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赏识教育

合集下载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引言: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正向教育方法,以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努力为出发点,旨在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享我在教育实践中对赏识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批评和指责,强调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然而,这种过度关注学生错误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和焦虑等问题。

相比之下,赏识教育通过赞赏学生的努力和成就,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二、赏识教育的实践方法1.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赏识教育需要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通过与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生活、关注他们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连接。

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赏识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优点和才华赏识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优点和才华。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班级演讲比赛、艺术展览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长处,从而获得集体的认可和赞赏。

3. 给予恰当的赞赏和称赞赏识教育强调给予学生恰当的赞赏和称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秀表现,并在合适的时机给予肯定和鼓励。

关键在于要注重细节,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个别的赞赏,因为这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三、赏识教育的效果与挑战1. 效果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此外,赏识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和团队意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2. 挑战赏识教育也存在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平衡对学生的赞赏和批评。

正确对待赏识教育

正确对待赏识教育

正确对待赏识教育光明中学李金文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就是在制作一件高级艺术作品。

“赏识教育”的宗旨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一、赏识教育不是无原则的表扬。

赏识教育提倡一种教育理念,它是在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的基础上肯定学生,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绝不是无原则的表扬,因为无原则的表扬会违背学生争强好胜的本性,会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惰性,削弱学生的上进意识。

我们要在周密的观察,谨慎的分析,多角度考虑—“识”的基础上,让事实表扬嘉奖学生。

“识”就是了解学生的差异性,“赏”就是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引导学生在赏识的基础上进行清醒的判断,严格的管教。

孩子对周围行为、事物的判断往往受老师或家长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对,哪些行为要夸奖,哪些行为要批评,哪些行为要限期改正,绝不能一味地肯定,那样会模糊孩子的判别力。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一定公平公正,而且奖罚分明,而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对所有孩子进行稀泥式的赏识。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老师的纠正,一定会令大多数孩子无所适从。

二、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

推行赏识教育,我们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学生,前提是必须在老师付出“爱”的基础上进行。

当表现好的学生偶尔犯下比较严重的错误时,老师批评他:“没想到你竟然犯这样的错误,真令我失望。

”孩子听了,心灵会为之一振,一定会为自己所犯的错误羞愧不已。

当班干部无故没完成作业的时候,老师批评他“你就这样起表率作用? 真不像话”。

干部听了,会重振旗鼓,克服缺点。

批评的准则是:就事论事。

哪件事做得不对就提出来。

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千万别牵强附会,一棍子打死人,最忌“你总是这么蠢?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等伤人自尊的批评。

三、赏识教育要摒弃“廉价表扬”。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没有人会珍惜,人性如此。

廉价的表扬不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老师的动辄表扬势必会造成“黔驴技穷”的教育效果。

观看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观看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在近期参加了一次关于赏识教育的培训,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赏识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欣赏和认可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对赏识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赏识教育的重要性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赏识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让学生在自我认可中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的建立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挑战。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赏识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赏识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赏识教育的熏陶下,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赏识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感恩之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赏识教育的具体实践1. 关注学生的优点,发掘潜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例如,对于学习成绩一般但乐于助人的学生,我们可以表扬他们的善良品质;对于擅长体育的学生,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校运动会,展现自己的特长。

2.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赏识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赏识教育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4.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赏识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赏识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赏识教育培训班,通过学习,我对赏识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赏识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2. 信任学生:赏识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长和进步的潜力,教育者应信任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尝试和成长。

3. 鼓励学生: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挑战,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4. 激发潜能:赏识教育旨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赏识教育的方法1. 个性化教育: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得到关注和发展。

2. 积极评价: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情感投入: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用真诚的心去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创新实践: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探索、成长,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赏识教育的实施1. 教师转变观念:教育者要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2. 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为赏识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3. 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减少对学生的压力。

关于赏识教育

关于赏识教育

关于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信任、理解、激励为原则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赏识教育要求家长和教师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要盲目跟风,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不断探索和创新。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展潜能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我将从赏识教育的本质、方法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自己的优点和潜能。

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从学生的优点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真实的肯定和鼓励。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优点表现在各个方面,有的学生可能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可能阅读理解能力强,有的学生可能写作能力突出,有的学生可能具备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将赏识观点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建立起对语文学科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鼓励表扬、量化评价和个性化指导。

鼓励表扬是赏识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积极地给予学生真实和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量化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的优良表现进行具体的量化评价,如成绩、排名等,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个性化指导是指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个体化的发展。

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是显著的。

赏识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赏识教育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在语文考试中,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

关于赏识教育

关于赏识教育

关于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以赞赏、肯定和鼓励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而赏识教育正是要发现和肯定这些优点,让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上得到提升。

通过赞赏和鼓励,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社交活动中去,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好的人际关系。

赏识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他们可以通过赞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而家长则应该以身作则,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和谐。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和理解。

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不评价学生的劣势和缺点,而是关注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只有真正理解学生,才能够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团队项目,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赏识教育不仅使学生受益,也对教师和家长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家长则可以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赏识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赏识教育的内涵及其运用策略

赏识教育的内涵及其运用策略

赏识教育的内涵及其运用策略赏识教育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学生优点与长处的教育方式,它注重发现、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潜能与特长,并通过正面激励和认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赏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赏识教育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优点和长处。

赏识教育致力于发现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色,鼓励并引导他们发展自己最擅长的方向。

其次,赏识教育强调正面激励和认可。

赏识教育注重赞赏学生的努力和成就,对他们的积极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被认可,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三,赏识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并给予关怀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自我情感管理的能力。

最后,赏识教育注重过程导向。

赏识教育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成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每一次的进步,在学生的成长轨迹中不断发现和点亮光明的方向,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拥有持续的动力和信心。

在实际运用赏识教育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了解学生。

教师要耐心观察、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和挑战,并结合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其次,积极赞扬和鼓励。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用积极的语言表达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长得到重视和认可。

同时,要注意真诚赞赏和鼓励,避免过度夸奖或虚假赞美,以免产生负面效果。

再次,注重提供反馈。

赏识教育注重给予学生及时的正面反馈,帮助他们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并针对他们的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最后,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尊重和信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可以提供开放的课程设置和多元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更多展示和发展自己优点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看待赏识教育
作者:刘惠华
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24期
摘要:人因为受别人赏识而高兴、努力、进步,可以说赏识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赏识教育取得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显著的效果,但是赏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所有新生的事物除了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地运用赏识教育,将其好的一面发扬光大,避免和减少其负面影响,使其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赏识;教育;正确运用;教学
赏识的本质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被看得起。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士可杀不可辱。

”你可以把我杀掉,但不能看不起我。

还有一句古话是:“士为知己者死。

”为什么愿意为知己者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呢?很简单,三个字:看得起,赏识教育也许不用过多的语言就可以使别人得到赏识,比如说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胜利的手势,还有简简单单的,“我相信你!”“你能行!”等就能给别人以动力和支持。

赏识教育不是花言巧语,也不是阿谀奉承,就是对别人的肯定和信任。

赏识是一种动力,是生命之树得以常青的力量源泉。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师渐渐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在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下,学习兴趣大增,学习热情也高涨。

可以说让不少孩子找到了自信,但是我们说任何一种事物他都有两面性,如果不正确的运用和处理,他带来同样是教育中不好的现象。

比如说,有不少教师认为赏识教育就是简单的表扬和鼓励,给学生时时刻刻的表扬。

无时无处的表扬,廉价的降低了表扬的质量,会使学生感到无趣,到最后麻木不仁。

我认为:“一味地表扬我们的孩子会变得虚伪,时间一长我们的孩子就经受不起生活的挫折”。

要使赏识教育能让我们的学生走向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
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批评,而且还要大胆地批评。

关键在于批评方式方法,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进行批评。

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哪怕一时不理解,长大后也一定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

若把“表扬”简单地理解为“鼓励”,只重视正面的表扬是赏识教育的误区。

如此就会助长学生傲慢无理,成为学生容忍错误的挡箭牌。

实际上,赏识并不排斥批评,赏识是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弱点和错误。

该指正的问题要及时指正,该批评的错误也决不能迁就。

但运用批评要讲究艺术,要以不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要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态接受这剂苦口的良药。

比如:“你说的很好,除了不对的地方”“不错,还可以更好一些吗?”等等。

二、赏识教育要与学生的努力同步
赏识教育要与学生的努力同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赞赏,而不是坐享其成的结果。

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家长第一天带着女儿去学校向老师报道,老师就当面夸她长得真漂亮,两颗水汪汪的眼睛真好看……就是这样的一个画面也许大家经常会见到,甚至会用到,但如果这样的表扬经常地出现在这位小女孩的面前,那有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什么呢?你也许不会想到这位小女孩正因为不断地得到别人的这种称赞而变得自豪起来,甚至会拿自己的美向别人炫耀起来,与别人攀比美。

殊不知它的美是父母给她的,并不是自己争取来的结果。

那么这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值不值得我们大家去称赞呢?我想大家应该淡化这种表扬,更注重一些孩子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就的表扬,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赏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实施赏识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赏识要正确客观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

而不能因为要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了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学生,他们会感到一种虚伪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同时赏识不能过度,应该给出正确的评价,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对成功的认识不足,像有的学生会讲一两个故事,就被封为“故事大王”还有“背书大王”“识字大王”等等。

学生就会误以为当“大王”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成就是这么容易取得,产生了认识的偏差,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

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在适当赏识的同时还要多提新要求,使其改掉不良习惯。

四、赏识教育与奖惩分明相结合
赏识教育包括表扬加鼓励,也包含有批评和惩罚。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鼓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做了好事要得到表扬,做错了事,就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平衡,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他八岁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他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他从母亲的“赏识”声中得到爱的力量,是他以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从父亲的批评声中,得到警告的力量,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作为一个著名的作家。

作为教育者,既要当“慈母”,也要当“严父”,对待学生既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惩罚教育。

五、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
赏识教育关键在于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提起来。

赏识教育是让学生领会到成功的同时,也能经受挫折的考验。

记得有位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孩子,自他上幼儿园起,他就是最棒的,每次都拿第一,在同龄人与大人的眼里,他是最好的,可是有一次,他只拿了第二名,他彷徨了,困惑了,为什么大家都说我是最好的,我却得不到第一名,为什么?难道大人在骗我?所以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特别是成绩
优秀的学生在这方面更应该偶尔也感受一下失败的滋味,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只有在失败与成功之间成长,才能成长得更快更强壮。

也就是让孩子的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

其实赏识教育要把握好时机,突出适时渗透、巧妙结合,不牵强附后,不生搬硬套,才能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才会收到真正意义上的赏识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静.浅析赏识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8).
[2]吕英,吴吉惠.赏识教育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7(11).
作者简介:
刘惠华,广东省汕尾市,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高砂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