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汇率传递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合集下载

汇率水平与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汇率水平与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汇率⽔平与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财贸研究2010.6汇率⽔平与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邓永亮(南开⼤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摘要:运⽤EGARC H模型求出⼈民币汇率波动的量度,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协整检验并主要运⽤脉冲响应等⽅法进⾏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民币升值主要是通过降低进⼝中间产品的价格来抑制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的⽀出转换效应在中国并不显著,⽤⼈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效果有限;扩⼤⼈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民币升值;汇率波动;通货膨胀中图分类号:F832.6;F822.5⽂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1-6260(2010)06-0083-072009年11⽉,我国CPI同⽐增长由负转正,为0.60%,之后呈迅速上涨之势,12⽉为1.90%;2010年1⽉略微下降,为1.50%,但2⽉迅速上涨⾄2.7%,直逼我国政府对今年CPI设定的3%⽬标,通货膨胀压⼒⽇益增⼤。

针对⽇益增⼤的通货膨胀压⼒,有学者甚⾄国际经济组织提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民币升值到底能否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如果能,它是通过哪条途径?效果⼜如何?⾯对⽇益增⼤的通货膨胀压⼒,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货币当局采取何种合适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实现物价稳定的⽬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献综述现有⽂献就汇率⽔平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多是从汇率传递效应⾓度进⾏的。

所谓汇率传递效应是指汇率变动⼀单位对⼀国贸易品的进出⼝价格和国内物价⽔平的影响程度。

⼤量的实证研究都表明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汇率变动对进⼝价格、⽣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依次递减。

K r ug m an(1986)⾸先考察了外国供应商所施⾏的依市定价的确切程度,发现依市定价确实存在,但并不具有普遍性。

Gron等(1996)认为,在⼀个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市场⾥,由于⼚商能够跨境转移⽣产或者调整他们的原料来源地,因⽽⼚商⽣产成本不会随母国汇率⼀对⼀地变动,从⽽产品价格也就不可能随母国汇率⼀对⼀地变动。

谈经济政策、汇率变动、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谈经济政策、汇率变动、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谈经济政策、汇率变动、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摘要: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政策、汇率变动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的增加没有引起通货膨胀,广义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由负逐渐转为正,说明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正向影响存在较长的时滞,提高利率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物价上升的压力,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即人民币升值)可以起到控制物价上涨的作用。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大。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汇率变动和经济增长对通胀的影响。

在有关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研究中,许雄奇、张宗益(2004)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不仅是一个货币现象,也是一个财政现象,短期内赤字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王珏等(2010)得出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两者从长期来看有正向变动关系的结论。

但Buiter(1985)、洪源和罗宏斌(2007)则认为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限。

大多数学者认同货币的增加是引起通胀的重要因素。

Friedman和Kuttner (1992)的研究指出长期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长之间的相关程度几乎接近于1。

姚远(2007)认为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高茵(2010)研究表明物价自身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起决定作用,而长期看货币供应量是影响通胀的最主要因素。

对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研究方面,McCandless和Weber(1995)以110个国家3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实际产出增长率无关。

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通货膨胀影响分析

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通货膨胀影响分析

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通货膨胀影响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充分考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效应、汇率传递效应,应用Goldberg和Knetter提出的理论模型,并控制产出和货币供给等国内相关因素,对这些因素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经验研究。

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波动对国内通胀具有短期的显著影响,但长期影响并不明显;而对国内通胀影响最大的是产出和通胀预期及粘性。

关键词: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国内通货膨胀引言通货膨胀不仅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而且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在各国大规模流动性注入计划的背景下,很多国家出现了流动性膨胀问题。

这种“表现性的流动性通胀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又如何影响通胀?”又受到了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

供求变化、货币发行量和成本因素等都是通货膨胀的成因,而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证主要集中于输入型通胀以及汇率传递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步上升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屡破新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的剧烈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造成很大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本文试图利用扩展的Goldberg and Knetter(1997)理论模型,结合我国2000-2011年的季度数据,实证描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波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

相关文献概述国内外关于输入型通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价格传导、汇率传递和外汇储备额三个方面。

Furlong and Ingenito(1996)的研究指出大宗商品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随时间而变动,他们利用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发现,不同时间段CRB指数对CPI方差的解释力存在较大差别。

Edelstein(2007)认为原油对价格指数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其变动领先CPI变动3期,长期内原油的预测能力更好,而食品和饮料对预测的帮助不大。

Michael Leblanc(2004)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的原油价格波动是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1995-2007年的实证分析摘要: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决定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且存在明显的时滞,长期和短期汇率传递效应都很低。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实施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名义有效汇率;汇率传递效应;通货膨胀;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一、引言汇率传递效应是指名义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品的进出口价格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

在开放经济中,较高的汇率传递效应意味着汇率变动会导致国内价格的大幅度变动,因此,一国货币政策的任务趋于复杂化。

为了缓解汇率变动的冲击,该国就难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比之下,较低的汇率传递效应则为一国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的空间。

揭示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和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影响程度是目前货币与汇率政策实施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内容。

因此,汇率传递的程度、时间及其决定因素是目前国际金融领域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也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因此,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变化与货币对外价值(汇率)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常是世界各国判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自2004年开始,我国CPI开始步入上升通道,并从2006年中期呈现加速上扬的态势;2007年,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CPI月度同比涨幅又屡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由盯住单一美元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趋于增强[1]。

在这种形势下,研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以CPI 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含义。

汇率传递名词解释

汇率传递名词解释

汇率传递名词解释
汇率传递是指变动的汇率对于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价格以及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的传递效应。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发生变动时,这种变动可能会影响到该国的经济活动和其它国家的经济活动。

通常情况下,汇率传递效应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汇率变动对于本国的进口和出口价格的影响;另一个是汇率变动对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汇率传递中,汇率变动可能会对经济活动的价格和数量产生影响。

例如,当本国的货币汇率升值时,进口商品价格可能会降低,而出口商品价格可能会升高。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多,从而对于本国的贸易和就业等方面产生影响。

同时,汇率变动还可能会对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例如,当本国的货币汇率升值时,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降低,而当汇率贬值时,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增加。

此外,汇率的变动还可能会影响到本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总之,汇率传递是指汇率变动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其它国家的经济活动的传递效应。

汇率传递效应可能会对于本国的进口和出口价格、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等方面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到本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汇率变动的成因及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汇率变动的成因及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除美国利率变动对人民币 /美元汇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十分显著 外, 其他各变量对人民币 /美元汇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基本都是显著 的。方程通过总体显著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 R 2= 0. 9947。
Recent plane crashes
国际收支 物价 利率
影响人民币 /美元汇率 变动的因素
收入
国际收支对汇率的直接影响
考虑到我国食品类要素占CPI比重约为33.2%,遵循 Mohanty和Klau(2001)的研究方法,将食品价格变动对CPI的 冲击纳入国内控制变量集。
基于汇率传递视角的分析
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消费价格指数衡 量的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如何
2.短期和长期传递效应分别有多大 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传 递过程的时滞效应如何

信托融资 在2012年,地方政府因融资平台限制和土地财政吃紧而催生大量融资需求,信托融资则迅速成 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据Wind资讯统计,从2012年7月至今,地方融资平台通过政信合 作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共19只,实际募集资金30.45亿元,预期收益率达到7.0%-9.5%。

城投债 城投债是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债券,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根据Wind数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国市场未到期城投债余额达2.5万亿元。其中,2012年是城投债 井喷之年,根据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托管的数据,2012年全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城投类债券 累计已达6367 .9亿元,较2011年增加3805.9亿元,同比增长148%。
基于汇率传递视角的分析
各国政府通常都把消费价格指数(CPI) 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

汇率与通货膨胀

汇率与通货膨胀

汇率与通货膨胀在国际贸易和经济交流中,汇率与通货膨胀是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值,而通货膨胀则指一国商品和服务的总平均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一、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定义汇率是国际支付手段之间的相互换算比率,通常以国家货币单位兑换外国货币的比例表示。

汇率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对外贸易情况、政策调控等。

通货膨胀则是指一国商品和服务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是货币供应量过多的结果。

二、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1. 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

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其贸易伙伴国家时,该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将上涨,消费能力下降。

此时,国内外购买该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进而导致该国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将使国内商品对外国买家更具吸引力,促进出口,同时抑制进口,这将对汇率产生影响。

2. 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汇率的变动对通货膨胀有直接的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这会促使国内居民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提高本国生产,抑制通货膨胀。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国内居民将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商品,从而抑制本国生产,加剧通货膨胀。

三、汇率与通货膨胀的政策应对1. 汇率政策国家可以通过政策调控汇率来应对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加剧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以降低汇率,以促进出口和本国产业发展。

这可以通过市场操作或干预来实现,例如购买外汇储备来增加本国货币供应量,从而压低汇率。

2. 货币政策国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国家可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当通货膨胀加剧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

四、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在国际经济环境下,汇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

当许多国家都面临通货膨胀问题时,国际汇率的波动可能会更加剧烈。

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影响分析

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影响分析

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影响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国内经济的状态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决策等。

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汇率变动和通货膨胀1. 汇率变动对出口和进口的影响汇率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的价格。

汇率升值将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对抑制通货膨胀有积极作用;汇率贬值则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反而促进通货膨胀的发生。

但是升值和贬值对出口的影响则恰恰相反。

当汇率升值时,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这将会使出口市场受到冲击,从而使出口下降,进而导致缺乏外汇,使货币供应量减少,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的风险。

2. 汇率变动对外债的影响汇率变动还会影响外债的持有者。

当一个国家的汇率升值时,在外国持有的债务的价值就会提高,使外国货币对于本国货币的需求增加,这将会导致国内的货币贬值。

因此,高水平的外债和汇率升值是通货膨胀的风险因素。

3. 汇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汇率变动还会对投资造成直接的影响。

当汇率升值时,国外投资变得更加昂贵。

相反,当汇率贬值时,外国投资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这样的变化将会影响资本流动和国内的库存。

如果国内的投资增加,通货膨胀将会有一个积极的影响。

然而,频繁的资本流动可能会引起货币失控和通货膨胀。

二、汇率变动的因素1.经济增长一国经济增长快于另一国,这可以导致汇率升值/贬值。

由于投资者追求回报,他们通常会将资金投入经济增长快的国家,这会增加需求,从而推高本国货币的汇率。

2.经济政策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影响汇率,当央行提高利率时,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因为高利率可以提高国内货币的需求。

相反,当央行将利率降低,货币则会贬值。

3.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会影响汇率。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被视为不稳定或无能,则可能会导致外国投资者缩减其对该国的投资,从而推动该国货币贬值。

三、如何应对汇率变动引发的通货膨胀1.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当汇率变动导致通货膨胀出现时,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货币政策进行调整,通过提高利率和将资金提取出流通市场,来抑制通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封面文章 2011年6月
2论汇率传递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姜 斐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苏州,215021)
摘 要:本文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
检验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 衡量的通货膨胀水平传递效应很低,并且存在明显的时滞。

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反驳当前国际国内主张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遏制通货膨胀的呼声,且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汇率传递效应 通货膨胀 名义有效汇率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6—0002—01
一、汇率传递效应的理论分析
汇率传递效应可以被定义为: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
汇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时,有多大程度传递到用本币表示的
进出口产品的价格上,这个传递程度的衡量就是商品进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简称汇率的传递效应。

汇率传递效应可以分为完全传递效应和不完全传递效应。

从产品出口国的角度分析,假设一个极端情况,国内企业是价格的完全承担者,汇率变化就会反映在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调整上,而外币的价格不会发生改变,此时汇率传递效应为零;与此相反,汇率变化完全传递到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而本国货币价格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价格的传递效应为1,这就是汇率的完全传递。

在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即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大于0小于1,这种传递成为不完全传递。

二、汇率传递效应对通胀影响的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本文主要侧重于汇率变动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所以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作为通货膨胀的替代变量。

选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 )月度数据和货币供应量M2作为因变量。

时间跨度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构建如下模型: CPI=α1+α2NEER+α3M2+ε (2)变量的检验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可能具有非平稳性,对这样的数据回归会产生伪回归。

故首先对cpi 、neer 、m2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显示cpi 、neer 、m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无法拒绝,进行一阶差分后,所有的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可以拒绝非平稳性的原假设。

2、协整检验
运用E-G 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第一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CPI 做静态回归方程。

第二步,对静态回归残差
做ADF 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残差不存在单位根,是平
稳的。

因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CPI=-6.067390+0.814900cpi (-1)-0.141106neer+ 3.090743log (m2) 表一:残差的平稳性检验
变量 ADF 值 10%临界值 5%临界值 1%临界值 是否平稳 Resid -7.777889 -2.602225 -2.928142 -3.584743 平稳
协整方程的结果表明,在长期关系中neer 每升值1%,会使物价降低0.141106%,这说明汇率升值对国内物价上涨的传递效应很低。

cpi (-1)表示变量CPI 的滞后一期,其经济学含义表示CPI 前一期的物价会影响后一起的物价水平,因为通货膨胀环境下,消费者会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回归系数为0.814900,表明cpi (-1)变动1%,CPI 会同方向变动0.814900%,这也是我国CPI 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3、格兰杰(granger )因果检验 表二:人民币汇率与CPI 格兰杰因果检验 原假设 滞后 阶数 F 检 验值 P 检 验值
结论
3 4.54849
0.00823 拒绝原假设 4 6.31672
0.00065 拒绝原假设 5 4.56967
0.00308 拒绝原假设 6 3.43536 0.01142 拒绝原假设 7 2.44971 0.04656 拒绝原假设 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CPI 变动的原因 8 2.68070 0.03195 拒绝原假设 3 2.48372 0.07590 接受原假设 4 1.62505 0.19050 接受原假设 5 1.26035 0.30574 接受原假设 6 0.80751 0.57577 接受原假设 7 1.34320 0.27214 接受原假设 CPI 变动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 8 1.08513 0.40906 接受原假设 对人民币汇率与CPI 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滞后阶数分别取3-8时,人民币汇率变动是CPI 的原因,但是CPI 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水平的传递效应存在明显的时滞,且滞后期有可能延长到6个月之久。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通货膨胀的控制,降低通货膨胀预期 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不是很大,所以从治理通
货膨胀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只盯住汇率,而关键是要盯住其它可能显著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同时要以稳定可信
的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货膨胀的预期。

(二)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在控制通货膨胀率及总需求的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汇率的变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也需要考虑汇率变动的因素。

如果资产组合变动引起汇率贬值,这样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此时中央银行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如果出口价格下降引发汇率贬值,中央银行便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负面的贸易冲击。

参考文献: [1] 刘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 9. [2] 陈明.通货膨胀目标制效应的数理分析与启示[J].税务与经济.2010, 5. [3] 齐珊.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