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物理上册《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教学任务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咋一看课本内容,会感到本节课知识点较少。

事实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后思考,除了热值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及燃料燃烧放热公式的运用外,热值与内能、比热容、热机等知识还存在很大的联系,比如:炉灶和热机的效率问题等,应该将热值放在知识的网络之中去理解,注意知识点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这样内就丰富了。

“热值概念的理解和建立”与“燃料燃烧放热公式的运用”是本节的核心,属于重点知识。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是与核心知识有关的知识,属于非重点,但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很有帮助。

“热值概念的理解和建立”与“燃料燃烧放热公式的运用”属于教学难点。

本节活动主要有:分组实验“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自主查阅热值表”、合作讨论“怎样减少环境污染”等。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本节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分组探究实验,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的结论。

2.能通过实验理解热值的概念,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3.会利用公式Q放=qm,进行简单的计算。

4.认识燃料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课堂结构1设计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线索,本课可分为四个活动板块。

活动板块主要内容基本意图燃料的热值[活动] 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活动12.8 “做一做”比较酒精和纸片燃烧时放出的热量)1.展示实验器材并提问(1)展示器材并搭装置:铁架台、燃烧皿、酒精、纸片、烧瓶、温度计、(2)提问:①选取的两种燃料的质量有什么要求?(控制变量法)②怎样知道哪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转换法)要知道水升高的温度,需要测水哪些时候的温度?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实验操作步骤的规范和实验安全2.学生实验投影展示实验装置图片和实验注意点,并提醒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燃料加热前的水温/℃燃料燃尽后的水温/℃水温的变化/℃3g酒精3g碎纸片展示交流。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了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例如,用一个滑轮组,让学生观察物体下滑时速度的变化,以及滑轮组温度的变化,从而引入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和视频,详细讲解机械能和内能的定义、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过程。

让学生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例如,用一个小车和一个斜面,让学生观察小车下滑时速度的变化,以及斜面温度的变化。

4. 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层面上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和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还不够到位。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集体备课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集体备课优质公开课教案

二、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通过探究,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会查热值表,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6.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文,认识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由图12-21,图12-22两张图片。

提出问题①为什麽汽车告诉行驶时,轮胎的温度会升得很高?②燃料是怎样使汽车发动机工作的?(使学生产生疑问,不急于回答)一、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形式活动12.5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

问:同学们采取拿些办法可以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并进行实验,再让学生思考对所提出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类。

一种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演示:(1)拿一根橡皮筋先碰一下额头,再快速地来回拉几下橡皮筋,然后再将它碰一下额头,感觉两次有什么变化。

演示(2)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头,手握铅笔使图钉在粗糙的硬纸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感觉图钉温度的变化。

演示:图12-24结论:由活动可知,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问:铁丝的内能是从何而来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热传递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能的形式没有变。

做功方式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

你能再举些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吗?活动12.6演示点或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演示,图12-25观察到什么现象?问: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

燃气的能减少,转化为能。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制造出一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即热机二、热机热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2)教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2)教案 苏科版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1、复习提问有关上一节课的内容
2、要求各小组学生进行一项调查,现在和以前家庭中所使用的燃料是什么?一个月大约要用多少?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一:“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要求学生讨论如何验证“不同燃料放热不同”,怎么开展探究实验
2、观察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酒精与碎纸片燃烧后,酒精放出的热量比碎纸片多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4、热值的概念,物理含义以及计算公式
活动二: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
三.本课小结
梳理本课时知识
四.布置作业
3、完善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4、学会查燃料的热值表并可以进行有关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认识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巩固与质疑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课题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
2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会查热值表.
3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重点
1燃料的热值.
难点
1燃料的热值.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
2精、纸片,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等
2、教师演示活动12.8(酒精的浓度要选择高一些的效果更好,纸片可以裁成纸条形状,逐个少量添加到燃烧皿中使其充分燃烧)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机械能增加;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有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正在滚动的轮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轮子在滚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 概念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3. 实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摩擦生热、压缩空气等,让学生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3. 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a. 摩擦生热b. 压缩空气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研究内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如电能、光能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内能的概念及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一、内能的概念1. 微观解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在物体内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具有动能;同时,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种相互作用具有势能。

内能就是这两种能量的总和。

2. 生活实例: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取暖、饭菜发热等,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

江苏省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二课时)

江苏省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二课时)

江苏省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原理;2.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有关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和区别;2.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原理;3.利用实验验证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介绍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3.分析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及原因;4.进行实验,验证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问题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机械能的理解和运用。

2. 概念介绍介绍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两个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两者的区别。

机械能:物体具有的由位置和速度决定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内能:物体分子和原子的微观运动和排列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可以以热能的形式传递,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3.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原理讲解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原理。

通过具体的示意图和实例,生动地解释转化过程。

当一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时,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温度上升。

例如,摩擦力会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当物体发生变形时,由于分子的碰撞和摩擦,分子内能增加,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

例如,杠杆的变形会引起物体的内能增加。

4. 实验验证进行实验,验证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实验器材包括弹簧、升温器、温度计等。

1.实验一:弹簧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将一个弹簧固定在架子上,挂上一个物体;–让物体做上下振动,观察弹簧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通过测量温度变化和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分析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关系。

2.实验二:杠杆变形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一课时)》教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一课时)》教案 苏科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4节,主要讲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原理。

2. 掌握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3. 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温度、状态等。

4. 掌握热量的概念,了解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有关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过程,热量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加热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提升重物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阐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3. 实验演示:演示滑轮组提升重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物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温度、状态等。

7. 热量概念讲解:讲解热量的概念,阐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8.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原理。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等。

3. 热量概念及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地面上升到高度为10m的位置,求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了解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具准备:空气压缩引火仪、硝化棉(或蘸酒精的棉花)、
重难点:
1.了解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会分析不同做功过程的能量转化;
2.热机的四个冲程图的辨析,以及做功次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思考:
1.在寒冷的冬天为了使自己的身体暖和,除了通过晒太阳、烤火等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
生:搓手,跳一跳等
2.同学们采用哪些办法可以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生:放到火上、反复弯折铁丝、摩擦铁丝等
3.怎样点燃一根火火柴?
生:在火柴披上擦燃、放到别人的酒精灯上
归类:一种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如晒太阳、捂热水袋、铁丝放到火上、火柴放到酒精灯上等),而另一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如搓手、蹦跳、反复弯折铁丝或摩擦铁丝、火柴头在火柴皮上摩擦等)。

思考:仅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一现象,能否断定是通过热传递方式还是做功方式来实现的?或者看到火柴点燃了能判断是擦燃还是酒精灯上点燃的吗?
生:不能
师: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且做功与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请学生举例说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钻木取火等
思考:夏天给自行车打气时发现打气筒筒壁发烫,是什么原因?
生:可能是活塞与筒壁摩擦生热
可能是活塞压缩空气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师: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呢?
下面看一个和打气相似的实验
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
分析:压缩活塞时对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

此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学生回答)
小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本质
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做功:能量的转化
演示:点火爆炸
在塑料盒中滴入几滴酒精,盖上塑料盒盖,用电子打火枪点火,盒盖冲出去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能减少,转化为能.。

师:相类似的现象有什么?
生:水烧开后水蒸气能顶起壶盖,
追问:这一现象的应用是什么?
师:这一现象的应用就是蒸汽机,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我们的生产生活中需要大量的机械能,如何才能获得大量的机械能呢?人们发明了能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的如之前提到蒸汽机,我们把这一类的装置称为热机。

热机
热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热机的发展记过几个不同的时期,早期的蒸汽机大都烧煤给水加热,利用水蒸气对外做功,但能量损失过多,效率太低,所以人们对其不断改进。

后来人们想到将燃料在气缸内燃烧利用获得的能量直接对外做功能减少能量损失,就有了内燃机,我们今天的汽油机和柴油机就是典型的内燃机。

第二课时热值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会查热值表,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2.知道热值是燃料的物理属性,与质量等无关。

活动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议一议: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一问题?需要哪些器材?
生:比较相同质量的水吸热后升高的温度。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实验表明:相同质量的酒精与碎纸片燃烧后,酒精比碎纸片放出的热量.
更多的实验表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相同/不相同).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引入了热值的概念。

介绍一些燃料的热值(J/kg)
阅读教材表格
根据热值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质量为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
Q 放= m q
注意:如果热值的单位是J/m3,公式应该变为Q放= V q
热值与比热容、密度一样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与体积质量的无关
例题1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小华学习后总结了一些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A 1kg焦炭的热值与1t的热值一样大
B 1g酒精的热值比1kg干木材的热值大
C 煤气的热值比煤高,所以燃烧煤气放出的热量多
D 燃料的开发与使用加快了人类的发展,但也给人类带来了危害
例题2 天然气是当今家庭中使用较普通的一种能源,现用天然气来烧水
⑴为使2kg水从20℃升高到100℃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⑵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40%被水吸收,则需要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是8.4X107J/m3
⑶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与过去烧稻草、树枝等相比,有哪些优点?
自学:阅读教材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
小结
课堂练习:
1.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这些气体的温度和内能变化的情况
是[ ]
A.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B.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C.内能减少,温度升高
D.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2.如图所示,此图是汽油机的冲程。

在此冲程中,气缸中
的气体体积,压强。

(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3.冬天双手捧着热水袋会感到暖和,这是利用方式增加
了手的内能;双手反复摩擦也会感到暖和,这是利用的方
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使它的温度升高,是通过方式增加了燃料混合物的内能;为了不让柴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样就可以通过的方式降低汽缸的温度(减少汽缸的内能)
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