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网络优化基本参数略解

合集下载

TD网络优化问题分析

TD网络优化问题分析

TD网络优化,问题分析1 弱覆盖原因分析小于-弱覆盖指的是覆盖区域导频信号的RSCP 小于-95dBm。

弱覆盖的原因主要分为:。

弱覆盖的原因主要分为:设备系统问题:设备系统问题:设备系统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覆盖范围的减小。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建设发展导致环境的变化,高大建筑物层出不穷严重阻挡信号的传播。

规划问题:规划问题:网络规划仿真的真实准确程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分析低于手机的最低接入门限的覆盖区域,手机通常无法驻留小区,如果导频信号RSCP 低于手机的最低接入门限的覆盖区域,手机通常无法驻留小区,无法发起位置更新位置登记,而出现发起业务时无法接入网络或掉网的情况。

位置更新和无法接入网络或掉网的情况法发起位置更新和位置登记,而出现发起业务时无法接入网络或掉网的情况。

解决措施针对设备硬件异常引起的弱覆盖,为了保证全网的稳定性只能进行更换。

针对设备硬件异常引起的弱覆盖,为了保证全网的稳定性只能进行更换。

其他由于环优化来解决的:境及规划导致的弱场都可以通过RF 优化来解决的:可以通过增强导频功率、调整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增加天线挂高,更换更高增益天线等方法来优化覆盖。

新建基站,或增加周边基站的覆盖范围,使两基站覆盖交叠深度加大,保证一定大小的切换区域,同时要注意覆盖范围增大后可能带来的越区覆盖。

对于凹地、山坡背面等阻挡引起的弱覆盖区可用新增基站或RRU,以延伸覆盖范围;RRU、室内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定向天线等方案来解决。

2 越区覆盖原因分析:越区覆盖一般是指某些小区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小区的覆盖区域内某些小区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越区覆盖一般是指某些小区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天馈系统:天馈系统:站间距较小、站点密集的情况下,天线太高、下倾角设置不够大或基站发射功率过高,使该小区信号覆盖较远。

网络优化中心TD系统内参数检查规范

网络优化中心TD系统内参数检查规范

版本:R20100429[网络优化中心] ;目录第一章目的 (3)第二章适用范围 (3)第三章工作规范 (3)3.1 MSC级数据一致性检查 (3)3.2 RNC参数合理性检查 (4)3.2.1 华为RNC级参数合理性检查 (4)3.2.2 中兴RNC级参数及合理性检查 (8)3.3 RNC外部小区数据一致性检查 (10)3.3.1 中兴:非本RNC管辖的相邻小区信息表 (10)3.3.2 华为:NRNCCELL (11)3.4 小区级参数合理性检查 (12)3.4.1 华为厂家小区级参数及合理性检查 (12)3.4.2 中兴小区级参数及合理性检查 (15)3.5 TD小区设计与现网一致性检查 (17)3.6 TD网内邻区合理性性检查 (18)3.6.1 邻区参数合理性检查 (18)3.6.2 TD内部邻区数为0检查 (18)3.6.3 TD内部邻区数个数检查 (18)3.6.4 TD侧邻区个数检查 (18)3.6.5 TD定义TD垃圾小区 (19)3.7 特例小区设置 (19);第一章目的明确TD系统内参数定义规范,提高参数定义准确性。

第二章适用范围网优中心TD系统内参数定义准确的评估及参考。

第三章工作规范3.1 MSC级数据一致性检查;3.2 RNC参数合理性检查3.2.1华为RNC级参数合理性检查华为厂家RNC级参数标示、参数描述及检查范围、检查方法等如下表所示:;;;;3.2.2中兴RNC级参数及合理性检查中兴厂家RNC级参数标示、参数描述及检查范围、检查方法等如下表所示:;;3.3 RNC外部小区数据一致性检查3.3.1中兴:非本RNC管辖的相邻小区信息表中兴定义其他厂家TD数据需要定义以下两张表的参数:;1、外部邻区表(非本RNC管辖的相邻小区信息表):定义非本RNC邻区信息,包括RNC_ID,CELL_ID,LAC,频点、扰码,PCCPCH的发射功率,具体请看附件红色字体;2、邻接关系表(本RNC中各小区的邻接小区配置关系表):定义两个小区之间的邻接关系,包括邻小区RNCID,CID,具体请看附件红色字体。

TD网优手册之一--基础知识篇

TD网优手册之一--基础知识篇

Iur
Node B U E Node B UTRAN CN RNC SGSN GGSN Internet
TD-SCDMA网络结构
(2)UTRAN接口协议:TD-SCDMA系统的无 线接入部分(UTRAN)由多个无线网络子 系统(RNS)组成 。如:1个无线网络控制 器(RNC)和一个或多个Node B;Node B 和RNC之间通过Iub接口相连;RNC与RNC 之间通过Iur接口(可选)相连;Node B通 过空中接口与UE通信;RNC通过Iu-PS接口 与CN的分组域相连;RNC通过Iu-CS接口 与CN的电路域相连等。


媒体接入控制层(MAC): MAC子层位于物理层之 上,为物理层提供传输信道,在向RLC子层提供服 务的逻辑信道之间进行信道映射,同时为逻辑信道 选择合适的传输格式(TF)。 无线链路控制层(RLC):RLC一般可以分成透明( TM)(使用透明模式的一般是实时的或者流类业务 ) 、非确认(UM)(在非确认模式下,没有任何重传 机制,并不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确认(AM)( 在确认模式下自动重发机制ARQ被用来保证数据传 输的正确性 )三种模式。在控制面向RRC子层提供 信令无线承载服务。在用户面和PDCP子层一起提 供业务无线承载服务并向BMC子层提供信息广播和 多播所需的业务接入功能 .
(2)TD-SCDMA关键技术
智能天线; 联合检测; 上行同步; 动态信道分配;
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原理:使一组天线和对应的收发信机按照一 定的方式排列和激励,利用波的干涉原理可以产生 强方向性的辐射方向图. 智能天线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① 智能天 线阵;② 射频前端模块(包括线性功率放大器、低 噪放和监测控制电路); 智能天线主要功能;提高了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 、 提高了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 、降低了系统的 干扰 、增加了CDMA系统的容量、改进了小区的覆 盖 、降低了无线基站的成本 。

TD-LTE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TD-LTE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TD-LTE网络优化方案设计TD-LTE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一种,相比于传统的2G和3G网络,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然而,在实际网络部署和使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网络覆盖不全、信号不稳定、容量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一个TD-LTE网络优化方案,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首先,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

根据网络需求和覆盖范围,合理确定基站的位置、天线高度和方向。

利用相关的规划工具进行网络模拟和仿真,优化网络覆盖及天线配置,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和强度的均衡,避免盲区和覆盖重叠。

此外,还要考虑网络容量规划,根据用户密度和流量需求,设置适当的基站数量和小区划分方案,以提高网络容量和负载均衡。

其次,进行信道优化。

利用信道测量工具,监测信道质量和干扰情况。

根据测量结果,对网络进行频率规划和功率控制,避免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此外,还可以通过手动优化或自动配置工具,调整小区参数,如射频功率、PRACH配置、SRS配置等,以优化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性能。

第三,进行干扰管理。

通过干扰捕捉工具和干扰分析工具,对网络中存在的干扰源进行定位和分析。

根据干扰的特征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干扰管理措施,如调整小区参数、改变天线方向、加装滤波器等。

此外,可以利用干扰协调工具,进行干扰的预测和调度,提前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干扰问题。

此外,在TD-LTE网络优化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案来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

例如,引入MIMO技术,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还可以采用小区间和小区内的载波聚合技术,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

另外,可以引入跳频技术,自动调整载波频率,避免干扰和提高网络的频谱利用率。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TD-LTE网络优化方案,需要从网络规划、信道优化、干扰管理和引入先进技术等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优化信道和减少干扰,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实现更好的TD-LTE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

中国移动TD-LTE无线参数设置指导优化手册-中兴分册

中国移动TD-LTE无线参数设置指导优化手册-中兴分册

中国移动TD-LTE无线参数设置指导优化手册-中兴分册(征求意见稿)目录1前言本手册是基于TD-LTE产品的参数介绍,介绍了无线网优参数涉及的主要功能,并给出使用方法和建议。

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建议书。

3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分为无线基本功能及增强功能,其中增强功能根据应用效果的不同,又将增强功能分为面向不同建设需求、覆盖增强、降低系统内干扰、基于多天线技术的吞吐量提升四大类。

下一章将对各类功能逐一介绍。

4 无线基本功能无线基本功能主要是保障系统的移动性管理、QoS 管理、安全功能等正常应用,且为了保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不同业务进行区分保障,充分利用无线资源,可开启状态转移、接纳控制等相关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4.1 移动性管理 4.1.1 原理概述移动性管理是TD-LTE 系统的必备机制,能够辅助TD-LTE 系统实现负载均衡、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该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和连接状态的移动性管理。

在TD-LTE 系统内,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主要通过UE 的小区选择/重选过程来实现;连接状态的移动性管理主要通过切换过程来实现。

小区选择:小区选择一般发生在PLMN 选择之后,其目的是使UE 在开机后尽快选择一个信道质量满足条件的小区进行驻留;小区重选:当UE 处于空闲状态,在小区选择之后需要持续地进行小区重选,以便驻留在优先级更高或者信道质量更好的小区。

小区重选可以分为同频小区重选和异频小区重选。

切换:当UE 处于连接状态,网络通过切换过程实现对UE 的移动性管理。

按照同异频划分,切换可以分为同频切换与异频切换;按照基站间网络架构的逻辑接口划分,切换可以分为S1切换与X2切换。

●●●●●移动性管理●QoS 管理●安全功能●随机接入控制●接纳控制●主动迁移用户到空闲态●RRC 信令过程的定时器RRU 级联●小区合并●小区分裂CRS 功率抬升●PDCCH 自适应调整下行频率选择性调度●下行ICIC ●上行功控●上行IRC 接收上行多用户MIMO●下行TM3/双流波束赋形(TM8)自适应●下行多用户波束赋形4.1.2使用建议及配置说明移动性管理是移动通信的基本机制,因此要求全网开启移动性管理功能,包括小区重选(含同异频)、切换(同异频切换及S1/X2切换)。

TD常用参数介绍

TD常用参数介绍

1 小区覆盖功率类参数1.1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含义:该小区最大发射功率。

该值指小区内单个频点上所有下行信道最大功率之和,必须小于或等于其对应的本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

MML命令:LST TCELL界面取值范围:60~500实际取值范围:6~50, 步长:0.1建议值:根据RRU类型确定,如下表。

1.2载频最大发射功率含义:载频最大发射功率,该值须小于或等于当前小区最大发射功率。

MML命令:LST TCARRIER界面取值范围:60~500实际取值范围:6~50, 步长:0.1建议值:根据小区最大发射功率计算小区载波最大发射功率,调整到最大,将每个载波的载波最大发射功率设置一致。

(计算公式:载频最大发射功率=小区最大发射功率-10*log(小区载频数))1.3PCCPCH发射功率含义:PCCPCH信道发射功率。

RNC将此参数配置给NodeB,NodeB根据此参数决定P-CCPCH的发射功率。

由于PCCPCH固定使用TS0的码道0和1,故该参数为双码道功率,但目前RNC设置的功率为单码道功率。

PCCPCH: 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BCH的数据,提供全小区覆盖模式下的系统信息广播。

MML命令:LST TPCCPCH界面取值范围:60~400实际取值范围:6~40, 步长:0.1建议值:310dBm,集团要求大于等于270dBm,低于270dBm需注明原因。

参数调整影响:PCCPCH设置过小,会导致相应小区的覆盖范围变小;过大,可能会形成过覆盖或对其他小区形成干扰。

1.4最大FPACH功率含义:NodeB在FPACH信道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该参数配置越大,NodeB发送FPACH 脉冲的实际发射功率就越大,UE正确收到FPACH信号的成功率就越大,但是同时对系统的干扰也就越大,过小可能会影响接入成功率。

FPACH: Node B 使用FPACH来响应在UpPTS时隙收到的UE接入请求,调整UE的发送功率和同步偏移。

TD常用参数解释

TD常用参数解释

-550 ~ 340
30
华为
小区功率控 SCCPCH功率 制参数
重要优化 SCCPCHPOWER -350 ~ 150 参数
-30
华为
小区功率控 最大发射功率 制参数
重要优化 MAXTXPOWER 参数
60 ~ 500
400
华为
无线接通率 上行干扰余量
重要优化 ULINTERFERERS -1000~1000 V 参数
掉话类
RLC RST重发的 重要优化 MAXRST 最大次数 参数
1~32
8
华为
掉话类
D1,D2,D3, D4,D5,D6, 不丢弃模式PDU 重要优化 NoDiscardMaxDA D7,D8,D9, D40 T 最大传输次数 参数 D10,D15, D20,D25, D30,D35,D40 轮询禁用定时 器时长 一般优化 TimerPollProhibit D10~D550 参数
3
华为
无线接通率 下RERS -1000~1000 V 参数
180
华为
无线接通率
RL的最大发射 功率
重要优化 MAXDLTXPWR 参数
-350~150
信令配置为 0;业务配置 为-30;
2013-1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页,共22页
198704108.xls
ON
华为
立即激活的业 系统内切换 务类型
ALL_TRAF F
华为
MACD的激活时 系统内切换 间
40
华为
系统内切换
切换上行干扰 余量
3
华为
系统内切换
切换下行干扰 余量
重要优化 DLINTERFERERS -1000~1000 VFORHO 参数

TD网络优化流程及方法

TD网络优化流程及方法

1工程网络优化概要 ..................................................................................................1.1 优化范围 ..........................................................1.2 优化时间 .......................................................... 2网络优化内容 ..........................................................................................................2.1 系统的初始设计模型.................................................2.2 单站的测试优化 ....................................................2.3 片区优化 ..........................................................2.4 系统参数的优化 ....................................................2.5 TD-SCDMA网络性能优化方法介绍 .....................................3 网络优化步骤 ...........................................................................................................3.1 网络评估测试 ......................................................3.2 系统调查 ..........................................................3.3 建立网络优化工作平台...............................................3.4 问题初步定位 ......................................................3.5 数据采集与参数检查 ................................................3.6 网络优化方案 ......................................................3.7 网络优化方案实施 .................................................. 4工程安排 ..................................................................................................................5.1 工程优化期的人员配臵分析...........................................5.2 仪表配臵 ..........................................................5 职责分工 ...................................................................................................................6 项目验收................................................................1工程网络优化概要针对在TD-SCDMA网络建成后,实施工程性网络优化的项目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E动态测量部分 同频测量1G
UE对邻小区的RSCP值与当前服务小区的RSCP值 比较,若满足1G事件上报条件:当前小区的RSCP与邻 小区的RSCP的相对门限大于3dBm,并持续1280ms。 UE向网络侧上报1G事件报告。
异频测量2A
UE对邻小区的RSCP值与当前服务小区的RSCP值比 较,若满足2A事件上报条件:当前小区的RSCP与邻小 区的RSCP的相对门限大于3dBm,并持续1280ms, UE向网络侧上报2A事件报告。
TDD_Qoffset:该参数的含义是当TD邻区的P-CCPCH RSCP值 连续5秒大于TDD_Qoffset时,将执行2G到TD的系统间重选。
TDD_offse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新机制( ) 新机制(dB) -∞ -28 -24 -20 -16 -12 -8 -4 0 4 8 12 16 20 24 28 新机制( 新机制(dBm) ) -105 -102 -99 -96 -93 -90 -87 -84 -81 -78 -75 -72 -69 -66 -63 -60
• QSearch_I:该参数的含义是当2G小区的 RSSI在达到一定门限时开始启动对TD小区的 测量。 • 可以通过Qsearch_I 参数和目前服务GSM 小 区的平均接收信号电平RLA_C 值的比较来控 制,可实现总是进行异系统测量重选 (Qsearch_I=7)、从不进行异系统测量重选 (Qsearch_I=15)、或在一定电平值条件下进 行跨系统测量重选(Qsearch_I设定为其它值 设定为其它值)。 设定为其它值
如果TD 小区重选列表包含了TD 的频点信息,手机至少每5 秒更 新一次服务小区RLA_C 和6 个最强非服务2G 小区的接收电平。终端 重选到一个TD 小区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TDD_Offset 并延续5秒:
参数 解释
TDD_Offset
Applies an offset to RLA_C for cell reselection to access technology/mode TDD (one or more) 0 = - ∞(always select a cell if acceptable), 1 = -28 dB, 2 = -24 dB, … , 15 = 28 dB. Default value = 0 dB.
小区选择/重选在OMCR的设置-SIB3
空闲模式的系统间小区重选 TD-GSM的小区重选
主要参数:RAT间测量特定门限(SIB3) RAT间测量特定门限:含义为终端启动对GSM小区进行测量 的当前服务小区的RSCP门限。 实际值=界面值+UE最小接收电平 如果当前服务小区的RSCP达到测量门限,UE启动对GSM小 区的接收电平的测量,并把对GSM小区的测量结果与系统 内TD小区一起在Rn列表里进行排序。满足重选条件时, UE重选到GSM小区。
GSM-TD的小区重选 旧测量机制
在GSM的系统消息中有一个广播参数Qsearch_I,其作用 和T系统中用于启动异系统测量的门限参数Ssearch,RAT类似, 其定义和取值含义如下:
参数 解释
Qsearch_I
Search for cells if signal level is below (0-7) or above (8-15) threshold 0 = - 98 dBm, 1 = - 94 dBm, … , 6 = - 74 dBm, 7 = ¥ (always) 8 = - 78 dBm, 9 = - 74 dBm, … , 14 = - 54 dBm, 15 = ¥ (never). Default value = 15 (neve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间测量3A
TDD条件:Quesd <= Tuesd - H3a / 2 GSM条件:MOtherRAT + CIOOther RAT >= TOther RAT + H3a / 2 H3a:CS/PS滞后量,含义为本小区和服务小区的功率偏置 CIOOther RAT:小区个性偏移 TOther RAT :CS/PS GSM系统广播信道强度门限 TUsed: CS/PS TDD系统广播信道强度门限 CS/PS滞后时间:UE上报3A事件需同时满足TDD条件和GSM条件的持续时间
TD网络优化基本参数略解
小区选择准则
空闲模式下的小区重选
UE驻留当前小区启动重选测量的条件: 当前服务小区Srxlev达到同频小区或异频小区或系统 间小区的重选测量门限. 终端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排序,排序准则为R准则 Rs = Qmeas,s + Qhysts Rn = Qmeas,n - Qoffsets,n Qmeas,s: UE当前驻留小区的测量接收电平 Qmeas,n: UE对其他小区的测量接收电平 Qhysts :服务小区的迟滞量 Qoffset s,n :小区n 相对于服务小区的偏移 终端根据以上R 准则获得的Rn 和Rs 比较,确认是否需要 小区重选, Rn 值优于Rs 值并维持一定的时间Treselections, 则进行小区重选.
UE发射功率测量6A
6A事件上报条件:UE发射功率大于21dBm,并持续1280ms 6A事件测量为UE对上行链路质量的测量,UE发射功率持 续1280ms大于21dBm,UE上报6A事件,RNC则认为当前UE 所占用的上行链路质量恶化,触发RLS算法调整。
HC算法(切换)
UE上报的事件报告后,RNC根据UE上报的事件类型在HC算法中 找到应配置的事件判决门限与UE上报的结果进行对比,判决是 否执行切换。
RLS算法
RLS算法简介
现网只打开了上行无线链路监测,上行链路监测对象为UE 发射功率,对应事件为6A。 UE上报6A事件后,RNC根据6A报告内的当前小区的RSCP与 RLS触发切换门限进行比较,如果当前小区的RSCP小于该 门限,并且邻小区的RSCP比服务小区强3dbm,则切换至邻 小区。 如果当前小区的RSCP大于该门限,RLS触发其他策略,不 能切出当前小区,只能进行小区内部调整。 RNC根据当前UE的业务信道情况与RLS触发FDCA的BRU门限 执行对应的策略。 当UE当前占用BRU大于门限则触发降低业务速率(触发 PS/AMCR算法) 当UE当前占用BRU小于门限触发FDCA,进行信道调整(小区 内部信道调整)
TDD_offset: 该参数的含义是当TD邻区的P-CCPCH RSCP 与2G服务小区的RSSI的差值连续5秒大于TDD_offset时, 将执行2G到TD的系统间重选。
新测量机制
启动测量门限Qsearch_I:该参数的含义是当2G小区的RSSI 在达到一定门限时开始启动对TD小区的测量。
Qsearch_I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老机制( 老机制(dBm) ) -98 -94 -90 -86 -82 -78 -74 一直测 -78 -74 -70 -66 -62 -58 -54 新机制( 新机制(dBm) ) -98 -94 -90 -86 -82 -78 -74 一直测 -95 -90 -85 -80 -75 -70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