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汪国真诗歌的特点
浅析汪国真诗词创作特点

浅析汪国真诗词创作特点摘要:九十年代初,中国诗坛刮起一阵“旋风”,那就是“汪国真热”。
汪国真是九十年代初影响过许多中国青年的著名诗人!大家喜欢他的诗词,是因为他的诗词能与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
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炼、李的警策、清的清丽。
关键词:诗歌新宋词昂扬超脱高雅清新教化九十年代初,中国诗坛刮起一阵“旋风”,那就是“汪国真热”。
汪国真,祖籍厦门,生于1956年6月22日,他是九十年代初影响过许多中国青年的著名诗人!大家喜欢他的诗词,是因为他的诗词能与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
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炼、李的警策、清的清丽。
一汪国真的诗歌诗歌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思想文学艺术的欣赏性。
二是消遣娱乐性。
三是使用工具性。
这三性汪诗具备。
不像不少人的诗那样:让多数中国人喜欢的诗味太少太淡;不好读,不好懂,只能吸引少数热恋者去开发去研究,很难吸引很多人投入精力去研究怎样阅读,怎样欣赏;而且这些诗的工具性多隐含,其力弱如羽毛;这就大大削弱了诗歌的三性。
汪诗吸引读者的首要因素是它的工具性。
如果要求全责备的话,它的工具性面还窄了点,在今人急需要歌颂、呐喊、鞭打的情况下,它在这方面就太欠缺了些。
(一)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
汪诗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
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青少年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
如他的一首小诗《致友人》写道: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浪迹天涯/跌倒是一次纪念/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如何评价汪国真诗歌

汪国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
以下是我对汪国真诗歌的一些评价:
1. 精湛的语言表达:汪国真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受到赞赏。
他善于运用意象、比喻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美感和韵律。
2. 深邃的思想内涵:汪国真的诗歌常常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生命的哲学问题以及社会现实等主题。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生活、爱情、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3. 情感的表达与共鸣:汪国真的诗歌常常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包括对爱情、亲情、友情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歌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让人们对生活和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
4. 独特的艺术风格:汪国真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具有一种幽默、讽刺和寓意的特点。
他善于运用意外的转折和反讽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总的来说,汪国真的诗歌作品兼具语言的美感、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共鸣。
他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多样化的诗歌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汪国真年轻的心诗歌原文

汪国真年轻的心诗歌原文
摘要:
1.汪国真的诗歌创作背景
2.汪国真的诗歌风格特点
3.汪国真诗歌中的青春主题
4.汪国真诗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正文:
汪国真,原名汪峰,是一位富有才华的现代汉语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的诗歌中独特的青春主题,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审美。
汪国真的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80 年代,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中国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保守走向改革。
在这个大背景下,汪国真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青春和热情。
汪国真的诗歌风格独特,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青春、爱情、生活等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些主题在他的诗歌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
在汪国真的诗歌中,青春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青春的赞美和怀念,他的诗歌中,青春是美好的,是充满活力的,是值得珍惜的。
他的诗歌中,青春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汪国真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曾经风靡一时,他的诗歌中独特的青春主题,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审美,他的诗歌作品也被广泛地传阅和收藏。
总的来说,汪国真的诗歌作品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歌中独特的青春主题,对那个时代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春》汪国真诗歌

《青春》汪国真诗歌
摘要:
一、汪国真诗歌《青春》的概述
二、诗歌中青春主题的体现
三、诗歌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四、对现代青年的启示
正文:
汪国真的诗歌《青春》是一首描绘青春时光美好与激情的作品。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青春岁月的回顾与感悟,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无尽留恋。
首先,在诗歌中,作者通过对青春时光的细腻描绘,体现了青春主题。
汪国真将青春比喻为清晨的阳光、初春的细雨和山间的清泉,这些自然景象都代表着青春的美好、纯净与活力。
同时,诗中还提到了青春时期的梦想、追求与奋斗,这些都是青春时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在艺术特点方面,《青春》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汪国真的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通过对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青春画卷。
此外,诗歌的韵律和谐,抒情与叙事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最后,这首诗歌对现代青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青年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容易忽略青春的价值。
通过阅读《青春》,现代青年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青春岁月,珍惜时光,勇敢追求梦想,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之,汪国真的诗歌《青春》是一首描绘青春美好时光的经典之作。
汪国真10首最美短诗

汪国真10首最美短诗
摘要:
1.汪国真的简介
2.汪国真的诗歌特点
3.汪国真10 首最美短诗的介绍
4.汪国真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汪国真,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婉约优美著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汪国真的诗歌风格独特,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出发,用简练的文字描绘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让人产生共鸣。
汪国真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有许多短小精悍的诗歌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这里我们精选了汪国真的10 首最美短诗,它们分别是《一棵小草》、《雨夜》、《夜幕》、《岁月》、《黄昏》、《夜色》、《风景》、《心情》、《岁月静好》和《远方》。
这些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汪国真的诗歌特点。
汪国真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
许多年轻人在汪国真的诗歌中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动力,他的诗歌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和精神支柱。
在总结汪国真的诗歌时,我们不禁想起他的一句名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汪国真的诗歌正如他的人生态度一样,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浅谈汪国真诗歌的内容特色

文化艺术浅谈汪国真诗歌的内容特色文/张世梦摘要:作为中国大陆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歌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诗歌内容和语言极具特色。
笔者认为汪国真 的诗歌在内容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汪国真的诗歌内容大多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二是其诗歌内容深入浅 出,富有哲理;三是笔者经比较发现其诗歌意象的选取与李清照有相似之处。
本文将展开阐述这三个特点,使读者更 加深入地了解汪国真的诗歌作品,更好地感悟其昂扬向上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汪国真诗歌内容特色2015年4月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文坛上继上个世纪九 十年代后再一次掀起“汪国真热”。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汪国 真热”,在当时文坛引起了很大轰动,据介绍,当时汪国真几个 月内收到的诗迷来信有一万余封,向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和 “代言人”真诚地吐露各自的共鸣和感受。
1990年,《年轻的潮》不到半年发行量就达到20万册,这一年被称作“汪国真年”。
在2015年汪国真离世之时,文坛上再一次掀起“汪国真热”。
有学者批评汪国真的诗歌过于浅显,充满励志的心灵鸡汤之 味;也有人在凤凰网对其这样评价:汪国真走了,带走了一个 时代的诗心。
《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说:“他的确是一个有影响 力的诗人,我觉得作为一个时代的历史现象,汪国真有他的一 席之地。
”尽管文坛上存在对汪国真诗歌的非议,但笔者认为“汪国真热”是有其内在原因的-----汪诗以其“轻诗歌”的风格迎合了 20世纪90年代轻松化的阅读潮流和阅读趣味,究其 根本“汪国真热”源于其诗歌内容本身的特色。
本文将从汪国 真诗歌的内容入手,探讨其特色,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诗歌内 容,感悟其昂扬向上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哲 学。
―、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期一次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中,有大学生向汪国真先生提问:“您的诗歌被广为流传,您认为最 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汪国真先生的回答有两个,其中一个是 通俗易懂,能引起共鸣,经得起品味。
理论园地:(40)汪国真诗歌鲜明的五个特点值得特别关注

理论园地:(40)汪国真诗歌鲜明的五个特点值得特别关注展开全文作者简介:高昌,1967年生于河北辛集,先后毕业于河北无极师范和河北大学作家班,现任《中华诗词》执行主编,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主任,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两只鸟》《带一本书去北京》《白话格律诗》(与刘章合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公木传》《玩转律诗》《玩转词牌》《变成一朵鲜红》《百年中国的感情气候》《神州九人诗选》(与汪国真、谭旭东、毛梦溪等合著)等。
汪国真诗歌鲜明的五个特点值得特别关注●高昌一、干净、豁达、温暖的人格形象。
他的文字总是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他传递给读者的却总是光明和温暖。
他说:“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和现在某些渲染自私、心理阴暗而又沾沾自喜的诗人相比,他呈现给读者的诗歌世界是多么温馨和宽广。
二、坚毅、真率、健康的精神力量。
读他的诗,总能感受到悲悯情愫和人文关怀,但绝不是空洞无味的标语口号,而是洋溢着积极的人情美、人性美,让读者受到人生的启迪,分享生活的智慧。
汪国真说:“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永不改变的/是从不羞于见人的/真挚与善良”……诗人的心灵如果没有真挚自觉的文化操守,没有昂扬向上的审美方向,就会混淆了庄严和滑稽、深刻和浅薄、崇高和低贱、真淳和浮华的界限,就会失去导引人生、打动人心的人格力量。
三、晓畅、质朴、透明的语言风格。
汪国真的诗口齿清楚,思路清晰,技术精湛。
他的语言是清浅的,也是美妙的、意味深长的。
他对心理变化的细腻描写,对纯洁情感的朴素宣泄,尤其令人欣赏。
他的诗里没有油腻晦涩的意象,没有珠光宝气的辞藻,没有装神弄鬼、搔首弄姿的字眼。
比如:“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这样的诗句纯净、本色,斩钉截铁,像眼泪一样纯净,像血液一样炽热,像心跳和脉动一样清新自然。
汪国真的诗《心中的玫瑰》评析

汪国真的诗《心中的玫瑰》评析
汪国真的诗《心中的玫瑰》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诗歌。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评析:
1.主题明确:这首诗的主题是心中的玫瑰,整首诗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通过
描述玫瑰的美丽、芬芳和刺,表达了作者对心中玫瑰的珍视和矛盾情感。
2.意象丰富:汪国真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玫瑰”、“月光”、
“风”等,这些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例如,“玫瑰”象征着美好和爱情,“月光”象征着温柔和浪漫,“风”则象征着自由和激情。
3.情感真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心中玫瑰的深深珍视和矛盾情感。
一方面,
作者欣赏玫瑰的美丽和芬芳,另一方面,作者也痛苦于玫瑰的刺所带来的痛苦。
这种情感真挚且深入人心,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
4.语言优美:汪国真的语言优美流畅,他的词汇丰富,句式结构多样,使得
整首诗充满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例如,“心中的玫瑰/在月色里最美/她的芬芳/在风中飘飞/而刺/却把心扎得/那么深那么深”。
5.哲理深刻: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心中玫瑰的珍视和矛盾情感,也蕴含
着深刻的哲理。
通过描述玫瑰的美丽、芬芳和刺,诗人暗示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痛苦并存,让人们意识到生活中的矛盾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汪国真的诗《心中的玫瑰》是一首充满情感、想象力和哲理的诗歌,它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国真诗歌的特点一、迟来的诗人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汪国真曾被美国内申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11月被暨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他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和书画大家,见长于抒情诗。
汪国真的诗歌对中国传统诗歌所表现出的那种豁达、飘逸、洒脱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创造性转化,由此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诗歌内涵,以一种超然、平易、恬淡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当代著名的抒情诗人,有人说,汪国真的诗歌影响了一代人,这话是无可置疑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汪国真就将业余时间集中于新诗的创作,在他就读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时就一心迷恋着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并细细地体味着其中的细腻和生动的艺术魅力。
而诗人专门从事诗歌创作则是在90年代初,这个时候,汪国真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来担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
从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等书刊杂志的专栏撰稿人,由此走向专门的文学写作。
汪国真的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歌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这首诗歌发表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然后被其他报刊杂志争相转载。
1990年5月21日诗人汪国真是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于是他的诗歌开始跟广大读者见面。
据汪国真自己回忆,在北京某中学的一次课堂上,有个学生不认真听课,却拿着他的诗歌在抄录,老师很不解地问那学生,你们真那么喜欢汪国真吗?学生说,不单是我们喜欢,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也都十分的喜欢。
恰巧这位老师的丈夫是学苑出版社的编辑,听说这件事之后立刻想到,如果把这么多学生都喜欢的诗歌结集出版,一定能成为畅销书。
当时这位编辑就马上找到诗人汪国真,并在双方洽谈后,短时间内推出了《年轻的潮》,不想诗集一发行,即在广大的青年人尤其是广大中学生中引起轰动。
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多部诗集,诗集一版再版,汪国真由此逐渐蜚声中国诗坛。
1990年7月4日,诗人汪国真的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因此,1990年在北京的各大高校出现了汪国真诗歌的演讲热,这一年被出版界称之为“汪国真年”,一种风行一时的诗歌风格,一位成绩斐然的“诗坛王子”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据相关媒体透露,北京零点调查公司于1997年7月对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重庆等地的18岁以上的居民开展的以“人们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为题的调查报告中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诗人中,汪国真名列第一。
通过诗人汪国真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历程以及当时社会对他的广泛认可,我们知道,汪国真的诗集创下了有新诗以来的最高纪录,他诚然不失为中国当代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这位90年代已近不惑之年的诗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不可否认,他是迄今为止中国诗坛上的最后一位辉煌的诗人——而且,因为他的大器晚成,所以他也是一位迟来的诗人。
二、诗人诗歌的影响我们之所以要在此对汪国真的诗歌作一番分析与考究,是因为——我们前面说了,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人。
为什么汪诗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呢,它能够影响整整一代人?其实理解这个问题也并不难,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汪诗的风格上讲,具有一种清丽、婉约的特点。
汪诗的这一风格,使得其内容明白晓畅,尽显柔美。
汪国真的诗歌,结构严谨整饬、细腻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读其诗歌,总能使人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从汪诗的抒情性上来讲,感情真诚,颇具励志性和感染力。
有人说:“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所以,汪国真的诗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歌的本质,抒情性趣味很强,他以其独有的抒情方式,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给广大读者以心灵的共鸣和生活的启示。
第三、汪诗的阅读客体(阅读对象)群体庞大且比较集中。
汪国真的诗歌比较适合青年人阅读,尤其是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汪国真的很多抒情诗、励志诗他们都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信手拈来。
当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汪诗大抵跳动着一种年轻的旋律,因此有一种属于年轻人的单纯本色,这些人多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读者,可以并不费力地品味汪诗的风格意蕴。
而且,汪诗能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普通感受里看出永恒。
在题材上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往往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创作,要么是对生命的感悟,要么是写赤诚之心,要么是对风物的歌咏,要么抒发青春和爱的痕迹……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广大青年人所喜闻乐见、感受经历的。
因此,汪诗之如此深入人心就不言而喻了。
基于此,我们通过对诗人汪国真及其作品创作的概述,不难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汪诗明白晓畅却深刻隽永,短小精炼而哲理丰富。
本文试图从汪国真诗歌的这一艺术特色来对其诗歌作一番肤浅的分析和考究。
三、汪国真诗歌的特点汪国真是一位博览群书的诗人,通读古今,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之汪国真本身深受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和狄金森四位中外诗人的影响,于是在他的诗歌中兼有了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普希金的抒情和狄金森的凝练,呈现出多家诗风并举但又自成一家的风格。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汪国真诗歌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一)、题材上的针对性汪诗之所以受到青年读者的极度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题材的广泛和较强的针对性。
正如读者所说:“他的诗离我们很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几乎都能在他的诗中找到富有哲理和审美意味的答案,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
”[1]这是很中肯的评价。
汪诗实际上是一种非正统的诗歌,也正因为如此,汪国真直到今天还广受青年读者的青睐。
但,一方面汪诗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另一方面也遭受了正统诗坛的冷遇。
那么,正统诗坛所喜欢的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诗歌题材——要么讴歌土地,要么讴歌乡村,要么讴歌人民,要么讴歌社会主义建设,要么讴歌丰功伟绩……这些题材在当今社会看来,以已经成为典型的战争时代的用于宣传教化的题材——当然,我们不是说要去摒弃这样的题材内容,相反,我们应当继续发扬下去。
但对于诗歌文学这样的一种表现形式,绝不应该局限于此,也绝非一成不变,因为社会在变革,在发展,在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因此作为诗人的创作,题材内容必将是更加广泛更加丰富的,这毋庸置疑。
从汪国真的系列诗集作品来看,其诗歌选材集中在以下几类:1、理想和追求。
这是每个有志青年都必将有所考虑的一件大事,诗人在《热爱生命》中这样说:“我不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表现出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顽强的进取精神。
而在《山高路远》里,诗人又说,“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体现出一种追随于时代、献身于理想事业的无尽豪情,此外,诸如《致理想》、《旅行》、《去远方》、《泪与旗》等等,都是关于理想追求的题材作品。
2、人生道德。
这是广大青年人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诗人汪国真涉笔较多的领域。
有些作品仅从题目上就知道作者的观点或者态度,比如《我不期望回报》、《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对别人好一点》等。
属于这一类题材的还有《旅程》、《生活》等,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更多地谈论关于人生关于道德的问题和价值观念,比如诗人在《我不期望回报》中说,“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赞扬了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总之,在这类作品中,诗人用朴实的言辞,体现出一种阔达的人生态度,一种乐观的情怀。
3、爱情。
关于爱情的题材作品,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可以说它已经成为诗人作家描写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领域。
人们常说,爱情是诗歌的永恒话题,这话不假。
在民间文学中关于民歌民谣有许多情歌,其中有一首丹阳民歌是这样唱的:“春上二月露水多,做双绣鞋送情哥。
情哥送我一里半,我送情哥三里多。
”这首情歌表达的是女子对情郎的体贴和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比较早的爱情诗应该是《诗经》中的《雎鸠》和《邶风·静女》,分别描绘了思恋和约会的情形。
而对爱情的描写刻画古已有之,而且许多诗歌流传甚广。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之精神》里指出:“男女之欲,尤强于饮食之欲。
何则?前者无尽的,后者有限的也。
前者形而上的,后者形而下的也。
”因此,诗歌抒情的内容将爱情置于首位是理所当然的。
正因为如此,“诗歌大部分是表现情欲的,《国风》中大半是言情之作,以为诗人公认。
”[2]清代文学家袁枚也说:“诗者由情生者也。
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又必不可朽之诗。
情所最先,莫如男女。
”[3]可见,在诗歌当中,对爱情的抒发的确是普遍而不可缺失的。
尽管古往今来爱情题材的作品既多且不乏优秀之作,但我们在汪国真的诗歌中却能够体会到一种新颖与清丽。
他不去描写爱情的甜蜜和天长地久,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总是十分的耐人寻味。
如《我不再等待》:约会的时间已过了十分不,我不再等待如果她来的太晚这是一次小小的惩罚如果她有事不来等待也是白挨一味的等待会浪费宝贵的光阴一味的等待会把习惯宠坏在诗中,诗人对约会的迟到者采取了批评的态度,同时对一味的等待提出了警告与质疑,相比许多爱情题材的作品那种“苦苦等待”和“望穿秋水”,实在是别出心裁,体现出一个新时代的人的爱情观念和人格升华。
但,诗人写得更多的是失恋,在他看来,唯有失恋的内涵才更加丰富。
如《失恋使我们深刻》、《有你的日子总是有雨》、《你就是我的梦》、《恨有多少》等等,都是对失恋的感悟。
诗人在《失恋使我们深刻》一诗中,表现出了一种失恋后的旷达的人生态度,“笑是对的/哭也不是错/只是别那么悲伤/泪水毕竟流不成一条河”,由此照应前文“恋爱使我们欢乐/失恋使我们深刻”的恋爱观念。
4、分别。
正如对失恋一样,诗人关注着相聚,也关注着离别。
“太多的厮守/易使爱枯萎/经常的小别/会使爱升华”(《别这样》),“多少次/想挽留你/始终不能够/因为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宝贵的是自由”(《送别》),“我们分享的/是同一轮月亮”(《告别,不是遗忘》),等等。
分别往往使人们感觉到相聚的美好和友谊的珍贵,因而会使人的感情得到净化和升华。
在汪国真的诗歌里,描写的常常是潇洒的告别,但在《昨日风景》中,又不乏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那种依依惜别情:“哪怕前面的风景/更美更好/我都无法/轻抛过去/一展笑颜/尽管人生告别寻常事/真告别时/却又难说再见”。
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别离的忧愁和无奈,但人生一世,分别往往又是人之常情,所谓“聚少离多”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