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采用的供暖方式与其地理位置
德国别墅冬季太阳能采暖

德国别墅冬季采暖:太阳能利用
德国处高纬度地区,虽然其纬度比黑龙江哈尔滨还高,但是冬季气温却没有想象的那么低,德国一月平均温度是-2℃~ 3℃[1],和我国黄淮地区差不多(如郑州、徐州)。
德国住宅冬季采暖模式对我国很有借鉴作用。
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国家,德国别墅住宅冬季采暖普遍采用了太阳能热水。
太阳能只有在白天且有太阳的时候才会起作用,而且采暖效果还受当地太阳辐射强度影响,因此,需要联合其他热源一起使用。
德国住宅冬季采暖常见的太阳能采暖方式有以下几种[2]。
1、太阳能热水 + 锅炉
采用热水锅炉补充太阳能不足时需要的热量,锅炉的燃料可以是固体燃料(如木屑、谷壳、煤炭等),也可以是较为清洁的气体燃料,如燃气壁挂炉——可降低PM2.5。
2、太阳能热水 + 地源热泵
采用地源热泵补充不足热量。
可利用别墅住宅的花园开发利用地源热泵,地源热泵形式可采用垂直埋管(井深50-150米)或水平埋管(地下2米左右)。
地源热泵也是一种很好的可再生能源,节能效果显著。
3、太阳能热水 + 地源热泵 + 被动式太阳房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基础上增加被动式太阳房设计:冬天阳光通过较大面积的南向玻璃窗,直接照射到室内的地面、墙壁和家具上面,使室内温度升高,晚上以及阴雨天还可以较好地保温。
盘点世界各国不同的冬季采暖方式

盘点世界各国不同的冬季采暖方式盘点世界各国不同的冬季采暖方式瑞典:收集“人气”取暖瑞典是北极周围国家之一,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供暖是关系到瑞典人生活质量的大问题。
瑞典的供暖方式分区域供暖和用户自烧两种。
大部分住宅小区和办公楼采用区域供暖,即集中供暖(瑞典负责供暖的热力公司一般都隶属地方政府,但也有私营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
瑞典的供暖设施大都有室外探测头。
室内温度被预设在某个恒温处,室外温度升高时供暖中心供暖就相应减少;室外温度降低,暖气供暖温度就相应增加。
即便是在夏季,如果温度突然降到了10摄氏度,暖气立刻就在房子里出现,这使瑞典的室内温度一年四季都基本保持着人们居住需要的温度。
瑞典能源部专门在各地方政府中设立了能源顾问,帮助不同的家庭设计不同的包括取暖在内的能源运用方案,以尽量减少家庭支出,并同时保护环境,降低整个国家的能源消耗。
据英国报道,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中央火车站收集乘客人体热量为其附近的办公楼供暖,一年节能25%。
负责该项目的耶恩胡森集团环境部门负责人说,这个系统有效利用了已有的通风设备和多余热能,没有耗费其他能源来转化。
整个“体温供暖”系统的造价并不高,从长远的角度看,它比别的供热设备更省钱。
瑞典天然气价格平均约为人民币3.6元/立方米,据粗略计算,该系统在一个冬天4个月,至少可节省约10万元天然气开支。
奥地利:冬季取暖靠太阳奥地利能源比较匮乏,且严重依赖进口,为减少对地质能源的依赖和保护环境,1990年奥地利政府确立了替代能源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加太阳能技术研发投资,并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供热供暖设备等节能设备。
目前奥地利的取暖主要依靠太阳能,近4年来奥地利人均太阳能供暖面积几乎增加了一倍。
统计显示,2006年奥地利家用太阳能供暖采集设备的生产增幅达到了66%。
为鼓励公民使用太阳能供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提供资金支持、进行积极宣传、增加新能源技术投入。
由于政府鼓励使用太阳能取暖,极大地节省了能源,据奥地利政府公布的数字,一个家庭安装6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每年可节省400升取暖油,或343立方米天然气,或2400度电。
国外供热发展史

国外供热发展史
国外供热发展历史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以下是一些国外供热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关键时刻: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供热系统的最早形式出现在欧洲的一些城市,主要采用蒸汽供热技术。
首次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立了一些中心化供热系统,以提供市区的暖气和热水。
2.20世纪:随着城市的工业化和人口增长,供热系统在整个欧洲和北美迅速扩展。
美国在20世纪初采用了一种称为“蒸汽加热”或“热水加热”的系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项创新。
3.二战后:战后,供热系统的发展得到了加强,许多城市投入更多资源建设和更新供热基础设施。
在苏联及其影响下的东欧国家,也建立了许多中央供热系统,以满足工业和城市居民的需求。
4.1970年代至1980年代:能源危机和环境意识的提高推动了供热系统的技术升级。
一些国家开始采用更为节能和环保的供热技术,例如采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等。
5.1990年代至今:许多国家逐步推进供热系统的市场化和私有化,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新兴的供热技术如地源热泵、太阳能供热等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6.21世纪:随着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关注增加,一些国家加强了对绿色供热的投资和发展。
智能供热系统、能源存储技术等也逐渐成为供热领域的新趋势。
总体而言,国外供热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期的蒸汽和热水供热到后来的技术升
级和环保化的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供热系统将继续面临创新和改进的挑战。
国内外主要采暖方式对比表

安装便捷、不占空间、任意配置、分时管理、无需维护、装点居室、节能环保、人体适宜、呼吸自然,国家建设部唯一指定红外采暖推广产品,尽可放心使用。
1、电地暖免维护2、可智能编程,分室控制,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3、不容易受冬季气、煤紧张影响。4、用户可自己控制费用5、节省装修和家具摆放灵活。
1、空气对流原理、热量快速释放到室内;2、比电油汀、电暖器具有加热快速、热效率高、环保等特点;3、安装灵活,但大空间不易安装、耗能高。
冬季电源供应充足,国内电价适中,价格稳定,部分城市为鼓励用电已推行阶梯电价
热力管网在北方城市人口密集区较普及,中部和二、三线城市覆盖率较低。
冬季电源供应充足,国内电价适中,价格稳定,部分城市为鼓励用电已推行阶梯电价
冬季电源供应充足,国内电价已偏高,价格稳定,部分城市为鼓励用电已推行阶梯电价
气源充足,价格稳定
1、局限于热力管网覆盖区域;2、分户计量尚未普及,用不用先交费而且费用固定;3、空气干燥、滋生尘埃、舒适感低。
1、投资少,热效率低、使用成本较高。2、舒适度较差、国外的家用空调一般都只有单冷式。3、室内外噪音扰民4、冬季室外温度低于零下4度将无法保证使用
1、正在淘汰的采暖产品;2、安全性能差;3、能耗高;4、使用寿命短。
电-热转换率较低,约60-80%左右,经验数据:100㎡房间每月费用800-1000元左右
需要燃气加热循环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个房间、散热片释放热能,月费用约800元
系统寿命
10年以上
发热电缆设计寿命,一般为10年以上
进口品牌产品使用寿命可达30年
由热力公司控制,需要定期维护
8-10年
3-5年
5年
环保指标
产品电-热转换率达99%。经验数据:100㎡房间每月采暖费600-1000元左右
看看国外是如何供暖的

看看国外是如何供暖的“在英国,你可以自己决定用哪家供电公司。
有的公司对新客户有优惠;有的公司每天的不同时段收费不同。
”曾在莫斯科工作过的凡先生则说,俄罗斯由于气候寒冷,大约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集体供暖,是最早开始集体供暖的国家之一,收费则是按平米。
俄罗斯费用最低每月人民币160元供暖方式:主要靠天然气收费标准:每平方米3元人民币“俄罗斯的供暖系统非常好,一开暖气房间里只穿衬衣就够,供暖设备和中国一样,也是暖气片。
”凡先生告诉记者,莫斯科的供暖由几家大的供暖厂提供,收费也比较低。
处在地球北端的俄罗斯,有“冰雪之国”之称,取暖自然也是一大要务。
其供暖制度、供暖方式等都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很像,绝大部分居民家庭都享受集体供暖,而且供暖一般靠天然气。
“冬季,一般俄罗斯家庭室内温度都能保持在25℃以上。
”凡先生说。
供暖时间根据所在地区纬度和每年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可长可短,通常至少6个月。
例如圣彼得堡,供暖时间一般为10月15日到来年的4月15日。
有些年份,5月时还常常白雪皑皑,所以供暖时间通常也会相应地延长。
俄罗斯对供暖的补贴力度很大,家庭供暖所交的费用很少,大约每平米仅合3元人民币,而且对于实在困难的家庭、士兵家属,政府给予减半或者免收的优惠。
不过,俄罗斯各地区能源价格差距大,供暖费也不同。
最便宜的地区每个月仅需支出人民币160元,贵的地方供暖费支出得占人均收入的1/3。
韩国一年四季随时有暖气供暖方式:地暖收费标准:每月人民币四五百元“我们是单独供暖的,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打开设备取暖或者使用热水。
”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王程告诉记者,由于韩国纬度偏高,韩国民众普遍“嗜暖”,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5℃左右。
在韩国几乎都是地下供暖,“必要的时候就开暖气,不要的时候就不开”。
而不同种类的住宅采取不同的供暖方式,主要分为单独供暖和集中供暖。
不过,尽管方式不同,费用却差不多。
在韩国,一个面积约80平米的集合住宅,月取暖费约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56元);相同面积的高层住宅月取暖费大概在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71元)。
欧洲人取暖方式变迁史

自古以来,取暖就是人类对抗季节更替的重要手段,供暖技术也在伴随着人们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
以下是欧洲人取暖方式的变迁史:
- 公元前350年,古罗马人就开始使用集中供热的中央取暖系统,但该技艺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失传,壁炉变成了欧洲最常用的取暖方式。
- 13世纪,欧洲的一些基督教徒利用改道的河道与室内燃烧木柴的火炉制作出了类似的中央供暖系统,这种取暖方式再次重现于人间。
- 19世纪末,现代暖气片的模式起源于欧洲,于意大利兴起。
在暖气片式散热器还没出现的日子里,壁炉是欧洲常用的冬季取暖方式。
总体而言,传统热水供暖系统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初是以炉灶为热源的局部供暖,直到现在还在使用;19世纪欧洲出现以锅炉为热源、以蒸汽或热水为热媒的集中供暖;20世纪初出现了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区域供暖系统。
地热能的地理分布和资源评估

地热能的地理分布和资源评估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指的是从地球内部产生的热能。
地热能的利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温泉浴场和温室暖房等。
本文将探讨地热能在全球的地理分布以及对其资源进行评估。
一、地热能的地理分布地热能的分布与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下面分别介绍各个地区的地热能资源。
1. 环太平洋地区环太平洋地区,也称为“环太地区”是地热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一区域包括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的地区,如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加州等。
这些地区的地热能资源主要来自于地壳的破裂和构造活动。
例如,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上,地热能充足,被广泛应用于供暖和发电领域。
2. 冰岛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部的中大西洋脊,是欧洲最年轻的国家。
岛上火山和地热能资源丰富,因此地热能在岛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供热、发电和温室农业等都有使用。
3. 美国美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分布广泛。
最具代表性的地热能资源集中在黄石国家公园和草原州地区。
美国的地热能利用主要用于发电,它通过地下的热水和蒸汽来驱动涡轮机发电。
4.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地区也具备相当丰富的地热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等地。
墨西哥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发电站,而哥斯达黎加是拉丁美洲地区最早开发地热资源的国家之一。
二、地热资源评估为了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估至关重要。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地热资源评估方法。
1. 温度测量法温度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地热能最主要特征——温度的评估方法。
通过钻井和观测站,测量不同深度下地层温度的变化,可以推测地热梯度和资源的分布。
这一方法对于预测地下热水或蒸汽的产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 地电法地电法是一种通过测量不同物质导电性的差异来评估地下地热资源的方法。
通过埋设电极,并测量地下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变化,可以获取地下温热液体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3. 重力法重力法是一种利用地壳重力变化来评估地下地热资源的方法。
中国暖气划分线

中国暖气划分线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北方地区的冬季寒冷严冽,而南方地区的冬季相对较暖。
由于气候的差异,中国对于暖气的需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根据中国境内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可以将中国划分为南北两个暖气划分线。
一、中国北方暖气划分线中国北方暖气划分线一般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的冬季气温低,且有较长的供暖季节。
北方地区的暖气需求量较大,供暖设备和方式也较为多样。
1.供暖方式北方地区一般采用中央供暖的方式,通过集中供热系统将热水或蒸汽输送到建筑物内,通过散热器或地暖系统将热能释放出来,实现室内温度的升高。
中央供暖系统可以使用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热电联产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供暖需求。
2.供暖季节北方地区的供暖季节一般从11月中旬开始,持续到次年的3月底或4月初。
这段时间内,供暖设备会持续运行,确保室内温度的稳定。
3.供暖效果北方地区的供暖效果相对较好,室内温度可以保持在较为舒适的范围内。
由于气温较低,供暖设备需要提供较高的热能,以保证室内的热力平衡。
二、中国南方暖气划分线中国南方暖气划分线一般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包括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部分地区。
南方地区的冬季相对较暖,气温较高,供暖需求相对较小。
1.供暖方式南方地区一般采用分户供暖的方式,即每户单独安装供暖设备。
常见的供暖设备包括空调、电暖器、燃气壁挂炉等,这些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启停,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2.供暖季节南方地区的供暖季节一般较短,从12月初或12月中旬开始,持续到次年的2月底或3月初。
由于气温相对较高,供暖设备的使用时间较短。
3.供暖效果南方地区的供暖效果相对较差,室内温度难以达到北方地区的舒适水平。
由于气温较高,供暖设备需要提供较少的热能,室内温度往往较低。
总结:中国的暖气划分线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将中国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北方地区的暖气需求量大,供暖季节长,一般采用中央供暖的方式;南方地区的暖气需求相对较小,供暖季节短,一般采用分户供暖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国家采用的供暖方式与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许多国家都是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供暖方式。
下面对国外及其典型国家的供暖方式现状和发展趋势加以分析,以便我们加以借鉴。
1国外供暖概况
1·1以节能与舒适为目标采用不同的供暖方式
对发达国家而言,节能和舒适是供暖的重要评价指标,各国根据自己的地域气候以及能源特
1·2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按用热量收费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主要采取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方式,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供暖体制。
收费则主要采取按用热量收费,同时考虑建筑面积的收费方式。
其中分户热计量收费较先进的国家是德国和丹麦。
德国有悠久的市场自发的分户热计量收费历史。
1981年公布了暖气和热水计量收费条例,由于此条例含有对那些不执行此条例的房产主的惩罚条款,因而分户热计量收费得以在德国大面积的推广。
而欧盟的SAVE指令就是借鉴了德国的强制性分户热计量收费经验制订的。
丹麦分户热计量收费历史悠久,蒸发式热分配表也是丹麦人发明,而且为落实SAVE指令,丹麦政府于1994年实行了一项鼓励热计量收费的优惠政策,即由政府补贴设备款的50%。
分户热计量收费较落后的国家主要有芬兰、希腊、爱尔兰、卢森堡和英国。
芬兰对建筑物的外保温要求很高,已实现了建筑物的低能耗,且许多建筑物已安装了室内通风系统,
因而住户不需开窗换空气。
希腊选择了类似芬兰的道路。
希腊重点是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电采暖;加强供热管道保温;加强屋顶保温。
爱尔兰由于人口少,且大部分人口分散居住在乡村,集中供热仅占供热面积的0·5%,因此爱尔兰不可能通过实施热计量收费来实现节能的目标。
卢森堡由于人口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大,尽管存在市场自发的热计量收费的行为,但政府不打算强制推行热计量收费。
分户燃气供暖在英国比较普遍,也未颁布分户热计量收费的条例,热费的分摊是根据面积或房间数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