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20090831
信息科学及其发展

区块链技术
•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通过去中心化 的方式记录交易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区块 链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货币、供应链管理、电子投票等领域。
量子计算
• 量子计算: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处 理,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量子计 算在加密通信、优化问题求解、化学模拟等领域具 有巨大潜力。
信息科学的发展也可能加剧技术鸿沟和数字不平等,需要 关注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和技术能力培养。
信息科学的社会影响与伦理问题
1 2 3
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信息化进程,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但也可能引发信息 过载、信息焦虑等问题。
数字身份与隐私权
随着数字生活的普及,人们的数字身份和隐私权 成为关注焦点,需要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和合理利 用之间的关系。
信息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 进步,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 有力支持。
02
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起源
古代信息传递
01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各种方式传递信息,如烽火、鼓声、
信号旗等。
印刷术的发明
02
活字印刷和木版印刷等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
信息科学面临的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信息 科学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 全措施。
技术伦理与道德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技术伦理和道德问题,如人 工智能的决策权、隐私权侵犯等,需要建立相应的伦理规 范和法律监管。
技术鸿沟与数字不平等
大数据
数据采集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报告

《⽂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报告《⽂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报告梅贻琦校长曾在《⼤学⼀解》中年说到:“所谓⼤学者,⾮谓有⼤楼之谓也,有⼤师之谓也。
”在⼤学中我们不仅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去多地接触⼤师,从⼤师⾝上学到为⼈处世、读书治学之道。
⽽⽂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则为我们提供了⼀个很好的接触⼤师,聆听⼤师教诲的平台。
在听16场讲座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涉及科学技术、⽂化哲学、电影艺术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找到很多看待问题的新⾓度。
这些讲座对我知识的扩充以及思想的启发,是我听了⽂化素质教育讲座后最⼤的收获。
⼀、讲座回顾第⼀场是张岂之⽼先⽣讲的《我们从中国古代史中看到什么》,讲座中张⽼先⽣分了五⼤部分来讲述中国传统⽂化及其深远的影响。
⾸先讲“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不仅仅是汉族的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中国,⾃古以来,⽆论是⽂化还是政治经济领域,中原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都有着密切的交流,从中国⼀直是⼀个统⼀的多民族国家。
第⼆点讲“中国古代独特的政治体制和选官制度”,中国的封建王朝⼀直延续着以皇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集权始于秦,由秦⾄唐宋是⼀个逐渐开放的过程,⾃明代⽽后⼜逐渐严苛加强,与之对应的,中国古代是⼀个⼈治社会,⽽⾮法治。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则由察举制变为科举制。
第三点讲“中华⽂化连绵不断,⽣⽣不息”,世界四⼤⽂明古国中,唯有中国⽂化⼀脉传承,不曾中断,究其原因有四:⼀是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华民族的⽂化开放性和包容性,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四是中医对中国⼈⾝体健康的帮助。
第四点讲“中国需要⼀个强⼤的集中的中央”,因为从历史来看,强⼤集中的中央可以凝聚全国各族⼈民,使中国历经风⾬⽽屹⽴不倒。
第五点讲“团结的⼒量会给我们以希望和责任感”,从中国古代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量,迎接各种挑战,不会轻易崩溃。
第⼆场是戴锦华教授讲的《电影与现实》。
戴教授以“电影与现实”为主题,深度分析了《中国合伙⼈》的剧情,剖析其背后反映的社会现实,揭⽰出中国电影的主体性中空之困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信息技术的定义1.1 信息技术的概念1.2 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1.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2.1 人类最早的信息传递方式2.2 印刷术的出现与信息传递的革命2.3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信息处理的革新 2.4 互联网的兴起与信息交流的飞跃2.5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移动化的趋势3、主要的信息技术发展里程碑3.1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3.1.1 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3.1.2 晶体管计算机的时代3.1.3 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时代 3.1.4 微处理器计算机的时代 3.2 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发展3.2.1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兴起 3.2.2 图形用户界面的普及 3.2.3 开源软件的崛起3.3 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创新3.3.1 ARPANET的建立3.3.2 TCP/IP协议的诞生3.3.3 万维网的诞生与普及3.3.4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发展4、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应用4.1 电子商务与移动支付4.2 与机器学习4.3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4.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4.5 区块链与加密货币5、信息技术的挑战与问题5.1 隐私与数据安全问题5.2 技术失业与工作变革5.3 数字鸿沟与信息不平等5.4 网络安全的威胁与挑战附件:1、图片: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图表2、数据:全球信息技术市场规模数据3、报告: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研究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人们在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上享有的专属权利,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
2、数据保护:指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免受未经授权的收集、使用和披露的合法法律框架和实践。
3、网络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基本法律,于2016年11月7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利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储存、传输和显示的技术。
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
下面将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当时人们通过火山灰、土牛和印刷技术来传递信息。
然而,真正的信息技术革命开始于二十世纪,当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技术的开始。
这台机器体积庞大、耗能巨大,但其计算速度远超人脑。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计算机逐渐减小体积,提高计算能力,形成了个人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两个不同的分支。
同时,通信技术也有了重大突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互联网的雏形开始出现。
起初,互联网主要用于学术界之间的信息交流,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互联网很快覆盖了整个世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万维网的发明使得信息的共享和传播变得简单和快速,开启了信息时代的大门。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快速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同时,云计算的概念也开始广泛使用,使得计算资源和存储能力得以共享和利用,不再局限于个人设备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也崭露头角。
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机器可以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物联网技术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连接起来,实现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场景。
大数据技术则可以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挑战。
随着5G 技术的商用,网络的速度和带宽将进一步提高,为更多新兴应用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将继续推进,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和技术措施。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引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门涵盖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该学科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趋势。
现状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大规模计算、数据存储和处理成为可能,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快速传输得以实现。
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也丰富了这一学科的研究领域。
学科交叉融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成为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例如,生物信息学将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用计算方法处理和分析生物学数据;金融科技将金融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这种学科交叉融合不仅推动了各个学科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应用广泛普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的生活和工作中。
无论是人们日常的通信交流、网购支付,还是企业的生产管理、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趋势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海量的数据被生成、存储和分析。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从这些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机器研究和深度研究,实现自动化的决策和智能化的服务。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继续成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物联网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和传感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操作。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智能家居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对家里的电器设备、安全系统等的远程控制和监控。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的发展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和安全。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成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信息的产生、传输、存储和处理等方方面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科学与技术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定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研究和应用信息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信息的产生、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等问题。
信息科学与技术包括信息理论、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来改进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二、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电信技术和计算机科学。
20世纪上半叶,随着无线电通信和电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1948年,克劳德·香农提出了信息论的基本原理,为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始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对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从此以后,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下面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电信与通信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在电信与通信技术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等。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3.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数据被产生和存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4.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5.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试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试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摘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迅猛发展,对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包括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信息科学、控制科学等等。
其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科技之一。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应用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1.1起源与初期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
起初,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方面。
通过对电子元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和潜力。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开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随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开始探索电子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技术。
电信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人们开始关注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等新兴技术,并且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自动化。
1.2重要里程碑和突破点1.2.1集成电路的发明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中,集成电路的发明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电子元件可以更加紧密地集成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电路的性能和功能。
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得以更加小型化和便携化,这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2.2数字信号处理的突破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采样、转换和处理,实现信号的获取和传输。
在数字信号处理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算法和方法,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数字滤波器设计等。
这些算法和方法的出现,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1.2.3光子学的突破光子学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通过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实现光的传输和处理。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光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常缩写为EICT,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自从20世
纪5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EICT快速发展,并逐渐
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今天的世界上,如果没有这些先进技术的支持,基本上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举个
例子,我们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线上购物,医生们能够通过远程诊断系统帮助患者远程治疗疾病,各种物联网设备能够自动检测用户的健康状况等等。
这些都是由于EICT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将有更多的
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医疗、交通运输、制造业、金融和能源等各个领域,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外,随着5G技术的普及,各种设备和传感器的互联网将更加
连通和高效,这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
家和团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个领域不断高效地向前发展。
总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基础,并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这个领域,每一次科技突破都标志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只有坚持不懈地推动科技创新和紧密合作,我们才能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1945年 冯· 诺依曼写出描述 存储程序计算机的 文件,奠定了计算 机工业的基础。他 的工作与图灵相对 独立; 冯· 诺依曼是成就卓著的科学 家,在现代数学、量子物理 学、逻辑学、气象学、军事 学、经济学、决策论、博弈 论以及计算机等学科都做出 了重大贡献。
John Louis von Neumann (1903-1957)
1920年 AT&T公司推出时域多路通信概念; 1930年 AT&T公司推出高质量绝缘导线; 1935年 首次环球通话;
33
1939年 西联公司(Western Union)推出东西海岸间传真业务 1945年 AT&T公司辅设2000英里的同轴电缆;
1945年 科幻作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提出通信卫星一词
7
一、20世纪20项最伟大的工程成就
11. 高速公路 12. 宇宙飞船 13. 互联网 14. 成像技术 15. 家用电器 16. 医疗技术 17. 石油和石化技术 18. 激光和光纤技术 19. 核能技术 20. 高性能材料 Internet-based communication solution
20
Konrad Zuse (1910-1995)
1939至1941年Zuse完成了世界上 第1台机电式、程序控制的数字 计算机 Z3 21
1945年 图灵在《万用机器》(Universal Machine)杂志上 发表论文,阐述现代计算机原理
1950年 图灵发表论文“计算机与智能”,奠定了人工智能
◆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学
◆认识科学及智能信息处理
……
5
历史照亮未来
6
一、20世纪20项最伟大的工程成就
1. 电气化 2. 汽车 3. 飞机 4. 输供水系统 5. 电子学 6. 无线电和电视 7. 农业机械化 8. 计算机 9. 电话 10. 空调和制冷 1992年我国自行研制得银河-II巨型机
23
1946年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4
1947年 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巴顿、布拉泰因和肖克利发明晶体管; 1949年 贝尔实验室公布山农(Shannon)的中继逻辑理论;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贝尔实验室
1951年 “尤尼瓦克”(UNIVAC)成为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1952年 第一个数据库在美国无线电公司的“俾斯麦”(Bizmac ) 25 计算机使用;
动器; 1957年 FORTRAN语言成为商用语言;
1958年 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
1958年 控制数据公司的克雷(Seymour Cray)开发出第一 台晶体管化的计算机; 1958年 ALGOL计算机语言,一种专门为编程科学计算而设 计的高层次语言投入使用;
27
1959年 COBOL计算机语言创造出来;
18
3. 无线电和电视进展时序表 (续)
1958年 1968年 德克萨斯仪器设备公司的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 全世界拥有2亿台电视机;
60年代 固体图像装臵首次展示;
80年代 电视机袖珍化;
90年代 液晶显示(LCD)板出现, 高分辨率电视(HDTV)
的出现。
19
4. 计算机进展时序表
1904年 弗来明发明真空管和二级管; 1939年 阿塔纳索夫(John Atanasoff)和拜利(Clifford Berry) 在衣阿华大学发明第一台计算机。1973年关于 一项专利侵权诉讼案裁定,该项研究是现代
1946年 Telcos实施全国性的编码计划; 1946年 贝尔公司镉点接触晶体管;
1949年 美国电报与电话公司推出
著名的黑色回转500型电话
第一个点接触晶体管
34
1950年 共用电话线路占总线路的75%;
1955年 克雷奇默(Ken Krechmer)、莫尔坦(A. W. Morten)和
沃恩(H. E. Vaughn)首次阐述调制解调器; 1958年 美国电报与电话公司推出直接数据器(调制解调器组) 1958年 德克萨斯仪器公司推出硅基晶体管; 1959年 美国电报与电话公司推出TH-1型 1860信道微波系统 1960年 美国电报与电话公司第一台电子交换系统; 1961年 贝尔电话实验室向西电公司(Western Electric)转让 按钮拨号设计技术权; 1962年 美国电报与电话公司在伊利诺斯州斯克基(Skokie) 推出T-1多路通信业务;
17
3. 无线电和电视进展时序表 (续)
1927年 1928年 1930年 1933年 1947年 范思沃斯发送第一幅电视图像; 彩电出现; 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兹沃瑞肯装配高级电视摄相机; 阿姆斯特朗发明了调频; 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巴顿、布拉泰因和肖克利发明晶 体管; 50年代 直角阴极射线管研制成功; 1954年 晶体管收音机研制出来;
8
二、与信息科技相关的工程成就有九项
1. 电气化进展时序表
1903年 1903年 20年代 1927年 1932年 柯迪斯(Charles Curtis)研制出蒸汽涡轮发电机; 艾密特(William Le Roy Emmet)研制出蒸汽涡轮; 艾德加(Charles L Edgar)设计了第一座高压蒸汽发电厂 传输132,000伏电压的单轴、纸绝缘电缆在美国辅设; 胡佛大坝开始建设;
1952年 海军上将霍伯研制出计算机程序编译器,导引了用
户友好语言的创造,打开了通向更大规模计算机应 用和用户的大门;
Grace M. Hopper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白宫给霍普颁奖
26
1954年 阿姆代尔(Gene Amdahl)为IBM704型机开发出 第一套计算机操作系统;
1955年 约翰逊(Reynold Johnson)开发出第一个磁盘驱
计算机的思想起源;
1940年 德国的祖斯(Konrad Zuse)利用二进位数和布尔 逻辑(Boolean logic)开发出第一台可编程计算
器,他的程序是在纸带上编辑的;
1943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可编程逻辑计算器“克罗苏 斯”在英国建成,用于破译德国纳粹的密码。“
克
罗苏斯“平均两小时破译一份密码电报;
右上图为1975年《大众电子学》杂志刊登了第一台微机的文章。比尔· 盖茨看后,与保尔· 艾伦一起从哈佛 大学退学,办起了微软公司 30
微软 (Microsoft)的诞生(1975)
+
=
Microsoft
Altair8800+Bill Gates=Microsoft 牵牛星8800+比尔.盖茨=微软
1961年 硅芯片首次出现; 1962年 第一台小型机投入使用;
1963年 SRI公司的英格利巴特(Douglas Englebart)获得
计算机鼠标概念的专利; 1964年 IBM公司推出360型计算机,该型机在其生命周期
内的销售额将达1000亿美元;
1964年 凯迈尼(John Kemeny)和库尔兹(Thomas Kurtz)开发 出BASIC计算机语言;
11
2. 电子学进展时序表
1904年 佛来明(John Ambrose Fleming)爵士发明真空管 和二极管; 1906年 佛瑞斯特(Lee De Forest)研制出三极管; 1934年 发明电子助听器; 1947年 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巴顿、布拉泰因和绍克利发明晶 体管;
John Bardeen
1961年 1967年
1968年
1970年
15
2. 电子学进展时序表(续)
1971年
英特尔公司生产出流行的4004 4比特微处理器,开始 向其著名的386、486系列以及“奔腾”和第一张视频光盘问世; 1979年 玛泰尔玩具公司(Mattel Toy Company)为了制造 电子游艺机,收购第一百万张芯片; 80年代 集成电路应用于计算机; 1981年 开发出32比特的硅片; 1984年 CD播放机问世; 1984年 CD-ROM(Compact Disc — Read Only Memory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问世。
32
5. 电话进展时序表
1900年 纽约电话公司的卡尔迪(John J. Carty)装配载荷线
圈,扩大电话传输范围和减少通话交叉干扰。载荷线
圈是普宾(Michael Pupin)发明的; 1904年 弗来明爵士发明真空管和二极管; 1906年 福瑞斯特发明三极管; 1914年 1915年 地下电缆连接波士顿、纽约与华盛顿; 真空管放大器首次用于东西海岸间电话线路;
Walter H.Brattain
William B. Shockley
12
2. 电子学进展时序表(续)
50年代 锗被用于制造晶体管中的半导体,50年代后期, 硅逐步取代锗,成为半导体材料; 1954年 晶体管收音机问世, 并成为当时销量最大 的商品; 1958年 德克萨斯仪器设备公 司的基尔比发明集成 电路; 1958年 诺伊斯(Robert Noyce) 开发出能够小型化的集成 电路,并且能够可靠制造;
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 人类对物质信息获取 与利用水平。
3
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关于信
息的产生、获取、
存储、显示、处理、 传输和利用等的科 学。
4
信息科学研究范围
◆激光技术及应用 ◆信息器件 ◆信息获取与传感器 ◆信息分析与信息处理 ◆通信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网络与信息安全 ◆软件工程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与知识科学
9
胡佛大坝
10
1. 电气化进展时序表(续)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42年 1942年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设立; 第一个复绕式电灯泡使用,增加了光照强度; 罗斯福总统签署行政命令,组建农村电气署,组织合作 社,将电力送给农村地区千百万的美国人; 哥伦比亚河上的深谷大坝(Grand Coulee Dam)建成; 美国拥有了800个农村电力合作社 和350,000哩输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