教材3课程13教材编制和课程设置的基础?教材编制和课程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为基础。

1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媒体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15教学环境?1物质环境⑴课堂自然环境⑵课堂设施⑶空间设施2精神环境⑴课堂纪律⑵课堂氛围⑶师生关系⑷同伴关系⑸社会文化背景16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学环境的影响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组织17教学心理学的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过程是教学心理学的研究的核心内容18评价和反思评价和反思它是一个独立的成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中。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心理学》常见考点教师心理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心理学》常见考点教师心理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心理学》常见考点:教师心理教师心理1.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2)良好的个性品质:①对教育事业工作怀有浓厚的兴趣;②牢固确定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③良好的性格特征。

(3)高尚的职业道德。

(4)深厚的知识基础①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②广博的知识领域;③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④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

(5)较高的教学能力①敏锐的观察能力;②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③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④把握时机进行教育的能力;⑤一定的知识创新的能力。

(6)适宜的教育行为①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②合理地运用规则与惩罚;③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

2.教师角色及应具有的特征。

[page](1)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2)应具有的特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3.教师的角色形成:①角色认知阶段②角色认同③角色信念4.教师的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1)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2)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

5.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按照教师、家长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取决于教师自身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因素。

6.教师威信:(1)含义。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2)形成。

教师威信形成过程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的。

(3)内容:①人格威信②学识威信③情感威信。

7.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①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②吸引学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运用。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B2.B3.B4.C5.C6.A7.A8.C9.B 10.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观察法2.教育3.反射4.从无意到有意5.有意注意、无意注意6.习惯化7.记忆的恢复现象8.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9.词汇语义10.自我中心语言11.陌生人焦虑12.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13.自然人、社会人14.社会测量技术15.自我调节16.道德认知、道德情感17.攻击性行为18.道德两难法19.性别概念、性别角色知识20.社会性发展三、判断题(每题l分,共5分)1. ×2. √3. ×4. √5. ×四、概念解释(每题1分,共10分)1.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

(广义上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2.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3.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定的细胞连接结构,具有传递信息和分析整合的作用。

4.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也是人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5.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是一种特殊的情境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

6.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

[page]7.妈妈语:又称为“儿向语言”,通常指的是母亲指向婴儿的语言,它具有语速慢、声音高和音调高度夸张等特征,并具有强烈的起伏性。

8.心理理论:是个体为了解释和预测行为而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9.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和内部需要的主观体验,它包括生理、表情和体验等多种成分。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共15 分,每题1 分)1.教育心理学不同于其它心理学分支之处在于()A.它的结论都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B.它的基本目标理解和促进教育C.它以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为研究对象D.它是一门心理学的交叉学科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能够掌握“守恒”概念其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哪个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下列不能说明学习内涵的是:()A.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

B.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实现的,而且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C.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的过程,D.学习是生理成熟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

4.()是学习者所具有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A.学习态度B.学习潜能C.学习风格D.学习策略5.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将学习的类型分为()。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认知学习、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C.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D.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6.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7.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A.判断B.推理C.概念D.比较8.问题表征是( )A.问题的语言表述B.问题在脑中的呈现方式C.问题条件的呈现D.问题目标的呈现9.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且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阶段是()阶段。

A.表征问题B.选择策略C.执行策略D.识别问题10.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11.()是为了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识记的策略。

A.精致策略B.学习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12.要使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就应该保持()动机。

A.较低强度B.中等强度C.较高强度D.最高强度13.人们对自己做某事成功与失败原因的总结与判断是()。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1)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1)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B.性别角色的发展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社交技能的发展2、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3、两方儿童心理学的鼻祖是()。

A.巴甫洛夫B.皮亚杰C.普莱尔D.马斯洛4、在小学阶段发展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5、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D.防止任性、粗暴6、前运算阶段发生在()。

B.2~7岁C.7~11岁D.12~l6岁7、教幼儿掌握词,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

A.利用卡片等教学工具B.反复细心的说明和解释C.与练习相结合D.结合日常生活活动8、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A.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B.“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C.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后道德情感时期D.“伦理状态”时期、“社会状态”时期与“心理状态”时期9、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文化B.电视C.冢庭D.幼儿园1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关于恒河猴行为发展的实验,即所谓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此实验证明了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努力12、“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哪一意志品质差的表现?()A.自觉性C.自制性D.坚持性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A.在速度上基本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B.在速度上不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孤立进行的C.在速度上基本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自始至终是成体系的D.在速度上不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14、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考点讲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考点讲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少儿教育心理学》要点考点讲义第一章少儿心理学概括一、要点掌握(一)名词1、少儿心理学 2 、少儿期 3 、环境 4 、察看法 5 、讲话法 6 、问卷法 7 、测试法(二)问题1、少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少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少儿期(3—— 6、7 岁)小孩心剪发展规律和特色的科学。

少儿心理学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少儿心剪发展理论;(2)少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色;(3)少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少儿心剪发展的基本理论(1)少儿心剪发展的动力(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少儿心剪发展中的作用第一,遗传是少儿心剪发展的必需物质前提;第二,环境在必定条件下对少儿心剪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教育是少儿心剪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少儿心剪发展起主导作用。

(3)小孩心剪发展的年纪阶段性第一,小孩心理年纪特色的本质。

第二,小孩心理年纪特色的稳固性和可变性。

第三,小孩心剪发展的年纪阶段的区分。

第四,小孩心剪发展中的敏感期。

3、研究少儿心理的基来源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研究少儿心理的常用方法侧重掌握这些方法长处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1)察看法。

(2)讲话法。

(3)问卷法。

(4)测试法。

(5)实验法二、掌握(一)名词1、遗传 2 、纵向研究 3 、横向研究 4 、实验法 5 、要点期(二)问题1、少儿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2、研究少儿心理的基本方式(1)纵向研究(2)横向研究第二章少儿心理学研究的概略一、要点掌握问题1、西方少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2、西方少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1)大批展开小孩初期的研究。

(2)小孩社会化的问题遇到重视。

(3)皮亚杰的理论获取新发展。

(4)本质应用方面出现了新的领域。

(5)研究技术不停现代化,生命学运动出现。

二、掌握问题前苏联少儿心理学的研究三、认识问题我国少儿心理学的研究第三章、游戏与少儿的心剪发展一、要点掌握(一)名词1、游戏 2 、角色饰演(二)问题1、游戏在少儿心剪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适应少儿心剪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考点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幼儿心理学
2、幼儿期
3、环境
4、观察法
5、谈话法
6、问卷法
7、测验法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幼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理论;(2)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3)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
(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第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第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第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

第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

3、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研究幼儿心理的常用方法
着重掌握这些方法优点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测验法。

(5)实验法
二、掌握
(一)名词
1、遗传
2、纵向研究
3、横向研究
4、实验法
5、关键期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
(1)纵向研究
(2)横向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